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同济大学 马宏权m 龙惟定摘要 分析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平衡问题的由来与影响,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思路,并结合实际项目的测试分析,讨论了对解决该问题有利的系统设计原则和运行模式。关键词 地源热泵 热平衡 优化设计Ground heat balance in GSH PBy Ma H ongquannand Long WeidingAbstr a ct Discusses the ca use and ef fect of gr ound he at bala nce in GSHP ,and puts f or ward the technica l conside
2、r ations for solving this pr oble m.Based on test data of actual projec ts,discusses the optimize d system design f undamenta l and ope ra tionmode.Keywor ds GSHP,heat balance,optim izat iondesignn Tongji Univers ity,Shanghai ,China*科技部、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2005年世博科技专项课题5城市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与示范6资助项目(编号:05dz05807,20
3、05B A908B070 引言地埋管地源热泵(ground 2coupled heat pump系统的研究和项目实施是我国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系统三种形式中开始最晚的一种,其造价和运行费用相对也较地下水地源热泵(gr oundwater heat pump 和地表水地源热泵(surface water heat pump系统要稍高1。但这些并不妨碍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迅速发展,原因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采用地埋管换热器(ground heat exchanger内循环水换取土壤中贮存的温差能,没有对自然水源的开采和污染的担心,因此适用性更广,安全稳定性更高,尤其在夏
4、热冬冷地区不失为一种新的空调冷热源。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能源紧缺形势的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数量和规模近年来快速增加,全国已经有多个数十万m 2的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与欧美地埋管地源热泵主要采用水平埋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通过小型热泵机组承担别墅等小型住宅空调的方式不同,我国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主要服务对象是规模较大的多层住宅和办公建筑,地埋管换热器一般采用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布置的竖直单U 甚至双U 形地埋管换热器群,近年来还出现了利用建筑物地基内的工程桩或灌注桩密集布置地埋管换热器群的新方式。这些密集型竖直埋管的方式虽然能较好地适应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但是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隐患,那就是地埋管换
5、热器布置范围内的土壤热失衡问题,它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对此技术长期运行效果越来越多的担心2。1 土壤热平衡问题的由来地埋管地源热泵依靠地埋管换热器从地下土壤中提取能量,虽然热泵机组的热源和热汇都是扩散半径范围内的土壤,但地埋管换热器夏季累计向土壤的放热量与冬季从土壤的取热量一般并不一致,这样长期取放热量不平衡的堆积会超过土壤自身对热量的扩散能力,造成其温度不断偏离初始温度,并导致冷却水温度随之变化和系统运行效率逐年下降,这即通常所说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失衡问题。地埋管地源热泵周期运行后土壤温度出现上升和下降是土壤热量收支失衡的两种后果,都对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不利。如果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承担全部空调负荷
6、,大多数情况下其全年的取放热¹m马宏权,男,1979年1月生,在读博士研究生201804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132306信箱(02169584901E 2mail:m hqtj 收稿日期:2007209221修回日期:2008201208量不平衡,在我国部分地区可能表现为散热量多于取热量。这主要是由于供冷季、供暖季持续时间和失衡的可能性较小。 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传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传热过程,它以土壤导热为主,但同时还包括了土壤多孔介质中的空气、地下水体的自然对流以及地下水的迁移传热,因此土壤的热物性、含水量、土壤初始温度、埋管材料、管径和流体物性、流速等都对
