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文化广场报告材料20120917_第1页
桐柏文化广场报告材料20120917_第2页
桐柏文化广场报告材料20120917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 证书编号:170109-kj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工程编号: 项目名称:桐柏县文化广场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工程负责人:磊审核人:晓玉总工程师:龙雄华总经理:詹学贵中南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九月十七日文字部分第一章、/. 、亠 刖言第一章场区地形地貌第三章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章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五章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第六章场区地震工程地质评价第七章地基基础方案选择评价第八章基坑开挖与地下水处理第九章地下室抗浮问题第十章结论与建议附: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图件部分一、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三、工程地质柱状图表格部分一、土工试验成果表二、水质分

2、析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与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二、技术性审查意见回复书桐柏县文化广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第一章 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的省桐栢县文化广场位于省市桐柏县新华街与桐山街交汇处,15层,设1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业主委托我院进 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 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二、勘察依据1业主提供的勘察委托书、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2.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 2009版);3.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 2010);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 2

3、002);三、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根据设计部门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书(附件)并按现行的相关规的规定,确定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如下:1、查明建筑场地及附近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 象及其危害程度。2、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空间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断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对未来施工的影响。4、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物场地类别。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 理的地基基础型式建议;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提供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参数,并对基坑支护提出方案建议。四、

4、勘察工作量完成情况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共布勘察孔 15个,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察外业工作于2012年7月25日2012年7月30日 完成。勘察工作量见下表。勘察工作量表1类别项目单位数量测量测放孔及引测高程孔15钻探总进尺米静探总进尺米取样原状土样件40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次20室十 工试验土常规试验件40第二章 场区地形地貌拟建场区位于桐柏县淮河左岸二级阶地。勘察期间,场地地势较平坦,标高介于100.15m100.30m之间。第三章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区地层结构在本次勘察深度围,根据地层岩性和工程地质特性,在钻探深度围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7层:杂填土( Qml);粉质粘土(

5、Q3al+pl);-1 细砂(Q3al+pl);粉质粘土(Q3al+pl);-1 细砂(Q3al+pl );粗砂(Q3al+pl);砾砂(Q3al+pl);残积土(Qel);强风化花岗场区岩土层工程地质分层、岩性特征及空间分布等详见表2(工程地质分层表)和本报告所附工程地质剖面图、建筑物与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分层表序号层名埋深(m)厚度(m)空间分布岩性特征工程性质杂填土Qml0场区均有 分布杂色,松散,湿,成份为粘性土、 植物根系,人工填筑土石、砖块、 碎石。密实度不均 匀。工程性 质差。粉质 粘土Q4al+pl场区局部 分布黄褐色,软-可塑,湿,含少量FeMn氧化物,及少量高岭土。

6、中等压缩 性,强度一 般。-1细砂Q4al+pl场区局部 分布黄褐色,很湿,稍密-中密,主要 成份为石英等。中等压缩 性,强度一 般。粉质 粘土Q4al+pl场区均有 分布黄褐色,软-可塑,湿,含少量Fe Mn氧化物,及少量高岭土。中等偏低压 缩性,强度 一般。-1细砂Q4al+pl场区局部 分布黄褐色,很湿,稍密-中密,主要 成份为石英等。中等偏低压 缩性,强度 一般。粗砂Q4al+pl场区均有 分布黄褐色,灰白色,很湿,中密-密实,主要成份为石英等。局部夹少 量碎石。中等压缩 性,强度一 般。砂砾Q4al+pl场区均有 分布灰白色、褐黄色,中密 密实,饱 和,粒径23cm主要成份为石英 岩

