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营销分析_第1页
印度市场营销分析_第2页
印度市场营销分析_第3页
印度市场营销分析_第4页
印度市场营销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度市场分析报告印度市场分析报告 -星际金刚葫芦娃队印度概况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

2、为“世界办公室”。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

3、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立了“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专职负责“确保制造业的快速及持续发展”。 20112012年度,印度遭遇近九年来最为严重的“增长困境”。宏观经济形势不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各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下滑,年度增长率仅为6.9%,中央政府的财政目标难以实现。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通货膨胀持续攀高,卢比连续贬值,外贸逆差居高不下。农业丰收以及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是印

4、度本年度黯淡经济形势中的一抹亮光。服务业继续快速增长,充当了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4 年印度进出口概况 1. 总体进出口情况 根据印度商务部数据,2014 年印度的外贸总额为7796.59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0.44%。其中,出口总额为 3195.46 亿美元,增长1.4%;进口总额为4601.14 亿美元, 下降1.67%;贸易逆差为1405.68亿美元,下降8.01%。 2. 贸易平衡情况 印度的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中国、瑞士、沙特阿拉伯、伊拉 克、卡塔尔、科威特、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韩国, 这十大贸易逆差地的逆差额为1745.74亿美元, 下降1.71%;贸易 顺

5、差则来源于美国、香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孟加拉国、斯里 兰卡、英国、肯尼亚、荷兰、土耳其、尼泊尔,这十大贸易顺差 地的顺差额为682.68 亿美元,增长48.02%。 3.印度主要进口贸易市场分布情况 2014 年印度的进口来源地遍布全球234 个国家和地区,前10 个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中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瑞士、美国、卡塔尔、伊拉克、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科威特。 进口额合计为2388.08 亿美元,下降4.38%,占印度总进口额的 51.9%。中国为印度的第1 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为582.78 亿美 元,增长13.26%,占印度总进口额的12.67%。印度与中国贸易概况

6、1.贸易总体情况 根据印度商务部统计,2014年印度与中国进出口总额 715.98亿美元,增长 8.52%。其中进口 582.78 亿美元,占印度总进口额12.67%, 增长13.26%; 出口133.19亿美元, 占印度出口总额 4.17%,下降 8.25%;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449.59亿美元,增长21.71%。 2.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结构情况 2014 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前 20 类商品累计进口额为 251.14亿美元,增长 19.04%,占从中国进口总额的 43.09%。进口前 20 类产品以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及有线数字通信设备;可视电话、自动数据处理

7、设备及其部件,其他磁性或光学阅读机、将数据以代码形式转录到数据记录媒体及处理这些数据的机器、矿物氮肥及化学氮肥、银,未锻造、半制成或粉末状、含氮、磷、钾中二种或三种的矿物肥或化肥等,其他不超过 10 公斤毛重以袋装化肥等进口产品为主2014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钢材进口来源国 2014财年印度总计进口成品钢材突破1000万吨,同比跃增75%,再次成为钢材净进口国。从进口来源来看,2014财年中国向印度出口钢材360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32%,因此也跃升为印度最大的钢材进口来源国。 印度化肥需求持续上升 印度是全球肥料主要进口国,从需求方面来看,印度2013年磷酸二铵的库存将同比增加15%,所以对磷

8、铵的进口量将略有下降。 中国化肥企业出口前景引起高度关注。尽管印度目前库存相对较高,但未来农业需求会很快恢复性增长,中国作为印度的邻居和主要出口国,预计今年出口总量不会比去年少。未来一段时间,印度仍将对国际市场有高度的依赖性。目前印度每年需要进口尿素783万吨,这一缺口还在加大,预计到2020年,印度需要进口尿素1060万吨;同时,印度目前年进口二铵690万吨,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高达654万吨。小米手机印度市场 印度是中国的邻国,而且也是中国在亚洲地缘政治最大的对手,但奇特的是,小米将印度视为实现它全球梦想的关键,而且对此毫不避讳。小米进入印度这个竞争激烈的国家才一年多,但印度已经成

9、为小米第二大的营收来源,仅次于中国。小米也计划在印度设置研发中心、制造工厂、数据中心,并投资当地企业,强化小米的印度色彩。在小米的全球战略计划里,印度很可能扮演4项重要角色。1. 小米在印度的成长速度能够超越中国2. 印度可以提供给小米学习的机会3.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低价智能手机的两个最大的市场,如果小米希望有能力牵制竞争对手,就必须取得这两个市场的龙头地位。4. 印度的技术人才济济,因此小米会有机会成立第二座研发中心,以及一座说英语的技术支持中心中印能源合作印度石油需求增速或为全球最快印度经济恢复了此前的发展速度,使得国际社会对印度未来能源消费的关注又有所上升。个中原因,显然是基于与中国类

10、似的历史经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成为推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印度目前虽然只是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但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的报告认为,20122040年间,印度石油消费量将以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成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印能源合作大有可为中印同为人口大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主要任务,二者的能源需求量都在迅猛增长。因此,作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能源买家,二者其实在能源贸易、投资

11、、油气购买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就两国自身发展状况来看,也有充分的合作空间。中印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备互补性。中国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燃煤发电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水平先进,但是欠缺现代化和国际化管理运营经验。印度经济发展潜力大,能源市场广阔,地理位置也优越,企业国际化程度高,然而印度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有限,基础设施落后,能源技术不先进。这就为双方合作开拓了足够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源自中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奉行更加积极的对印外交。中国总理首访印度,史无前例。莫迪总理上台后,中方又迅即派出外交部长作为主席特使拜访他,无不体现了新领导人对印度的更加重视,这无疑有助于两国的政治关系

12、步入稳定期,进一步增进互信。双方在技术层面,如燃煤发电设备和技术、煤炭开发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核能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样印度将以较低成本增加印度能源供应,提升印度能源自给率,促进能源利用清洁化,拓宽我国制造业海外市场。另一项是人才层面等交流培训,中资企业也可以学习印度管理经验,发挥印度IT优势。在投资层面,双方可以共同修建油气管网,投资生产发电设备,联合开发印度及第三国油气资源缓解印度资金难题,提升印度能源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两国能源经济联系。中印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在医疗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软件服务等方面,印度具有较大的贸易出口优势。不过,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当中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发展,提高各个领域的服务质量。同时,应当加大这些领域的出口宣传工作,不断规范行业中相关的制度和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中国在这些领域中的贸易出口优势将会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