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1页
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2页
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3页
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4页
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果实套袋是生产高档无公害红富士苹果的主要技术措施。果实套袋可以形成遮光、保湿、保温的微环境,显著提高红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同时降低农药及病虫对果实的直接污染和侵害,套袋也影响果实糖、酸、VC等内容物的含量。生产实践表明,不同果袋种类的套袋效果差异很大,直接影响果实质量和果园效益。为了探讨定陶县果区不同袋种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影响的效应,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定陶县冉固镇董庄村果园进行。有灌溉条件。株行距2m×3m。试验树为矮化中间砧、12年生红富士苹果,小冠疏层形,通风透光较好,管理水平一般。选择生长和结果基本一致的健壮树进行套袋试验。设5个处理:1三秦双层纸袋(内袋蜡质红色,

2、外袋内黑色、外土灰色,陕西蒲城县马湖果袋厂生产;2精工双层纸袋(内袋蜡质红色,外袋内黑色、外土灰色,陕西户县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秦林单层纸袋(内黑色,外土灰色,西安秦林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山东晨硕塑膜袋,山东省鄄城县晨硕果袋厂生产;5对照(不套袋。套袋日期6月15日。每种果袋各套3株。10月6日除外袋(或撕破单层袋, 10月9日除内袋(或除去单层袋,10月21日采收。各处理同期采收。采收时每处理采样果7.5kg运回室内测定。除袋后,对套袋果和对照果每处理田间观测100个果,计算果实退绿指数;调查100150个果实,计算病虫果率和日烧果率。果实采收后,室内测定果面着色指数、光洁指数、

3、退绿指数、果锈指数、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花青苷和叶绿素含量。果实着色指数分4级:0级,为青果;1级,果实着色面积占1%30%;2级,果实着色面积占30.1%60%;3级,果实着色面积占60.1%90%;4级,果实着色面积占90.1%以上。果面光洁指数分4级: 1级,果面粗糙如同未套袋果;2级,果面较粗糙,色较暗;3级,果面较光滑;4级,果面光洁细腻。果锈指数分5级:1级,果面无锈斑;2级,果面0.5cm2以下锈斑;3级,果面0.51.0cm2锈斑;4级,果面1.02.0cm2锈斑;5级,果面2.0cm2以上锈斑。果面退绿指数分为4级:1级,果面绿色;2级,果面淡绿

4、色;3级,果面黄色;4级,果面白色。计算公式:着色指数=(各级果数×级数/(最高级数×总果数;果面光洁指数=(各级果数×级数/总果数;果面退绿指数=(各级果数×级数/总果数;果锈指数=(各级果数×级数/总果数。果实硬度用GY-B型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用WYT型手持测糖仪测定,可滴定酸用中和滴定法测定。VC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果皮花青苷和叶绿素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试验数据均经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显著性测定。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周长梅,韩永霞,杨秋凤(山东省定陶县林业局274

5、100摘要: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套袋能增加果皮中花青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和果面光洁指数,显著改善红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但套袋减小了单果质量,降低了苹果的糖、酸及VC含量等,使风味变淡,影响了内在品质。套袋可降低病虫果率,但套袋会增加除袋后的日烧果率。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以套双层纸袋最好,单层纸袋次之。塑膜袋对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应限制使用。关键词:红富士苹果;套袋;外观品质;内在品质中图分类号:S661.1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02(200702-0004-02试验研究河北果树HEBEI F

6、RUITS2007(2 层纸袋极显著提高了果面的光洁指数,秦林单层纸袋光洁指数次之,而晨硕塑膜袋果面光洁指数较对照高,但效果不太理想,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套袋可以降低果锈指数。从表1看出,套不同果袋后均降低了果面的果锈指数,精工双层袋、三秦双层袋和秦林单层袋降低幅度较大,而晨硕塑膜袋降低幅度小,但总体看,各果袋之间差异不显著(表1。表1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处理果面光洁指数精工双层袋 3.07aA 三秦双层袋 3.00aA 秦林单层袋 2.31bB 晨硕塑膜袋 1.45cC 对照 1.00dC果锈指数退绿指数2.67aA3.11aA2.68aA 2.93aA2.72aA 2.

