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法课件_第1页
国际金融法课件_第2页
国际金融法课件_第3页
国际金融法课件_第4页
国际金融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国际金融法绪论国际金融法绪论Introduction一、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渊源一、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渊源二、国际金融法的体系二、国际金融法的体系三、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集团三、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集团 一、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渊源一、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渊源(一)国际金融法的调整对象(一)国际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法的调整对象即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依据。国际金融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正在于其调整的国际金融关系国际金融关系。 国际金融关系国际金融金融Blacks Law Dictionary 金融金融指通过股票、债券、票据或抵押单据而提供资金以及提供业务所需的资本金

2、或信贷资金。关涉商业体系的资产价值及其金融资源的取得与配置。国际货币汇兑关系国际货币合作关系国际借贷关系国际融资担保关系国际结算支付关系国际证券发行流通关系(二)国际金融法的外延(二)国际金融法的外延 1. 国际金融法是有关国际金融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和。国际金融法是有关国际金融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和。 2. 国际金融法是有关国际金融的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总和。国际金融法是有关国际金融的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总和。 3. 国际金融法包括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投资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三个方面。国际金融法包括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投资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三个方面。(三)国际金融法的渊

3、源(三)国际金融法的渊源 1. 国际金融条约:国际金融条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2. 国际金融惯例:国际金融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巴塞尔资本协议、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3. 国内金融立法:国内金融立法:美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英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二、国际金融法的体系二、国际金融法的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法 国际银行法律制度 银行监管的巴塞尔体制 国际投资金融法 国际贷款担保制度 项目贷款、出口信贷、见索即付担保 国际证券法律制度 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监管合作 期货交易法律制度 期货交易、金融期货 国际支付法律制度 票据、汇付、托收、信用证 国际

4、贸易金融法 WTO金融服务贸易 协议、一般规则、特定义务外汇安排和外汇管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制度三、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集团三、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集团(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二)世界银行集团(二)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WB Group)(三)国际清算银行(三)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四)金融稳定理事会(四)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1. IMF的宗旨和职能的宗旨和职能 根据IMF协定的第1条规定,IMF的宗旨的宗旨可以概括为:建立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成员国生产性资源的开发促进汇率稳定,在成员国之间维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协助成员国建立针对经常项目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在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向成员国提供暂时性资金援助,以纠正其国际收支失衡缩短和减轻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时间和程度 根据IMF协定的有关规定,IMF的主要职能的主要职能如下:金融监管职能汇率协调和稳定

6、职能资金融通职能 2. IMF的机构和表决制度的机构和表决制度 IMF的机构: IMF的表决制度:加权表决制加权表决制 3. IMF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 困境:困境: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提出的挑战 改革:改革:完善汇率监督;大规模增资并改善决策机制;加大债务危机缓解力度 (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理事会理事通常一国财政部长或央行行长(最高执行机构)(最高执行机构)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会24名(中国独立选区,选1名)(最高行政负责人)(最高行政负责人)总裁总裁(二)世界银行集团(二)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WB Group)u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复

7、兴开发银行 (International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u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u国际金融公司国际金融公司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rporation, IFC) u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ettling Investment Dispute, ICSID)u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Multilateral Inves

8、tment Guarantee Agent, MIGA) IBRD和IDA共同发放贷款,称“混合贷款”(blend)(三)国际清算银行(三)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 1930年1月荷兰海牙会议上,英、法、意、德、比、日、美订立了国际清算银行组织约章和国际清算银行章程。同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正式开业,行址为瑞士巴赛尔。F宗旨和法律地位宗旨和法律地位 根据章程,国际清算银行的宗旨宗旨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便利,接受相关协议各方委托作为国际金融结算的受托人或代理人”。 国际清算银行的法律地位较为特殊: (1)它

9、以股份公司形式依照瑞士法律在巴塞尔注册,在成员国的国内法中具有法人资格,不具有国际法上的法律人格。其股东主要是各国的央行以及持有少量股份的商业银行、公司或个人。 (2)它具有明显的国际组织性。清算银行不是由某些私人或民间团体发起的,而是根据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协议设立的。F职能和业务活动职能和业务活动 核心职能核心职能是担任“中央银行的银行”,为各国央行提供广泛的服务,促进央行间的合作。其他职能有:协调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利益;监督银行业的安全运营;为金融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对世界经济金融情势进行研究并提供指导等。 业务活动:业务活动:清算业务、存款和代管储备金业务、贷款业务(临时过渡性

