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十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 教学要求:1、认识坏、扎等生字,会写坏、松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学习课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二、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三、 教学时间:两课时四、 教具:字卡、课件第 一 课
2、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板题)二、 读课题,初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三、 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四个句子1、小组交流读2、指名读四、 识记生字(我会读)1、显示生字2、说说识字的好办法3、摆字卡读五、 做识字游戏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2、摘苹果六、 我的发现:扎、抓七、 我会写(范写扎、抓),学生练写八、 我能读好(乐坏了的两段话)1、读第一句话,看小熊的表情,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2、看松鼠的表情(乐坏了),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3、生齐读第二段,学生
3、齐读这两段(体会乐坏了)。九、 师:是啊,这纸船和风筝为他俩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让他们成了好朋友,等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音乐响,师范读7-11自然段)1、学生读7-11段,边读边体会2、读漂流、漂荡这两个词,指名贴在黑板上,说说为什么这么贴(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课件上显示的漂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山顶上再也取纸船与风筝,引导体会感悟。4、指读自己喜欢的段。5、你能想象出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在心里会为小熊说些什么?(指名说)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
4、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课前准备多媒体、录音带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巨大的作用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发出倡议永远微笑吧教学活动设计一、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1、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5、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2、检查课后生字、词语特别提示形近字:逝与浙隆与窿顿与吨(二)再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3、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4、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三、拓展延伸,畅所欲言1、你经常
6、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2、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巨大的作用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发出倡议永远微笑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说明这篇课文是个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老人和鸟”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段。情感目标: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教学重难点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人。他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下了。同学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初读课文,体验交流。1初读课文,充分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汇报讨论: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可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两个方面:(1)老人有爱心,他把小鸟当成朋友。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和“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等语句,
8、初步感受体会老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关心爱护小动物的美好心灵。(2)小鸟们也爱老人,信赖老人。可以引导学生把鸟儿们开始的表现和后来的表现联系起来,初步感受动物的灵性,老人的善良,自然的美丽,生命的美好。三、激发想象,品读悟情。1默读课文,感受老人与鸟之间那份浓浓的爱。以课后第二题“爱心记录”为依托,勾画、批注,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于文本。2反馈交流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想象画面,真正做到“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的真味”。以下语句可作为指导品悟和朗读的重点:(1)“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鸟儿们听到老人和那些人在激烈地争吵,听到了黑狗在狂吠。最后,老人展开了一张
9、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是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树是鸟儿的家,砍树就是毁掉鸟儿的家呀!老人怎能容忍?他面对挥舞的利斧,不顾自己年老力单,“叫喊”、“阻拦”、“激烈地争吵”、“展开布告”以法服人。老人奋不顾身护树爱鸟,态度坚决,像“一尊山神”,震慑住了偷砍树木的违法分子。(2)“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受伤的树干,抚摩着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句中用了两个“轻轻地”、两个“抚摩”,与上文老人激愤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老人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内心对树木,对鸟儿的疼惜。(3)“看,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阴里,他那满头白发,多像一朵硕大的蒲公英,
10、多像一盏明亮的神灯啊!”这句话充满了对老人的赞美之情。在鸟儿们的眼里,老人不再陌生、可疑,他已和森林融在一起,瞧!那满头白发就像一朵大大的蒲公英。而且,只要看到这满头白发,就意味着安全,所以,多像一盏明亮的神灯啊!(4)“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唧唧喳喳,唧唧喳喳,翻译出来就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招待他的客人。”鸟儿的“拜访”体现出有了信任就有了亲近;老人的“招待”表达了由衷的欢迎。鸟儿从老人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饭粒”,更能从呵呵的笑中享受到诚挚的“爱”。(5)“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大胆”是
11、出于信赖,这才是“珍贵馈赠”的内涵。句末省略号引人遐想:老人的肩上、头上停落了一只又一只的鸟儿,手上接了一颗又一颗的野果,心里涌起一股又一股幸福的暖流(6)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让人感受到壮观:成百上千的鸟儿不约而同汇集在一起,盘旋不去,哀鸣不止,震撼了山林;让人感受到凄美:花瓣、树叶纷纷飘落,缤纷的色彩在阳光的映照下炫人眼目。当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的小屋时,老人也就永远和森林、鸟儿在一起了。最后一段是老人与鸟儿之间深厚情感的升华,教学时要让学生以反复诵读为基础,畅谈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体会到的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3激发想像,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抓住文
12、中言约意丰之处想象、表达。如:“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再如,根据文中人与鸟儿情感的发展进行创造想象:有了爱和信赖,森林中的居民日益增多,他们都想认识这位可敬的老人,如果你是林中一只小鸟,你会对新来的伙伴说些什么呢?四、回读全文,链接生活。因为具有较为浓厚的童话色彩,回读全文时可用“你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五、积累语言,尝试背诵。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文中精彩语句、段落,并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六、识字与写字。在字音上,注意“脂”字读一声,“馈”字不要读成“贵”。在字形上,注意运
13、用形近字比较法识记“衔”“译”“炊”。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将“衔”“吼”写得紧凑、美观,提醒学生注意“嵌”是上下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分析: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教学目标: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重点: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重点解决: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教具:挂图等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
14、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偷采 白莲回不解 藏踪迹浮萍 一道开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可爱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生:“偷”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这里的小
15、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
