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黎家坪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_第1页
2011年黎家坪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_第2页
2011年黎家坪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_第3页
2011年黎家坪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_第4页
2011年黎家坪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1年黎家坪镇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每空1分)(1)闻一多先生目不ku( )园,足不下楼,呕心沥血地从事唐诗研究。他手不释卷,锲而不舍,为了研究,他珍惜每一分光阴,头发零乱,也无 xiá( )顾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nì( )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mí( )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力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2010感动中国给予钱学长的颁奖词。)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在为日本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

2、,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            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2)地震、海啸重大灾难之后,日本又发生了 核泄漏事件。(3)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后,老百姓对此 强烈。A、乞求 耸人听闻 反应 B、乞求 耸人听闻 反映C、祈求 骇人听闻 反应 D、祈求 骇人听闻 反映3、在下面三处划线句中,第句各有一处语病,第句标点符号有错,请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2010年的最后一天,作家史铁生离我们而去。在史铁生作品中,让我能真正发现自己的灵魂。这样一位整天坐在

3、轮椅上与病魔斗争的作家,他对生命的体悟是一般常人无法超越和企及的。我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自强不息;感悟到灵魂深处的坚强;也学会为人宽容和豁达。史铁生的作品,就是打开我心灵深处的那把钥匙!4、2010年体育中考已经结束,明明同学认为体育考试已经结束,就没有必要再重视了,于是体育课和活动课都坐在教室里做作业,请你用得体的话劝他走出教室,参加锻炼。(2分)“ 。”5、古诗词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4)国家为了解决城镇居民

4、的住房问题,大力推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楼房,这真是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相关诗句填写)(5)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你默写一句描写长江或黄河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 , 。6、名著阅读。(5分)(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毒设相思局”、“败走麦城”、“雪夜上梁山”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2)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

5、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此语段选自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7、综合实践活动。(7分)【材料一】3月1日下午,地处偏远山区的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中心小学首次举行经典国学考级颁证仪式。据了解,该校围绕我国古代三字经、弟子规及古诗词等经典国学,分十二个等级,由学生自报进行考级,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熟读、弘扬和传承我国古代国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材料二】国学知识网络大赛自1月29日开赛

6、以来,受到了各区县教育局、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的高度关注。截至2011年2月12日,报名人数近5万,从后台可看到同时在线答题近千人。每日8:30至17:30,杭州网教育工作室咨询热线也一直处于爆棚状态。【材料三】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 “汉办”,对外承办孔子学院。该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作用。(1)下列几个句子选自三字经,请填写空缺句。(2分)人之初,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信息

7、: (2分)(3)有人认为,轰轰烈烈读国学,这很好,但也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不然效果适得其反。请你结合下面两句话中的其中一句谈谈如何真正地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3分)A、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选自三字经意为:臣民服从君主,子女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B、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选自论语)意为: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耳根的清静(13分)王开岭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并非无声才叫

8、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吧。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

9、童年的耳朵是有福的。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刹车声、喇叭声、施工声、装修声、铁轨震荡声、机翼呼啸声、高架桥轰鸣声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一个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音量。他并不关注是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制暴。我们拿什么抵御噪声的进攻呢?耳塞?地下室?把窗户封得像砖一样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风?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种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人

10、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和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不是吗?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美食,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工夫。口福和眼神俱饱矣,耳福呢?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我一直当做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至遇到一位画家。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噼啪响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矫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静,那个年代的静

11、,还有少女隔膜的清澈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一幅画,叫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的就多。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耳朵被磨出了茧子。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读者(有删节)8、细读四、五两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童年时期我的耳朵是有福的。(2分) 9、品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1)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 (2)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藏身,双手捂耳也没用。 10、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运用这种写作

12、手法的作用。(4分) 11、明人陈继儒认为“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在你的心中,销魂之听又是什么?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 (二)苔痕上阶绿(13分)郑耀虎苔藓,在南方随处可见。在街上行走,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苔藓,就像地毯一样。如果你踩一下,你会感觉软绵绵的,有一厘米厚。如果挖一块下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是由很多相同的单位肩并肩、根连根地排列在一起组成。再仔细观察这个小的单位,像一株“小苗”。“小苗”分两个部分:底部呈黑褐色,粘着泥土,像普通植物的根,上面的部分呈绿色,像普通植物的叶子。在这里之所以用“像”这个词来描述,是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根”和“叶子

13、”。虽然这两部分的功能和高等植物的根和叶类似,但是结构有很大的区别,还没有分化出维管组织,甚至只是一单层细胞,应该把像根的部分称为假根(或类根),把像叶子一样的部分成为茎叶体(茎和叶还没有分化成独立的器官)或叶状体,正如动物学家把蝗虫的“嘴”称为口器,把羚羊的“脚”称为蹄一样。有时候,你观察到的苔藓不是上面所说的那样。你可能会发现“地毯”比较薄,并且上面会丛生着一些“豆芽”。这些“豆芽”的梗是红色的,插在叶状体上,“豆芽”的头是红褐色,有时上面分布着黑褐色的粉末,你可能会猜到这些“豆芽”就是苔藓的生殖器官。的确,这些“豆芽”头上的粉末就是苔藓的孢子,孢子落在地上,会生出新的苔藓,这就是典型的孢

