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的结构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普遍关注。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是发展经济和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
2、地土壤占65%,而且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因此,保护耕地,提升耕地地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国家农业部于下发了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部署全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以便查清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障碍因素,为制订农村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改良与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耕地改良利用、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石门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边陲、洞庭湖尾闾地区,该全
3、县常年粮食总产量33万吨左右,是传统的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生产大县,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湖南省旱粮生产重点县,水稻、玉米、马铃薯纳入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2010年成为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核心县、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县。自1982年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20多年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耕地地力调查,由于耕作和施肥(特别是不同农户间的种植制度、肥料投入、产量)差异较大,土壤养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已经无法指导当前的科学施肥,迫切需要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对耕地质量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以此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
4、收、提质增效的目标。为此,石门县农业局从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着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于2007年获得省农业厅批准立项,石门县被确定为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并着手实施“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预定的各项计划任务指标全面完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一)项目实施的主要工作任务本项目实施旨在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及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农业办肥2007108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规程的总体技术要求,结合湖南省耕地
5、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培训教材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地力评价指南的相关要求,应用“3S”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手段,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点为基础,通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础性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工作,摸清县域内耕地的质量、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对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县域耕地质量和环境状况基础数据库,对石门县耕地地力与耕地环境进行质量综合评介,构建石门县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对耕地质量实行全程的实时、实地监控管理,为县域耕地质量建设、农业发展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壤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本次调查成果进行系统化管理,向社会开展查询、咨询
6、等技术服务,全方位开展和推动县域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项目的技术来源及主要技术内容1、项目的技术来源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2、项目的主要技术 本项目实施采用农业部统一提供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采用 “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生耕地地力评价调查采样点位图,挂接属性形成地力评价采样点属性数据库,用Kirging(克格插值计算软件)空间插值法和以点代面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单元赋值,形成耕地地力评价单元
7、属性数据库,从而形成空间和属性数据共同组成的基础数据库。在项目具体实施工程中,通过收集县域行政区划图、农业志、农业区划、土壤志、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业气象资料、历年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结合耕地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础性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数据,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要求,确定地形部位、耕层质地、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障碍层状况、剖面构型、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和耕层厚度等10个因素作为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实行专家打分,在石门县耕地资源管理系统中建立地力评价模型,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确定地力指数分级方案,对石门县耕地
8、土壤进行分级,完成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工作。在完成耕地土壤分级和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土壤检测结果,根据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标准,划分出中低产田类型和面积,合理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有的放矢的提出改良升级方案,确保地理提升和农业生产增产增效。(三)项目实施期限及预定计划任务指标本项目由石门县农业局牵头组织,由石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具体承担实施,项目计划实施期为5年,即2007年至2011年。本项目预定计划任务指标为:1、完成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以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点为基础,通过土壤理化性状、农户作物栽培种类、施肥情况、作物产量结构等基础
