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确保我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声学所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声学所主要从事声学和信号信息处理研究,特色研究领域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与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声学制导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新媒体与高性能网络技术。声学所研究生教育为声学、信号信息处理领域培养创新人才,具体要求如下:(一)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核心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科研道

2、德,遵纪守法,愿意献身科学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在本学科专业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三)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四)有健康的体魄。二、学习年限(一)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为3年,一般不得延长。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者,需经主管所领导批准,延长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在学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二)硕士生如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课程和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但实际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5年。(三)提前或延迟毕业均需在毕业时间前半年提出申请,并经研

3、究生部批准。三、研究方向(一)声学专业:水声物理、海洋声学、医学超声和检测超声、计算声学、检测超声、超声传播与检测、声场智能控制、物理声学、超声传播成像、建筑声学、噪声控制、声学材料。(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水声信号处理、高分辨率成像、信号处理、声场的信号处理、海洋声学技术与水声信号处理、音频信号处理、声学信号处理、VLSI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阵列信号处理、多元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微机电系统、超声电子学、自然语言理解、宽带通信、高性能网络通信、语音信号处理、语音识别、多媒体信号处理。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由学术水平较高并在研究工作中有成就的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

4、)以上的专家担任导师。从制定培养计划、论文选题、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到学位论文答辩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二)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学位课程于入学后第一学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声学所参加课题研究工作,补修部分选修课程,并开始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三)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在研究生院北京教学园区集中参加课程学习,期间遵循中国科学院研

5、究生院研究生课程集中教学管理规定,完成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室,依托导师所在单位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进行科研实践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四)在研究工作中,重点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专门技术的训练。(五)中期考核:硕士生入学第五个学期,实行相对标准考核。五、培养计划的制定(一)制定培养计划要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在研究生报到后一个月内完成。填写中科院声学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式两份,原件报送管理部门备案。(二)制定培养计划要以导师为主,

6、并听取研究生本人的意见,共同商定。(三)培养计划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和要求(指专业方面),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范围,参加科研工作内容,阅读的文献,选学的课程,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工作的大致进度安排等。六、课程设置和要求(一)硕士研究生选修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含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含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位课不低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不低于3学分。 (二)公共学位课三门。包括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英语。(三)专业学位课三至四门。由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或专家组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课程开设

7、情况,从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选定。由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由集中教学阶段开课单位开设,专业课主要由培养单位开设。(四)公共选修课(含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类课程等)。根据集中教学阶段开课单位的课程开设情况,由导师指导学生选课。 (五)专业选修课(除学位课和公共选修课之外的其他课程)三至五门。专业选修课应考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进展和学科综合等内容。根据集中教学阶段开课单位或论文阶段培养单位的课程开设情况,由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六)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原则上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方案为基础,但由于研究方向的需要,研究生院没有的专业课,可

8、在回所后选修其他院校的课程,或由我所自行开课。(七)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应不低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0学分,其他必修环节不低于5学分。具体学分要求可参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及学分的暂行规定,具体课程设置请见附件,根据科研要求经导师批准可以跨专业选修其他课程。七、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一)开题报告1、硕士研究生在集中授课结束后半年内应完成开题报告,即第三学期11月前。开题报告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条件

9、准备和阅读的文献等,开题报告字数不应少于3000字。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答辩1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3、开题报告完成后,要由导师及有关专家组成3-5人审查小组,进行审定并签署意见后填开题报告登记表,报研究生部备案。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二个月内修改后再次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学籍。(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实行相对标准考核。1、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五学期11月前在实验室内完成中期报告,之后参加全所组织的集中中期考核。中期报告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2、中期报告包括: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表现、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情况、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取得的阶

10、段性成果、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3、中期考核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期考核须由实验室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填写中科院声学所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考核小组由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各组主席应为实验室负责人。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硕士研究生两次考核不合格应予退学。4、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集中中期考核,实行相对标准考核。集中考核小组由5-10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主要为各实验

11、室负责人、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相关导师代表,各组主席应为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考核小组名单需经所学位委员会审定。主要就以下内容进行考核:(1)工作进展,论文时间安排(2)已有工作基础,预期研究成果(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4)理论进展及研究意义,工作研究创新性(5)概念清楚、条理清晰、论证严谨(6)研究方案的合理性(7)回答问题正确、逻辑性强等几个方面,满分100分。中期报告考核总分排名在后5%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均在后10%者,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三)学位论文工作1、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中对所研究的课题内容应当有新