10、)和其他国际金融业务。F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行长。(四)金融稳定理事会(四)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FSB的前身为金融稳定论坛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FSF),是七国集团(G7)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而发起的国际论坛。 成就:成就:该论坛自成立以来在促进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审议通过一系列工作组报告(如高杠杆机构工作组的报告)、致力于国际金融标准汇编工作和标准实施激励机制的建设(如2000年确认了12大类标准作为稳健金融体系的核心标准)、定期发布当前和近期有关健

11、全金融体系的工作报告。 法律缺陷:法律缺陷:(1)非正式性。FSF依据非正式的法律文件(G7在波恩会议上发布的公报)成立。其运作和决策机制缺乏正式的制度保障。(2)缺乏广泛代表性。FSF以G7为主导,其成员主要是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缺乏全球参与的民主性。 (注:注:G7由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组成。)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且迅速蔓延全球的局势下,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达成一致,决定新建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

12、在更强健的组织基础之上重构金融稳定论坛,以采取更切实的措施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注:注: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 FSB成立大会于2009年6月26日在瑞士巴塞尔举行。9月25日,金融稳定理事会章程(Charter)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受到与会领导人的一致认可,并通过理事会网站予以公布。FSB的任务是制订和实施促进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和其他政策,解决金融脆弱性问题。 Chapter 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国际货币法律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

13、ary Legal System一、国际收支平衡制度一、国际收支平衡制度(Balance of Payment System) 普通提款权;备用安排 二、外汇安排和外汇管制二、外汇安排和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System)三、汇率制度三、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System)四、国际储备制度四、国际储备制度( International Reserve System ) 黄金、美元、特别提款权(SDR) 一、国际收支平衡制度一、国际收支平衡制度(一)普通提款权(一)普通提款权(General Drawing Right) 即普通资金账户的使用,指成员国发生国

14、际收支暂时性不平衡和较大逆差时,可以用本国货币向IMF购买(购买(Purchase)所需外汇或特别提款权;还款时再用外汇或特别提款权购回(购回(Repurchase)本国货币。IMF在业务上是将此类货币换购作为贷款处理,也即普通贷款。见IMF协定第协定第5条第条第2款款“业务范围业务范围”:IMF的业务限于根据成员国请求,从其普通资金账户上的普通资金中向该成员国供应特别提款权或其他成员国货币,该成员国须以本国货币购买。 成员国的普通提款权可细分为储备部分储备部分和信用部分信用部分提款。储备部分的提款无须受IMF的审查。而超过储备部分的提款申请,IMF应予以审查,以决定其是否符合IMF协定的规定

15、以及根据该规定所制定的政策。这恰恰体现了IMF备受关注和饱受争议的一个方面,即IMF贷款条件性(贷款条件性(IMF Conditionality)。 概括而言,IMF贷款条件性指,IMF为了确保成员国以符合IMF协定的宗旨和条款的方式利用基金的资金而要求成员国遵循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绩效标准以及附加前提条件和绩效标准的程序整体。其核心是前提条件和绩效标准的附加,而不是附加的前提条件和绩效标准。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在成员国国际收支状况严重且紧急的情况下,长时期磋商会使成员国的情况更加严重。(2)成员国可能在短期内没有资金需求,但是在经济调整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能有这种需求,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取得

16、IMF的保证,使其能够在需要时随时提款,而无须IMF另外审查成员国的申请是否符合使用基金资金的条件。鉴于上述两点,1952年的执行董事会决定规定了备用安排制度,保证成员国在遵守有关绩效标准和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既定时期内能够从IMF提取一定额度资金,而本国经济政策无需受到IMF的进一步审查。备用安排是针对成员国在高信用部分提款而设立的。在备用安排下,成员国与IMF达成协议,约定在成员国尚未发生金融困难时即与IMF磋商,以便取得谅解,由IMF保证允许该成员国在遇有困难时提款。备用安排是保证成员国购买规定数额货币的决定,往往为成员国购买货币规定一个期限。在最初的总政策决定中规定的期限都不超过6个月

