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一二三章测试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初二物理一二三章测试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初二物理一二三章测试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初二物理一二三章测试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初二物理一二三章测试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物理一、二、三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 1600000 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解析:A首先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进率将数值化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值,再根据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 解作出判断.解:1(1 m=10-6m,1600000m=1600000< 10 -6m=1.6m.一本书的长度比1.6m小得多,篮球场的长度、山的高度比1.6m大得多,只有人的高度最接近1.6m.故选A.2用最小刻度值是 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A.0.52毫米B.0.53毫米C.0.518 毫米D.0.0

2、52 厘米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解:因为最小刻度是 0.1mm的尺子,精确值应该是0.1mm,应估读到0.1mm的下一位,而0.518毫米估计值多了一位,所以 0.518毫米是错误的.故选C.3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mm、50.3mm、50.2mm、50.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记为()A.50.2 mmB.50.3mmC.50.22mmD.50.225mm解析:A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 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

3、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Li.L2+Lm+U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 录为: L=45。mm+50,3mm+50,2mm+5 0,3 mm=50.225cm 50.2cm.故选A.4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 乙车 C. 路灯 D. 地面A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 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

4、: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故选 A5 下列所列举的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水被烧沸腾B.地球绕太阳转C.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D.气球上升解析: A从机械运动的定义分析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解:A、水被烧沸腾,水还在容器内,没有物体发生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日 地球绕太阳转,地球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地球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和大地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汽车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D气球上升,气球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5、,气球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A6 . 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B.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 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解析: B解决此题要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也即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

6、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解:A、汽车经过一座桥,相对桥面汽车是运动的;桥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日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太阳在宇宙中相对银河系是运动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E. 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7 .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4: 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 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3: 2B.5: 3C.5: 8D.9: 10解析: D知道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之

7、比解:s 甲:s 乙=6: 5, t 甲:t 乙=4: 3,,根据v= t可得:呻t-呻5乙 两 t乙 理 乙 63 9vZ.=忆=t用x £乙二与乙x t甲=5x 4 = 10.故选D.8 .羚羊奔跑速度是 72km/h, 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 36km/h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54km/h.三 者速度从小到大白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 B. 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解析:C在比较速度大小时,首先看速度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解:羚羊奔跑速度是 72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 36km/h ,汽车的行驶速度

8、是 54km/h , 36 <54<72,所以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C.9.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和B.和C.和D.和10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 Vly2小 2V1+V2A. _ B. _ _ C. _ _ D. _解析:B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 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1si T5 §ti= vi = vi = 2vi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

9、动时间:1S2 丁 St2= V2 = V2 = 2V2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t=ti+t2= 2Vl + 2Vz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占总 §§ 2-LYZv= t = 2nl + 2V2 = vl+v2故选B.11 .一辆客车以10m/s的速度驶上某一段斜坡,经过16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6m/s的速度经6s到达另一侧的坡底,该车上下坡的平均速度为()A.13 m/s B.12 m/s C.12.3 m/sD.11.6 m/sD12 . 一个物体以6米/秒的速度匀速滑上一个斜面,经10秒钟到达斜面顶;立即又以10米/秒的速度从斜面顶沿原路返回,该物体在上

10、下斜面的全程中平均速率的大小为()A.3.75 米/秒 B.6.25 米/秒 C.7.5 米/秒 D.8 米/秒13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 龟在后面慢慢的爬行时,便骄傲的在路边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 却发现乌龟早已在终点守候多时了.图中的四个选项,能正确描述兔子运动情况的有()解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1)物体的s-t图象可以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 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物体 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物体的v-t图象如果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11、果 v-t图象不平行于 时间轴,则物体做变速运动.解: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是跑-睡觉-快跑,即匀速运动-静止-匀速运动,则兔子的s-t图象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 倾斜的直线,由各图象知 A符合兔子的运动实际;兔子的v-t图象是:先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后来速度为零,图象与时间轴重合, 最后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各图象知,没有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v-t图象;综合分析可知,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图象是A.故选A14.NBA赛场:火箭队与湖人队正在激战.在加时赛中,离比赛结束只剩下最后3 s钟,场上比分89: 91,火箭队落后,由火箭队控球,在紧要

