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备课纲要_第1页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备课纲要_第2页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备课纲要_第3页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备课纲要_第4页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备课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秣陵中学地理教学案集体备课 必修1部分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备课纲要一、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上地球上的大气部分考点说明的分析二、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扫描三、地球上的大气重要知识点以及难点说明的设计四、课堂练习设计五、链接07、08年会考与模拟题题目的选题六、课后练习设计七、课堂设计: 1、课前教学案下发(学生必须完成知识点部分,由课代表检查统计错的太多的题目) 2、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简要分析 5 3、针对性重难点讲解(以教师引导为主)10-154、课堂练习(以学生为主) 10 5、会考链接(师生共同完成) 10-156、小结(提问式) 5八、教后反思: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设计

2、 复备人: 一、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上考点的说明与分析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度效应的小实验。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可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

3、生掌握分析气候类型成因的方法。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1)、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影响本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并指导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图表,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

4、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或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对洋流按成因分类不作要求。对洋流具体名称不作要求,只要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性质(寒流或者暖流)即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阅读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目前全球变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教学中应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观看气候变暖的科教片,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大气受热过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天气系统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

6、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水循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二、知识点扫描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知识点】:1、太阳辐射是 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 波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 作用

7、、 作用、 作用。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 , 受热,产生 辐射, 辐射绝大部分被 吸收,所以,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 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 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 分布不均,造成 的温度差异。7、热力环流是指 ,它是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同一水平面上产生 差异 不均空气 运动空气 运动(即 )

8、请用图示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热冷9、热力环流实例(1)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2)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3)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10、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 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 指向 ,垂直于 。11、(1)请画出一力作用“理想风”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 此时风向由 指向 ,与等压线 。(2)请画出二力作用高空风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3)请画出三力作用地面风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此时风向由 指向 ,与等压线 ,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12、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 (稀疏或稠密),表明甲

9、地风力比乙地风力 (大或小)。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知识点】:1、大气环流指 。2、请用图示意一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3、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画出风向。(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 移,冬季 移。5、海陆分布对气压场的影响:由于 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 高压,北太平洋形成 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

10、成 低压,北太平洋形成 高压。6、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冬季 夏季7、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成因风向性质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 ;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8、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9、读下列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

11、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主要知识点】: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 、 。2、锋的形成在下图中注出冷气团、暖气团、锋面、锋线。3、锋可以分为 锋、 锋、 锋。4、冷锋是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的锋。我国 半年最常见。冷锋过境前: 气团控制,气温 ,气压 ,天气 。冷锋过境时:出现 天气,一般降水在锋 。冷锋过境后: 气团控制,气温 ,气压 ,天气 。请画出冷锋示意图。地面5、暖锋是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前: 气团控制,气温 ,气压 ,天气 。暖锋过境时:出现 天气。暖锋过境后: 气团控制,气温 ,气压 ,天气 。请画出暖锋示意图。地面6、准

12、静止锋指 ,常形成 的天气。我国长江中下游的“ ”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7、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 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 状况而言的。8、低压是指中心气压 (高于或低于)四周,气旋是指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的大气水平涡旋。低压就是气旋。请用图示意低压(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地面 北半球气旋北半球气旋为 时针辐 (合或散),南半球气旋为 时针辐 (合或散)。气旋中心气流 (上升或下沉),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出现 天气。代表天气 。9、高压是指中心气压 (高于或低于)四周,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的大气水平涡旋;高压就是反气旋。请用图示意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

13、影响。地面 北半球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为 时针辐 (合或散),南半球反气旋为 时针辐 (合或散)。反气旋中心气流 (上升或下沉),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出现 天气。代表天气 、 。10、灾害天气台风台风是 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产生于印度洋、大西洋的叫 风。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台风灾害主要由 、 、 造成。11、灾害天气寒潮寒潮是指 半年大范围的 活动。天气特点是 和 ,同时伴有 和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主要知识点】: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自然原因: 。(2)

14、人为原因: ;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1)海平面 沿海低地将 ;(2)影响 生产;(3)影响 ,改变区域 和 格局。4、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1) ;(2) ;三、重要知识点以及难点说明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提问1:】怎样理解这句话:“太阳晒热了地面,地面烘热了大气,大气捂热了地面。”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P31图2.2地球表面)l 太阳辐射 能是地面大气 最重要 的能量来源 地面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 的热源l a大气对 太阳 的 短波辐射 的 削弱 作用较小,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b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出热量,大气对 地面 的 长波