7、单个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产生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群中特定位置的土壤温度变化还受临近位置多个地埋管换热器温度波在该处迭加的影响。空调运行期间,周期性变化的负荷输入加上过渡季节空调系统的停运,引起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土壤温度场总处在/升温y 降温y 升温0的循环变化过程中。土壤的散热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地下水迁移带走的热量,另一方面为土壤的热传导所带走的热量,散热的对象都是大地,由于大地本身具有足够大的容积,所以只要设计能保持每年空调系统从地下取放热差值不超过土壤固有的散热能力,就可以保持全年的热平衡。2 土壤热平衡的特征2.1 土壤热平衡的时间尺度土壤热失衡问题与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运行过程紧密相关
8、,但是它所针对的并不是系统某个夏季运行中的土壤温升或冬季运行中的土壤温降,而是运行一个周期年之后土壤温度与初始土壤温度的变化,以及连续运行多年后土壤热堆积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因此,分析土壤热失衡问题的时间尺度应该是系统寿命周期内以a (年为单位的离散点。1a 的土壤累计温升可能只是1e 的量级,对热泵机组和系统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5a 或10a 后的温升就会较高,造成系统运行情况明显恶化。2.2 土壤热失衡问题的影响因素空调季节地埋管换热器内的逐时负荷输入造成土壤温度波向远离地埋管换热器壁面方向传递,但对于远离其壁面不同距离处有不同的峰值衰减和时间延迟,此时,土壤是热泵的热源或热
9、汇,热量是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内的强制对流逐次传递给土壤的。而过渡季节空调停运时的土壤热扩散则是自然传热过程,地埋管换热器附近的土壤由于其储热向远处扩散而造成自身温度缓慢趋于初始值。可见土壤的热平衡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量化分析有理论上的困难3,但更为麻烦的是复杂的分层地质差异、多变的地下水含量与流速、长期运行空调逐时负荷的变动等诸多微观因素,使得贴近实际情况的模拟软件模型搭建困难,如此长模拟时间对于实际情况的偏差也难以控制4。但排除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影响,土壤热失衡问题应从冬夏空调负荷情况、地埋管换热器的间距、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构成和实际运行情况几方面进行分析。空调负荷差异是土壤热失衡问题出现的
10、根源,但是对于具体项目这是确定的和难以改变的,而系统构成和间距则在设计中可以调整和优化,后期运行管理是落实设计中技术措施的关键环节。设计合理的系统如果管理运行不当,也会造成全年热失衡或季节局部土壤热平衡不利,因此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热失衡问题应该主要通过优化设计和规范管理来共同解决。2.3 土壤温度变化的趋势分析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土壤温度变化总是由内向外逐层传递,任何一点的逐时温度主要由冬夏季节两条周期性变化的日平均温度波的相位和波幅叠加决定,同时还受空调间歇运行造成的多条逐时温度波变化影响。因此,全年在以地埋管换热器中心为半径的各层土壤的温度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可以近似认为是多组以年为周期波动的正
11、弦曲线。地埋管换热器近壁处土壤的温度波动幅度较大,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半径方向上各处温度振幅迅速衰减,这是因为土壤换热作为管内强迫传热和管外自然传热的一种复合传热过程,其热阻主要是管外的土壤热阻,因此土壤对传热的波峰衰减和时间延迟就显得非常明显5。浅层土壤随全年大气温度波动和太阳辐射变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也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图3为从国家气象局实测数据整理得到的上海浅层土壤历年月平均温度,可见3.2m 处土壤温度的波幅就小于地表的1/5,波峰出现的时间也延迟了近4个月。 图3 某项目浅层土壤温度变化情况当夏季工况结束时,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并没有马上进入恢复阶段,而是按照该处土壤滞后的相位温
12、度继续逐次升高,直至达到该处波峰,这个相位的延迟越远,离地埋管换热器需要的时间越久。这说明土壤自身的热扩散和温度恢复能力是比较差的,原因在于土壤本身的热阻要高于管内对流热阻和管壁的热阻,因此随着散热半径的增大,地埋管换热器总热阻迅速增大,土壤完全依靠自身扩散取得热平衡所需的恢复时间增长。同时由于土壤温度的传递是动态的,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地埋管换热器温度波的叠加,比如夏季刚开始运行时,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散热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如果持续运行,当不同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波开始叠加而互相影响后,就会出现冷却水温度升高和系统效率下降的情况,此时土壤温度将进入快速上升期,此后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持久运行特性将变差。因
