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比较_第1页
浅论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比较_第2页
浅论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比较_第3页
浅论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比较_第4页
浅论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兰莉,程敬亮,张会霞,郭献忠,胡元平,陈斌,李建策,许方洪【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LEASD的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及超声(US)检查,比较二者对LEAS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以DSA或手术结果为标准,US检

2、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3%、91.7%及90.1%,3D 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93.9%、93.3%。3D CE-MRA及US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总体检出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3D CE-MRA下肢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损伤、简便、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在下肢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方面优于US,可作为LEASD的优选检查。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磁共振成像;

3、成像,三维;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以来都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的“金标准”,但其系有创性检查,同时无法显示血管周围情况,对血管的显示范围和投照位置有限1。超声检查经济、实用、简便,能较好地显示局部的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近年来,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其图像质量可与DSA相媲美,本研究旨在探讨3D CE-MRA与超声(US)对LEASD的诊断价值,并对两者的应用进行初步比较。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63例临床诊断为LEASD的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其中男50例,女13

4、例,年龄4086岁,平均(65.44±12.22)岁。临床症状有:下肢肿胀、无力、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肌肉萎缩及组织坏疽等。其中32例合并有糖尿病、29例合并有高血压、27例合并有冠心病,3例有下肢截肢手术史。所有病例均在3D CE-MRA检查前或后1周内行下肢动脉US检查。其中22例进行了DSA检查,28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1.2检查方法1.2.13D CE-MRA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双上肢上举,采用体部正交线圈。因前后径FOV范围相对较小,在膝、踝关节处垫沙袋调整,足部略抬高,使下肢血管尽量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部分动脉超出检查野,产生假性动脉狭窄或闭塞

5、。患者行屏气训练。采用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40 mL,MRA扫描参数:扫描序列为三维快速场回波(3D FFE)序列,呼吸门控监测,自动移床三站冠状位扫描。视野430 mm×430 mm,矩阵512× 512,每站70层,层厚1.5 mm,翻转角35?°,采集次数(NSA)1次,TR/TE:6.1 ms/1.5 ms,频带宽度62.5。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位采集,而后进行2D Timing扫描,扫描范围分三段,分别为腹主动脉的肾动脉分支水平以下至股浅动脉起始部、股浅动脉起始部至动脉中段、动脉中段至足背动脉水平(或称为盆部、大腿、小腿三段),三段扫描视野之间的切

6、换采用自动移床技术,其中盆部扫描患者需屏气。主要步骤为:首先用2D TOF法分别采集盆部、大腿、小腿的三维定位像,采集后将三段拼接成一个整体,根据定位像分别定位2D Timing扫描序列和3D CE-MRA(T1-FFE)成像序列,2D Timing扫描序列取盆腔段,其中3D CE-MRA(T1-FFE)成像序列相邻扫描野之间重叠30 mm,预设两个动态扫描。然后进行2D Timing扫描(注射3 mL对比剂,扫描注射同时开始),以确定对比剂峰值通过时间。3D CE-MRA成像序列扫描时,在对比剂注射前先进行第一次扫描,按小腿、大腿至盆腔部的顺序,得到减影“蒙片”;随后注射对比剂行增强扫描,第

7、一段扫描结束后,立即依次进行预先设置的第二段及第三段扫描(扫描顺序与2D Timing扫描相反)。把3D CE-MR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在工作站上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并经过减影、图像自动拼接得到完整的下肢动脉三维血管树影像。1.2.2US检查:3D CE-MRA检查前或后1周内,63例患者均接受了双下肢动脉US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范围为腹股沟水平到足背。髂部动脉使用腹部探头,频率为3.54.0 MHz;大腿及小腿动脉使用浅表探头,频率是12 MHz。由擅长下肢动脉超声的超声科医生进行检查,应用二维灰阶

8、超声显像测量动脉内径、观察动脉硬化斑块、计算管径狭窄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信号变化,用频谱多普勒观测血流频谱变化。检查过程中适当调节增益、滤波等,调节取样容积大小和角度,取样应在管腔中央,并保证取样线和血管夹角60?°。1.3影像学评价1.3.1下肢动脉分段:双侧下肢动脉共分为20个解剖段:双侧髂总、髂外、髂内、股总、股深、股浅、腘、胫前、胫后及腓动脉。1.3.2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根据MIP重建图像将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血管轮廓大小正常或轻度不规则为轻度狭窄(50%);血管中度变细或狭窄,但无节段性信号缺失为中度狭窄(50%74%);血管重度变细,邻近远侧有局限性信号中断

9、,但其远侧仍有血流信号为重度狭窄(75%99%);血管中断,其远端无血流信号为闭塞(100%)。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以DSA或手术结果为标准,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取检验水准=0.05。2结果本组63例LEASD患者,均行3D CE-MRA及US检查,其中3D CE-MRA检出轻度狭窄332段,中度狭窄123段,重度狭窄118段,闭塞109段,共682段;US检出轻度狭窄329段,中度狭窄111段,重度狭窄104段,闭塞127段,共671段(特征性图像结果见图1图4)。其中,3D CE-MRA诊断为正常的3段血管,US诊断为轻度狭窄;3D CE-MRA诊断为

