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城南旧事》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城南旧事》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城南旧事》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城南旧事》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2. 知道读书应该做到:了解社会知识,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性格,品味作品语言。3. 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和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初步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学习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城南旧事、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 ppt ):窃读记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的精彩片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呆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

2、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节选自窃读记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节选自冬阳 童年 骆驼队1读片断2这两段话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发现?(都

3、是林海音的作品,写的都是童年的故事,语言充满童真童趣)二、介绍林海音及城南旧事1. 出示课件(读,了解)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 年生于日本大坂, 3 岁随父母返台, 5 岁来到北京,在北京成长、上学、就业、结婚、生育子女,一住二十五年。三十岁,返回故乡台湾。在台湾,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写出四十余本令人难忘的作品, 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 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

4、景,透过一个伶俐的小女孩,书中主人公英子的纯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本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德文、法文及意大利文出版,多次在国际获奖, 80 年代初被拍成同名电影。几十年过去,这位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 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 永不消退, 我们现在捧起 城南旧事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5、2看书的目录,你了解了什么?出示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3请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谈谈收获。(据情况引导。读的不深入)怎样读这一本书呢?三、指导读书1. 先让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读书的。2. 小结:从头至尾按顺序阅读浏览和精读结合做读书笔记过电影复述四、当堂阅读冬阳 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五、小结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吧,合理分配时间阅读完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板书设计:课件出示书中的精彩片段内容:(一)表现人物情感的片段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180 页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

6、的。 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爸爸哑着嗓子,拉起 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

7、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爸。”“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读后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父亲与英子的鼓励、教诲和关心)(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英子的善良)惠安馆秀贞:7 页: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人。16 页:屋里可不像我家里那么亮,玻

8、璃窗小得很,临窗一个大炕,中间摆了一张矮炕桌,上面堆着活计和针线盒子。 秀贞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 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秀贞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 “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21 页:她也许看见我了,但是没理会我,忽然 远着呢!”23 页:走进

9、屋里去,床上有一口皮箱,从里面拿出一件大棉袍,我爸爸也有,是男人 的。 她把大棉袍抱出院子去晒,74 页:母女相认秀贞忙了好一阵子, “可不是我那小桂子,叫呀!叫妈呀!”77 页:葬身车底“可也真怪事,秀贞这个心爱的人再也没有回来,刚出生的女儿又被父母丢弃的女人,在别人眼中是被远离的、被耻笑的、被议论的疯子。刚刚与女儿重逢却双双葬身车底。妞儿:37 页:我在把一条妞儿很怕他的养父打养母骂,娇弱的身子骨却有着自己独自找亲爹亲妈的决心,并且付出了行动, 提前偷偷拿出两件衣裳藏在英子家杂物室,准备自己带着包袱走到小时候被人捡的齐库门去,小小年纪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一天一天的找,一定要找到。英子:2 页:

10、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

11、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12 页: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主人公小英子人小胆大,头一次邂逅妞儿就替她解围、帮妞儿找到亲妈妈秀贞,甚至偷出妈妈的金手镯给她们做路费蹲在草丛里和小偷愉快聊天,约定一起去看海期待和宋妈的小柱子一起玩,愿意把自己的小板凳让给他)(三)表现社会生活12 页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我们看海去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

12、,也没人出来剃头。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你读过后知道什么?(四)精彩富有个性的语言红花的衫裤,一条像狗尾巴似的黄毛辫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向我招手呢!(妞)语言稚嫩、活泼,充满童趣。总结:读书就这样读1. 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2.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4. 品味作品中的语言四、介绍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先让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读书的。小结:从头至尾按顺序阅读浏览和精读结合做读书笔记过电影复述五、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吧?时间分配,用什么方法六、播放:送别城南旧事透过英子童雅的双眼,观看大