9、调查,合理确定土壤检测样点,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植株样品,对碱解氮、全氮、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硼、锌、锰、钼、铁、铜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酸碱度等项目进行检测分析,查清全县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障碍因素,对石门县耕地地力与耕地环境进行质量综合评介,建立县域耕地质量和环境状况数字化基础数据库和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为制订农村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改良与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实施期间,计划采集土壤样品7000个、植株样品200个进行检测分析。2、抓好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应用合理运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积极开展和推进低产田改良升级及县域主
10、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与平衡配套施肥工作,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向社会提供相关查询、咨询等技术服务,研究、完善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并在全县普遍推广应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控制环境污染,有效促进全县农业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和农产品“环保 、安全”目标的实现。本项目实施期间,以柑橘、茶叶、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烤烟等县域主导农作物为对象,累计实施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370万亩以上,确立当地适用的施肥配方10个以上,推广使用配方肥4.8万吨以上,项目区内农作物综合增产率达5%
11、以上,增收节支7800万元以上。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2007年1月,项目完成单位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制订了详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至2007年10月,项目实施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自2007年11月开始,本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完成单位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依托技术后盾单位等措施,至2011年10月,项目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计划任务指标完成情况1、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全面完成(1)采样测试超计划完成任务项目计划采集、检测土壤样品7000个、植株样本200个,实际采集、检测土壤样品7289个(其中水
12、田土样3504个,旱地土样4235个)、植株样品205个,对碱解氮、全氮、有效磷、缓效钾 、速效钾、pH值、有机质等5个大量元素项目和硼、锌、锰、铁、钼等微量元素及pH值、有机质等其他项目进行检测分析,完成计划任务的113.2%;采集、植株样本205个,完成计划任务的102.5%,共计完成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50301项次,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增加了大田土样全氮和容重检测分析,随机抽样检测分析全氮大田土样445个,选择进行容重检测分析有代表性的样品85个。通过对耕地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础性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工作,摸清了县域内耕地的质量、
13、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形成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组成的石门县县域耕地信息基础数据库;利用农业部统一提供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石门县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以及质量评价结果,通过专家打分,建立了石门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2)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全面完成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的相关技术要求和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建立了符合石门县实际情况的地力评价模型,确定了地力指数分级方案,完成了全县耕地分等定级工作,将全县耕地分为1-7级,其中1、2级为高产地,3、4、5级地为中产地,6、
14、7级地为低产地。2、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得到有效运用(1)建立了县域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依据全县耕地分等定级结果,按照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标准,划分出中低产田类型和面积,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有的放矢的提出了改良升级的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柑橘、茶叶、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等县域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2)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稳步推进项目计划实施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370万亩次以上,确立当地适用的施肥配方10个以上,推广使用配方肥4万吨以上,项目区内农作物综合增产率达5%以上。实际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7.6万亩
15、次(柑橘110万亩次、茶叶15万亩次、水稻 115.1万 亩次、油菜82万亩次、玉米46.5万亩次、蔬菜7万亩次、棉花10万亩次、马铃薯2万亩次),确立当地适用的施肥配方 33 个(柑橘4个、茶叶4个、水稻12个、油菜4个、玉米4个、蔬菜1个、棉花4个),推广使用配方肥4.85万吨,项目区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蔬菜等作物上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率达6.63%,增收节支20750.39万元。(3)低产田改良升级2009年石门县农业局利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申报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审核,20102020年实施规模达到41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10.8
16、万亩,中央基建27.9万亩、国土整理2.3万亩),其中2010年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中央基建资金600万元已到位,计划在蒙泉镇、夹山镇、新铺乡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二)项目实施以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1、技术指标 建设数据库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农户调查数据库、土壤采样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编制成果图件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土壤有机质、pH值和土
