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本汇编10篇范本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汇编10篇范本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汇编10篇范本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汇编10篇范本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汇编10篇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课火烧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

2、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教学媒体:挂图、投影。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火烧云的顺序“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导入: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二、新课:(一)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

3、下去了(二)学习第一段1、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板:霞光2、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3、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5、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6、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三、学习第二段。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3、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1)边看图,边画句。(“-”画出写火

4、烧云颜色的句子)(2)投影出示“天上的云-着了火”着重理解这句话。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3)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投影出示句子“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板书:多快(4)问:还有什么颜色?(看图、补充)(5)说话练习: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6)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7)闭眼,听读,回忆,欣赏。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1)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看投影片)问:这些马、狗

5、、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2)重点学“马”的一节。(投影出示)马是怎样的?马是怎样变化的?马是怎样消失的?(3)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4)指导背诵。(5)指名读,品评,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6)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6、小结: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过渡: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四、学习第三段:1、读后问: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3、导读,背诵。五、总结全文: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

6、什么好处?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霞光颜色:多变化着:快大自然的壮美形状:奇下去了:恍恍惚惚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特点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文章的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活泼。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

7、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本文教学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读全文,学习生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老师创设情景,结合投影片、挂图、实际,理解火烧云的形状、颜色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好词佳句,体会感受大自然的美。课后的佳句,也是主要通过反复读,品味其中的好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课文内容的能力。板书设计,主要按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

8、去了”的顺序来体现课文的思路,重点部分则抓住形状、颜色方面写。颜色则抓了色采绚丽,形状则抓了变幻莫测来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知课文内容

9、,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

10、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火烧云教学设计思路火烧云是一篇状物物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人们看到火烧云时欣喜的心情。全文描写细致动人,情趣横生,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上乘之作。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色,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寓美育于读讲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高尚情操。一、

11、 抓住一个奇字,想象情景美课文1-2两节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教学这两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奇字,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2、人们的心情怎样?3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二、 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课文的第三节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2、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色彩?三、 抓住一个快字,体味形态美课文的第4-7节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及其无穷变化。教学时抓住三幅画面

12、动静相间的美,启发学生理解火烧云少纵即逝的神奇变化。四、 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片段,做到读写迁移,激发美好情感。教学设计方案 篇3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

13、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一读,读准字音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习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二读,理解词句

14、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

15、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三读,体会情感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

16、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3、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四读,拓展延伸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将

17、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二、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本

18、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这里的“道

19、”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

20、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

21、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2.学习五至八自

22、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

23、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

24、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

25、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点。】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

26、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

27、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28、、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

29、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

30、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

31、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

32、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

33、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

34、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

35、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二、组织领导三、参赛对象:学校全体科任教师。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五、参评教案要求(一)合格教案要求:1、全期教案;2、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3、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4、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5、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础上,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六、工作安排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

36、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七、奖励办法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20xx年3月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7、。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2、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具:课文磁带、歌曲磁带、配乐磁带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2、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吗?是呀,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成长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老师,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一份特殊

38、的礼物,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挂图)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板书一株紫丁香)3、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再看看图,现在你对紫丁香有了那些了解?(学生回答)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请小朋友们再读课题,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学生质疑)2、现在请小朋友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播放课文磁带)。3、这首诗写的多美呀!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那就快点翻开书读一读吧!注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标出来。4、字字读准了吗?(开火车认读生、生字)5、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让我们把它送回到课文中去(同桌俩互相当小老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巡视。

39、6、共有几个小节?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效果,可以吗?我们一起来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7、谁有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三、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1、读悟第一小节:(1)指名读。现在你们知道是谁送的紫丁香了吧,一起回答。(板书:我们)(2)谁能想象出来,“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学生展开联想:可能种了许多树、草、蔬菜)(3)踮起脚尖怎么走路呢?谁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表演)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去载紫丁香呢?(4)那么这一小节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齐读。2、读悟第二小节:(1)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呢?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24小节,再小组合作,完成口头填空:(出示小

40、黑板)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的()和你();让()的()帮你();让()的()感谢你()。(2)汇报句(1)(板书:夜夜做伴),“夜夜”什么意思?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什么工作?指导读好“夜夜”,感情朗读第二小节。(3)汇报句(2)(板书:消除疲倦),“绿叶儿”指谁?老师一天都要做那些工作?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会为老师唱什么歌帮老师消除疲倦?(4)汇报句(3)(板书:感谢挂牵),什么是“挂牵”呢?(老师举例:这几天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生病请假了,老师心里就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他们拉下功课所以等他们病好以后,老师就利用中午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谁能举一个老师

41、挂牵你的例子?(5)用“当时,老师”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三、四小节。过渡:是呀,老师的爱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悄悄的,满慢的,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课文二、三、四小节。)3、读悟第五小节同学们读的多有激情呀!(出示图),教师口述:夜深了,连星星都困的眨眼,可老师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该用什么语气劝老师休息呢?(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老师深深的爱,一起来劝她休息吧!4、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5、老师小结:也就是说“一株紫丁香”实际上就是小朋友的心愿,

42、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那么你们有什么心愿要对老师说?你想有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四、指导背诵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板书: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文好吗?(放音乐)2、这首诗歌写的美不美?是不是应该让它流在我们的脑子里?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几遍,争取背下来。(学生练背),谁想背给大家听?(指名背)。五、指导写字其实,老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小朋友们的进步,书一次比一次读的好,字一天比一天写的好。今天,我们来学两个字:消:左窄右宽,右边第一笔是竖,第四笔也是竖。困:四四方方一个框,木字一捺变成点。六、自主作业,拓展感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

43、择的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讲师爱生小故事做贺卡唱赞美老师的歌抄赞美老师的诗句读赞美老师的诗句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2、简要复述课文重点段落。3、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教学难点: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复习:上接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回忆一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黄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是什么时间?谁?在哪

44、?怎样发现的?)(为什么叫黄河象?)(是怎样形成的?)二、指读第四段: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指答: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板书:斜插脚踩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

45、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2、汇报:据沙土和砾石?(水)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1)天气炎热(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3)老象渴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让我们

46、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指名读、齐读。(5)复述: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自练、指名说、评议。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

47、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八、总结: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3、小组汇报:4、评议:十、作业: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用一段话写出来,

48、力求生动、形象。2、简要复述课文。十一、板书:26 黄河象斜插 脚踩陷热 喝渴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1指出下面每组数中的公约数(1除外)。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2.孩子们对孙悟空这一神话人物充满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领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用一句简短而富有神秘挑战性的话语“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创造第73变,变分数!”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1尝试“变”分数。例1:把化简。活动要求:(1)这个分数要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