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研究所导师信息表2011_第1页
岩土工程研究所导师信息表2011_第2页
岩土工程研究所导师信息表2011_第3页
岩土工程研究所导师信息表2011_第4页
岩土工程研究所导师信息表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焯芬 教授,工程院士,岩土工程研究所 地址: Tel: 62783867 Email: leecf 个人简历男,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土木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1970年于香港大学土木系工学硕士学位(岩土工程),1972年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学位(岩土工程)。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994年起,担任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土木系系主任、副校长。现兼任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席、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场址稳定性委员会主席等职。2005年7月起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边坡工程、基础工程、水工结构和核电站工程等。研究内容和

2、成果涉及到土木学、岩石力学、环境岩土工程、岩土灾害防治、基础工程和计算力学等。编写了加拿大政府能源部的矿山边坡手册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与设计部分,至今仍在北美业界得到采用;编写了加拿大政府能源部的高地应力地区隧道设计施工手册,并应用到大型核电站设计之中,解决了时效变形引起的结构问题。先后主持了多个大型核电站的岩土工程勘察、地震风险评估及抗震设计;主持过68个水电站的大坝安全性评估,解决了老坝抗震、抗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发展了相应的技术分析软件;主持过多项大型输电项目的岩土工程问题研究,进行了大型输电塔塔基抗拔及水平加载试验研究,发展了一套设计规范,至今仍为同行为所采用;主持完成了香港地区地

3、震风险评估、香港青马大桥抗震设计、完成了香港地区滑坡风险分析评估图,已用于香港的土地开发和滑坡防治等工程任务。在国际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加拿大工程院LKLo奖章、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最佳论文奖、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称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杰出学人奖和香港特区政府银质紫荆勋章。招生类型q 博士生:1人招生意向 其他说明所在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张建民教授、张嘎副教授、殷昆亭高级实验师、郑瑞华工程师以及十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经形成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较强研究力量的团队。课题组提倡自由探索、注重交流、团结协作的学术氛围,具备较好的物理试验设备和数值模拟手段。 可通过张建民和张嘎老师

4、联系。张建民 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地质室二楼 Tel: 62772062Email: zhangjm个人简历张建民,工学博士(岩土工程)、建筑学博士(结构工程),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和水利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党委委员;曾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水利系主任、副院长和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等4个国际英文学术期刊特

5、邀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公路学报>、<水利学报>、<工程力学>等11个国内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讲国家级精品课<土力学>以及研究生课程<土动力学与岩土抗震工程>。已培养硕士和博士毕业生20名,目前在读博士生9名。已毕业的8名博士中4名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名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主要从事土动力学与岩土抗震工程以及高土石坝工程、地铁地下结构工程、海岸岩土工程等方

6、面的研究和工程咨询工作。近年来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十多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数十项大型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咨询项目。在地震液化后大变形、地震土压力、土体动强度、粗粒土循环动本构关系、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本构关系、高堆石坝抗震计算、土体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新成果。编著和参编出版学术著作3部、参加修编有关国家设计规范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曾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学术最高奖学术新人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单独),中国水利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排名第

7、1)、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均排名第1或第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等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近五年来作为会议主席或副主席负责组织和参与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13次,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12次。招生类型q 博士生 1人q招生意向张丙印 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 地址: 新水利馆227 Tel: 62787349Email: byzhang个人简历河北高邑人。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导。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清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

8、硕士学位。1999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岩土工程学报编委等。近照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咨询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土石坝工程;近海岩土工程;岩土工程计算理论及分析方法;岩土材料本构关系和环境岩土工程等。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博士点基金、国电公司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以及结合糯扎渡和双江口等高心墙堆石坝、古水和天生桥一级等高面板堆石坝、西龙池和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三峡工程茅坪溪

