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7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解读】这是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的一段摘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写于1939年冬,是由毛泽东和当时其他几

2、个在延安的同志合作完成的课本。这段摘录引自这篇文章的第一章中国社会,该章是由其他几个同志起草,并由毛泽东修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已经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断了中国按部就班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逐渐破坏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也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这段经典论述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资本主义萌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于中国

3、传统社会的母体之中,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既扼杀了这一萌芽,同时也侵蚀着中国传统社会原有的自然经济,加速其分化和解体,逐渐将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2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冲击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

4、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解读】这段资料引自时任福州将军兼闽海关的敬穆于1845年4月23日向道光皇帝所上奏折。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政府被迫开放厦门等沿海五个通商口岸,英国立即掀起了向中国输出商品的狂潮。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市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廉价的洋布、洋棉充斥着东南沿海市场,使中国的传统手工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1厦门自开埠后,英国商人大量倾销洋布、洋

5、棉等工业品,以致“其物充积于厦口”。2英国输入的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侵占了中国土布、土棉的市场。3除福建外,传统手工纺织业发达的江浙等地所产棉布,“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4东南沿海的传统棉纺织品商业贸易因英国商品的大量倾销而处于逐渐衰退之中。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分解作用,特别是五口通商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趋于解体,进而侵蚀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注释】厦:厦门。开市: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厦门是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五个沿海通商口岸之一。厦口:厦门。鬻

6、:卖。 3洋务运动的兴起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二自定约以来,八载于兹,中外交涉事务,万分棘手,臣等公同竭力维持,近日大致虽称驯顺,第苟且敷衍目前则可,以为即此可以防范数年、数十年之后则不可。是以臣等筹思

7、长久之策,与各疆臣通盘熟算,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制造机器各法,教练洋枪队伍,派赴周游各国访其风土人情,并于京畿一带设立六军,藉资拱卫:凡此苦心孤诣,无非欲图自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解读】以上两段资料分别引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和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总理各国事务奕等折。曾国藩和恭亲王奕分别是近代洋务派在地方和中央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奏折中都发表了一些议论,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从洋务派这些自强御侮的议论中,可以看出: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批开明官僚、士绅,使他们认识到和约虽签,但根本无法“防范

8、数年、数十年之后”的中国会遇到危机和挑战,因此必须“筹思长久之策”。洋务运动兴起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正是奕所说的“欲图自强”。2“自强”口号的提出,说明洋务派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正视并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并开展了一系列谋求自强的活动。3洋务派还提出了诸如学习西方国家语言文字、考察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引进西方新式武备、机器设备和技术等具体的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革弊兴利的决心。4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是从对其“轮船之速,洋炮之远”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他们视购买新式武器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但也提出了“始而演习,继而试造”的自行生产制造的想法。5洋务运动迅速兴起的最直接的契

9、机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威胁清朝专制集权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清朝统治集团把农民起义看作是比外国侵略者更加危险的心腹大患,洋务派购买和仿制西方新式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剿发逆”的需要。 可见,洋务运动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而反对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制度,其根本出发点仍然是为了维护清朝政府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些局限性都造成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结局。然而,在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军事、经济侵略不断加深的危急时刻,洋务派勇于提出“自强”的口号,通过向西方学习积极谋求抵御外侮之道的种种尝试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注释】覃思:深思。发逆: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蔑称。勤远略:

10、指替皇帝解除外患。定约:指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但。疆臣:地方督抚大员。京畿:北京及其附近的地方。拱卫:环绕在周围保卫着。 4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材料一当经拣派委员,于六年四月开局,并札派密妥士总办其事。堪定在于天津城东十八里贾家沽道地方,设立火药局,是为东局自六年秋间购料,七年春间外洋送到局房图式,兴工建造,局内共建机器等局四十二座,计二百九十余间。大烟筒十座,洋匠住房一百六十余间。七年夏间,机器陆续运到,设法剥运,如式安设所雇洋匠,自七年春间先后到局,由密妥士分派各司其事,均能认真作工。内地学徒亦皆用心学习,可期有成。现在均已一律安设完竣。又在南关外海光寺地