17、。重要发展重要发展 1952年执行董事会决定之后,备用安排制度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1 关于基金资金使用的方式关于基金资金使用的方式。IMF在1956年引入了分阶段提款的规定,根据国家在每一阶段的表现决定成员国是否可以提款。关于备用安排决定中条款的变动关于备用安排决定中条款的变动。条款中加入了绩效标准的内容。在备用安排下,成员国使用基金资金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是IMF所要求的安全保障,又称为“绩效标准绩效标准”(performance criteria)。 绩效标准是贷款条件的核心,是贷款条件最主要的内容。绩效标准不是描述方案的目标,而是作为评估方案进程的标准。规定绩效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在宏观经

18、济方面的影响,保证达成备用安排和意向书中的目标。不履行它会导致IMF减少或停止支付收支失衡援助。成员国未能遵守绩效标准时,只有在进行建立新标准的磋商后,才能恢复成员国的提款权。 1 Manuel Guitian, Fund Condtitionality: Evolution of Principle and Practices, Pamphlet Series No. 38, IMF, 1981, p. 15.(二)备用安排(二)备用安排(Stand-by Arrangement)二、外汇安排和外汇管制二、外汇安排和外汇管制 外汇(外汇(Foreign Exchange) 静态:静态:指使一

19、国居民对另一国拥有资金要求权的所有货币凭证。 动态:动态: 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 双边支付协定双边支付协定( (Bilateral Payment Agreement) ) 双边外汇安排双边外汇安排 货币保值条款货币保值条款( (Monetary ) ) 互换货币协定互换货币协定()() 欧洲货币合作欧洲货币合作 多边外汇安排多边外汇安排 流动性支持(流动性支持(Liquidity Assistance) 东亚货币合作东亚货币合作 区域监测监控(区域监测监控(Regional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汇率协调(汇率协调(Exchange Rate Co

20、ordination) (一)外汇安排(一)外汇安排(二)外汇管制(二)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指一国通过法律、法令或其他规定对其居民购买和持有外汇作不同程度的管制,国家统管一切外汇,掌握外汇的出入境和分配使用。外汇管制的方法有直接管制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间接管制。直接管制包括行政管制、数量管制(配额)、汇价管制。间接管制主要是对商品进口采取数量限制,以间接控制外汇支出。我国于1996年11月27日宣布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过渡性安排(“已经通知基金组织将根据本条款采用过渡安排的成员国,可以保留并根据情况调整成员国加入基

21、金组织时对经常性国际贸易的支付和资金转移所实行的各项限制“),从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第8条条的义务,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三、汇率制度三、汇率制度汇率(汇率(Exchange Rate) 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亦即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价格,也称汇价。确定两种货币的汇率,首先需要确定标价方法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指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币。外币为基准货币,本币为标价货币。现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 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Direc

22、t Quotation) 指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币。本币为基准货币,外币为标价货币。欧元、英镑、澳元等均采用间接标价法。如欧元0.97即1欧元兑0.97美元。 IMF下的汇兑安排制度下的汇兑安排制度 IMF协定第4条和附录C的规定共同构成IMF体制下的汇兑安排制度。各成员国保证同IMF和其他成员国合作,以保证有秩序饿汇兑安排,并促进形成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来阻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取得对其他成员国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协定正式放弃了布雷顿森林的金汇兑本位制。协定规定:成员国可采用特别提款权(SDR)或黄金之外的另一共同标准来确定本国货币

23、的价值。成员国可选择各自的汇率政策,但须受IMF的监督。IMF协定第4条第3款规定,IMF对各成员国的汇率政策行使严格的监督,并制定具体原则,以在汇率政策上向各成员国提供指导。各成员国应向IMF提供监督所需的资料,在IMF提出要求时,就成员国的汇率政策问题与IMF进行磋商。严苛条件下的平价制度。IMF协定第4条第4款规定,在国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IMF可以总投票权85%的多数票作出决定,实行一个在稳定但可调整的平价基础上的普遍汇兑安排制度。在作此决定时,IMF应通知成员国附录C的各项规定。2007年IMF通过了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议,对双边汇率监督制度作出了三十年来的首次重大修改。(1

