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范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范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范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范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3认识光源、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划线找朋友:月 工十 又月 口2组词:同学们能用拼出的这四个字,组两个词吗?(左右朋友)3说话:看看你的左

2、边是谁?右边是谁?出示句式: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4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节。(1)看图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2)指导读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说说,影子在谁前,在谁后?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句式:我的前面是(),后面是()。或()在我的前面,()在我的后面。(3)看图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猜一猜

3、,他心里会怎么想呢?(4)小朋友心中很快活,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应该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范读,学生仿读、自由练读: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同学们常常和影子在一起玩吗?你还常常做哪些事?说一说。句式:我常常()。(5)谈话: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再读读句子,读出你对影子喜欢的语气来。(6)背诵:(学生看图练习背诵;教师引背课文;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2学习第二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1)看图说一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哪边,影子在小朋友的哪边?(太阳在小朋友左面,影子在

4、小朋友右面。)想一想,这位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的左面?(小朋友往回走(2)根据节奏提示,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3)看图理解句子:你喜欢你的朋友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这位小朋友把影子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4)指导读句:影子是你亲密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呢?读下句: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跟着我。(5)熟读后背诵第二节。教学方法同第一节。三、小结全文。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你哪里,真是“形影不离”。四、作业练习。1想一想影子还有哪些变化?(大小长短的变化;物体移动影子也跟着移动等。)2同学们现在跟老师到操场上走一走,

5、看看怎样才能让你的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总评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能找到鱼,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知道三只白鹤各以什么做标志记住鱼的地方。难点是弄明白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能

6、找到鱼。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分别画有“三只白鹤、太阳、白云”的粘贴图。2生字生词卡片。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 新课指白鹤图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它这样子最有利于捉鱼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白鹤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三只白鹤。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注字音,读通课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对照要求进行评议、改进。三、再读课文1以问引读,学习第一段。(1)什么时候,三只白鹤在干什么学生读第一句。(2)他们学生接读第二句。学

7、习生字“饱、埋”。“饱”是形声字,“埋”是会意字。根据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字形。看看第一幅挂图,练习朗读第二句。(3)连起来练习朗读第一段。2三只白鹤分别用什么标记来记住埋鱼的地点呢(1)自由朗读第二段。(2)指名三位同学一人读一句,教师板书:第一只太阳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树旁边。板书生字“第、底、旁”时,让学生留心看老师怎么写,学生跟着书空(3)出示与书上第一幅插图内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鹤的挂图,利用活动的“白鹤”图,分别演示它们记住的标记。3第二天,三只白鹤按照自己记住的标记去找鱼了,谁能找到呢(1)学生自己读读三、四段课文,同座位讨论讨论: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为什么(2)大家交

8、流讨论。(3)教师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出示只有背景内容的挂图,利用活动的太阳图,演示“刚刚升起”,注意贴的位置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太阳飞去”。点明此时太阳下的土地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贴上活动的“白云”图(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白云飞去”。点明此时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利用活动“白鹤”演示“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得出结论: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柳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移动的。4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

9、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三、课堂练习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四、扩展练习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板书设计29三只白鹤怎样记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太阳底下 白云下面 柳树旁边谁能找到鱼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

10、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

11、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

12、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出示图,导入课文。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

13、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

14、、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3、学习第二小节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4、学习第三小节(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2)绝大部分的种子听

15、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比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5、学习第四小节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6、?(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1、你愿意把介绍给别人听吗?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

17、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四、指导写字。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3、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教学设计方案 篇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2板书课题。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

18、字多读几遍。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研读探究,体会母爱1全班讨论。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1)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2)仁慈的母爱是她心软;(3)后悔;(4)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3全班赛读。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角色朗读,感受母爱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倾诉体会,升华情感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

19、想要说的话说出来:(1)文中的母亲;(2)文中的儿子;(3)自己的父母;(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1. 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课前准备:1. 指南针。2. 课件:天然的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3. 生字、词卡片。4. 查找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 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

20、散,迷了路。)2. 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3.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3.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4. 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

21、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3.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1.齐读课文。2.巩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3)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4)一()灯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盏、稀、碰、慌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指导背诵1.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再次随机进行朗读指导。2.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所应用的特殊环境。(有些白天适用,有些黑夜适用)3.教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二、表演课文,深化主题1.师生配合表演。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

22、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样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2.小组合作表演。3.选择小组汇报。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齐背全文。2.说说你在课外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交流,并说明理由。3.仿

23、照25节的写法,说说你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4.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四、课外作业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

24、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二、品读考试,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补充材料,理解背景。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

25、感。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三、感动悼念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四、感动结局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五、升华情感,点化主题对本

26、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三、教具准备: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

27、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四、教学生字、词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用生字练习组词。五、课堂练习1).指导书写生字。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井( ) 观( ) 沿( ) 百( )开( ) 现( ) 没( ) 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第二课时一、引入课

28、题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

29、是指夸张的话)(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2)指导朗

30、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

31、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三、课堂练习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8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gu)、醋(cu)、布(bu)、兔(tu)。3、在游戏表演中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绕口令打醋买布的图夹文、教师使用的图夹文一份。2、图片道具:老爷爷、鹰、兔;实物道具:醋、布。3、字卡:顾、醋、布、兔。4、小鼓一只;幼儿已会做“百家姓”的游戏。活动过程:一、游戏“百家姓”。1、老师问:“喂喂喂!侬姓啥?”幼儿回答:“喂喂喂!我姓times;。”2、老师说:“喂喂喂!姓张的在哪里?”所有姓张的幼儿起立回答:“喂喂喂!姓张的在这里。”(游戏中,幼儿的左手放在耳边做打电话动作。)二、出示图片“老爷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