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 x 轴正向 与直线 向上方向 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 k= tan。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0°, k = tan0=°0;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 90k°不,存在 .当0 ,90时, k0;当90 ,180
2、时, k0 ; 当90时, k 不存在。例 .如右图,直线l 1 的倾斜角 =30°,直线 l 1 l 2,求直线 l1 和 l2 的斜率 .y解: k1= tan30° =3 l 1 l 2 k1· k2 = 1l13 k2 = 321x例: 直线 x3y50的倾斜角是 ()ol 2A.120 °B.150°C.60°D.30° 过两点 P1 (x1, y1)、 P1(x1, y1)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 ky2y1 ( x1x2 )x2x1注意下面四点:(1) 当 x1x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
3、0°;(2) k 与 P1、 P2 的顺序无关;(3) 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 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例 .设直线l 1 经过点 A( m, 1)、 B( 3,4),直线l 2 经过点 C(1, m)、D( 1,m+1) ,当 (1)1l2(2) l1 l 1 时分别求出 m 的值l / /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3. 直线方程点斜式:yy1k ( xx1 ) 直线斜率k,且过点x1, y1注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 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
4、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 x1 ,所以它的方程是x= x1。斜截式: y= 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b两点式:yy1xx1( x1x2 , y1y2 )直线两点 P1 (x1, y1)、 P1(x1, y1)y2y1x2x1截矩式: xy1其中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a, 0),与 y 轴交于点 (0, b),即 l 与 x 轴、 y 轴的ab截距分别为 a、 b。注意: 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截距相等分两种情况两个截距都不为 0或都为0 ;但不可能一个为0,另一个不为 0.xy其方程可设为:
5、1 或 y= kx.ab 一般式: A x+By+C=0 ( A , B 不全为0)注意: (1)在平时解题或高考解题时,所求出的直线方程,一般要求写成斜截式或一般式。各式的适用范围(3) 特殊式的方程如:平行于 x 轴的直线:yb ( b 为常数);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xa( a 为常数);例题: 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1 ,经过点 A(8 , 2);.2(2)经过点B(4,2) ,平行于 x 轴;.(3)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 3 ;.2(4)经过两点 P1(3, 2)、 P2(5, 4);.例 1:直线 l 的方程为 Ax+B y+
6、C= 0,若直线经过原点且位于第二、四象限,则()AC= 0,B>0B C= 0, B>0, A>0C C= 0, AB<0D C= 0,AB>0例 2:直线 l 的方程为 A xB y C= 0,若 A 、B 、C 满足 AB.>0 且 BC<0 ,则 l 直线不经的象限是( )A 第一B 第二C第三D 第四4.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 l1 : yk1 xb1 , l 2 : yk 2 xb2 时,l1 / l 2k1k2 , b1b2 ; l1l 2k1k21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5. 已知两条直线 l 1: A
7、 1x+B1y+C 1= 0, l 2:A 2x+B2 y+C2= 0, (A1 与 B1及 A2与 B2 都不同时为零 )A 1 xB1 yC 10若两直线相交,则它们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的一组解。A 2 xB 2 yC 20两条直线的交角:两条相交直线l 1 与 l 2 的夹角: 两条相交直线l 1 与 l 2 的夹角, 是指由 l 1 与 l 2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又称为 l 1 和 l 2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0,,当90 ,则有 tank 2k1.1 k1k 22若方程组无解l1 / l 2 ;若方程组有无数解l1 与 l 2 重合6. 点的坐标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几何元素
8、代数表示点 P坐标 P(xo, yo)直线 l方程 A x+B y+C= 0点 P(xo, yo)在直线 l 上坐标 (x0 , y0 ) 满足方程: A x+By+C= 0点 P(x , y、 l的交点A 1 xB1 yC 10坐标 (xo, yo)满足方程组oo )是 l12A 2 xB2 yC 207.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公式A1 B2 A 2B1 0方程组有唯一解两直线相交A 1B2A2B10B1C2B2C 10,无解两直线平行或 A 1C2A2C1 0A1B2A 2B10B1C2B2 C10有无数个解两直线重合或 A1C2A2C1= 0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条件:当 A 1、B 1
