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 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 类别:电源技术 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罗方林 叶 虹 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 MuhammadH.Rashid 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2、0; 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 准谐振罗氏变换器 摘要:工业应用中通常要求能够满足多象限运行。零电压开关(ZVS)技术能够显著地降低开关由关断状态转向导通
3、时的功率损耗。然而,大多数文章中论述到的零电压开关变换器仅是单象限运行。本文介绍的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在四个象限内运行、运用软开关技术的变换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功率损耗,从而提高功率传输效率。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文中的分析和计算。 关键词:软开关技术 零电压开关 准谐振变换器 1 引言 经典的DC/DC变换器通常体积大且功率
4、密度和功率传输效率低。虽然第一代罗氏变换器系列显著地增大了电压传输增益,提高了功率密度和功率传输效率,但是相对而言,其开关上的功率损耗仍然较大18。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电感变换器已成功地应用于DC/DC变换器79中,但是在开关闭合和关断的转换期间,很大的电流和电压所产生的交叠,会在变换器内部两只开关管上产生较大的功率损耗。 运用软开关技术可以减少这种功率损耗1014。然而大多数文章中论述到的这类变换器仅是单象限运行。本文介绍的新型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能够有效地降低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从而提高功率传输效率。变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
5、1实现I、II象限内的运行;电路2实现III、IV象限内的运行;电路1和电路2可以通过辅助开关实现相互转换。每一个电路都是由一只主电感L和两只开关管及辅助元件所组成。假设主电感L足够大,则通过它的电流iL可认为是一常数。源电压V1和负载电压V2通常情况上是恒定的,例如令V1=42V,而V2=±28V79。 它的四种运行模式如下: (1)模式A(象限I):电能由V1端传向V2端; (2)模式B(象限II):电能由V2端传向V1端;
6、0; (3)模式C(象限III):电能由V1端传向V2端; (4)模式D(象限IV):电能由V2端传向V1端。 每种模式都有两个状态:“通”状态和“断”状态,其开关状态如表1所示6,7,9 表1 开关状态(空白表示关断) 电路、开关或二极管 模式A(象限-I)
7、 模式B(象限-) 模式C(象限-) 模式D(象限-) 状态-通 状态-断 状态-通 状态-断 状态-通 状态-断 状态-通&
8、#160; 状态-断 电路 电路1 电路2 S1 通
9、160;通 D1 通
10、60; 通 S2 通 通
11、0; D2 通 通 2 模式A 模式A是一零电压开关(ZVS)buck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的波
12、形图如图2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此时输入电流流经开关S1和主电感L。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Cr1。 谐振角频率为:=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1(t)=Z1ILsin(1t1) (3) &
13、#160;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1peak=V1Z1IL (4) 21 时间间隔0t1 当t=0时开关S1关断,电容Cr1上的电压vc1以斜率IL/Cr1线性增加,但始终比源电压V1小,因此,二极管D2上无电流流过。设当t=t1时,电压vc1等于源电压V1,则t1为: 相应的位移角为:1=som-1(V1
14、; / Z1IL) (6) 22 时间间隔t1t2 在这一时间段,由于电容电压,vC1比源电压V1高,所以电流流过二极管D2。电路LrCr1谐振。电压vc1的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Vc1peak后,电压会下降到0(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1在t=t2时导通。由此可见开关S1是在电压为零条件下由关断状态转向导通的(模式B、C、D亦然)。这一时间间隔为: t2-
15、t1=1 / 1(+1) (7)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电流ir的相应值ir01为: ir01=ILsin(/21)=ILcos1 (8) 2
16、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1不允许谐振电压vC1为负值,所以vC1=0。续流二极管D2导通,电流ir以斜率V1/Lr线性增加。因为负载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1线性变化至IL。设电流在t=t3时为0,则 t3'-t2=-ir01Lr / V1 (9) t3-t2=(IL-ir01)Lr / V1=IL(1+cos1
17、)Lr / V1 (10) 2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负载电流由电源提供,二极管D2始终处于截止状态。输出电流等于流过主电感L的电流IL则输入电流平均值I1为: 因此, 导通占空比为: 整个开关周期为:T=t4
18、60; (14) 相应的频率为f=1/T (15) 3 模式B 模式B是一零电压开关(ZVS)boost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图3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输出电流仅在时间段(t4t3)内流经电源V1。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Cr2。 谐振角频率为:
19、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2(t)=Z2ILsin(2t2) (18)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2peak=V1Z2IL(19) 31 时间间隔0t1 t=0时开关S2关断,电容电压vC2以斜率IL/Cr2线性增加。设
20、当t=t1时此电容电压等于源电压V1,则t1为: t1=V1Cr2 / IL (20) 相应的位移角为:2=sin-1(V1) / (Z2IL) (21) 32 时间间隔t1t2 在此时间段内,电路LrCr2谐振,电压vC2比源电压V1高,其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后,电压会下降到0(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
21、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2在t=t2时导通。 这一时间间隔为: t2-t1=1 / 2(+1) (22)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相应的电流值ir02为: ir02=IL1sin(/22)=IL(1cos2) (23) 33 时间间隔t2t3
22、60; 由于二极管D2不允许谐振电压vC2为负值,所以电容Cr2上的电压为零。电流ir以斜率V1/Lr线性减小。因为负载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2线性减小至0。设在t=t3时电流ir下降为IL,则 t3'-t2=(ir02-IL)Lr / V1 (24) t3-t2=-ir02Lr / V1 (25)
23、; 3.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开头S2导通,负载电流IL不再流经电源。忽略功率损耗,且认为I2=IL,我们得出输出电流平均值I1为: 和 V2 / V1 =1 / T (t3-t1)=t3-t1 / t4 (27) 因此,t4-t3=(V1 / V2