24、)外部稳定和影响外部稳定的政策处于IMF监督的核心地位;(2)决议对“汇率操纵”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并力图对其作出符合现实需要的诠释。四、国际储备制度四、国际储备制度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一国政府持有的可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国际通用的货币资金。黄金;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一)黄金的法律问题(一)黄金的法律问题 黄金的货币职能:黄金的货币职能:流通货币(1978年牙买加协定前) 1. 二战前金本位制时期,不少国家相继推行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制度,1美元含金量

25、0.888671克计算,各国货币宣布其单位含金量,并据以与美元挂钩,维持固定比价。 3. 1978年牙买加协定签订以来,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允许所有成员国货币可根据需要自己安排外汇。因此,黄金作为流通货币的职能消失。储备资产(后) 黄金发挥着储备资产的职能,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分量。然而囿于流动性较 弱的问题,各国在储备时并没有大幅增加其比例。 黄金储备的国际法:黄金储备的国际法:黄金交易:黄金交易:在IMF按协定进行的任何业务或交易中,可以从成员国接受黄金代替提别提款权或货币。黄金出售:黄金出售:IMF在与成员国磋商后,可以出售黄金换取该成员国的货币,但黄金转移黄金转移(二)特别

26、提款权的法律问题(二)特别提款权的法律问题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 为解决“特里芬难题”,IMF于1969年决定发行SDR。 1. SDR的法律性质的法律性质 虚拟资产 账面资产 可流通性 2. SDR的法律功能的法律功能 IMF协定第19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SDR的使用范围,即“本协定中规定或批准的业务与交易可以使用特别提款权“。 3. SDR的法律缺陷的法律缺陷SDR的性质决定(存在于IMF帐面上的记账单位)SDR的分配原则(以份额为基础)SDR的发行量SDR的使用范围 4 . 加强加强SDR作用的的法律对策作用的的法律对策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国际货

27、币体系的改革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霸权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缺陷u美元无序发行而不受约束(危机救助中的几轮量化宽松政策);u美国享有权利却不承担义务(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规避汇率风险超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必要性Chapter 国际银行法律制度国际银行法律制度International Banking Legal System一、银行监管的巴塞尔体制一、银行监管的巴塞尔体制 (一)巴塞尔委员会(一)巴塞尔委员会 (二)巴塞尔体制(二)巴塞尔体制二、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原则二、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原则 (一)巴塞

28、尔协定及后续文件(一)巴塞尔协定及后续文件 (二)并表监管原则(二)并表监管原则三、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三、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四、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四、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 (一)信用风险管理原则(一)信用风险管理原则 (二)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二)利率风险管理原则 (三)操作风险管理原则(三)操作风险管理原则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一)核心原则的出台(一)核心原则的出台 (二)核心原则的内容(二)核心原则的内容一、银行监管的巴塞尔体制一、银行监管的巴塞尔体制(一)巴塞尔委员会(一)巴塞尔委员会 1. 巴塞尔委员

29、会的诞生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国际银行业危机的客观推动 直接导因:1974年原联邦德国赫斯塔特银行(Herstatt Bank)倒闭事件。 1974年9月,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集会于巴塞尔,首次讨论银行的国际监管问题。1975年2月,经英格兰银行倡议,在国际清算银行的主持下,十国集团国家加上瑞士银行监管机构的高级官员在巴塞尔成立了“银行规则与监管实践委员会”(Committee on Bank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ory Practices),后更名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

30、BS),也称“巴塞尔委员会”。 2. 巴塞尔委员会的职责巴塞尔委员会的职责 巴塞尔委员会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就银行监管事项进行经常性合作的“论坛”(Forum)。其秘书 处设在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内。首要职责是考虑改进“预警”(early-warning)系统的方法,讨论国 际合作监管的模式。交流各国国内监管安排的信息在跨国银行境外机构监管合作方面建立一些指导性原则(二)巴塞尔体制(二)巴塞尔体制巴塞尔体制是十国集团成员国在银行监管方面进行国际合作与协调的产物,由1983年巴塞尔协定(Basle Concordat)及其后续文件、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Basle Capital Accord

31、)及其修正案(2004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1997年巴塞尔核心原则(Basle Core Principles)以及一系列有关银行业风险管理指南等重要文件构成,提出并阐发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原则、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标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及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准则等。二、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原则二、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原则(一)(一)巴塞尔协定巴塞尔协定及后续文件及后续文件1975.12对银行外国机构的监管原则,即巴塞尔协定,被誉为“神圣公约”。最先提出一项指导性原则要求,即任何海外银行机构都不应逃避监管,且监管应当充分。1979.03银行国际业务的并表监管1983.03银行外国