9、、A 2 、B2 满足时 l 1 l2。答: A 1A 2+B 1B2=0经典例题;例 1.已知两直线 l1: x+(1+ m) y = 2m 和 l2: 2mx+4 y+16= 0, m 为何值时 l 1 与 l2相交平行解:例 2. 已知两直线l1: (3a+2) x+(1 4a) y + 8= 0 和 l 2:(5a 2)x+(a+4)y 7=0 垂直,求a 值解:例 3.求两条垂直直线 l 1:2x+ y +2= 0 和 l 2: mx+4y 2= 0 的交点坐标解:例 4.已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y1 x 1,2(1)求过点( 2, 3)且垂直于l 的直线方程;(2) 求过点( 2,
10、 3)且平行于l 的直线方程。8. 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 A( x1, y1)、 B( x2, 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AB|= ( x2 x1 ) 2 ( y2 y1 )2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Axo Byo C |一点 P(xo, yo)到直线 l: A x+By+C = 0 的距离 dB 2A 2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例: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1 和 l2 的一般式方程为l 1:A x+B y+C 1= 0, l 2: Ax+By+C2= 0,则 l 1 与 l2 的距离为 dC1C2A2B2例 1:求平行线l1: 3x+ 4y 12= 0 与 l 2: ax+8y+
11、11= 0 之间的距离。例 2:已知平行线l 1: 3x+2y 6= 0 与 l 2: 6x+4 y 3= 0,求与它们距离相等的平行线方程。11. 直线系方程已知两条直线l1: A 1x+B1y+C1= 0, l 2: A 2x+B 2y+C2= 0, (A 1 与 B1 及 A 2 与 B 2 都不同时为零 )若两直线相交,则过它们的交点直线方程可以表示为:l: A 1x+B1y+C1+ (A 2x+B 2y+C2) = 0 或者 (A 1x+B 1y+C1)+ A 2x+B 2y+C2=0都可以例 1:直线 l : (2m+1) x+(m+1) y 7m 4= 0 所经过的定点为。 (m
12、 R)例 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 P(2,3)及两条直线 l 1: x+3y 4= 0 和 l2: 5x+2y+ 1= 0 的交点 Q;(2)经过两条直线l 1: 2x+y 8= 0 和 l 2: x 2y+ 1= 0 的交点且与直线 4x3y7= 0 平行;(3)经过两条直线l 1: 2x 3y+10= 0 和 l 2: 3x+4 y2= 0 的交点且与直线3x2y+4= 0 垂直;解:12.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P1 (x1, y1) 、P1(x1, y1),则线段的中点M 坐标为 ( x1x2 , y1y2 )22例 .已知点 A(7 , 4)、 B( 5,6),求线
13、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13、对称问题:关于点对称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直线,且这个点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条直线性质: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对称直线也平行,且两直线到对称直线距离相等 .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对称直线必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对称直线为两直线夹角的角平分线.点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用中点表示两对称点,则中点在对称直线上(方程),过两对称点的直线方程与对称直线方程垂直(方程)可解得所求对称点.注:曲线、直线关于一直线 y x b 对称的解法: y 换 x,x 换 y. 例:曲线 f(x ,y)=0 关于直线 y=x 2 对称曲线方程是 f(y+2 ,x 2)=0.曲线
14、C: f(x ,y)=0 关于点 (a ,b)的对称曲线方程是f(a x, 2b y)=0 .例 1:已知直线 l: 2x3y+1=0 和点 P( 1, 2).(1) 分别求:点 P( 1, 2)关于 x 轴、 y 轴、直线 y=x 、原点 O 的对称点 Q 坐标(2) 分别求:直线l :2x 3y+1=0 关于 x 轴、 y 轴、直线y=x 、原点 O 的对称的直线方程.(3) 求直线 l 关于点 P( 1, 2)对称的直线方程。(4) 求 P( 1, 2) 关于直线 l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例 2:点 P( 1, 2)关于直线l : x+y 2= 0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例 3:已知圆 C1:
15、(x+ 1)2+ (y1)2= 1 与圆 C2 关于直线 xy 1=0 对称,则圆C2 的方程为:。A. (x+2) 2+( y2) 2= 1 B. (x2)2+ (y+ 2)2= 1 C. ( x+2) 2+ (y+ 2)2= 1 D. (x2)2+ (y2)2= 1 基础训练 A 组一、选择题1设直线 ax byc0 的倾斜角为,且 sincos0,则 a, b 满足()A ab1B ab1C ab0D ab02过点 P(1,3) 且垂直于直线 x 2 y3 0的直线方程为()A 2x y 1 0B 2x y 5 0C x 2 y 5 0D x 2 y 7 03已知过点 A(2, m) 和
16、 B(m,4) 的直线与直线2xy 10平行,则 m 的值为()A 0B8C 2D 104已知 ab0,bc0 ,则直线 ax by c通过()A 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5直线 x1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A 450,1B1350 , 1C 900 ,不存在D 1800 ,不存在6若方程(2m2m3)x(m2m) y4m 1 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 满足()A m 0B m323C m 1D m1, m, m 02二、填空题1点 P(1,1) 到直线 xy 10 的距离是 _.2已知直线 l1 : y2x3,若 l 2 与 l1 关于 y 轴