7、、花岗岩。中等压缩 性,强度一 般。残积土Q4al+pl场区均有 分布褐黄色、黄褐色,硬塑,湿,含Fe、 Mn氧化物及少量高岭土。 夹有密实状的粉土、粉砂,局部含 少量砾石,椭圆形,粒径18cm。中等偏低压 缩性,强度 一般。强风化 花岗岩未揭穿场区均有 分布灰红色,风化呈土状、块状,岩芯 较完整,岩芯采取率90%,RQD为 80%。低压缩性, 高强度,工 程性质好。第四章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场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勘察期间对场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采取了原位测试及室试 验等多种手段,经统计分析,并结合地区经验,对各岩土层物理力学 性质作出了综合评价。(一)土工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土层物理

8、力学性质统计表表3-1颗粒分析统计表表3-2岩土 名称项 目大然 含水 量重度大然 孔隙 比饱和 度液限塑限塑性 指数液性 指数压缩 系数压缩 模量wYeSrWLWPIPILa1-2Es%kN/m3%MPa-1MPa :粉质粘土n121212121212121255max31.419.40.86599.038.622.717.80.900.396.4min23.418.70.70490.025.013.510.10.450.274.7g26.819.10.77194.431.318.113.20.670.355.2a2.570.220.063.094.082.512.320.1350.100.

9、010.070.030.130.140.180.19 粉质 粘土n141414141414141477max36.719.51.018100.038.822.116.70.980.595.2min23.417.90.68090.027.716.310.20.580.333.4g29.318.90.82895.932.318.913.40.770.444.3a3.840.480.102.813.441.922.130.110.090.6650.130.030.120.030.110.100.160.140.210.15残积土n2222222222max13.720.60.53371.027.51

10、6.711.4(0.07)0.3111.1min11.519.70.43970.025.914.510.8(0.48)0.134.9g12.620.20.48670.526.715.611.1(0.28)0.228.0岩土 名称项 目颗粒(mm)含量百分数不均匀系数曲率 系数有效 粒径mm2002002020220.50.50.250.250.0.0.0050.005CuCud10粗砂n33333333max21.776.418.219.09.79.81.60.3min2.231.811.76.33.43.11.30.1g12.351.115.913.86.96.91.40.1砾砂n45555

11、333max72.843.010.121.828.012.31.60.7min36.620.51.62.32.86.21.10.2g47.232.47.512.010.39.81.30.3说明:各层的定名结合了野外钻探现场鉴别、 静探、室颗分试验的成果进行综合 定名。直接快剪(q )试验粘聚力统计成果表表3-3地层 编号地层岩性试验 次数n基本值标准差a变异 系数5统计修 正系数Ck kPamaxming粉质粘土719.39.112.64.260.340.759.48粉质粘土722.18.813.44.530.340.710.05直接快剪(q )试验摩擦角统计成果表表3-4岩石试验指标统计表表

12、4-3地层 编号地层岩性试验 次数n基本值标准差a变异 系数5统计修 正系数巾k 度maxming粉质粘土712.87.610.21.860.180.868.84粉质粘土710.73.07.72.900.380.725.58层号 名称X.指项标目称极限单轴抗压强度(MPa)试验 含水状态强风化花岗岩n22天然max2.7min0.2g1.3a0.7450.560.79标准值1.0强风化花岗岩frk=1.3MPa15)注:1、本表中桩基参数系参照地方规(DB42/242-2003 )提供。2、层填土 qsia值可不计。3、当作为抗浮桩设计时,上述参数按规规定应进行相应折减。三、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

13、值 Ra估算现根据桩基设计参数,以1号孔为例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以供参考。公式: Ra=upEqsiali+qpaAp表 7孔号桩长L(米) (自然地面起)桩径(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KN)K1#258003580说明:1、桩长L是按照1号孔各土层的厚度从地面起算的。实际桩 长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Ra是将计算值取整并略有降低,按整数提供的。不管采用可 种桩型,实际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试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确 定O四、桩基方案比较该项目为小高层结构项目,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桩基础形 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拟建物特点及地基土条件,同时综合考虑施 工便利、工期、成本等因素