32、机构的许可程序 1983.05修订对银行外国机构的监管原则,即现行巴塞尔协定。以原协定确立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结合国际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引入母国并表监管原则,形成一个关于跨国银行机构合作监管的基本原则框架,即东道国负责对在当地经营的外国机构实行单一监管,母国则负责对整个银行集团的全球业务活动进行综合并表监管。1990.04银行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交流1992.07国际银行集团及其跨境机构监管的最低标准,即巴塞尔最低标准(the Basle Minimum Standards),提出四项最低标准四项最低标准:l所有国际银行或银行集团都应受到有能力实施并表监管的母国监管当局的监管l任何跨境机构的设立均

33、须经东道国与母国当局的双重许可l母国监管当局有权获取并表监管的信息l东道国有权对不符合最低标准的外国银行机构采取禁止或限制措施 (二)并表监管原则(二)并表监管原则母国当局应具有实施全球性并表监管的职权。母国当局能够与各有关监管者建立联系并交换信息。三、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三、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监管(一)(一)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资本协议u1987.02英美协议1987.12巴塞尔建议1988.07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 即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资本协议u巴塞尔资本协议序言:巴塞尔资本协议序言:主旨是将银行资本银行资本与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挂钩,为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确立最低资本标准。u巴塞

34、尔资本协议正文巴塞尔资本协议正文包括四部分: 资本构成资本构成:核心资本(Core Capital)+附属资本(Supplementary Capital) 一级资本(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金)+二级资本(未公开储备金、重估储备金) 风险权数风险权数(Risk Weights):5个风险权数 0、10%、20%、50%、100%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8%。 过渡期与实施安排u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次修订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次修订 (1 1)1991.02 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修订建议 (2)1995.04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表外项目

35、潜在风险的处理 (3)1996.01 巴塞尔资本协议:市场风险修正案u1996.01巴塞尔资本协议:市场风险修正案巴塞尔资本协议:市场风险修正案 (资本协议关注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未涉及包括市场风险在内的其他风险)相较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市场风险修正案有如下突破: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监管体制推出了新的体现市场风险的资本计量方法提出“三级资本”(Tier 3 Capital)概念及资本要求u 巴塞尔委员会对国际银行的资本监管,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监管的阶段。鉴于现有的计算资本充足率办法是将银行所有信贷视为风险资产,1999年初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贷款分类建议,要求银行根据风险程

36、度,将其信贷分为以下四个级别,以此计算资本充足率:u 巴塞尔委员会于1999年6月3日发布新的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修订的背景信贷证券化的发展,该协议已难以充分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出现,资本监管需覆盖整个银行集团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全面推出了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The Three PillarsThe Three Pillars): : 1. 1. 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产要求。新资本协

37、议明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 范畴。为计量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规定了循序渐进的三种方法。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标准化法、初级内部评级法、高级内部评估法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2. 2. 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Supervisory review of capital adequacySupervisory review of capital adequacy) 监管当局要确保各银行具备一套完善的内部程序,得以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评估资本充足率。 监管当局负责针对各银行的风险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其资本是否充足。 3. 3.

38、市场纪律(市场纪律(Market disciplineMarket discipline) 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潜在作用。 通过强化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而强化市场纪律。四、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四、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一)信用风险管理原则(一)信用风险管理原则 基于银行国际信贷管理、大额信用风险暴露的衡量和控制、巴塞尔新资本协巴塞尔核心原则、信用风险管理原则(2000.09)等文件的信用风险管理原则框架。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风险集中和大额风险,关联贷款,国家风险 五类十七项基本原则:建立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确保贷款行为在稳健的授信程序下进行维

39、持适当的授信管理、衡量和监测规程确保对信用风险的适当控制充分发挥监管者的作用 (二)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二)利率风险管理原则 1997年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巴塞尔核心原则第11项原则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期权性风险 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四项基本要素: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督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适当的风险衡量、监测和控制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三)操作风险管理原则(三)操作风险管理原则1998操作风险管理专题文件:首次要求银行须对操作风险进行专门管理,并提供相应监管资本的支持。2003.02操作风险管理和监控的稳健做

