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_第1页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_第2页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_第3页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_第4页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 论文关键词:粱启超 诗界革命 不强诗歌做附庸 诗史论文摘要: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他的诗学思想对近代诗歌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坚守诗性、存录历史两方面来鹿探?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文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近代化过程.首先表现为诗歌革新。诗歌革新经过龚自珍、黄遵宪等人的长期酝酿,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标志便是梁启超倡导发起的“诗界革命。在此根底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论诗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如之,然后成其为诗。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2、治家、为数不多的大学问家之一。对于他在政界、思想界、学术界的地位,大体是不会有很多人质疑的;对于他在推动近代散文文体解放方面的出色奉献,在新体散文方面的卓越成就一般大约也会众口一词,郑振铎先生就认为梁启超“可为中国新闻文学之祖屹?文学大纲?)。至于说到他的诗词,文学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为一些人所垢病。(饮冰室合集?中所收录梁氏诗词虽然有三百余首,但能见到“合集的人实在不多,也难以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实际上,zo世纪3D年代之前的学者,对梁启超的诗词,大多数并不是那样不屑一顾的,已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梁启超的诗词在近代诗坛虽然不算大家,但却可能是占有特殊地位的一家。?饮冰室诗话?

3、集中表达了梁启超关于诗歌变革的一系列主张,作为“诗界革命叶最成熟的诗歌理论.是对中国近代诗歌革新的重要理论总结。我想从“不强诗歌作附庸的诗学传统与“诗史禅观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梁启超的诗学思想及其重要价值。一、坚守诗性.表达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谈到诗.只要求“思无邪,并没有要求诗人歌颂周王朝万岁万万岁,也没有倡导诗人亦步亦趋地反映政治生活。孔子只希望诗歌发挥其陶冶精神,树立文化人格的作用,不勉强诗欧去作政治的附庸。梁启超也不强诗歌作附庸。他的诗论根本上保持着中华诗学的传统。梁启超在诸多领域引进了西方观念,独独在?饮冰室诗话?里只字不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西方文论术语。显然,梁启超内心明白

4、,拿西方文论来论中国诗词,有如用西洋拳规那么去裁判太极拳,是愚蠢荒唐的。中华传统诗论的主流,把诗歌的社会功能归为陶冶精神,培养文化人格。至于题材,那么不必问它带不带政治意味。带与不带,一视同仁。屈原、壮甫,政治意味浓.陶渊明、李白、苏轼.政治意味淡.但这五位都在诗歌中展现出中华民族视为楷模的精神品格,因此也就被公认为中国诗史上的巨人。由于重展现精神品格,不重反映现实生活事态,因此梁启翅对题材绝没有苛求,与“写中心的观念有天壤之别。?饮冰室诗话?热情表彰切人现实的诗篇,如第34那么的新乐府,第!12那么的?刺时?,第164那么的?辽末感事?。黄遵宪的时事诗更为梁启超所喜,诗话中对黄遵宪的长篇巨制

5、,如?罢美国留学生感赋?等,往往不惜篇幅,照录无误。但如从分量上讲.只对世情物理有所感怀而展现出一种高尚梢神的诗,所占比例_更大。梁启超所欣赏的,题材固不狭窄,风格亦复多变。他虽然最喜欢“精深盘郁宏伟博丽之气,但诗话中所收录,有追求奇异的游仙诗.类似游戏之作的“新解心,“学道有得的诗,作“绮语的诗.乃至“驭使前辈的诗,不管何种风格,均不排斥。不过,这又不等于漫无约束。细寻底蕴,实在就是以“思无邪为标准。凡所赞扬.都或多或少有益于世道人-心。这些诗都能让读者感到其作者嘴枉冷肠人。梁启超反对“薄今爱古的积习。他推崇黄遵宪,是要证明“并世人物亦何速让于古所云。而其论据即在黄诗为“有诗以来所未有&qu

6、ot;(第8那么),能“独辟境界。卓然自立.(第32那么),“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第63那么),能“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第4那么)。梁启超认定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梁氏诗学的中心思想,“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第63那么)。是概括黄遵宪等诗人的成果而提出的。?饮冰室诗话?的这个中心思想,当代文学理论界大多不能承受。关于形式和内容,倒是当代文学理论界更惯于作“截然分割。而按中国传统理解,绝无纯悴用作载体的形式.所有形式都只能是某种精神的积淀。近体诗格律形式确实立,就是对宇宙生命流程的对称、平衡、流动、起伏、多样和统一加以把握的结果。对于不懂得中国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和饱读外国文学

7、理论而对中 国传统不屑一顾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既不是中国传统 诗歌的二知音,也就无从“审中国诗歌形式之美。这正如我们不懂得佛罗伦萨方音就没有资格评论(神曲?的 音律之美一样。梁启超所说的“形式其实另有含义。他所谓的“非革其形式.应该从保持民族风格方面去理解。看整本 ?饮冰室诗话?,只在第63那么用过“形式这个术语。而就 在这一那么中,紧接着便说是“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其 余各那么,都只提一烙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新理想入古风格等,可见梁启超所谓的“形式实指传统风格而言。梁启超看出,传统风格是中华文化圈内最能深人人心的。轻易抛弃传统而引人非传统风格,就很难得到全民族较普遍的认同。梁启超的卓识已为新