14、,拟建物可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的桩身长度和桩径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并具有较好 的单桩承载力及较好适应性等特点,且提供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相对较 高,同时采用后压浆工艺法,可显著提高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并消 除沉渣对承载力的影响,效果较佳,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后压浆方式 可采用桩侧和桩端复合压浆。后压浆工艺对单桩承载力会有较大提 高,可依据试桩试验确定其增强系数。五、桩基础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钻(冲)孔灌注桩钻进时作好泥浆护壁及清孔工作,并控制 孔 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伽,以确保施工质量,所以施工时应选择有 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2)当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后压浆时,除钻(冲)孔灌注桩施

15、 工应进行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外,还应对压浆管及接头材质、安装质量、 喷口设置及保护、注水试验、压水试验、水泥质量、水灰比、初始压力、初始压浆量、终止压力、终止压浆量等进行重点控制和检查。场 区上部层土质较软,施工应考虑其影响,基础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开挖 方式,例如避免局部堆土过高,造成桩顶侧压力大而使桩折断、移位 等质量事故。3)工程桩施工前,通过试桩现场静载荷试验,检验及调整桩基 设计参数、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试桩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规 定。由于桩端持力层可能有所起伏,同一基础相邻桩的桩长应符合桩 基规规定,尽量减少相邻桩之间的标高差。六、成桩的可能性评价、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拟建场地下

16、部为中密密实状砂层及基岩层,埋藏较深,承载力 较高,为桩基础持力层提供了地质条件。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注 意防止出现缩径、塌孔等现象,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的控制非常重要, 既要确保钻孔的顺利施工,又要防止因泥浆比重的过大,出现孔壁泥 皮较厚,从而导致桩的侧摩阻力减小的现象。 建议施工前进行试成桩 试验,确定泥浆的比重及其它钻进参数。另外,由于场区局部为护城 河,中夹有大量片石,如采用循环钻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 工困难,无法进尺等现象,必要时可采用冲击钻机成孔。拟建场地平坦开阔,交通方便,为大型施工机械进出场、材料运 输、材料堆放,基础施工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该桩型在有较成熟 的施工

17、经验,从各方面来讲,具备施工条件。结合本工程特点,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钻孔灌注桩施工 时泥浆对场地污染。桩基施工时应加强环保的检查和监控工作, 及时 排放泥浆,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工地及周围的环境,减少污染。第八章基坑开挖与地下水处理一、环境条件拟建场区位于省桐栢县闹市区,北边为23层的民房,南边紧临 新华街,西边紧临桐山街,东边 6米为一栋6层建筑。建设方未能提供其地下管线图,基坑设计时应取得地下管线图, 并在设计施工时应注意地下管线的影响。二、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筑基坑开挖深度约7.00米。基坑开挖后,组成坑壁的土层为:第层杂填土、第层粉质粘土、第-1层细砂、第层粉质粘土。基坑底地层主要为

18、第层粉质粘土。第-1层细砂位于坑壁时,对基坑开挖不利。三、基坑支护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基坑周边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 基坑开挖应采取支护措施。基坑支护保护的重点是周边管线、及其周边已建筑物。本基坑工程具有开挖深度不大,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周围存 在建筑物,所以建议米用桩+支撑、双排桩结合被动区加固等方式进 行基坑支护。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表11层序及层名重度直快(q)建议取值r(KN/m3)Ck(kPa)k( )C(kPa)( )杂填土18.5420粉质粘土19.114.411.22010-1细砂20.0025粉质粘土18.912.97.7157-1细砂20.0030粗砂20.5040四、地下水处理如前所述,场区地下水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及下部砂性土中的 孔隙承压水,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上层滞水采用明排方式即可,但第-1层细砂位于坑壁时应采取侧壁止水措施。防止侧壁渗水,渗砂,引 起基坑周边失稳。综合各种因素,本基坑的重要性等级应为一级。另外应说明的是: 基坑施工期间应做好基坑的监测工作, 及时反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