9、防护土石坝、南水北调穿黄渡槽、舟山连岛工程金塘跨海大桥、上海港口码头、上海外高桥码头、黄骅港防波堤和司家营尾矿库等我国重大水利和土木工程的科研项目三十余项。主讲本科生全国精品课土力学1和城市水环境工程,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等土力学,参讲水利学科前沿讲座等。出版教材一部,参编科技专著二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60余篇。招生类型博士生:(人数) 1名招生意向首先希望学生能勤奋好学其他说明于玉贞 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 新水219 Tel: 62797200Email: yuyuzhen个人简历1984年9月至1989年7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本科;1989年

10、9月至1995年3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4月至1997年3月,日本国立群马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1997年4月至2000年3月,日本建设技术研究所工程师;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2002年3月至今,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教授。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任水利水电工程系副系主任,此后至今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土石坝及边坡工程安全评价、土工抗震工程和岩土灾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科研项目30余项。发展了土工结构物的安全评价方法,开发了大型多功能岩土工程及高土石坝工程计算分析软件

11、,研制了高精度土工离心机振动台。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糯扎渡、阿海、其宗、古水、两河口和双江口高心墙堆石坝;公伯峡、三板溪、天生桥、洪家渡和水布垭高面板堆石坝;西龙池和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库面板堆石坝;黄骅港防波堤、司家营尾矿坝等多项重大工程,赢得很高信誉。近年正式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7篇、Ei检索30篇、ISTP检索1篇。已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第四届土工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土工仪器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第2

12、10专业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学报第十届编委会委员。主讲本科生土力学1和研究生课高等土力学和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工程等。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其中9人毕业,一人为优秀毕业生,三人为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协助博导或作为副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6人,均已取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生3人。学生6人次获清华大学学生实验室贡献奖;2人次获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二等奖。主要奖励有:2004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5/5);2005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5/5);2006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5);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5);2010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5);2008

13、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5);2005、2006年度院级先进工作者;2007年度校级先进工作者;2006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年清华大学“良师益友”。招生类型q 博士生:1名招生意向勤奋踏实,为人忠厚。胡黎明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 泥沙馆A210 Tel: 62797416Email: gehu个人情况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级精品课土力学主讲教师,研究生课环境岩土工程主讲教师。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会员、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14、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咨询工作。研究经历1995年获清华大学水工建筑和环境工程学士学位,2000年获清华大学岩土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2年4月在香港科技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2002年4月起在清华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计划,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998年日本地基基础咨询公司、2002年法国南特路桥研究中心和巴黎路桥技术大学短期访问学者,2004年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2005年英国诺丁汉大学、2006年法国矿业大学、2008年英国杜伦大

15、学、2011美国LSU、NJIT访问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环境岩土工程、海洋岩土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承担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基金项目:软土地基的电渗固结理论研究与模型试验;国家基金项目:土壤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的理论分析与物理模型试验;国家973项目课题:填埋场渗沥液污染地下环境及防污屏障;国家基金委海外港澳合作项目:饱和与非饱和土颗粒间应力物理机制探讨;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储油设施泄露对地下水影响研究;清华大学资助科研计划:岩土类材料电渗透排水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已经主持完成的主要项目有:欧盟亚洲环境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与科

16、研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高土石坝国家科技攻关,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项目。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10名。曾获清华大学优秀班级主任一等奖、2006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6和2008年度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度清华大学教学软件二等奖。曾经3次应邀在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招生类型q 博士生 1人招生意向对科研有兴趣,认真、踏实、勤奋。其他说明环境岩土工程是目前岩土工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欢迎热爱科研工作的同学加入到环境岩土

17、工程的研究队伍中。张 嘎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离心机实验室 Tel: 62795679Email:zhangga个人简历1976年生,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和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要从事土体渐进破坏、土体与结构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工程灾害与风险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包括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30余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研究注重基础理论、支撑技术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