17、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编写成果报告编写石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石门县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与培肥、石门耕地地力评价与茶叶生产、石门县耕地地力现状与柑橘产业建设等3个以上专题报告以及石门耕地。(三)项目实施的效益情况1、经济效益本项目实施累计增加作物产量10.71万吨,增加农民直接收入 16609.78万元,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9566.5吨,节约生产支出4140.601万元,增收节支总额达20750.39万元。2、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查清了县域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障碍因素,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耕地改良利
18、用、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有效运用,提升了当地县域耕地整体质量,降低了化学肥料使用量,控制了化肥滥用,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益,减少了肥料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对降低农田污染程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树优质农产品品牌发挥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三、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完成单位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伍林支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李良军任副组长,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等县直单位和各乡
19、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的项目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协调工作,项目完成单位专门组建了项目课题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项目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课题组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耕地地力评价和成果运用两个子课题,将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岗位责任制与工作考核机制建立、项目进度督促等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签订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使项目课题组的每个成员有职有责,奖惩挂钩,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障了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实施。(二)落实技术措施1、精心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项目有序实施,项目完成
20、单位结合石门县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确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熟练掌握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培训教材、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技术文件及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Kirging(克格里插值计算软件)等应用软件、GPS手持定位仪的操作,组织项目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培训,认真学习、领会其实质,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2、认真组织开展耕地地力基础调查为了确保耕地地力基础调查
21、与样品分析的质量,我们坚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调查表格、统一统计口径、统一汇总方法,切实加强全程质量控制。(1)合理确定调查样点以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点为基础,通过土壤理化性状、农户作物栽培种类、施肥情况、作物产量结构等基础调查,合理确定土壤检测样点,运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均匀性、全覆盖性原则科学布点,保证每个耕作土种、每个乡镇都有代表土样,(2)采集测试样品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坚持事先组织野外调查队员进行野外实习,正确掌握调查表格填写、GPS手持定位仪使用和样品采集方法,然后分组开展调查采样,做到每天收工时清点样品、核对表格
22、,完成一个乡镇的调查采样任务后,及时将样品送到指定的化验室进行收样、编号和前处理,确保样品在收集移交过程中万无一失、准确无误;与此同时,坚持抽取10的样点,尤其对土种变更的样点重点复查,有必要时,挖剖面核查。(3)样品分析质量在分析化验方面,坚持土壤、植株和水的化验分析工作由具备认定资格的化验人员并按本次要求严格培训合格后的人员承担,同时取10的样品进行平行测试,检测结束后,抽取20的样品进行复检,要求合格率在97以上,从而保证了所有项目分析测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4)客观分析调查结果在数据录入方面,坚持调查表格等资料必须经技术负责人核查签名后才能录入,录入过程中须经2人校核;对检测资料的录入
23、,明确由检测单位直接提供数据光盘,避免录入误差。(5)建立和完善耕地地力基础数据库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培训教材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地力评价指南的要求,我们将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数据、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土壤化验测试数据等录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形成基础数据库,连同图样类型代码表、县级行政区划代码表全部导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管理。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了评价单元,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均匀性、全覆盖性原则科学布点,保证每个耕作土种、每个乡镇都有代表土样
24、,选择了7056个样点作为地力评价调查取样点,运用MAPGIS产生耕地地力评价调查采样点位图,挂接属性形成地力评价采样点属性数据库,用Kirging空间插值法和以点代面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单元赋值,形成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属性数据库,从而形成了空间和属性数据共同组成的基础数据库。3、对耕地地力评价进行了实地验证 首先从大田采样点农户调查表中,按乡镇、土种、肥力等级等几个方面,选择209个田块,对照田块进行仔细的核对和调查,主要调查近3年来的农业生产情况、种植制度、耕作管理情况、施肥情况、产量情况等。其次,将在实地进行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分类处理。对近几年来只种一季水稻或作物的田块,参照当