7、25bB2.90aA 1.20cC3.21aA 1.00cC着色指数花青苷/(A/g叶绿素/(mg/100g0.073eE0.094dD0.107cC0.131bB0.136aA从退绿指数来看,套精工双层袋和三秦双层袋退绿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秦林单层袋显著高于对照,晨硕塑膜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从着色指数来看,套袋的果实着色程度均好于对照,其中套双层纸袋的着色指数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套单层纸袋的着色指数次之,与对照和塑膜袋相比差异极显著;塑膜袋的着色指数与对照差异不大,未达极显著水平。决定苹果色泽的主要色素有叶绿素、花青苷及类胡萝卜素,其中花青苷的含量越高,果实越红。试验表明:套三秦

8、双层袋果实的花青苷含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套精工双层袋和秦林单层袋果实的花青苷含量次之,套晨硕塑膜袋果实的花青苷含量与对照的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套精工双层纸袋的果实叶绿素含量最低,三秦双层纸袋的次之,秦林单层纸袋的再次,套晨硕塑膜袋的果实叶绿素含量较其它处理高,但低于对照。以上4种袋中,套双层纸袋的苹果着色较好(表1。2.2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单果质量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套纸袋比对照的单果质量有下降趋势,而套塑膜袋的单果质量较对照略高。套纸袋使果实处在黑暗条件下,抑制了果实的光合作用;再则套纸袋有可能降低了果实调运养分的能力,以致套纸袋使果实质量减少(表2。2.3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

9、内在品质的影响C含量下降幅度小,套双层纸袋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表2。表2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处理单果质量/g果肉硬度/(kg/cm2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 C/(mg/100g精工双层袋三秦双层袋秦林单层袋晨硕塑膜袋对照259.1aA 6.988.40275.8aA1.33cC1.29cC1.73cC1.94cC 1.95cC2.4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病虫果率和日烧果率的影响试验研究河北果树HEBEI FRUITS2007(2表3套袋对苹果病虫果率和日烧果率的影响处理总果数/个病虫果数/个病虫果率/%日烧果数/个日烧率/% 1003120412051006150143.0

10、023.3324.1766.0009.3302.001.675.00精工双层袋三秦双层袋秦林单层袋晨硕塑膜袋对照3小结与讨论1套袋能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除袋后,花青苷合成速度加快,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改善了花青苷的显色背景,提高果实着色指数,使苹果色泽艳丽。同时套袋提高了果面光洁指数,降低了果锈指数,因为苹果套袋后,处在温度相对稳定的“小温室”条件下,避免了风、雨、药剂、烈日、有害光线、机械摩擦等因素对果皮的刺激与损害,确保了果皮正常发育,使果面光滑洁净。从着色指数来看,套纸袋的明显高于对照,其中双层纸袋的最高,单层纸袋的次之,套塑膜袋的较对照差异不明显。但套纸袋降低了单果质量,而套塑膜袋则

11、提高了单果质量。2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有不利影响。其中套纸袋对内在品质的影响尤为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套纸袋果叶绿素含量低,果实基本不具备光合作用。二是全树果都套纸袋,影响树冠透光度,导致叶片光合作用下降,果实内含物降低。三是套袋果处在弱光、高温的“小温室”效应下,而不套袋果处在光、风、雨、温度变化大的条件下,由于果实的自我保护机制,内容物比套袋果增多。在生产中,应通过合理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相关的套袋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内在品质,使其差异降至最低限度。3套袋增加了果实黑点病、痘斑病及日烧的发生。在湿度大、透气差、温度高的条件下,易加重黑点病的发生,应通过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防止树

12、盘积水,控制N肥的使用,雨后及时排除袋内积水等措施来预防黑点病的发生。痘斑病主要由缺Ca引起,可通过土壤施Ca、叶面喷Ca等方法减轻该病的发生。而通过树体喷水(降低温度、局部遮荫(降低光强或适时摘袋等措施可以使日烧的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4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以套双层纸袋最好,单层纸袋次之。塑膜袋对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应限制使用。黄金梨是韩国用新高梨与二十世纪杂交育成的中晚熟砂梨品种。该品种具有果肉细、石细胞极少、多汁、味甜、品质优良、结果极早、丰产、稳产、国际市场价格高等特点,现已在辽宁推广180hm2。随着黄金梨栽培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选择适宜的栽植密

13、度和栽培方式,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于20012006年在辽宁省果树所梨树试验园做了不同栽植密度的的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黄金梨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所梨树试验园进行。平地,棕壤土,有良好的排灌条件,管理水平较高。2001年定植,株行距分别是1m×1m×1m(带间距为2m、1m×2m、2m×3m和2m×4m。树形均采用纺锤形,栽培管理一致。20022005年进行试验调查。每密度栽植667m2,调查中间行,落叶后调查树体生长量,每个处理标记10株,作为调查样本树,单株小区,10次重复。果实成熟时每处理随机取样30株调查单株产量,计收稿日期:2006-12-25黄金梨不同栽植密度试验初报王家珍,李俊才,刘成,蔡忠民,沙守峰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 1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