40、法,对操作风险管理提出十大原则。2004.06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之中。 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指由不完善或者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2010.12.10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在总结近年来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良好作法,该文件明确了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的监管职责,指出银行应建立三道防线应对操作风险,并提出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11条原则。巴塞尔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操作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和

41、缓释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体系:操作风险管理十大原则,内容涉及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和缓释/控制监管者发挥的作用信息披露法律风险(法律风险(Legal RiskLegal Risk)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性法律风险和环境法律风险。其区别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但不同于合规风险。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一)(一)核心原则核心原则的的出台出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监管失效事件接连不断,如BCCI事件、巴林事件、里昂事件、大和事件等。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危及他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稳定。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须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

42、在全球范围内提高银行监管整体水平。1996.11至1997.03四次关于核心原则的讨论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也参与了文件的起草制定,世界各国监管当局直接或间接对核心原则草案提出修改意见。1997.09在IMF和世界银行香港年会上正式发布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二)(二)核心原则核心原则的的内容内容 正文系统阐述了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必备的二十五项基本原则二十五项基本原则,涉及七方面七方面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P1P1: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必须具有统一、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拥有操作上的独立性和充 分的资源;必须具有关于银行监管的适当法律框架许可程序和对结构变化的审

43、批许可程序和对结构变化的审批 P2P2:明确界定银行业务范围原则 P3P3:严格许可和审批标准原则 P4P4:控制银行股权转让原则 P5P5:控制银行的重大收购与投资原则审慎法规和要求审慎法规和要求 P6P6:资本充足率原则 P7-11P7-11:信用风险管理原则(信用审批标准和信用监测程序、对资产质量和呆帐准备金充足性的评 估、风险集中和大额暴露、关联贷款、国家风险或转移风险) P12P12:市场风险管理原则 P13P13:其他风险管理原则 P14-15P14-15:内部控制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确定银行具有与其业务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完善内部控 制制度;银行监管者必须确定银行具有完善的政策、做

44、法和程序)持续性银行监管方法:持续性银行监管方法:P16-20P16-20银行机构的信息要求银行机构的信息要求 P21P21:银行监管者必须确保银行根据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做法保持完备的会计记录。监管者的正式权力监管者的正式权力 P22P22:银行监管者必须具有使用适当监管措施的自由裁量权。跨国银行业跨国银行业 P23P23:(母国监管者的责任)银行监管者必须对其活跃的国际性银行实施全球性并表监管。 P24P24:并表监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与各有关监管者,特别是东道国监管者建立联系并交换信息。 P25 P25:(东道国监管者的责任)Chapter 国际贷款担保法律制度国际贷款担保法律制度Intern

45、ational Loan and Guarantee Legal System一、国际贷款法律制度一、国际贷款法律制度 (一)国际贷款分类(一)国际贷款分类 (二)国际贷款协议(二)国际贷款协议 (三)国际银团贷款(三)国际银团贷款 (四)国际项目贷款(四)国际项目贷款 (五)出口信贷(五)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二、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二、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 (一)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一)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 (二)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二)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 (三)国际融资担保制度的一体化(三)国际融资担保制度的一体化一、国际贷款法律制度一、国际贷款法律制度(一)国际贷款分类(

46、一)国际贷款分类 1. 以贷款主体为标准 2. 以贷款用途为标准 3. 以贷款期限为标准国际商业贷款国际官方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普通贷款项目贷款短期贷款:1年期以下,多见于银行同业间的资金拆借中期贷款:1年期以上,5年期以下,国际商业贷款最常见长期贷款:5年期以上特别是10年期以上的贷款(二)国际贷款协议(二)国际贷款协议 1. 先决条件条款 借款人成立文件,如公司章程必要的授权证明,必要的政府批文担保书或抵押文件法律意见书 2. 执行性条款贷款货币和金额利息和费用条款贷款期限贷款提取、使用和偿还条款 3. 陈述与保证条款借款人对其法律地位的声明借款人对其经济状况的声明 4. 约定事项