12、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表明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和专门技术的工作。2、导师应定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学位论文完成后交导师审阅,导师应对论文在学术水平和文字上要严格把关。基本定稿后向所研究生部推荐答辩,同时组织论文评审。3、硕士研究生除应完成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外,还应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记在内)发表研究论文1篇,具体要求请见中科院声学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四)论文答辩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及我所中科院声学所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办理。八、德育教育见中国科学

13、院声学研究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九、附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经声学所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自2010年8月1日起执行。2010年6月9日附件一:声学(070206)专业课程设置附件二: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专业课程设置附件一:声学(070206)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设置码课程名称名称(英文)学时/分公共必修课外语36/3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3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30/3学科基础课S070200J01群论(1)Group Theory(1)80/4S070200J02量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 60/3S070200J03高等量子力学Adva

14、nced Quantum Mechanics80/4S070200J04量子统计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60/3S070200J05粒子物理(1)Particle Physics(1)80/4S070200J06凝聚态物理导论Introduction t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80/4S070200J07固体理论Theory of the Solid State60/3S070200J08近代固体物理分析方法Analytical Methods in Modern Solid State Physics60/3S070200J09理

15、论声学(1)Theoretical Acoustics(1)80/4S070200J10高等物理光学Advanced Physical Optics60/3S070200J11高等电动力学Advanced Electrodynamics60/3S070200J12现代物理问题的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to Modern Physical Problems60/3S070200J13介观物理与纳米电子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Mesoscopic Physics and Nanoelectronics60/3S070200J14高等数学物理方法Methods

16、 of Advanced Mathematical Physics80/4S070200J15广义相对论基础Introduc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60/3S070200J16非平衡统计物理Nonequilibruim Statistical Physics60/3学科综合课S070200Z01物理学进展Advances in Physics20/1专业基础课S070206J01理论声学(2)Theoretical Acoustics(2)80/4S070206J02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s80/3S070206J03连续介质力学基础C

17、ontinuum Mechanics60/3S070206J04流体力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Fluid Dynamics60/2S070206J05连续介质中的波(流体部分)Waves in Fluids60/3S070206J06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80/3S070206J07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60/3S070206J08信号检测与估计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60/3S070206J09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80/4专业课

18、 S070206Z01小波与滤波器设计Wavelets and Filter Banks60/3S070206Z02近代声学Modern Acoustics80/3S070206Z03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60/3S070206Z04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60/3S070206Z05高等电子电路Advanced 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60/3S070206Z06通信原理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80/4S070206Z07人工智能原理Artifical Intelli

19、gence60/3S070206Z08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60/3S070206Z0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60/2必修环节开题2学分中期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学时数及相应的学分以教学改革情况最终确定为准附件二: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设置码课程名称名称(英文)学时/分公共必修课外语36/3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3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30/3学科基础课S081000J01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60/3S081000J02泛函

20、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80/4S081000J03信号检测与估计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60/3S081000J04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60/3S081000J05数字通信理论与实现Digital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80/4S081000J06现代数字信号处理Advanc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80/4S081000J07现代信号处理:反卷积和图像复原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Deconvolution

21、and Image Recovery80/4S081000J08信息论与编码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60/3学科综合课S081000Z01信息科学系列讲座Series Lectures of Information Science40/2专业基础课S081002J01近世代数Modern Algebra60/3S081002J02矩阵分析Matrix Analysis60/3S081002J03纠错编码Error-Correcting Codes60/3S081002J04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60/3S081002J05

2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ce System80/4S081002J06人工智能理论与实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80/4S081002J07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60/3S081002J08现代数字通信Modern Digital Communication60/3S081002J09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及应用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Graphics60/3S081002J10小

23、波与滤波器设计Wavelets and Filter Banks60/3S081002J11数字集成系统设计Design of Digital Integrated System80/4S081002J12现代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odern Transducer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60/3S081002J13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40/2S081002J14现代通信原理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80/4S081002J15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60/3S081002J16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60/3S081002J17高级通信原理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Principle60/3S081002J18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60/3S081002J19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60/3S081002J20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计与分析Network ArchitectureNetwork Design and Analy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