16、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三、拓展与提升。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4、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5、田
17、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题,整体感知。二、指导第一题。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2、口头组词交流。3、比较归纳,掌握规律。di:箭靶
18、的中心 she: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断了的 折di:真实、实在 zhe:一般常用于东西弄断或弯曲san:由聚集而分散 jua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圆筒形的东西散 卷san:没有约束或零碎不集中 juan:常指卷子4、书面组词。三、指导第二题。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3、认真抄写。四、指导第三题。1、学生自改别字。2、交流,订正。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五、指导第四题。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2、交流讨论。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
19、力,活力。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第2课时一、引入。二、指导第五题。1、分析例句。(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2、试改第1句。交流。3、独立练习第2句。三、指导第六题。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4、交流纠错。四、指导第七题。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想想:概括这段大意,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摘录法,
20、因为有概括性的句字)。3、划出概括性的句子并加以整理摘录。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 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2. 积累成语;理解笑话故事,知道要正确使用成语。3.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4. 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一)温故知新1. 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看你能感受到什么。2. 交流感受。3. 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二)语海拾贝1. 学生自读成语。2. 这些词语大概讲了哪方面的内容?3. 你对哪个词还不理解?交流解惑。4. 学生记词。老师创设语境,
21、学生用相应的成语来回答。(三)开心一刻1. 自由读。能说说你为什么笑吗?2. 你能给小明提个醒吗?3. 在自己的表达中用上成语或其他的好词都不错,但一定用得恰当,不然就会闹笑话。(四)自主阅读园地1. 看看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与原来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2.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名播音员正在解说这场比赛,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3. 交流感受。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概述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
22、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3、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
24、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
25、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
26、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大约几时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
27、巩固练习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
28、,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全课小结。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
29、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八、帮助和总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学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教学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
30、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分钟)、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二字雅词:
31、峰峦 招牌 点缀 预兆 轻盈 绫纱 鳞波崩塌 弥漫 征兆四字雅词: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 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丝丝缕缕 朦胧不清 密密层层 连绵不断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分钟)、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分钟)、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
32、: 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分钟)、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33、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五、第五个教学板块:寻读,课外延升(分钟)、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
34、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学生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的】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
35、尾巴的故事。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第1遍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2、第2遍读课文: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后老师正音。3、第3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
36、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师:我们读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1、出示图一: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学生选第1、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
37、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3、看图,听第3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思考: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附图。 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
38、能力同时得到训练。4、读议第35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教师引读: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氨“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
39、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演示活动投影片: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小结: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师生分角色朗读。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40、学生自学本段: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摆、掌握方向) 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总结3、4、5自然段: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6、读议第6、7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从“难过”到“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药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康复医疗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操作人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财政预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秘书资格考试工作实务练习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摩托车业务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安徽省巢湖市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预测试题含答案
- 摄影者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风电场运维安全培训内容
- 抖音违规考试试卷
- 运维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记录
- 音乐制作与编曲技术培训
- 2024年创业计划书篮球馆
- 内分泌科对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知识不知晓原因分析品管圈鱼骨图
- 医德医风档案表
- 柱上镀锌预埋钢板施工方案
- 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图书供货项目实施方案
- 委托付款三方协议中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