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重证据法与早期脉学文献钻研 【摘要】 该文在早期脉学钻研上,运用和发挥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同时阐明了“二重证据法”对早期脉学文献的钻研价值。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脉法;脉学文献 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在文史钻研领域大显身手,在中医学的早期文献钻研上是否有用武之地?本人不揣愚陋,欲据早期脉学文献 “二重证据法” 的钻研实践来揭示其价值。1 关于“二重证据法”
2、60; “二重证据法”最早由王国维先生提出,他觉得“钻研古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差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然而,“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科,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王国维在有生之年所见“地下之材料仅有两种(甲骨文字、金文)”,“今兹所讲,乃就此二种材科中
3、可以证明诸书或补足纠正之者一一述之”1。王先生运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对史记山海经等书进行了二重证据法的钻研实践而大有创获。 时至今日,李学勤先生觉得地下之材料“从他(王国维)宽阔的学术视野而论,应该是泛指种种考古文化遗存。因此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实际是对古史钻研中学与考古学关系的表述。”李学勤还说:“几十年的学术史说明,我们在古史领域中的进步,就是依靠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的互证。今后对上古时期社会、思想观念的探索,还是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2。李先生还介绍了国际上近期风行的“原史时期(protohistory)”的概念3,即界于“史前时
4、期”和“历史时期”之间的一个时期,并指出钻研“史前时期”以考古学、人类学法子为主,钻研“历史时期”以文献材料为主,而“原史时期”以文献、考古并重,还指出“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或许还包括更早一段,看来很适合这样讲的原史时期”2。早期脉学文献在钻研法子上挖掘二重证据法符合“原史时期”钻研特性。 目前在医学文献领域,三代时期主要是考古文化遗存,文献与考古并存的数量有限,但是随着秦汉考古发掘,大量医学考古文化遗存得以面世,可以进行夏商周秦汉甚至魏晋时期的医学文献的二重证据钻研。另外战国秦汉魏晋时期是医学理论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目前医学传世文献较繁杂杂乱时期,需要依靠出
5、土资料来进行二重证据钻研以澄清某些问题。2 马继兴先生“二重证据法”与早期脉学文献钻研实践 在医学文献领域挖掘出土资料来钻研传世文献,或者应用二重证据法来钻研医学文献目前首屈一指的是马继兴先生,其代表作有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敦煌古医籍考释以及出土亡佚古医籍钻研等,下面以马继兴先生的钻研后果为例,谈谈在早期脉学文献钻研领域,二重证据法的利用与发挥。2.1 脉法中“寒头而暖足”理论的“二重证据法”钻研马王堆和张家山出土医籍中有脉学诊断书脉法,马先生将脉法一书内容分成了7个段(七节),其中第2自然段为“(脉)气也者,利下而害上,从暖而去清。故圣
6、人寒头而暖足。”在其下有马先生如下按语:“这三句是指出脉气在人体作用的生理。所谓利与害和从与去,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的意义而言,没有绝对化的概念。所谓寒头而暖足的主张则是和难经·四十七难的人面独能耐寒理论相一致的”4。马先生找出了出土文献中“寒头而暖足”这一首要中医养生理论与传世文献相印的地方,这便于用传世文献理解出土文献。 如果说马先生在此处对二重证据法的利用是点到为止,那么在 “陇、湘、鄂三省相继出土的内经古诊法残文考”部分可谓将二重证据法淋漓尽致的加以利用和发挥,并释千古之疑。2.2 脉法中踝上古诊法的“二重证据法”钻研踝上诊
7、法这一古老的脉诊技巧,由于传世通行内经本中王冰注释不清,时至今日,基本上没人能搞清楚其具体内容。然而随着敦煌、马王堆、张家山同类文献出土,现在我们基本上能复原这种古老的诊断技巧,领会当时脉诊水平。现据马先生二重证据钻研结果概述如下4。 马先生讲:“在敦煌出土的医药残卷中现存法国国立图书馆编号的P.3287录有一段黄帝内经素问的佚文,其原文是:以左手去足内踝上五寸,指微按之。以右手指当踝上微而弹之。其脉中气动应过五寸已上。蠕蠕然者,不病也(蠕蠕者,来有力);其气来疾,中手恽恽然者,病也(恽恽者,来无力也);其气来徐徐,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手者,逝世也(徐徐者
8、,似有似无也);其肌肉身充,气不去来者,亦逝世(不去来者,弹之全无)。(以上括号内的文字均原卷子之注文。)” 这段敦煌残卷素问佚文即使有夹注,今人读后也非常费解,特别是对其中踝上诊脉法的操作技巧如坠雾里。 马先生将这段出土文字与通行传世本(王冰注本)黄帝内经素问的原文对照时,发现传世本“原文中的左手足上及庶右手足等字样的含义在王(冰)注中并未能真正搞清楚,故其解释也甚为牵强。”可见传世文献由于经过多家传抄与注释已存在文意不清、解释牵强的地方。如果没有异本或新出土资料,这一踝上古诊法将持续成为千古之谜而不得释。 &
9、#160; 在通行传世本黄帝内经素问解决不了这一疑团时,马先生首先寻找的是传世本黄帝内经素问的异本,即针灸甲乙经和黄帝内经太素,他把涉及此诊法的三种传世异本文字加以对照,发现“传世本的原文在这三句话中缺而字,衍上、庶、足三字,遂使整个文意无法确释。而太素本 在左手后又脱足字,文意也欠通顺。故通览全文当以甲乙经本及全氏注本中的原文更为明确。”通过三种传世异本对勘,发现了问题,解释了疑问,也选择了善本。在清楚传世本异文根基上,“可以初步弥补并改正原文的不足,使这种诊脉法子有了对比明确的说明。” 在此根基上,马先生进一步将敦煌出土卷子与内经三种古传本文
10、字对照,发现“在敦煌卷子中的这段文字,特别是偏重提出了足内踝上五寸和指微按之的字样,遂使之内经中的这种古诊脉这段原文中的操作法子更加明朗易解。”因此敦煌出土的这种古脉诊文献起到了释传世文献千古之疑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对内经古本佚文的一次首要发现”。如果敦煌出土文献这一证据为孤证难立,且为内经以后的别传本的话,那么马王堆与张家山出土脉法则进一步印证了内经时代甚至更早踝上脉诊技巧的内容,并将疑团进一步解开。 马先生说:“1973年末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学帛书有脉法一书的残文(引者按:脉法甲本)。由于该书原文缺损过半,整个只保存有188字。因而尽管也记录了上述在足踝部上方的这种诊脉法文字,但只余存蛛丝马迹的个别脉象记文,已无法窥觅其完整的全貌。当然更未能知晓与印证此书中尚有上述诊脉法子佚文的实事。”这一论述也充沛表达了出土文献的一大局限,即当出土资料残缺严重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娱乐联营协议书
- 集体用地地产协议书
- 公司间债务偿还协议书
- 阳台封窗合同协议书
- 轻钢别墅建房协议书
- 装修保修责任协议书
- 装修售后安全协议书
- 解除合资合同协议书
- 银行集体账户协议书
- 问题设备置换协议书
- 银行保洁服务合同样本
- 19G522-1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图集
- 2023年上半年中级信息系统监理师下午真题
- 农学专业深度解析模板
- 储罐内喷铝施工方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件:《平均数》课件
- 绍兴市粮食批发市场经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适用于江苏省)
- 2024年光伏行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