47、条款消极担保条款(消极担保条款(Negative Pledge)比例平等条款(比例平等条款(Pari Passu):):借款人保证贷款人与其他所有无担保权益的债权人处于比例平等的受偿地位。税收约定条款 5. 违约救济条款预期违约事件,实际违约事件合同救济,法律救济 6. 法律适用与管辖权条款一种信用保证约定。借款人在偿还全部贷款以前,不在其资产或收益上设定质权、抵押权或其他担保物权,也不允许这些担保物权继续存在(三)国际银团贷款(三)国际银团贷款 也称国际辛迪加贷款国际辛迪加贷款,由不同国家的数家银行联合组成银行团银行团(Bank Consortium),按照贷款协议规定的条件,统一向借款人提

48、供巨额中长期贷款的国际贷款模式。特点如下:贷款人由多家银行组成。贷款多为巨额中长期贷款。参加银团的各银行间的关系依契约而定。大致有牵头行牵头行(lead bank)、代理行代理行(agent bank)、参与行参与行(participant)等。国际银团贷款的组织方式有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直接式银团贷款:直接式银团贷款:在牵头行的组织下,各贷款银行或其代理人直接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的贷款方式。 牵头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银团一经成立,代理关系随即终结)代理行与其他当事人的关系参与行与借款人之间以及参与行相互间的关系间接式银团贷款:间接式银团贷款:由牵头行单独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向借款人贷款,

49、然后由该牵头行将参与贷款 权转售给其他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而无需经借款人同意的贷款方式。 (四)国际项目贷款(四)国际项目贷款 指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以项目预期收益项目预期收益为贷款偿还的主要来源、以项目的资产包括各种项 目合约上的权利为随附担保的一种国际中长期贷款形式。 国际项目贷款的参与人参与人众多:贷款人贷款人借款人借款人:项目公司(Project company),由项目主办人专为某项目筹资而设立的一家独立公司,是负责项目经营、 直接承担项目债务责任和风险的法律实体。项目主办人项目主办人:项目的实际投资者和发起人,一般为东道国政府或公司企业。其拥有项目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承包商、

50、供应商、使用者等利益关系方承包商、供应商、使用者等利益关系方项目融资顾问项目融资顾问保证人保证人:通常是东道国中央银行、外国著名大银行或大公司受托人受托人:代表贷款人的利益而托管账户的一方东道国政府机构东道国政府机构官方保险机构官方保险机构 国际项目贷款是通过订立一批关联合同来进行的。共有三种合同结构: 1. 二联式二联式:由贷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构成。 2. 三联式三联式:由贷款合同、担保合同和长期购买合同构成。 3. 四联式四联式:(五)出口信贷(五)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指各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出口而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较低利率的中长期贷款。根据放贷对象的不同,可

51、分为卖方信贷(卖方信贷(Supplier Credit)和买方信贷(买方信贷(Buyer Credit)。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出口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贷款,使出口商得以在进口商延期付款或赊 销的情况下向进口商出售设备。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出口国银行直接向国外进口商或进口国银行提供贷款,使进口商可以用此 款支付货款。福费廷福费廷(Forfaiting):出口信贷中卖方信贷的一种。由进口地银行在进口商提交的付 款票据上加签银行担保,出口商凭加保的长期票据想出口地银 行贴现。混合贷款混合贷款:出口信贷中买方信贷的一种发展形式。由外国政府和商业银行联合向借款 国贷款,用于购买该外国货物。二、国际融资

52、担保法律制度二、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一)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一)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保证保证 保证人依债务人的请求、以自身的资信向外国债权人作出的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承诺。具有如下法律特征:v从属性v次位性v或然性见索即付担保(见索即付担保(Demanded Guarantee) 也称“凭要求即付担保”,是担保人应申请人(债务人)的要求或指示,以开立担保函的形式向受益人(债权人)承诺在其要求付款时,向其支付约定金额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具有如下法律特征:v独立性v主位性v无条件性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 of Credit) 开证银行(担保人)应开证申请人(债务人)

53、的要求向受益人(债权人)开出的 一种以备将来使用的付款证书。当受益人向开证行提示该证书和债务人的违约证明并 要求付款时,开证行必须按照备用信用证规定的款项承担付款责任。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独立于基础合同的信用担保工具。与一般商业信用证相比,既 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相同:独立性,单据性 区别区别:(二)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二)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 动产担保 不动产担保:不动产抵押 浮动担保(Floating Charge):债务人以其全部财产或某类财产向债权人提供保证,于约定 事件发生时,担保标的物的价值才能确定的特殊物权担保形式。(三)国际融资担保制度的一体化(三)国际融资担保制度的一