11、方设一西局以备东局机器随时添配物件、零星家具之用。业经铸造炮位轮船机器七千数百余件,以供各营练兵之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四册 材料二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即如枪厂各机,本系昔年所造来福枪之件,嗣改造林明敦枪,又改造快利枪,现又改造小口径毛瑟枪,均就原机陆续凑配,从权改用。其大小有不合者,则兼以人工锉磨。所用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

12、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分别良楛,以定去留,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奴才此次派员将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四册 【解读】以上两段资料分别引自同治九年十月初五日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署三口通商大臣大理寺卿成林、候补府尹德椿奏和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反映了洋务派所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等颇具代表性的两大近代军工企业的情况。天津机器局是在奕的授意下,由时任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厚于

13、1867年筹建的,分东、西两局。后由李鸿章接办,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军火供应基地。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建立的,后规模不断扩充,成为了洋务派所创办的实力最为雄厚的军事工业。崇厚等人的奏折主要是1870年天津机器局一律告成后向清朝政府奏报局务。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乃时任兵部侍郎铁良上的奏折,所引系晚清仕宦朱彭寿“手拟底稿”。据朱彭寿在安乐康平室随笔中自述,1904年,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魏光焘奏请将江南制造总局易地新建,清朝政府命兵部侍郎铁良“前往各地详细查勘,复奏一折,余实司之”。 所引资料显示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生产规模较大,机

14、器化程度很高,设备全部购自外国,从厂房的建设、设备的安置到枪炮弹药的式样亦模仿西方。2聘请外籍人士负责具体筹办和管理事宜,雇佣“洋匠”担任技术人员,并教授“内地学徒”。3受财力、人力、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有的甚至不敷使用。4受封建衙门的官僚习气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人员冗杂、玩忽职守、虚报贪污等种种弊端严重存在,造成效率低下,从而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从外国引进了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并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开端。但与西方近代工业相比,这种为清朝政府所垄断的官办军事工业,经营管理腐败,技术力量落后,生产效

15、率低下。因此,洋务派虽有自强之心,却难收自强之效。 【注释】密妥士:英国人,崇厚在筹办天津机器局的过程中十分倚重他,听取了他的很多意见,从购买、安装机器设备,到延聘技术人员,都由他总办其事。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对天津机器局重新加以整顿,由江南制造总局的沈保靖取代密妥士。洋匠:洋务派兴办的军事、民用企业所延聘的外籍工程技术人员。羼杂:掺杂。楛:粗劣、不坚固、不精致。钜厂:即巨厂。冗:多余。宕延:拖延。 5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查洋铁畅销之故,因其向用机器,煅炼精良,工省价廉;察华民习用之物,按其长短大小厚薄,预制各种料件,如铁板、铁条、铁片、铁针等类,凡有所需,各

16、适其用。若土铁则工本既重,熔铸欠精。生铁价值虽轻,一经炼为熟铁,反形昂贵。是以民间竞用洋铁,而土铁遂致滞销 海防善后局司道局员暨熟识洋务之员,详加筹度,必须自行设厂,购置机器,用洋法精练,始足杜外铁之来然失此不图,惟事以银易铁,日引月长,其弊何所底止!计惟有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付之商人经理,则事可速举,赀必易集。  窃惟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

17、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至于开采铁矿,尤须机器西法,始能钩深致远,取精出旺。臣现已分向英、德两国聘募矿师来粤勘验,以便购机精采。倘物力稍纾,尚拟将民间需用各铁器,及煤油、火柴等物,悉行自造。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解读】这段资料引自张之洞1889年所奏筹设炼铁厂折。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具体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铁厂也随之迁往汉阳。1893年,该厂基本完工,次年投产。后来,汉阳铁厂

18、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工业。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洋务派又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张之洞就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1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并不重视民用工业。2洋铁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的工业产品因质优价廉而畅销中国,抢占了中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造成了利权的流失。3洋务派认识到,“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明确提出兴办民用工业的主张。4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主要依靠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5洋务派还提出了“先筹官款垫支开办”,而后逐渐招集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 洋务运动时期民用工业的兴办,带有明显的抵制洋货和夺