24、 -1)(t3-t1)-t1 (28) 导通占空比为:k=t4-t2 / t4 (29) 整个重复周期为:T=t4 (30) 则相应频率为:f=1/T (31) 4 模式C 模式C是一零电压开关(ZVS)buckboost变换器,
25、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此时输出电流I1流经开关S1和主电感L。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1Cr。 谐振角频率为: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1(t)=Z1ILsin(1t1) (
26、34)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1peeak=V1V2Z1IL (35) 41 时间间隔0t1 t=0时开关S1关断,电容Cr1上的电压vc1以斜率IL/Cr1线性增加,但始终比电压V1小,因此二极管D2上无电流流过。设当t=t1时,电压vc1等于(V1V2),则t1为:t1=(V1+V2)Cr1 / IL
27、 (36) 相应的位移角为:1=sin-1(V1+V2) / Z1IL (37) 42 时间间隔t1t2 在这一时间段,由于电容电压vc1比源电压V1V2高,所以电流流过二极管D2。电路LrCr1谐振。电压vc1的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VC1peak后,电压继续下降到零(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1在t=t2时导通。 这一时间间隔为:
28、t2t1=1 / 1 (+1) (38)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电流ir的相应值ir01为: ir01=ILsin(/21)=ILcos1 (39) 4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1不允许谐振电压vc1为负值,所以vc1=0。续流二极管D2导通,电流ir以斜率(V1V2)/Lr线性
29、增加。因为负载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1线性变化至IL。设电流在t=t3时下降为0,则 t3'-t2=ir01Lr / V1+V2 (40) t3-t2=(IL-ir01)Lr / V1+V2 =IL(1+cos1)Lr / V1+V2
30、60;(41) 4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负载电流由电源提供,二极管D2始终处于截止状态。输出电流等于流过主电感L的电流IL,则输入输出电流平均值分别为: 因此,t4-t3 =V2(t3-t1) / V1 (44) 导通占空比为:k=t4-t2 &
31、#160; / t4 (45) 整个开关周期为:T=t4 (46) 相应的频率为:f=1/T (47) 5 模式D 模式D是一交叉零电压开关(ZVS)buckboost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
32、=t4t2,输出电流仅在时间段t4t3内流经电源V1。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Cr2。 谐振角频率为: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2(t)=Z2ILsin(2t2) (50)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33、 Vc2peak=V1Z2IL (51) 51 时间间隔0t1 t=0时开关S2关断,电容电压vc2以斜率IL/Cr2线性增加。设当t=t1时此电容电压等于(V1V2),则t1为:t1=(V1+V2)Cr2 / IL (52) 相应的位移角为:2=sin-1(V1+V2) / Z2IL (53) &
34、#160; 52 时间间隔t1t2 在此时间段内,电路LrCr2谐振,电压vc2比总电压(V1V2)高,其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后,电压会下降到零(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2在t=t2时导通。这一时间间隔为:t2-t1=1 / 2 (2) (54)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相应的电流值ir02为: ir02=IL1sin(/2
35、2)=IL(1cos2) (55) 5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2不允许谐振电压为vc2负值,所以电容Cr2上的电压为零。电流ir以斜率(V1V2)/Lr线性减小。因为主电感上的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2线性减小至0。设在t3时电流ir下降为IL,则 t3'-t2=(ir02-IL)Lr / V1+V2 &
36、#160; (56) t3-t2=ir02Lr / V1+V2 (57) 5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开关S2导通,主电感上的电流IL不再流经电源。忽略功率损耗,我们得出输出电流平均值分别I1为: 因此,t4-t3=V2 / V1 (t3-
37、t1) (60) 导通占空比为:k=t4-t2 / t4 (61) 整个重复周期为:T=t4 (62) 相应的频率为:f=1/T (63) 6 实测结果 我们以一个±28V的直流电池做为负载、一个42V的直流电池做为电源来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V1=42V,V2=&
38、#177;28V,L=30H,Lr=4H,Cr1=Cr2=1F且体积=40(in3)。实测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其平均功率传输效率高于96,且总的平均功率密度(PD)为17.6W/in3。 表2 不同频率时的实测结果 模式 f(kHz) Lr(H) Cr1=Cr2(F)
39、I1(A) I0(A) IL(A) P1(W) P0(W) (%) PD/(W/in 3) A 23 4
40、; 1 17.16 25 25 720.8 700 97.1 17.76 A 23.5
41、60;4 1 16.99 25 25 713.7 700 98.1 17.67 A 24
42、160; 4 1 16.82 25 25 706.6 700 99 17.58 B
43、; 54 4 1 25 16.13 25 700 677.6 96.8 17.22
44、; B 54.5 4 1 25 16.28 25 700 683.8 97.7 17.3
45、60; B 55 4 1 25 16.43 25 700 690.1 98.6 17.38
46、160; C 44 4 1 17.64 24.27 45 740.9 679.6 91.7 &
47、#160; 17.76 C 44.5 4 1 17.32 24.55 45 727.6 687.5 94.5 17.69 C 45 4 1 17.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ASTM TR 52913-1:2025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Feedstock materials - Part 1: Guidelines for the select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powder flow pr
- 公司聚合物配制工岗位工艺技术规程
- 蒙药材种植员岗位标准化技术规程
- 贷款减免协议书
- 山东省东营市部分学校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专科知识培训课件
- 山东省临沂费县联考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脑洞英语语法系列之疑问词课件
- 与生育相关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治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2024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社交媒体焦虑成因-洞察及研究
- 生产运营销售管理优化项目销售预测优化设计方案
- 完整的离婚协议书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尿道狭窄的治疗与护理
- 迈克尔杰克逊课件
- 2024年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
- 安徽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督导检查表(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