18、,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岩土材料的静动力学特性的理论、试验和数值方法2)土体渐进破坏理论与模拟方法3)土体与结构物静动力相互作用理论4)工程灾害与风险调控的理论及应用基于上述研究方向,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多项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基础研究项目以及重要工程项目。重视试验平台建设,研制和开发了一批试验设备和测量技术。深入基础理论研究,在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和土体渐进破坏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加强与工程实际联系,建立了新的高土石坝分析方法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以第1、2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0余篇。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湖

19、南省、北京市等科技进步奖励,获得(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招生类型q 博士生: 1名招生意向岩土工程中的研究课题一般都需要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研究能力,需要有一颗向上的心。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优秀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特长,共同努力,学会进而热爱岩土工程的研究。其他说明所在课题组成员还包括李焯芬院士、张建民教授、殷昆亭高级实验师、郑瑞华工程师以及十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经形成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较强研究力量的团队。课题组提倡自由探索、注重交流、团结协作的学术氛围,具备较好的物理试验设备和数值模拟手段。陈 轮 副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新水利馆115 T

20、el:62794153Email: lunchen个人简历1963年生,壮族,籍贯广西,博士,副教授,注册岩土工程师。1984年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清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清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法国国家土木工程学院(ENTPE)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12月起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岩土工程研究所任教。兼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多年来承担本科生课程“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模拟月壤、深基坑支护、地基基础工程、土工合成材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

21、完成了“载人航天返回舱着陆场及着陆冲击试验床”系列项目、模拟月壤系列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工织物系统的反滤机理和土工合成材料滤层的研究”(50479005)和“沼泽湿地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及陷落体救助的研究”(50578086)等多项研究课题。现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自主课题“帷幕隔水深基坑微型桩-锚索复合土钉墙的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项目“深层月壤特性技术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模拟月壤的本构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51079075,2011.12013.12)的研究工作。获1997年获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

22、二等奖,1998年获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2001年SRT计划优秀组织奖,2002年清华大学土力学系列课组先进集体奖,2004年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北京市教育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土力学”主讲教师。参编教材一部,编著教材一部,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已有5项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招生类型口硕士生:(人数)1人招生意向踏实、勤奋、创新其他说明从事深基坑支护、模拟月壤等研究工作。温庆博 副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地质室 Tel: 62788559Email:wenqb个人简历1961年生人,1982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构造地质专业;1985年毕

23、业于中科院地质所,岩石学专业。1985年起在清华大学水电系工作至今,1994年任副教授。1994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现兼任中国水利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和基础工程在研项目:软基加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招生类型q 硕士生:(人数) 1名招生意向踏实、勤奋其他说明张建红 副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 新水馆 204 电话 62792984Email: cezhangjh个人简历1989、1991年分别获四川大学水工结构学士学位和岩土工程硕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1995

24、年为清华大学讲师;1996年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9年至今为清华大学副教授;2000年8月-2001年8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的理事、秘书长;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近海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曾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生工作组组长(2001-2004)。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土力学与近海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土工离心模拟技术。先后承担完成了八五攻关重大项目红水河龙滩进水口大型岩质边坡倾倒稳定离心模拟和数值分析,青海沟后水库垮

25、坝既坝坡稳定研究,三峡工程二期围堰防渗墙塑性混凝土的系列研究,土钉墙离心模拟试验研究等工作。主持了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平抛垫底渗透稳定性分析,砂雨设备研制,中砂中的桩端承载力离心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机污染物在土体中迁移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荷载环境下海洋平台基础的承载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立的近海海洋油气平台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冰载作用下吸力式基础离心模型试验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海洋平台基础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西安南京铁路挡护工程边坡稳定分析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目前负责的主要研究课题有:973堤坝溃决水动力学机理研究子课题,小浪底水利

26、枢纽滑坡体安全评价等。发表学术论文95篇,其中11篇论文被SCI收录,有22篇论文被EI收录。两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做大会专题报告,3次在国际会议上担任分会场主席。1998年获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清华大学“一二、九优秀辅导员奖”。2004年和2006年获清华大学第七届和第九届“良师益友”奖。2004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北京市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清华大学土力学试验教学软件一等奖。2006年和2010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招生类型q 硕士生:(人数) 1名招生意向踏实认真是我对学生的要求介玉新 副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