19、回利权的意图,也是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具体体现。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某些基础,客观上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国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积累了生产技术经验,使近代科技知识得到传播。 【注释】纾:缓解、宽裕。 6胡燏棻论官办企业失败的原因 中国各省设立制造船政枪炮子药等局不下十余处,向外洋购买机器物件,不下千百万金,而于制造本源并未领略,不闻某厂新创一枪一炮,能突过泰西;不闻某局自制一机器,能创垂民用。一旦有事,件件仍须购自外洋,岂真华人之智不及西人哉!推其病源厥有三故:

20、各厂之设也,类依洋人成事,而中国所延洋匠,未必通材,往往仅晓粗工,不知精诣,袭迹象而遗神明,其病一。厂系官办,一切工料资本每岁均有定额,即有自出心裁,思创一器者,而所需成本,苦于无从报销今中国之工匠,既无坚忍之力,国家又别无鼓舞之途,遂事事依样葫芦,一成不变,其病二今中国各局总办提调人员,或且九九之数未谙,授以矿质而不能辨,叩以机括而不能名,但求不至偷工减料已属难得,器械利钝,悉听工匠指挥,茫无分晓,其病三。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

21、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 【解读】洋务派所办企业弊端重重。中国各省设立制造船政枪炮子药等局不下十余处,但是没有一个厂新创的枪炮能超过西方,也没有哪个厂自制的机器能够满足民用所需。洋务运动后期有识之士开始反省洋务企业失败的原因,时任顺天府尹的胡燏棻在条陈“变法自强事宜”中讨论了洋务企业的弊端。 1洋务企业的病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厂所依赖的洋人中有不少技术水平低下者在滥竽充数。二是官办企业的定额经费导致工匠依样画葫芦,阻碍技术创新。三是企业管理者不懂技术,管理水平低。2洋务企业的出路是改官办为民办。 

22、7近代海军的建立 材料一泰西各国,昔日惟英以求水师称雄,今则德、俄皆练水师与英抗衡。日本之船炮军械师法西人,亦骎骎有争霸海上之意。中国理有余而力不足,自来办理交涉事务,如津案、滇案诸大事,率以将就了结,盖因我国之防务未修,而恐猝无以应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二拟设北、东、南三洋提督。以山东益直隶,而建阃于天津,为北洋提督。以浙江益江苏,而建阃于吴淞,为东洋提督。以广东益福建,而建阃于南澳,为南洋提督。其提督文武兼资,单衔奏事。每洋各设大兵轮船六号,根驳轮船十号。三洋提督,半年会哨一次。无事则以运漕,有事则以捕盗。计省沿海旧制各船之靡费,以之供给

23、大小四十八号轮船,尚觉有盈无绌。 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 【解读】以上两段资料分别引自光绪五年闰三月二十二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等奏折和广东巡抚张兆栋奏呈丁日昌拟海洋水师章程,基本上反映了近代海军筹备创立过程中的一些情况。1874年5月,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竟然在美国的支持和怂恿下入侵中国台湾,引发了清朝政府内部要求加强海防、建立海军和购买铁甲战舰、水雷等先进武器的呼声,即所谓“海防之议”,奕等洋务派代表人物都是积极的支持者。 从以上所引的两段资料可以看出:1英、德、俄等西方国家对海军的重视,以及日本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引起了洋务派对于近代海军建设的重视。2洋

24、务派通过对以往中外交涉教训的总结,认定“中国理有余而力不足”;而“防务未修”则是中外交涉屡屡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增强近代军事力量的急迫性。3丁日昌最初提议设立北、东、南三洋海军,并提出了详细的构想和具体的办法。清朝政府基本上接受了这一建议,着手兴建近代海军,即后来的北洋、南洋和福建海军。 筹建海军既是近代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洋务运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洋务派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近代海军建设的意义,并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到1885年前后,三洋海军初具规模,在中法、中日战争中虽没有能够达到抵御外侮的目的,但毕竟为加强海防,抵抗外来侵略提供了一定的

25、物质基础。 【注释】泰西各国: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骎:形容马跑得快的样子,比喻进展得很迅速。益:到,至。建阃:驻节。阃,城郭的门槛。 8京师同文馆 材料一臣等伏思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赀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广东、江苏既无咨送来京之人,不得不于外国中延访。旋据英国威妥玛言及该国包尔腾兼通汉文,暂可令充此席。臣等令来署察看,尚属诚实,虽未深知其人,惟以之教习学生,似可无事苛求。因于上月十五日先令挑定之学生十人来馆试行教习,并与威妥玛预为言明,只学语言文字,不准传教;仍另请汉人徐树琳教习汉