14、子生殖。这个“豆芽”就是苔藓的孢子体。如果长时间连续观察,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块湿润的土地慢慢变绿,慢慢长出一层肥厚的“地毯”,这层地毯全部由叶状体组成;过一段时间后“地毯”变薄,在地毯上长出孢子体;再过一段时间,孢子体渐渐枯萎,“地毯”的面积增大,又继续变得肥厚,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苔藓的世代交替现象。苔藓喜欢湿润的环境,一方面是因为它继承了藻类植物的“传统”,其受精作用还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从形态上来讲,它还只有“假根”,假根没有维管组织,吸水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必须把整个身体都“沉浸”在水分中才能维持生命。虽然没有进化出发达的吸水器官,但是苔藓整体的吸水能力是惊人的,其吸水量可以

15、达到干重时的1520倍,而且有苔藓覆盖的区域水分蒸发量只有净水表面的1/5。因此,苔藓既是水孕育的,又是水的忠诚卫士。在森林草原、沼泽滩涂、河边湖畔、路旁街边、墙角砖缝,只要是稍有湿气的地方都有它们的生长,同时它们也守卫着这一片湿润。 教师博览(有删节)12、全文介绍了有关苔藓的哪些知识?(3分) 13、 说说第三节划线句中“那样”指代的内容。(3分) 14、 第四节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分别说出其作用。(4分) 15、 苔藓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地球进化、生态环境、园林工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试写一小段介绍苔藓作用的说明性文字,不少于50个字。(3分) 三、古诗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古诗

16、文,完成16-24题。鹧鸪天(4分)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些:语气词。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16、该词上阕中加点的三个词用得非常传神,请自选一个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分)  17、“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情感?(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17、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19、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A、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

18、阳楼记)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能体现“人和”重要性的事例。(2分) 狄梁公与娄师德(6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选自宋·王谠唐语林)2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

19、 ( )(2)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 ( )(3)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4)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 ) 2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24、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短文是如何刻画娄师德形象的?(2分) 附加题: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甲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杞国有人,忧天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

20、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于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注释:若:你;只使:假使;舍然:释然,心情放松的样子。24.下列句中加点字词(2分)A、劳其筋骨( ) B。入则无法拂士()C、天,积气耳 ( ) 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25.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A、空乏其身 身亡所寄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终日于天中行止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身亡所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21、乐也 奈何忧崩坠乎26.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7.可从甲文的观点中得出一个成语: ;乙段就是成语“ ”的出典处。(2分)28.甲、乙两段都紧扣“忧”字来写。读了这两段文字后,你对甲、乙两段所表达的忧患意识有什么看法?请分别谈谈看法。(3分) 四、作文。(50分)25、题目:有一个镜头,溢满 。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例“温馨”、“愧疚”、“春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2、(4分)(1)窥、暇(2)逆、弥 2、(3分)C3、(两句各1分,第句两个标点符号全部改对才1分,改对一个不得分。)去掉“在”“中”,或去掉“让”;“超越”、“企及”对调把两处分号改为逗号。4、示例: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走,让咱先攒足本钱去!(2分)5、古诗词名句填空。(1)山山唯落晖(2)黑云压城城欲摧(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23、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6、名著阅读。(1) 王熙凤关羽林冲 (2)骆驼祥子买一辆自己的车7、综合性学习。(8分)(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格不得分。)性本善 贵以专(2)(3分)为了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继承传统美德,上至政府下至偏远地区的学校,用各种方式促进经典国学的学习。(意对即可)(3)(3分)国学学习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社会里,提倡民主,臣民君主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要讲民主讲道理。在现代社会里,如果父亲定的规矩不民主或不合时宜等,就不能盲目遵守。所以,去其糟粕,才更有利于汲取国学

24、精华。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16分)8、(3分)由于环境的安静,能捕捉住很多的寂静之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美好的想象世界中神游。(意对即可)9、(4分,每题2分。)名词作动词用,充分体现美景对耳朵来说是一种享受,能给耳朵带来愉悦。强调各种喧嚣声充斥耳际,对耳朵刺激伤害之深,导致耳朵变得麻木。10、(4分)对比。(1分)例如:将儿时的宁静环境与现在的喧嚣环境作对比,或将嘴巴、眼睛的有福与耳朵被虐作对比,或将现代人的“失聪”与女画家“有聆听物语的天赋”作对比,(1分,答出一点即可)突出了整理对现在社会喧嚣环境的惋惜和不满,对儿时寂静环境的怀念。(2分)11、略。(二)(15

25、分)12、(3分)全文介绍了苔藓的外形特点、繁殖(世代交替现象)以及它的生活习性(喜欢湿润环境)。(三点各1分)13、(3分)苔藓有一厘米厚,(1分)“小苗”的底部呈黑褐色,粘着泥土,像普通植物的根,上面的部分呈绿色,像普通植物的叶子。(2分)14、(4分)列数字,(1分)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苔藓吸水量惊人,蒸发量少。(1分)打比方,(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苔藓在涵养水分方面所起的作用之大。(1分)15、(5分) 略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一)(4分)16、(2分)“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鸣”字虽写声音,但可以令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得意神态。 “点”字写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精确地写出了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乌鸦黑色,在林中历历可见。17、(2分)表达了整理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其它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二)(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