13、此应根据需要合理设定地埋管换热器的布置间距,如能适当增加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深度,也将有利于提高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持久运行特性。3 某地埋管地源热泵土壤温度变化实测分析测试项目位于武汉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总建筑面积38000m 2的约200户小高层住宅居民提供空调冷热源。项目设计夏季总冷负荷1560kW,冬季热负荷1000kW,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于2002年,共采用240个70m 深的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间距为4m 。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有辅助冷却塔,但系统从2004年夏季开始运行至今,由于尚未出现冷却水温度持续超过设计值,因此冷却塔从未投入使用。本文整理了该系统从2005年冬季开始连续3个
14、季度的监测记录,剔除数据不全日期后的汇总数据见图49,分析可得出如下几条规律:1由图46可见,地埋管地源热泵冬夏运行时,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很小,但是对比图4和图6可见,2006年1月7日比2005年1月7日的土壤温度有明显的升高,这证明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热平衡是长期运行特性的反应。而且距离地埋管换热器中心越远,土壤温度受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越小,并且温度值越接近土壤的初始温度越稳定。2对比图7和图8可见,夏季土壤温升比冬季土壤温降明显,沿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半径方向的衰减也更为迅速,这说明夏季空调负荷强度大于冬季。3对比图4和图6以及图7和图9,均可见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一年后,各层土壤的温升为1.52
15、e ,从冬季运行数据来看,距离地埋管换热器中心越近温升越明显。可以预测,对比不同周期年夏季运行工况中得到的测试数据将呈现距离地埋管换热器中心越近温升越大的趋势。而这两种趋势可以导致周期年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冬季制热效率稍有提升但夏季制冷效率明显下降。4国内土壤热失衡的几种常见情况分析国内的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时间都不很长,其持久运行情况还有待观察。从目前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运行中的土壤热失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出现最多的情况是为了节省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地埋管换热器数量布置过少,从而引起空调季持久运行特性变差。市场中恶性竞争引起的价格战助长了这种行为的蔓延,应该引起足够重
16、视。2另外一种出现较多的情况是由于可供地埋管换热器布置的面积较小,从而减小了地埋管换热器间距,使得单个地埋管换热器的扩散半径减小,降低了持久运行特性。3热泵机组与地埋管换热器组群设置不匹配,造成局部土壤温升过高。4复合式系统管理运行不当。因为操作人员嫌麻烦,空调季随着负荷增长不及时甚至完全不开启调峰设施,或经常在空调负荷不大时只开调峰设施而不运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都将影响调峰设施的冷热平衡功能,导致系统冬夏季节取放热量不平衡率大于设计值,土壤出现热堆积。这种情况在一些大项目中已出现较多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5运行管理不完善,造成不必要的运行困难。有些操作人员在部分负荷时间只开启部分热泵机组,
17、但不关闭其余热泵机组的阀门,导致运行中机组的冷却水流量因为分流而过小,从而冷却水温升过高。这种问题其实不属于土壤热平衡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进运行管理来方便地解决。5土壤热失衡的解决方法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热失衡问题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合理设计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进行规避。解决的方法在于减小地埋管换热器群的密集度和冷热负荷的不平衡率,前者可以通过增大地埋管换热器布置的间距、减小地埋管换热器单位深度承担的设计负荷等措施进行,而后者可以通过设置系统调峰、采用热泵机组热回收技术减少夏季排热等措施实现。相比较而言,减小地埋管换热器群的密集度需要增加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因而其实施受实际情况限
18、制,但对于系统持久安全运行更有用。采用系统调峰等措施可以将土壤温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性,但合理的调峰比例需要根据空调负荷情况作技术经济分析确定。目前地埋管换热器制冷和制热的出力一般按照持续稳定24h后的土壤热特性测试结果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设计,虽然这些测试数值考虑了系统连续运行后的效率下降,但不能反映地埋管换热器组 群之间的互相影响,因此实际使用当中要进行修正6。有调峰的复合式系统的整体经济性更好,因此条件具备时应该优先考虑作为解决土壤热失衡的主要措施。但是应该注意调峰系统同时也提高了剩余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频率,因此调峰后土壤承担的冬夏负荷不宜相差过大。利用带热回收功能的地埋管地源