54、体化 1. 统一惯例规则统一惯例规则1978.06合同担保统一规则1991.12见索即付担保统一规则1993 合同保函统一规则1998.10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2. 公约公约1995.12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已于2000.01.01生效) 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起草动产质押动产抵押Chapter 国际证券法律制度国际证券法律制度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egal System一、证券法律制度概述一、证券法律制度概述(一)证券的概念和种类(一)证券的概念和种类(二)各国的证券法律制度(二)各国的证券法律制度二、信息披露制度二、信息披露制度三、禁

55、止内幕交易制度三、禁止内幕交易制度四、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四、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一、证券法律制度概述一、证券法律制度概述(一)证券的概念和种类(一)证券的概念和种类 一般认为,证券是代表一定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各国证券法上的证券比民法中有价证券的含义窄,仅限于资本证券。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普通股,优先股 债券(一种书面债权债务凭证)欧洲债券的特点欧洲债券的特点:1. (发行市场)其在面值货币国以外国家的离岸市场发行,通常涉及三个以上国家。2. (发行方式)通常由大的国际证券公司和国际银行牵头,组织数十家证券公司组成国际承销辛迪加同时在多国发行。3. (面值货币)可从可自由兑

56、换货币中选择任何一种。4. (法律管制)一般不受面值货币发行国或发行地所在国有关法律的限制商品证券:提单、仓单等货币证券:汇票、本票、支票资本证券: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有价证券 国际债券国际债券(按面值货币与发行地的关系)外国债券:外国债券:指发行人在其本国以外某一国家发行的、以发行地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Foreign Bonds)欧洲债券:欧洲债券:指发行人在面值货币国以外国家的离岸市场(Off-shore Market)发行的债券。(Eurobonds)(二)各国的证券法律制度(二)各国的证券法律制度 外国的证券法律制度有两种模式两种模式:英国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美国模式。 英国模

57、式英国模式的证券法律制度,以证券市场参加者的自律为基础,辅以法律管制。 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的证券法律制度,在法律管制的基础上辅以证券市场参加者的自律。 1. 英国的证券法律制度英国的证券法律制度 英国的证券市场主要依靠自律机构自律机构的自我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自律机构发挥作用:l证券交易所协会:证券交易所协会:由交易所内从事营业的证券经纪商和自营商组成。其制定的证券 交易所管理条例和规则,规定了会员必须遵守的业务规则。l企业收购与合并问题专门小组:企业收购与合并问题专门小组:以各证券交易所代表为成员,制定收购与合并准则。l证券上市理事会证券上市理事会英国证券市场的自律规则:自律规则:l证券商规则

58、:证券商规则:证券经纪商与中间商分离(1986“大爆炸”取消,允许二者业务交叉)l证券上市规则: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说明书,连续披露l证券交易规则:证券交易规则:场内交易(普通规则,大额交易规则),场外交易英国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管制:法律管制:l1986金融服务法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Financial Services Act:应对“大爆炸”,加强投资者保护。 英国的证券管理体制:三级管理三级管理= (1985公司法,1986破产法)l20002000金融服务与市场法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SMA) 允许金融混业业务,设立金融服务局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

59、rvices Authority, FSA),加强对 综合性金融机构、金融业务的监督管理。工贸部+证券与投资局证券与投资局+自律机构自律机构1992.06职能移交给财政部财政部 2. 美国的证券法律制度美国的证券法律制度 美国具有完备的证券立法体系,市场规则法制化。不仅有联邦立法,而且有州立法。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处于核心地位。美国的证券法律制度美国的证券法律制度l1933证券法:证券法:主要针对一级市场,规制证券的发行与信息披露。l 1934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法:主要针对二级市场,规制证券的交易与流通。设立证券交易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

60、hange Commission, SEC),监管全国证券市场。l1999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打破了格拉斯-斯蒂格尔发有关分业经营的规定,准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联营联营,以增强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规定美美联储联储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者,同时银行控股公司附属各类金融机构由功能监管者功能监管者分头监管,即证券、保险、货币监理署等监管部门按业务功能分别负责监管银行控股公司的子公司。l2010.07.21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法案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衍生品市场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