17、对称,则 l 2 的方程为 _;若 l3 与 l1 关于 x 轴对称,则 l 3 的方程为 _;若 l 4 与 l1 关于 y x 对称,则 l 4 的方程为 _;3若原点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2, 1) ,则l的方程为_ 。4点P( x, y) 在直线xy40 上,则x2y2 的最小值是_.5直线l 过原点且平分ABCD的面积,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为B(1,4), D (5,0),则直线l的方程为_ 。三、解答题1已知直线AxByC0 ,( 1)系数为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 2)系数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坐标轴都相交;( 3)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只与x 轴相交;( 4)系数满足什么条件
18、时是x 轴;( 5)设 P x0 , y0 为直线 Ax ByC0上一点,证明: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 x x0B yy00 2求经过直线 l1 : 2x 3 y 50, l 2 : 3x2y 3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 2x y 3 0的直线方程。3经过点A(1,2) 并且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几条?请求出这些直线的方程。4过点 A( 5, 4) 作一直线 l ,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 (数学 2 必修)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综合训练 B 组一、选择题1已知点 A(1,2), B(3,1) ,则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 4x 2 y 5B
19、4 x 2 y 5C x 2 y 5D x 2y 52若 A( 2,3), B(3,2), C ( 1 , m) 三点共线则 m 的值为()2 11 2 222xy1 在 y 轴上的截距是()3直线b2a2A bB b2C b2D b4直线 kxy13k ,当 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A (0,0)B (0,1)C (3,1)D (2,1)5直线 x cosy sina 0 与 x siny cosb 0 的位置关系是()A 平行B垂直C斜交D与 a,b,的值有关6两直线 3xy30 与 6xmy10 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A 4B2C513D 713261013207已知点
20、A(2,3), B(3, 2) ,若直线 l 过点 P(1,1) 与线段 AB 相交,则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33k 2C k 2或k3A kBD k 2444二、填空题1方程 xy 1所表示的图形的面积为 _。2与直线 7x24 y5 平行,并且距离等于 3 的直线方程是 _。3已知点 M ( a, b) 在直线 3x4 y15 上,则a 2b2 的最小值为4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点(0, 2) 与点 (4,0) 重合,且点 (7,3)与点 (m, n) 重合,则 m n的值是 _ 。设 abk (k0, k为常数 ) ,则直线 axby1恒过定点三、解答题1求经过点A(
21、2, 2) 并且和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的直线方程。2一直线被两直线l 1 : 4xy60, l 2 : 3x5 y60 截得线段的中点是P 点,当 P 点分别为 (0, 0) , (0,1) 时,求此直线方程。3、把函数 yf x 在 xa 及 xb 之间的一段图象近似地看作直线,设a c b ,证明: fc 的近似值是:f acaf b f a ba4直线 y3A, B ,在线段 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x 1和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3ABC ,如果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P( m, 1 ) 使得 ABP 和 ABC 的面积相等,2求 m 的值。(数学 2 必修)第三章直线与
22、方程 提高训练 C组一、选择题1如果直线 l 沿 x 轴负方向平移3 个单位再沿y 轴正方向平移 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直线l 的斜率是()1B3C1D 3A 332若 P a, b 、 Q c, d都在直线 ymxk 上,则 PQ 用 a、c、m表示为()A a c 1 m2B m a c CacD a c 1 m21m23直线 l 与两直线 y 1和 xy70 分别交于 A, B 两点,若线段 AB 的中点为M (1, 1) ,则直线 l 的斜率为()32C3D 2A B232中,点3AB的中点为重心为)4 ABCA(4,1) ,M (3,2)P(4, 2),则边 BC 的长为
23、(,A 5B 4C 10D 85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A 经过定点 P0 x0 , y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0k x x0表示B 经过定点 A 0,b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kxb 表示C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y1 表示abD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1x1, y1 、P2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1 x2x1x x1 y2y1 表示6若动点 P 到点 F (1,1)和直线 3x y40 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A 3x y 6 0B x 3y 2 0C x3 y20D 3xy20二、填空题1已知直线 l1 : y2x 3, l 2 与 l1 关于直线 yx 对称,直
