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材分析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学生分析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
2、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教具: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C、出示:“喝、渴”一起读。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D、请把书翻到第83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
3、好。开始。自己做。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齐读3句句子)2、新授: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B、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C、学习第2节。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轻声读交流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对了
4、,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愿意把第1句读给王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小组自学讨论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
5、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
6、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自由找伙伴指名2对齐读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D、学习第3节和第4节。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出示:“乌鸦看见_,于是,它把_”小组自学。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点出:“一个一个地
7、”,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乌鸦喝到水了吗?动手做交流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请小朋友和王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
8、怎么样?3、总结全文: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B、朗读全文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教学挂图。
9、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语。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2.同座互相批改。二、检查预习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
10、,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2.指名分段朗读。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
11、自学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二、指导理解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
12、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三、指导理解第二段1.指名朗读第二段。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
13、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四、指导理解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
14、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
15、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六、布置作业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二会字、4个新偏旁,理解部分词语;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自制的幻灯片;2、生字卡片;3、板书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详)一、欣赏草原美景,导入揭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还有许多耐干旱的树木。成
16、群的牛羊、成批的牧民都生活在那儿。王老师很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所以搜集了许多那儿的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饱饱眼福。(出示草原美景幻灯。)你们知道我想去哪儿了吗?对!是草原。(出示生字卡片原,指导记忆字音、字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边述边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识读新词。1、自由轻声独独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再标好小节号。2、文中有许多新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上的拼音。(出示词语) 响亮打破黎明宁静涌出圈门无边蹦跳牧民追赶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铺满新绿(变化方式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再齐读。)3、认识了这些词语后
17、,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再读读课文,待会儿把你喜欢的句子,或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还没有读懂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以自荐的方式了解学生郎读的情况。)4、篇文章这么美,我都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草原的景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5、听完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来描述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引导揭示草原显现的美。)三、体会理解文意,朗读内化。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早晨的美。1、学习第一段。刚刚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1)(出示句子)*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指读,齐读,引导用不同的句式练习说话,如()
18、唤醒了()。()把()唤醒了。()被()唤醒了。(2)(出示第一段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自由读,指读,齐读,引导学生了解写法。(3)这段话里,有个展现草原美丽的词,你来找一找。(板书:铺满新绿,练读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此番景象,引导背诵相关的诗词。)(4)铺满新绿的草原是被(生齐:响亮的鞭声)唤醒的。鞭声什么样?(指导朗读好啪!啪!感受到声音传得远。)鞭声是牧民们在(生齐:黎明)时候敲响的,看来,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起得还真早,他们真勤劳呀!(5) 读第一段。2、学习第二段。过渡:醒来的.草原不再宁静,变成了什么样?(1)(出示第二段话)自由读第二段,看看你
19、知道了些什么?(2)指读,讨论交流:一只只、涌出、羊群说明羊儿多;蹦跳、奔向说明羊儿的欢乐。(3)欢乐的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它们在想什么?它们要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4)羊儿在尽情玩耍,尽情奔跑,怪不得牧民们要(生齐: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板书:欢乐的羊群)(5)让我们听着欢乐的乐曲,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话。四、自主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过渡:生字宝宝等极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朋友。1、认读生字:原、打、宁、门、无。2、自主记忆字形,书空记忆笔顺。3、教师范写原打,在演示中指导学生看清书写注意点。4、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略)一、欣赏优美乐曲,回顾旧知。(第一、二段话)
20、课文第一、第二段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来想象草原早晨美丽的景象。(播放草原歌曲。)我们来把草原的景象说一说。(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由说话。)二、继续学习课文,尝试背诵。1、学习第三段。羊儿越跑越远,越跑越远,好像跑到了天边。(出示句子)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自由读,指读,齐读,讨论:牧羊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这么响亮动听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是(生齐:回荡)。2、看着美丽的景色,听着悠扬的歌声,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读、画、唱、演尽情表现后,让部分学生上
21、台表达感受。)(板书:美丽)3、看来,大家的确被草原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看着画面,我们来加上动作赞美一下美丽的草原。(学生自由表演,感情朗读,尝试背诵。)三、拓展学习空间,自由畅谈。1、网上点击,资料查阅:风俗习惯、美丽风光、特色歌曲2、自由畅谈感受。板书设计:草原的早晨铺满新绿欢乐的羊群飘动的白云美丽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目标:1、初步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饭前、便后要洗手。2、愿意学念儿歌,练习边念儿歌边洗手。3、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节约用水。二、准备:1、一只可以示范洗手的茶水桶、接水的盆、肥皂等。2、洗手的顺序图:冲手擦肥皂搓手冲手擦干。三、过程:1、引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22、我们马上要吃点心了,吃东西前要干什么?小朋友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你们会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吗?2、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1)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怎样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幼儿坐在座位上边念儿歌边做洗手的动作,教师检查幼儿的方法是否正确,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2)组织幼儿到水池边洗手,并及时提示幼儿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要节约用水,洗干净的手要先在水池里轻甩三下,不把水溅在衣服和地上?(3)教师对洗干净、擦干的幼儿表示赞赏。 师: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净,是个讲卫生的好宝宝。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
23、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操作探究1.动手操作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
24、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2.探究问题(1)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
25、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3)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三、合作交流1.性质的证明思路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学生:我们可以通过
26、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 小组交流,展示证明思路。(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强调以下两点: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2)回顾性质1的证明方法,你能
27、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吗?让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1) 求证:B=C;(2)(3) AD平分A,ADBC。(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2.证明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展示后书写证明过程证明:方法一 作底边BC的中线AD在ABD和ACD中所以ABDAC
28、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3.几何符号语言表述如图,在ABC中性质1:AB=AC, = 。性质2:1AB=AC,BAD=CAD BD = , 。2AB=AC,BD=CD BAD= , 。3AB=AC,ADBC BAD= , BD= 。4.典例分析如图,ABC中,AC=BC,CD是ACB的平分线,AD=4cm,B=30°,求AB的长及BCD的度数。四、课堂小结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五、达标检测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
29、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3.在等腰ABC中,若AB=3,AC=7,则ABC的周长为 。4.如图,在ABC中,AB=AC,1=2,BD=BE,且A=1000,则DEC=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的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 种方法。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教学设想一、安排二教时。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
30、关系。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 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 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 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二、教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31、,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 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
32、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 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
33、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 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
34、历史上")。(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提问: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20万吨本色浆替代废纸浆项目建议书(参考)
- 纳米银导电膜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
- 2022年保护地球倡议书15篇
- 加强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综合支持
- 货运站场转型升级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公交专用道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资源设备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 70岁以上老人考驾照,三力测试题库答案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中医妇科学(副高)考试上岸历年考点真题演练含答案
- 医院预算业务流程图
- ALeader 阿立得 ALD515使用手册
- 政教主任国旗下的讲话稿-讲话稿
- 国学文化古典中国风模板
- 国民经济核算司精讲GDP核算
- 毕业论文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HY/T 0331-2022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
- GB/T 7064-2017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 GB/T 31928-2015船舶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