25、地双季稻的产量进行修订和调整;对于杂粮田块,如玉米,根据相应的换算系数进行稻谷产量的换算,得到产量数据;对于瓜果、蔬菜地,根据生产级别,产量换算系数,转换成双季水稻的产量;其他类的作物也按相关水稻生产系数进行转换。再次,将调查的田块按照制作采样点位图的方法,将调查田块投影到耕地地力等级上,根据各田块所在的等级级别进行产量结果与自然要素评价等级进行比对,得出其相关性和符合度。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和判别,分析产量结果与等级评定的结果的准确度。(三)强化成果运用1、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升级依据全县耕地分等定级结果,按照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标准,划分出中低产田类型和面积,对不同类型
26、的中低产田有的放矢的提出了改良升级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中低产田改良升级1.5万亩,有效提升了县域耕地地力的整体质量。2、积极推进县域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依据全县耕地分等定级结果,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肥水需求和产量目标,建立了柑橘、茶叶亩、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烤烟等县域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实施依据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确立当地适用的县域主导农作物施肥配方 33 个(柑橘4个、茶叶4个、水稻12个、油菜4个、玉米4个、蔬菜1个、棉花4个),为计划任务的330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7.6万亩(柑橘110万亩次、茶叶15万亩次、
27、水稻 115.1万 亩次、油菜82万亩次、玉米46.5万亩次、蔬菜7万亩次、棉花10万亩次、马铃薯2万亩次),推广使用配方肥4.85万吨,为计划任务的101.1%,项目区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蔬菜等作物上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率达6.63%,比项目实施预定计划提高1.63个百分点,增收节支20750.39万元,为计划任务的266.03%。(四)强化技术协作1、耕地地力评价:(1)数据库建设:为切实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我县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签订了技术依托协议,委托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周卫军教授等指导我县土壤数据库建
28、设、数字化制图和耕地质量评价核心技术工作。(2)耕地地力评价模型建立:根据全省统一要求,我县确定地形部位、耕层质地、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障碍层状况、剖面构型、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和耕层厚度等10个因素作为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实行专家打分,在石门县耕地资源管理系统中建立地力评价模型,确定地力指数分级方案,根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石门县耕地完成了分等定级,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全县耕地分为1-7级,其中1、2级为高产地,3、4、5级地为中产地,6、7级地为低产地。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标准,划分出中低产田类型
29、和面积,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有的放矢的提出改良升级方案。2、成果运用:(1)施肥指标体系建立:确定配方施肥技术参数主要根据“3415”肥料效应试验结果,直接或间接分析以下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基础地力:地力产量与地力贡献率石门县主要土壤基础地力作 物试验点数项 目空白产量kg/亩全肥区(配方区)产量kg/亩相对产量(%)水稻12平均298.2465.264.1幅度259.0-327.7436.0-493.554.4-70.6油菜8平均69.45146.547.4幅度53.4-85.5142.9.9-150.137.4-57.0柑橘10平均1235.22107.958.6幅度792.9-266319
30、73.7-376340.2-62.8茶叶8平均359641.255.99幅度321.2-396.8635.1-647.350.57-61.3玉米10平均308.2511.760.23幅度300.5-315.9509.3-514.159-61.45计算N、P、K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是指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是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重要参数。石门县主要作物NPK相对产量。石门县主要作物N、P、K相对产量作物相对产量(%)NP2O5K2O水稻74.674.577.7油菜68.0980.8886.26柑橘68.3584.1583.3茶叶64.6383.1884.8玉米61.7189.4484.7
31、计算相对养分吸收量相对养分吸收量是指缺素区NPK养分吸收量占全肥区养分吸收量的百分比,客观上反映了土壤养分贡献率的大小,是进行相关分析(校验研究),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的重要参数。主要作物NPK相对养分吸收量统计作物相对吸收量(%)NP2O5K2O水稻63.383.690.6油菜72.285.685.6柑橘70.086.886.8茶叶60.478.881.9玉米74.678.078.0计算养分利用率养分利用率为全肥区与空白区养分的吸收量所占的比率。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根据试验产量结果和植株化验结果计算得出单位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作物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kg)NP
32、2O5K2ON:P2O5:K2O水稻2.10.92.31:0.43:1.1油菜5.82.54.31:0.43:0.74柑橘0.60.110.41:0.18:0.67茶叶1.40.280.631:0.2:0.45玉米2.570.862.141:0.33:0.83分析土壤养分丰缺指标i根据相对养分吸收量与土壤测试值的关系,确定N、P、K养分丰缺指标石门县主要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分级有效成分作物丰 缺 等 级高中低碱解Nmg/kg水稻>211156-211<156油菜>120120-50<50柑橘>200200-100<100茶叶>200200-110<
33、;110玉米>150150-90<90有效Pmg/kg水稻>20.516.9-20.5<16.9油菜>2525-15<15柑橘>6060-25<25茶叶>4040-25<25玉米>1515-7.5<7.5速效Kmg/kg水稻>131102-131<102油菜>120120-50<60柑橘>150150-120<120茶叶>130130-90<90玉米>120120-60<60ii根据N、P、K肥效应模型确定土壤碱解N、有效磷、速效K不同丰缺水平下主要作物N、P、K
34、肥推荐施肥指标 主要作物N、P、K 推荐施肥指标作物肥力水平目标产量(kg/亩)推荐施N量(kg/亩)推荐施P量(kg/亩)推荐施K量(Kg/亩)水稻高4508.5-9.04.0-4.53.5-4.0中400-4508.5-9.04.2-4.74.0-4.5低4009.0-9.54.5-5.04.4-4.5油菜高1759.94.36.9中125-1758.53.65.9低1257.03.04.9柑橘高300016.12.66.7中2000-300013.42.25.6低200010.71.74.5茶叶高30018.14.96.1中150-30013.63.74.6低1509.12.43.0玉米
35、高4508.66.68.3中350-4507.75.97.4低3506.75.16.4(2)测土配方施肥的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设计原理与方法肥料配方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环节,其核心就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肥料品种、数量,按照田间试验和施肥调查结果开出施肥清单。根据植物营养元素的最小养分律和不可代替律,配方设计是以肥料田间试验、施肥情况调查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农业部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归纳为三大类六种基本方法。即:地力分级(区)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田间试