12、关头,姚明机警地突破大鲨鱼奥尼尔 的死死盯防,(如图)果断出手,超远距离投篮,命中 3分.最终火箭队险胜湖人队.赛后 测得火箭队“救命球”投篮点与篮框的水平距离为7.35 m运动时间约为0.5s ,则姚明所投的“救命球”在空中飞行的平均速度()A.等于 14.7m/sB.大于 14.7m/sC.小于 14.7m/sD.上述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 答案:B解析: 已知路程s和时间t,用公式v= 1计算平均速度.解:路程s=7.35m,时间t=0.5s ,篮球沿直线飞行的平均速度v=1=0.5s=14.7m/s .因为篮球的运动路线是一条弧线,其实际距离要长于水平距离,因此其平均速度也会稍大些.故选B

13、.24.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B.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D.鼓面停止了振动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B.声音在空气中彳播速度是340m/sC.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主要是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D.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答案答案: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确;日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c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故B错误,D正确

14、;C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56次,即其频率在56Hz之间,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了,属于次声波,所以人是听不到的;故正确;故选 B关于双耳效应和立体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只靠一只耳朵也能确定说话人的大致方向B.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C. 舞台上的声音被一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也是立体声D.舞台上的声音被多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不是立体声答案答案:B解析: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15、解:A、根据双耳效应的原理,只靠一只耳朵,是不能判断说话人的大致方向的,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日 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因此该选项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C根据双耳效应的原理,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播放出来不会是立体声,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D用两个话筒放在舞台上不同的地方将声音播放出来是立体声,用两个以上话筒放在舞台上不同的地方将声音播放出来的立体声效果会更好,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故选B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A. 空气B. 水C. 软木D.钢管答案答案:D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不一样,固体传

16、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解:以上四个选项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钢管,其次是水、软木、空气故选D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系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系答案答案:A解析:用硬卡片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发声,木梳齿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A、用硬卡片快速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小,音调高,慢拨木梳齿时, 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齿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符合 题意.日 要想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要

17、轻拨和重拨木梳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不符合题意.C耳朵能听到木梳齿的振动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不符合题意.D要探究音色跟发声体材料和结构关系时,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符合题意.故选A.今年春晚由宋祖英和席琳?迪翁用中文演唱的茉莉花真是珠联璧合,当我们凝神闭目欣 赏她们的演唱时,仍然能区分是哪位歌唱家在唱歌,这是因为两者的()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响度不同D.以上都不是答案答案: 解析: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解: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歌唱家声带振动产生的;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 一样的,区分他们的声音就是根据音色来判

18、断.故选A.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内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金中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答案答案:D解析: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与振幅有关.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不合题意.日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不合题意.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 题意.D 土电话的

19、声音是通过细线传播的,这也说明固体能传声.符合题意.故选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 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 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次声波特性的了解

20、: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 得越快.解:由于次声波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所以恩施州全境产生“强烈”震感的说法不妥,故选项 A可选.发生地震时,地震波将发出巨大的能量,所以选项B说法合理,不能选.由题意知“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入100Hz ,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频率位于 20HZ100HZ时,人耳可以听到,但声音的频率较低,音调比较低沉,故选项C说法合理,不能选.而在传播过程中“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较高频率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只有频率 很低的次声传到距离汶川很远的地方;但由于次声波的频率较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

21、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即:选项C说法合理,不能选.故选A.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答案答案:B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故选B.关于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A.乐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属于噪声B.每秒振动超过90次的频率发出的声音一定属于噪声C.为了保护睡眠和休息、噪声不得超过50分贝D.噪声只能在声源处减弱,没有其它办法答案

22、答案:C解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 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从声源处、传播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解:A、乐音在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时,也会成为噪声,故说法错误;日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与振动的频率无关,故说法错误;C为了保护睡眠和休息噪声不得超过 50分贝,说法正确;D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从声源处、传播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故说法错误.故选C.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 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 4米B.中学生的身高约 1