27、址: 新水118 Tel: 62771630Email: jieyx个人简历1988年9月至1993年7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水工结构专业,本科;1993年9月至1998年7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岩土工程专业,博士;1998年8月,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工程,土工数值分析,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成果:作为主要承担者完成自然科学基金“加筋土的应力变形计算方法的研究(No: 59479016)”、“ 土的剪胀性和应变软化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No: 59879008)”、“土在减载和循环荷载下的屈服(No:50279014)”、“深部粘土的物理性质

28、与变形特征的研究(No:50274042)”和重大基金“ 洪水特性与减灾方法研究(No: 50099620)”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松散层固结、渗流和采动影响的有限元计算”、“风井垂直通风道与联通道数值模拟计算”,“垃圾土室内试验研究”,“GCL的室内试验研究”,“高勒罕水库工程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福州港罗源湾港区碧里作业区4号、5号泊位岸坡变形有限元分析”,以及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无单元法的渗流分析”、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无单元法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的研究”、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基金项目“基于BFC的渗流计算方法及其在GIS中应用的研究”等科研工作。独立开发了二维和三维NM

29、系列土工数值计算程序,内容涉及了应力应变、固结分析、加筋土、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等岩土工程的诸多方面。现兼任岩土工程技术编委,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中国分会(CCIGS)副秘书长。发表论文70余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广东省水利学会科技一等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招生类型q 硕士生:(人数) 1 人招生意向严谨,诚实其他说明张其光 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清华学堂1110 / 新水113-6 Tel: 627

30、72747 / 62794153 Email: zhangqg简历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曾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及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本科毕业后免试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起留校工作。历任水利系团委书记,校团委组织部部长,水利系学生组组长,研究生组组长,现任校团委副书记,校研究生团委书记,水利系研究生组组长。2006年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参加并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多项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土的本构关系和高土石坝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1项,合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

31、作为骨干参加高土石坝领域的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高土石坝工程,土的本构关系,土工计算在土的本构关系研究方面:以无粘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证实减载体缩是减载屈服的宏观表现,指出减载过程存在初始弹性区和随后的减载塑性应变,引入旋转屈服面并提出以任意等效应力点为起点的硬化规律,将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推广到减载再加载过程,使其能合理反映应力应变曲线滞回圈及减载体缩等弹塑性特性,并分析了平面应变减载的弹塑性特征及零应变方向主应力的变化规律。在高土石坝工程研究方面:所在的清华大学高土石坝课题组,以筑坝堆石料和心墙料的坝料特性,本构关系和计算分析方法为研究重

32、点,依托我国在建和拟建的糯扎渡、双江口、两河口及古水等世界级的300m超高土石坝工程,针对其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在筑坝材料本构模型、水力劈裂发生机理和模拟计算方法、压实粘土张拉断裂特性和土石坝裂缝模拟计算、接触面特性和高面板坝面板脱空计算、堆石体长期破碎特性、土石坝变形反演分析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国电公司重点项目4项、中国工程院和水规总院科研项目1项。招生类型硕士生招生意向欢迎爱学习,勤思考的同学加入到高土石坝课题组这个研究团队中来。徐文杰 讲师,岩土工程研究所地址:新水364 Tel

33、: 62782301Email:wenjiexu个人简历2001获得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学位;20012003工作于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2008获中国科学院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08-2010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3月至今,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讲师。分别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现为国际工程地质和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复杂岩土体结构特性及多尺度力学效应研究;图像处理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解决目前地质工程及岩土工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促进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实现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已经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多项相关纵向及横向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主持完成的项目:“土石混合体的渗透及流固耦合特性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土石混合体三维细观结构生成系统研发及其细观结构力学研究”(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地震诱发滑坡灾害机理及其堵江效应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