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资料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资料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资料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资料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教学难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带来的图片,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

2、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丰满音响,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二、教唱歌曲1.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2.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带唱。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进一步学习四四拍的节奏韵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4.熟悉歌曲旋律。(1)提问: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绪(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3)用身

3、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三、歌曲处理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练习、分析和对全音符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对父母的亲情和对家庭的亲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四、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爸爸和妈妈呢?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内容:第

4、43页例2及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

5、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板书: 100分

6、 98板书: 99分 99板书: 98分 99板书: 100分 100板书: 96分 98板书: 98分 100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师生共同演算:平均分是多少?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四、全课小结。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三、练习题: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

7、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

8、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

9、人生的理解。【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手段】CAI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整体感悟、精心导入:(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出示紫藤萝瀑布的视频片断,定格于一丛灿烂的紫藤萝花,并以此画面作为整个课件的背景)美好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紫藤萝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内容:检查预习练习。字词教学:读一读,写一写。配乐范读。明确要求: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本文学习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

10、样的?有什么变化?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学生听读后讨论,再简要回答。学生相互评论、补充。二、研读赏析、教师导学:整体感知,只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具体把握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必须研读好的章节、段落、精彩片段。、自主探究: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小结。、学法指导: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佳词妙

11、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繁花似锦忆花思绪万千生命的永恒思花振奋精神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师小结:理解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感情的变化。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对人生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的感悟。教师小结: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是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对生命的长久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能被厄运压倒,要振奋精神。面对新的生活。作

12、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合作探究: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小组合作交流。三、体验反思、质疑交流:学生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教师向学生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拓展延伸:类文欣赏:生命就是奇迹提供材料(如野菊花),学生口头作文:我看野菊花。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像一首深沉的歌,是一幅绚丽的画,它不与群芳争艳,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

13、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四、延伸作业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天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

14、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

15、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教师巡视适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

16、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天来了,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教师谈话激情

17、:春天,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天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六、拓展训练: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材分析: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目的通过各国人

18、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拥有怎么样的肤色,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和信任。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真童趣,作者用儿童的语言表达了太阳是大家的这样一个自然常识,但是作者更想通过它来表达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友爱的,只有在和平的世界环境中才能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民去感受太阳所带来的温暖和明媚。儿童诗具有鲜明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具有饱满的儿童情感,洋溢着儿童情趣,从而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愉快。 太阳是大家的属于儿童诗中的抒情诗,整首诗并没有讲究刻意的格式和押韵,但是读起来却又觉得琅琅上口。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并

19、不是知识点上的理解,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从中去感悟,去想象。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这才是教学中的重点。并且,三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对这类形式的文章充满了好奇,所以要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我是小诗人,我是小主持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彤、陪、霞、趁四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红彤彤、晚霞、扬起、浪花、睡梦五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4.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第二自然段,初步体

20、味儿童诗拟人化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并且从中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2.感受儿童诗中拟人化的手法,结合自己的想像对第二自然段续写;3.通过朗读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1.播放歌曲种太阳,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种太阳】师:同学们这首歌叫什么呀?生:种太阳【过渡语】师:不仅歌曲中有太阳,课文里也有太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太阳是大家的来,咱们齐读课题。【让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引导

21、读好题中的重音词“大家”】二、初读课文,疏通全文【本环节主要利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读通课文,并且进行随文识字的教学】1.【过渡语】-现在就请同学们就自由地读这篇课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课文读完两遍后,圈划出生字新词再多读一遍;【出示课件初读要求】【本环节通过文中的四幅画面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感知,并且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的画面,说说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过渡语】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特别认真,边读还边写,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家课文读通顺了吗?2.认读生字词师:同学们都这么有自信,那么现在老师就想检

22、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老师把课文中生字搬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认一认。【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字】师:【指导彤字的读音】但是当它组成叠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变成了第一声。师:现在把它放在句子中读一读。【让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师:看来这些难不倒大家,那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看看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小组读】师:现在老师给这些生字找了朋友,同学们看看还认得它们吗?看看大家能不能读准确。【课件出示词语-男女比赛读】师: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你觉得不太好写的?生:霞【运用你有什么好办法的方式进行生字教学,并书写霞字让学生跟写】【过渡语】师:这些生字词我们都

23、解决了,现在把他们放在文中你们还认得吗?生:认得师:同学们这么有自信呀,那我来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余的同学可要认真听了,看看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指名学生朗读进行点评】三 指导精读 积累感悟【过渡语】师: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师:同学们,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美吗? 生:感受到了师:是呀,老师读得时候也从文中感受到了美,朗读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谁也看到了这幅画面呢?【学生发言交流】生1:我看到了天上的朵朵白云;生2;我看到了红彤彤的晚霞。师:多美呀,你们看到的画面和我看到的是一样的。那么,你从文章第一

24、节的哪些诗句体味到的呢?生1: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生2: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4.朗读背诵。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

25、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课件展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26、二、作者作品简介课件展示: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三、范读课文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2、对照课下注释

27、,初步理解课文。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展示两幅富春江

28、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3)齐读并速背本段。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风烟俱

29、净,天山共色。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七、学生质疑: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o 无碍i 泠泠作响lngB.飘荡dng 急湍tun 嘤嘤成韵yngC.轩邈mio 经纶ln 鸢飞戾天yunD.横柯k 窥谷ku 好鸟相鸣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30、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二、填空题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设计思想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2、在学课

31、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二、教材分析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三、学情分析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32、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五、重点难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