10、轻度狭窄的14段血管,US 11例诊断为正常,1例诊断为中度狭窄,2例诊断为重度狭窄;3D CE-MRA诊断为中度狭窄的15段血管,US 1例诊断为正常,7例诊断为轻度狭窄,5例诊断为重度狭窄,2例诊断为闭塞;3D CE-MRA诊断为重度狭窄的21段血管,US 2例诊断为正常,1例诊断为轻度狭窄,2例诊断为中度狭窄,16例诊断为闭塞。US检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3%、91.7%及90.1%。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93.9%、93.3%。3D CE-MRA与US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总体检出率具有一致性

11、,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对下肢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见表1。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及B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LEASD的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及超声(US)检查,比较二者对LEAS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以DSA或手术结果为标准

12、,US检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3%、91.7%及90.1%,3D 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93.9%、93.3%。3D CE-MRA及US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总体检出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3D CE-MRA下肢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损伤、简便、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在下肢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方面优于US,可作为LEASD的优选检查。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磁共

13、振成像;成像,三维;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以来都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的“金标准”,但其系有创性检查,同时无法显示血管周围情况,对血管的显示范围和投照位置有限1。超声检查经济、实用、简便,能较好地显示局部的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近年来,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其图像质量可与DSA相媲美,本研究旨在探讨3D CE-MRA与超声(US)对LEASD的诊断价值,并对两者的应用进行初步比较。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63例临床诊断为LEASD的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其中男50例

14、,女13例,年龄4086岁,平均(65.44±12.22)岁。临床症状有:下肢肿胀、无力、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肌肉萎缩及组织坏疽等。其中32例合并有糖尿病、29例合并有高血压、27例合并有冠心病,3例有下肢截肢手术史。所有病例均在3D CE-MRA检查前或后1周内行下肢动脉US检查。其中22例进行了DSA检查,28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1.2检查方法1.2.13D CE-MRA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双上肢上举,采用体部正交线圈。因前后径FOV范围相对较小,在膝、踝关节处垫沙袋调整,足部略抬高,使下肢血管尽量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部分动脉超出检查野,产生假性动脉狭

15、窄或闭塞。患者行屏气训练。采用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40 mL,MRA扫描参数:扫描序列为三维快速场回波(3D FFE)序列,呼吸门控监测,自动移床三站冠状位扫描。视野430 mm×430 mm,矩阵512× 512,每站70层,层厚1.5 mm,翻转角35?°,采集次数(NSA)1次,TR/TE:6.1 ms/1.5 ms,频带宽度62.5。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位采集,而后进行2D Timing扫描,扫描范围分三段,分别为腹主动脉的肾动脉分支水平以下至股浅动脉起始部、股浅动脉起始部至动脉中段、动脉中段至足背动脉水平(或称为盆部、大腿、小腿三段),三段扫描视野

16、之间的切换采用自动移床技术,其中盆部扫描患者需屏气。主要步骤为:首先用2D TOF法分别采集盆部、大腿、小腿的三维定位像,采集后将三段拼接成一个整体,根据定位像分别定位2D Timing扫描序列和3D CE-MRA(T1-FFE)成像序列,2D Timing扫描序列取盆腔段,其中3D CE-MRA(T1-FFE)成像序列相邻扫描野之间重叠30 mm,预设两个动态扫描。然后进行2D Timing扫描(注射3 mL对比剂,扫描注射同时开始),以确定对比剂峰值通过时间。3D CE-MRA成像序列扫描时,在对比剂注射前先进行第一次扫描,按小腿、大腿至盆腔部的顺序,得到减影“蒙片”;随后注射对比剂行增强

17、扫描,第一段扫描结束后,立即依次进行预先设置的第二段及第三段扫描(扫描顺序与2D Timing扫描相反)。把3D CE-MR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在工作站上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并经过减影、图像自动拼接得到完整的下肢动脉三维血管树影像。1.2.2US检查:3D CE-MRA检查前或后1周内,63例患者均接受了双下肢动脉US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范围为腹股沟水平到足背。髂部动脉使用腹部探头,频率为3.54.0 MHz;大腿及小腿动脉使用浅表探头,频率是12 MHz。由擅长下肢动脉超声的超声科医生进行检查,应用

18、二维灰阶超声显像测量动脉内径、观察动脉硬化斑块、计算管径狭窄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信号变化,用频谱多普勒观测血流频谱变化。检查过程中适当调节增益、滤波等,调节取样容积大小和角度,取样应在管腔中央,并保证取样线和血管夹角60?°。1.3影像学评价1.3.1下肢动脉分段:双侧下肢动脉共分为20个解剖段:双侧髂总、髂外、髂内、股总、股深、股浅、腘、胫前、胫后及腓动脉。1.3.2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根据MIP重建图像将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血管轮廓大小正常或轻度不规则为轻度狭窄(50%);血管中度变细或狭窄,但无节段性信号缺失为中度狭窄(50%74%);血管重度变细,邻近远侧有局限性信号中断,但其远侧仍有血流信号为重度狭窄(75%99%);血管中断,其远端无血流信号为闭塞(100%)。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以DSA或手术结果为标准,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取检验水准=0.05。2结果本组63例LEASD患者,均行3D CE-MRA及US检查,其中3D CE-MRA检出轻度狭窄332段,中度狭窄123段,重度狭窄118段,闭塞109段,共682段;US检出轻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