23、.6mC.夜间我们睡觉的环境声音应为50分贝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答案 答案:C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A、教室的宽度在 8m左右,黑板的长度大约是教室宽度的一半,在4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夜间我们睡觉时的环境声音应在 30分贝以下.此选项不符合实际;100m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 13s左右,速度约v= t = 135=8m/s.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24、下列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的是()A.工厂大部分修建在郊区B.修建房屋时,多采用中间真空的双层玻璃C.生产线上的工人戴着耳罩作业D.汽车加装消声装置答案答案:B解析: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A、工厂大部分修建在郊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日 采用中间真空的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生产线上的工人戴着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汽车加装消声装置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找作业答案,去 回迪)用一只读数是“ 39.5 C”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

25、气温是18C,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A.37 CB.39.5 CC.18 cD.36.8 C答案答案:B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来,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的体温低于39.5 C,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不会自动下来,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9.5 C.故选B.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C;把它插入1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 C,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数为35 C,则此液体的实际

26、温度为()A.17 CB.25 CC.32 CD.37 C答案答案:B解析:解:100- 10(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95-15 = s C;10(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5c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 CX ( 35-15) =25C.故选B.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体温计工作原理、量程的了解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是35 c42 c.解:A、因为自来水的温度只有二三十度,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A不正确;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27、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为35c42c.由于沸水的温度为100 C,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所以选项B不正确;C用酒精棉花擦洗,既不会损坏温度计又能起到消毒作用.故 C正确;D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把如图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试管中的冰块将 ()A.能够熔化一部分B.不能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确定答案答案:B解析:晶体的熔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0C,若试管中的冰温度低0c时,就和烧杯中的 但不能吸收热量,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之间要有温度差.解: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烧杯

28、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为于0C,它就可以从烧杯中吸热,若试管中的冰温度达到熔点,等于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熔点, 所以不会熔化.故选B.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现象的是()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山间的薄雾D.窗上的水珠答案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分析各选项物质状态变化,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A、青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 意;日 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是冰受热变成的,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C山间的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窗上的水珠,是室内的水

29、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如图所示,将冰袋放置于高热病人的头部,能降低病人的体温,原因是 ()A.冰熔化吸收热量B.冰熔化放出热量C.病人发热量减少D.病人发热量增加答案答案:A解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解:冰熔化从高烧的病人身上吸收热量,防止病人温度过高,发生危险.故选A.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扇来的风是凉的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答案答案:C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

30、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故选C.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 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答案答案: 解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在进行时都需要吸热.解: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 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故选D生活中,人们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下列说法不正

31、确的是 ()A.碗中的水稍后沸腾B.碗中的水同时沸腾C.碗中的水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碗中的水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故不会沸腾答案答案:ABD解析:(1)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2)热传递的条件:相接触、有温度差.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 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 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即:碗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故选ABD收藏题目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小明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水烧开后,用温度计测得水此时的 温度为99C,下列说法

32、正确的是()P/xi05Pa0.98 1.01 1.13 1.29t/ C 99 100 103 107A.水的质量太多B.加热时间不够C.加热火焰太小D.此时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答案答案:解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C,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小明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9 C,说明实验时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气压.故选D.题目(找作业答案,去 他_)(泰井I市)制糖工业中,一般用沸腾的方法去除糖汁中的水分.但在加热时,必须确保糖汁 的温度低于100C,否则会影响糖质.为此,你将建议采取以下哪种

33、措施()A.用“文火”给糖汁缓慢加热B.用“猛火”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C.设法增大糖汁液面上的气压D.设法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答案答案: D 解析:要使糖汁沸腾并且温度不能超过100C,若只是用火加热煮沸,则温度肯定会超过100 C,影响糖质.所以可以改变糖汁液面的压强,降低沸点,使糖汁在低于100c的条件下沸腾.解:使用“猛火”或者“文火”不改变糖汁沸腾的温度,这样在这两种情况下,糖汁沸腾 时温度仍旧高于100C,所以A、B选项不正确.若增大糖汁液面的压强,会升高糖汁沸腾 的温度,也不符合题意,故 C错误.减小糖汁液面的压强,会降低糖汁沸腾的温度,符合题意,故 D正确.故选D下列说法中正确

34、的是()A.非晶体熔化时放热B.扇扇子是通过加快汗液的蒸发而使人感到凉快C.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答案 答案:B解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蒸发吸热;(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解:A、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日 夏天扇扇子,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因此人会感动凉快,该选项说法正确; C高压锅内的气压很高,提高了液体的沸点,从而能够使食物熟的更快,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