19、热泵机组提供生活热水,在冬季增加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取热负荷,在夏季回收了热泵机组向地下的冷凝排热,在过渡季节部分带有全热回收功能的热泵机组还可以作为热水机使用从地下取热,这对缓解土壤热失衡非常有益,同时也可以提供廉价的生活热水,对有生活热水需要的项目也是非常适合的一个技术手段。此外,条件适合时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缓解土壤热失衡问题:1将地埋管换热器与热泵机组对应设置成多个回路,轮流使用,部分负荷时优先使用地埋管换热器布置的周边回路,以延长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自然恢复时间,避免中心局部过热。2在地埋管换热器布置场地中心位置布置温度传感器,对空调季土壤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土壤温升超过规定数值后
20、,启动调峰系统运行。条件合适的地埋管地源热泵机房还可以设置自动控制和管理系统,以确保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处于较好的控制和调节状态。3地埋管地源热泵即使不采用复合式系统,也可以预留冷却塔位置和接口,以保证如果持续运行出现土壤温升超出控制范围,启动冷却塔辅助冷却。4对冬夏季节土壤热负荷差异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夏季冷却塔优先开启运行的复合式系统,或者在空调不运行的夜间将冷却塔和地埋管换热器串联使用以冷却地下土壤,可以很好地解决热失衡问题,并不影响系统经济性。由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主要节能优势在冬季,在夏季,常规冷水机组的效率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在夏季灵活启动冷却塔并不降低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21、,但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热失衡状况。6结论6.1我国的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时间不长,尚未暴露出土壤热失衡的严重后果。但鉴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地埋管地源热泵市场和高度密集的竖直埋管方式,土壤热失衡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土壤热平衡方案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持续运行数年后存在出现效率下降和持续运行效果变差的巨大风险。6.2土壤热失衡问题影响因素众多,量化分析和数值模拟均较为困难,但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单位地埋管换热器钻孔深度年运行热净差和地埋管换热器的布置间距。因此改善地埋管换热器热平衡状况的主要方向是通过优化设计减小空调系统冬夏累计负荷差异,同时适当增加地埋管换热器的间距和深度,然后在运行中依靠复合式
22、系统的调节管理保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运行。6.3采用复合式系统是解决土壤热失衡问题的较好途径,根据系统构成制定地埋管换热器的全年取放热平衡方案,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出现土壤热失衡,而设置有效的土壤温度检测系统和相应的调节控制系统是实现这一措施的关键。6.4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管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不善会引起甚至放大土壤冬夏取放热量的不平衡率,而且可能使系统设计时所采取的热平衡措施失效,这也是目前实际中出现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建议以后对较大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制定具体的全年运行模式和规范化运行管理规定,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减少不必要的系统效率下降。参考文献:1William S F.Ground2source heat pump design andoper ationexper ience within an Asian countr yGMASH RAE T rans,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设计师职业认证试题及答案
- 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进步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餐饮环保测试题及答案
- 纺织化学成分分析试题及答案
- 线下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用工协议书与劳务合同
- 货物合同变更协议书
- 学徒合同协议书
- 绿色纺织材料的研发趋势试题及答案
- 租船合同协议书
- 2025至2030中国鸭脖子市场营销策略与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题(含答案)
- 乡村振兴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广东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注册验船师通关秘籍2025
- 剪辑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桥隧工赛项)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 火锅店服务员接待流程解析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福州广播电视台招聘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政治经济主观题材料对应术语总结
- GB/T 45251-2025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