24、线 l 3 l 2 ,则 l 3 的斜率是 _.2直线 x y1 0 上一点 P 的横坐标是 3,若该直线绕点 P 逆时针旋转900 得直线 l ,则直线 l 的方程是3一直线过点M (3,4) ,并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12 ,这条直线方程是 _4若方程 x 2my22x 2 y0 表示两条直线,则m 的取值是5当 0 k1y k 1、 kyx2k 的交点在象限时,两条直线 kx2三、解答题1经过点 M (3,5) 的所有直线中距离原点最远的直线方程是什么?2求经过点P(1,2) 的直线,且使A(2,3) , B(0,5) 到它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3已知点 A(1,1), B(2, 2)
25、,点 P 在直线 y221 x 上,求 PAPB 取得2最小值时 P 点的坐标。4求函数f (x)x22x2x24x8 的最小值。第三章直线和方程答案 基础训练 A 组一、选择题1.Dtan1,ka1,ab, ab01,b2.A设 2x y c0, 又过点 P(1,3),则23c0, c1 ,即 2x y 1 03.B k4 m2, m84.C ya xc , ka0, c0m 2bbbb5.Cx1垂直于 x 轴,倾斜角为900 ,而斜率不存在6.C2m2m3,m2m不能同时为 0二、填空题1.32d1( 1 )1 3 22222.l2 : y2x3,l3 : y2x3,l4 : x2 y3,
26、3. 2xy50k'1012 , y( 1 )2x(2 )20, k24.8x2y2 可看成原点到直线上的点的距离的平方,垂直时最短:d42 225.y2 x平分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则直线过BD 的中点 (3, 2)3三、解答题1.解:( 1)把原点 (0,0)代入 Ax ByC 0,得C0 ;( 2)此时斜率存在且不为零即 A0 且 B0 ;( 3)此时斜率不存在,且不与y 轴重合,即 B0 且 C0 ;(4) AC0,且 B0( 5)证明:P x0, y0 在直线 Ax By C 0 上Ax0By0C0,CAx0By0A xx0Byy00 。2x3y50x1913 ,再设
27、2xy c0 ,则 c472.解:由,得3x2 y3013y9132xy470 为所求。133.解:当截距为0 时,设 ykx ,过点 A(1,2) ,则得 k2,即 y2x ;当截距不为 0时,设 xy1,或xy1,过点 A(1,2),aaaa则得 a3,或 a1 ,即 x y3 0 ,或 x y 1 0这样的直线有3 条: y2x , xy30 ,或 x y10 。4. 解:设直线为 y4k ( x5), 交 x 轴于点 ( 45,0),交 y 轴于点 (0,5 k4) ,kS1455k45, 401625k102kk得 25k 230k160 ,或 25k 250 k160解得 k2 ,
28、 或k8552x5 y10 0 ,或 8x5 y200 为所求。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 综合训练 B 组一、选择题1.B线段 AB 的中点为 (2, 3), 垂直平分线的 k2 , y32( x2), 4x2 y 5 0222.A k ABkBC, 2 3 m 2 , m13213223.B令 x0, 则 yb24.C由 kxy13k 得 k( x3)yx301 对于任何 k R 都成立,则10y5.Bcossinsin( cos )06.D把 3xy30 变化为 6x2 y61(6)7 100 ,则 d6222207.C kPA2, kPB3 , klkPA , 或 klkPB4二、填空题1.
29、2方程 xy1所表示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22. 7x24 y700 ,或 7 x24 y800设直线为c5或7x 24yc0,d242723,c70,803. 3a 2b 2的最小值为原点到直线3x4 y15 的距离: d15445点 (0, 2)与点 (4,0)关于 y12( x2) 对称,则点 (7,3)与点 (m, n)45n31m72)m2322(5也关于 y12( x2) 对称,则2,得n3121nm7255.(1,1)axby1变化为 ax(ka) y1,a( x y)ky 10,kk对于任何 aR 都成立,则xy0ky10三、解答题1.解:设直线为 y2k (x2), 交 x 轴于点 (22,0) ,交 y 轴于点 (0,2 k 2) ,kS1222k222k12k1, 4k得2k23k20,或 2k 25k20解得 k1 , 或 k2x3 y2 0 ,或 2xy2 0 为所求。22.解:由4xy60得两直线交于24182418AP3x5 y60(,) ,记为 A(,) ,则直线23232323垂直于所求直线 l ,即 kl4,或 kl2435424x ,或 y1x ,即 4x 3 y0,或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站修建合同范本
- 物业服务的简单合同范本4篇
- 车子协议过户合同范本
- 底商解约合同范本
- 授权品牌违约合同范本
- 房租订金收据合同范本
- 济南月嫂合同范本
- 村庄代收快递合同范本
- 装修工地用工合同范本
- 钻头销售合同范本
- 碳固持效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北师大新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除法的应用(二)》教案
- 口腔医保政策解读
- 2024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单招《数学》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油菜病虫害防治课件
- 农民农机安全培训课件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表格式
-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设计研究
- 2025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陶瓷砖
- (人教PEP2024版)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