15、辐射吸收 较 多 ,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都能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受热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l a太阳辐射传到地面使得 地面增温 b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得 大气增温 c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保温 作用l 案例: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 阴天比晴天温差小阴天云层厚,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 强,温度不低【提问2:】为什么霜冻会出现在晴朗的深秋夜晚?3.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由于

16、地面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 。l a空气 受热 膨胀 上升 ,近地面气体变少了,在近地面形成 低压 ,高空相反。b空气 受冷 收缩 下沉 ,近地面气体变多了,在近地面形成 高压 ,高空相反。c在 同一水平面上 ,气体由 高压流向低压 l 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风2.2气压带和风带【提问3:】对于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是否已经熟练?4.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P37图2.10) l a七个气压带 高低相间 分布 l b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提问4:】我国夏季为什么吹东南风,冬季为什么吹西北风?5

1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l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l 南亚季风: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提问5:】气压带与风带是怎样影响气候的?6.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l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l 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重点)分布规律气候特征(重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全年 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西南角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智利中部夏季

18、高温少雨冬季 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西欧、美洲太平洋沿岸全年 温和湿润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纬1025大陆 东岸,南亚、东南亚,我国海南省全年 高温,分为雨旱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 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本、朝鲜半岛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2.3. 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问6:】如何理解“一场秋雨一场凉”?7.理解锋面系统得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

19、气团势力相当暖气团运动被迫抬升主动爬升图示符号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单一 冷气团控制,天气 气温较低。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大风、雨雪、降温多为连续性降水持续性降水过境后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区主要在锋后锋前天气实例冬季的寒潮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一场春雨一场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8.理解低压、高压系统得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

20、沉南北球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简图(北半球)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提问7:】我国会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l 台风及其危害:热带气旋 特大暴雨、狂风、风暴潮l 寒潮及其危害:冬半年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剧烈的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2.4 全球气候变化9.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l 气候变暖的影响:a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b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度作物产量

21、将减少,高纬度作物产量可能增加c影响水循环四、课堂练习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4.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 B.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C.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D.近地面受热多,则形

22、成高压5. 2在图2-1中,a,b,c,d四处气压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图2-1Aabcd Bbcda Cdabc Dcdab6.读热力环流的示意图2-4,正确的是 (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 B冷热不均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惯性离心力8.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不影响风向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9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C北半球盛行的风是西北风D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10图2-12中,

23、哪一幅是北半球西风带 ( )11读图2-16,回答:图2-16(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东北信风带 ; 赤道低压带 ; 中纬西风带 。(2)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冬季向 南 移动。(3)下列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与图A所表示的时间相符的是 ( ) A东南沿海台风频繁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C华南开始进入雨季 D印度一带盛行东北季风5.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2)图中实线M表示的含义是 ,虚线N表示的含义是 。(3)图中两处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

24、;如果此图所示范围在南半球,则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和 ;若就气压分布而言,又分别被称为 , 。(4)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5)图中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原因是 。(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且为 锋面。该锋面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五、链接学业水平测试【08年学业水平测试题:】读图4,完成78题。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 B C D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 B C D读下表,完成第9题。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2124气压(百帕)1002100410

25、061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9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副高10图5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33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4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全球气候变暖。4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7分)图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请在图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07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读

26、图5,完成8-9题。8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下降 Db地空气冷却下降9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lO图6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 A B c D 34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35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41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8分)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地。 (2)甲图为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_。 (3)乙图中F处是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

27、于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天气。六、课后练习设计1.下列现象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 )A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B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多云的夜晚C城市比郊区的气温低 D冬季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2.下列大气成分中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是 ( )A氧 B氮 C一氧化碳 D臭氧3.按辐射波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4.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 )A.城市上空多杂质灰尘 B.城市绿地面积小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 D.人

28、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5.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 )图2-ABCD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69题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一氧化二氮单位10-410-410-1210-12工业化前2800.802.881990年3531.727643.10年增加率0.50.90.40.256.年增加率最快的温室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二氮 D.氯氟烃7.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8.“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有 ( )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过渡砍伐森林,消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A. B. C. D.9.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氯烃 D.一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