13、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尘封的记忆吧!读完后我们将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看看谁的收获大。86 页:“从前的呢?”“从前的事都过去了,没有意思了,英子都会慢慢忘记的。 ”我没有再答话,不由得在想西厢房的小油鸡,井窝子边闪过来的小红袄,笑时的泪坑, 廊檐下的缸盖,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鱼缸,墙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一切 都算过去了吗?我将来会忘记吗?湘教版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教学设计高三 地理 介卫卫1 . 课型 :新知教学课课时 : 1 课时2 . 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分析城市不同时期

14、的地图、照片,了解城市的变化。2. 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4 、 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 逐步提高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5、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之路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三 . 课型目标分析论证:1. 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课标解读: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第一,以某城市为案例,结合该城市时间上的变

15、化来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第二,运用收集的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各类资料说明城市化过程表现和影响。第三,在资料的分析中落实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等重点知识,提高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等地理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的地理素养 。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 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 关键点是能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学生通过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学习,基本能分析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说出所熟知的城市变化。然而,学生受活动时空范围限制,对城市化这个概念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料作为案例或者情境,以便让学生对城市化有全面的认识。2. 课型目标的可行性

16、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 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 其二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 ) 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 先讲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然后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影响。( 二 ) 城市化动力机制教材简单介绍了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 (工业化、第三产业)两个方面。 (三)城市化的特点 本部分教材是以 : “阅读”和“活动”形式出现的 , 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发

17、展水平差异直接导致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活动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容易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学习起来更容易参与活动,探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问题为城市化动力机制 , 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 ( 工业化、第三产业) ,解决此问题可设小问题 (1) 原始社会有城市吗?(2) 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3) 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 , 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

18、,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 ( 工业化、第三产业) 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本节内容学习学习难度不大。3. 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我校学生来源于农村,基础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 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对城市环境及其发展可能感到陌生,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而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所以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 , 面向全体学生, 设置难度适中的一系列问题 , 生生合作 , 师生互动 , 引导学生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从

19、而独立探究得出结论,激励成功,享受学习乐趣。程序教为学服务的互动过程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创 设 情 境 导 入 新 课多媒体播放“视频”,思考:我国城市的房价为何居高不F?(从供求 关系思考)生: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住房需求量大。利用同学们 感兴趣的事 件,设置悬 念,导入新 课,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 后后注息, 有效调动学 习兴趣,激 发兴奋点, 唤起求知欲 及参与后 识。预 习 认 标课前准备:按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内容。课上活动:提问:说出本节课的主要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答案不完善,组内同学补充)明确预习内 容,检测预 习效果,学 生积极的融 入课堂学 习 过 程课件展示

20、:多媒体放映“廊坊市区图”、“廊坊市规划图”和“小地图见证大变迁”资料,提问:“同学们,廊坊市规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答:略利用多媒体 学习新课, 不但可以吸 引学生注意 力,调动学 生兴趣,而自读课本36页内容完成卜列各题:1 .什么是城市化?2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城市转型,在我国主要有那些类型?生答:略问题假设:不能回答出以上问题。解决方式:课本36页找答案。以上学习了城市化的过程,考虑: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3.那么促使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三

21、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图”结合课本37页内容,回答卜列问题:提问:1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2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3 .城市化进程还与哪些因素有美系?生答:略学生活动: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总结。且会升华学 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培养自学能 力,识记知 识点,掌握 基础知识。通过读图分 析,培养读 图分析能力 和知识归纳 能力。培养学生由 独立思考到 归纳总结的 能力。多媒体展示:“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 展迅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22、如何?3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生答:略问题假设: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解决方式:同组同学补充。学生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列表对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一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的大发展改变了英国人口的布局,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出现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 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城市和工农业人口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

23、1851年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收入是795万磅,在工业方面的收入则为1 171万磅。提高学生合 作学习和探 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国家总人口(单 位:万人)农村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英国(1851年)约 1 80048%52%法国(1851年)约 3 60075%25%俄国(1851年)约 5 90093%7%美国( 1850年)约 2 30087%13%材料二: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边学边练,学以致用巩 固知识。(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欧美主要国家怎样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材料中的统计数字不能说明()(3)后美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达到了90%X±C.从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答案:(1)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2) C (3) ABC“作为发展中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