36、验法。目标产量法又分为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田间试验法又分为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三种。根据以往的测土配方施肥实践以及现有的数据资料基础,不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方法。水稻配方实际以丰缺指标法为主,结合目标产量法;其他作物因掌握的基础数据有限,因而采用氮磷钾比例法。石门县配方的方法是根据县内掌握数据,参考田间试验数据,综合考虑配方方案。配方制定依据确定配方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主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石门县中酸性稻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级别作物高中低碱解氮(mg/kg)早稻190100-190100晚稻210120-210120有效磷(mg/kg)早稻103-103晚稻141-14
37、1速效钾(mg/kg)早稻10560-10560晚稻8050-8050石门县旱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项目级 别单位超高高适宜低超低有机质3525351525101510g/kg碱解氮2401802401101806011060mg/kg有效磷30203020305105mg/kg速效钾3502403501602408016080mg/kg有效锌4.02.04.01.02.00.51.00.5mg/kg有效硼1.00.61.00.30.60.15-0.30.15mg/kg石门县 稻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分级项 目水 田旱 地缺中丰缺中丰有机质mg/kg2020303010102020速效氮mg/kg60
38、601201206060120120速效磷mg/kg552020551010速效钾mg/kg50501001005050100100配方肥配方的制定根据配方肥配方制定的原则,采用“控氮、稳磷、增钾和补充微量元素”的方针,考虑到肥料来源及不同肥料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关系、有机肥与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及后效、基肥与追肥的施用比例、不同耕作制度对施肥的影响、水文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与立地条件对施肥的影响,确定石门县水稻、柑橘、茶叶、玉米、油菜等作物的专用配方肥配方。2010年石门县测土配方施肥形成的主要配方及配方肥情况调查配方肥加工企业名称配方肥名称配方养分比例已推广应用数量(吨)已推
39、广应用面积(万亩)覆盖村数(个)合 计渫阳牌油菜专用配方肥1258500010195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渫阳牌茶叶专用配方肥13-8-410002275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渫阳牌茶叶专用配方肥2010151000113(东山峰)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渫阳牌玉米专用配方肥12-6-7-Zn0.520005312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渫阳牌玉米专用配方肥13-5-7-Zn0.512502.5105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楚江牌水稻专用配方肥120805440011358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楚江牌水稻专用配方肥1606089002112石门县化学工业公司渫阳牌柑橘专用配方肥16-5-9-B0.5400010456石门县
40、化学工业公司渫阳牌柑橘专用配方肥161113500012明年的基肥(五)加强宣传培训为使项目区广大农民充分认识、了解和熟练掌握测土配方与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快速应用到到生产实践中去,项目完成单位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实地技术指导、办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共举办乡镇农技员、乡村干部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121期次,培训技术骨干1295人次,培训农民23910人次,培训营销人员340人次,举办11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6期次,培训种植大户470个、870多人次;派出21名技术干部分赴到全县各乡镇,开展田间包片技术指导16700次,建立起施肥指标体系信息公示专栏709
41、个,共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资料23万多份,发放施肥建议卡19万余份。并对在成果推广应用中表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好的做法和成功典型及时在常德日报、石门电视台、石新闻网、石门信息等媒体上报道推介,有力地推进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应用。(六)保障项目经费项目完成单位采用自筹、争取县财政和上级专项资金、发动农民筹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对资金实行专户转账管理,严格支出审批,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实施累计完成投资2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65万元,县财政配套10万元,按项目支出划分,耕地地力评价支出 230万元,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应用支出45万元。四、项目实施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当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生产“增产、增效、提质、”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1、增产效果显著通过本项目实施,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使项目区水稻增产3.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大厦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超详细
- 2025水果定购合同范本
- 2025关于租赁合同简易版
- 城轨车辆运营与规章-内容九 内容八 内容七 内容六 内容五 内容四 内容三 内容二 内容一-1738426037551
- 《成语:传统文化的微缩画卷》教学课件
- 《精益生产案例解析》课件
- 七台河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新泰一中2025年高三5月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 上海杉达学院《设计思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脐带血合同协议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自主汽车芯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四川宜宾环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杭州萧山环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武汉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小学藏文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美术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24年6月真题(第1套)阅读
- 2025年中小学生五一劳动节假期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浙江2025年03月温州市龙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选调)31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