8、诗的步履维艰提供了佐证了。“不强诗歌作附庸是梁启超诗学的精华所在。他看出把诗坛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引进西方文论根底上是行不通的,他的思路显然也和当前理论的主流大相径庭。诗歌要有诗味。就得回归传统,努力从整体上创造气氛,注重精神品格,传达独特而又与人相通的体验,在语言、构造、音节、韵律诸方面表达传统情神。新形式的创造只能是在尊重传统根底上去探究。二、以诗明史,以史白鉴读解梁启超,我们可以发如今他的思想世界中始终包含着一股深沉浓重的历史知识。他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自然融人了传统诗学中的“诗史精神,并赋以新的理解和考虑。良好的诗学根抵,使梁启超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多有胜见创获。?饮冰室诗话?便是一副

9、维新史实的精巧速写,也是一部包含时代理想的新诗学录。其中的“诗史“观有两重向度:其一因诗以知史。?饮冰室诗话?相比近代其他乃至过往诗话著作而言,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以收录同时代诗人时代气息极强的诗作为主。梁启超就是借收录师友及时人此类诗作,以保存维新变革时代一段活的厉史,以及新诗学开展道路上的一段史实,以诗存史,再现新诗学萌生期的时代气氛和思想背景。其二,因史以论诗。沿引知人论世的诗学批评传统,抉发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强调“新思想的树立对于建构新诗学、塑造新民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中国古典诗学“诗史说的思想传统,接续到中国近代以“改造国民性、重塑新精神为主旨的启蒙思潮。假设说“不强诗歌作附庸

10、是梁启超诗学的外在精华,那么深层的“诗史观,便可视为其诗学的思想内核了。?饮冰室诗话?作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破灭后,他多方搜集新诗派的诗作,且一心于诗歌中抽绎出“史性,从而“保存了大量有关诗界革命的重要史料。从这当中也可寻得近代社会变革在文学领域或文化领域中的投影.以及与此相偕而行的近代启蒙思潮的活的史料。"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认为具有“诗史,品格而收录的作品大致有三类:一是本来就可“以备作史的作品。最明显的莫过于第194那么,李根源、杨发锐所辑关于腾跃之诗歌,“或足供种俗之调查,或足补历史之残缺。此类作品不多。收录更多的是被梁启超引为同道者的革命诗作。如黄公度的?三哀诗?.纪昊

11、季清死难事,以之为“戊戌北京、庚子汉口诸烈以外一大悲惨之纪念也。“录之以备后之作史者参考焉。对于少瘦生?辽东感事?十二首,更认为“长歌当哭,普天下有心人 胸中之公共块垒也。二是记述黑暗时局,表现衰颓国 运的作品。如谓丁叔雅?感事?“以二十八字写尽当今时 局;评忏余生?纪古巴乱事有感?十律,“此真有心人之 言,不能徒以诗目之,即以诗论,杜陵诗史,亦不是过 矣。尽管梁启超一再宜称涛是诗人真情感的表露,但 其实际着眼点却在于这些浸透了诗人真情实感的诗作本身记录时变的社会功能。第ss那么收录针贬“可惊可惮可哭可笑之事层见盛出的近日时局的新乐府四章。关于新乐府。自唐代新乐府运动以来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继承

12、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以诗讽喻现实。梁启超对新乐府重讽喻的创作原那么是极为推重的。由此.可见梁启超对.诗史美刺传统的服膺。三是符合其“放眼世界、博考他国、以求资鉴理想的作品。流亡日本的生活让梁启超开始认识到“为二十世纪之大风潮之时利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今始学为国人,学位世界人。要打破昔日封闭之自我,就要放眼世界,“世纪开新幕,风潮集远洋 , a对于“诗史之称,梁启超检择颇严,当时诗人中,最为其赞许的首推黄公度。黄遵宪是任诗界革命的重要人物,在近代文坛堪称开一代风气之先;梁启超对他推崇有加,尤着眼于其“诗史精神。在梁启超看来,“诗史之说.不仅在于用诗记述一段史实,表现深广的社会内涵,更要以

13、诗存史,借史自鉴,传达出激荡诗人本心的优患之感,鉴戒之意。所以其.诗史观之第一向度便是强调诗歌对时事的再现,由对诗中史实的细心体味和深层读解来彰显“过渡时代、新诗学开展约时代气氛和思想背景。“诗史观的第二重向度是因史以论诗。?饮冰室诗话?中他一再提出新诗学的开展,要借鉴西方史诗的创作经历,要汲取传统“诗史说的思想资源,就是希望能通过史实与诗作的双向照顾.以诗明史,以史自鉴,探究新诗学赖以开展的精神源泉。梁启超的这一思想不免受明末以来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但这更是他作为思想启熏者把握时代脉搏、反思现实苦难、紧贴历史潮流的文化探究的结果。而这与古典诗歌强调诗言志的教化传统、其根本出发点是大相径庭、不

14、可同日而语的。在梁启超看来,国民以诗来提升一已之文化修养、塑造新的时代精神是整个国民性进步的前提,是“新民的核心,也是中华之故国走出苦难历史的必由之路或愚想准备。出于这样的意识。梁启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诗肖其人。他认为:诗中传达了诗人因于时事之变直面新时代的真性屠,真理想;诗作本身凝聚出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类似于“先时之人物,的品格,堪称时代英雄。“先时之人物的人格中最核心的要素为理想、热诚、胆气,这也是敢于担当时代贵任的“先觉者,的人格,也正是梁启超所希求的“新民的人格,结语回首r su至1919这80年的历史,这是一段动乱的苦难的历史,也是近代极具启蒙精神的新学人在旧传统与洋学统二者I可彷徨游疑、努力探究巾国命运新走向的思想杭争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