26、文,并令暗为稽察,即以此举为同文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二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解读】以上两段资料分别引自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总理各国事务奕等折和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初

27、十日总理各国事务奕劻等奏,反映了京师同文馆创办前后的一些情况。由于办理外交事务和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外语、科技和军事学堂,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主持外交事务的奕等人认识到,在外交事务中没有真正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人才会“受人欺蒙”,因此必须要设立专门学堂,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以了解外国情势。2洋务派在北京创办京师同文馆,聘请英国人担任教习,但禁止传教,并以中国人教授中文,“暗为稽察”。3京师同文馆最初以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的新式外语和科技学校。4京师同文馆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

28、和科技人才,还翻译了一大批西方科技、法律和文史等方面的书籍,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这是洋务运动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向西方学习的必然结果。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建立,也可视为洋务派针对中国传统教育所进行的某些改革,同时也对近代人才的培养、西方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释】谙:熟悉。赀:即资。底蕴:底细。威妥玛:曾任英国驻华公使。包尔腾:英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士,京师同文馆的首任英文教习。徐树琳:时任候补八旗官学教习。丁韪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65年起任京师同文馆教习,1869年至1894年任总教习,后曾任京师大

29、学堂总教习。毕利干:法国人,1871年起任京师同文馆化学教习,1890年返回法国。 9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前任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且谓携带幼童赴外国者,如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皆可胜任等语。臣国藩深韪其言,曾与上年九月、本年正月,两次附奏在案。臣鸿章复往返函商今中国欲仿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日强之至意爰饬陈兰彬、容闳等悉心

30、酌议,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业,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解读】这则资料引自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即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联衔入奏的关于选派幼童赴美留学的一道奏折。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急需更多

31、的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1870年,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等奉派处理天津教案时,充任翻译的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毕业生容闳托请丁日昌向曾、李等人转达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建议。曾、李表示赞同,并联衔入奏,很快得到了批准。1871年,曾、李又将派遣留学生的具体方案等具折入奏,即以上所引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 1派遣学生赴美留学虽是由容闳最早提议的,但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督抚为代表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在他们的直接推动下,派遣赴美留学生的设想才得以迅速成为现实。2派遣幼童赴美主要是“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这无疑为培养举办洋务所急需的各类专业技

32、术人才开辟新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这也说明了以“自强”为旗号的洋务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3派遣留学生的具体办法是每年选派幼童30名,4年共计120名,在美国学习15年后仍按每年30名依次回国;由陈兰彬、容闳等驻美负责留学幼童事务,并派有翻译教习教授“中国文义”,以免幼童西化忘本。 可见,由于洋务派所举办的各项事业急需机器制造、船舶驾驶和军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逼迫他们逐渐认识到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他们明确地提出了学习西方应“仿其意而精通其法”,由此可见其思想上的开明之处。尽管这一留学活动由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和阻挠被迫于18

33、81年中断,但其首创之功还是值得客观肯定的。在近代向西方学习以图自强的历史潮流中,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客观上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和了解,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并且为中国社会培养了一批外交、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注释】丁日昌:广东丰顺人,字禹生、雨生。曾任江苏、福建巡抚等职,近代洋务派之一。深韪:赞同。肄业:学习。委员:陈兰彬、容闳分别被委派为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亦称监督)。伟器:代指才识卓越之人。10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和经营 材料一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丝比用手更细滑光洁,售价

34、亦三之一。每间丝偈大者女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两、四两不等。肇于光绪壬申之岁,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顺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员,远近胥蒙其利。复设小机器,每人一具,携归家自,缫出之丝无多寡,市上均有店收买之,其利更溥。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解读】以上两则资料分别引自1910年修南海县志和1878年12月14日申报。反映了继昌隆缫丝厂和贻来牟机器磨坊这两家颇具代表性的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和经营的情况。 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物。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先进的机器生产,较之传统手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更高的生产效率。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较大,并且全部采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