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遥远的岚冲_第1页
并不遥远的岚冲_第2页
并不遥远的岚冲_第3页
并不遥远的岚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杜荣平并不遥远的岚冲 你的家乡在哪里?如果你问一个原军工企业安徽先锋机械厂的老人,他会露出满脸的茫然和无奈,久久不能回答;而在三线厂出生的第二代人就不会那么犹豫了,他们会说:我从大别山深处走来,我是大别山人民的儿子,我的家乡在舒城县河棚镇岚冲村。岚冲,先锋人的家乡,三线人的精神家园!岚冲,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初深藏着一座军工企业的历史,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然而,这个代号为“6891”的军工企业,于1968年初建厂,1991年整体搬迁至合肥,其命运在建厂之初似乎就暗含玄机,其历史也并不遥远。走近这个军工故地,那空空的办公楼和厂房,一排排苏(前苏联)式建筑的职工宿舍楼,还有那斑驳的标语,

2、似乎在向你诉说着那段光荣、激情的三线岁月。 大别山余脉、舒桐潜三县交界处的河棚镇,山山对峙,岭岭相连。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新四军四支队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这里还广泛流传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许多传说。相传一日,朱元璋率部至此,被一条河流阻拦,说让它变成一条干河,河水便逐渐退去,大军顺利过河,进驻河对岸的朱皇店、遇臣关。时至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三线厂选址于此,我想与这里的地形地貌不无关系。这条河现在就叫干河冲,又名岚冲河。其实这是一条季节河,发源于舒桐交界的岚冲山脉。沿河溯源,两岸群山逶迤,近年来扩修的一条村村通水泥路,依山脚蜿蜒延伸进岚冲腹地。行约二三公里,便到了原先锋厂所

3、在地。老远就看到一棵大柳树,苍茫地站在路边,据说树龄大约有两百年。它见证了先锋厂从建设到搬迁的历史全貌。这里当年被称为大柳树生活区。一排排苏式建筑宿舍楼,青砖黑瓦,方方正正,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与当地民居迥然而异。走进一个四周用平房围成的院落,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除了一处已改建为岚冲村卫生室以外,其余基本空置着,廊檐上堆满了附近村民堆放的杂物。檐柱上的字迹还斑驳可辨:抓革命,促生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提高警惕,保家卫国。一块黑板上用白广告色抄写者:汽车队管理制度。落款是:安徽先锋机械厂总车队,一九八一年元月。这里原来是岚冲先锋厂的车库。29年了,人去房空,可建筑依在,字迹犹在,让人无

4、限感慨。我请岚冲村王其文书记邀来几位老人,说一说对岚冲厂(当地人一直这样称呼)的印象。从他们间断的叙述中了解到,先锋厂从建厂到搬迁,对当地群众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最高峰时有3000多人,其生活用品和副食品基本在当地采购,粮站和供销社在此设有门市部;大柳树下还自然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市场,周边群众在此出售养的鸡、下的蛋、种的蔬菜。这在那个革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是不多见的。保障军工人的生活在那时应该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还有一些有文化的青年被招工进厂,从学徒到师傅,最后被转为正式职工,现在大都退休了,安享晚年。岚冲厂还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厂里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除演出样板戏以外,还自编

5、自演宣传厂里好人好事的节目。每周还有两场露天电影(雨天在可容纳近2000人的剧场),这让山里山外的群众几乎看完了当时所有的电影。最有特色的是路灯和大喇叭。一到晚上,路灯齐明,象银河落在了山坳里。大喇叭响彻整个厂区和生活区。每天早上6点半喇叭里开始吹起床号,然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伴着新闻人们开始吃早饭,开始骑着自行车奔向车间和学校,最后以运动员进行曲或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结束广播。早中晚各广播一次。因此当地人都以住在岚冲厂附近为自豪,春节期间家里来了亲戚,都要带到厂区去看看。穿过大柳树生活区,迈过干河支流上的桥,我们来到了当年的职工子弟学校。这里是整个先锋厂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在先

6、锋厂离开岚冲的第二年,河棚中学整体搬入这里,直到2008年,河棚中学才整体搬迁至河棚集镇新址。当年回想着朗朗读书声的校园如今寂静下来了,看着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无人修剪的花草,我们不想惊扰,感慨着退了出来。我们转悠着来到了一个山洞前。山洞高约3米,宽约5米,呈“T”字型,可容纳大货车在洞里直接进出。这里是先锋厂存放成品船舶用大功率柴油机的地方。据厂志记载,安徽军工之一的安徽先锋机械厂,是一家以生产大型船用柴油机为主的机械厂,至1985 年底,共有正式职工1195 人,工厂占地2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 万平方米;国家投资总额23475 万元, 1985年生产柴油机440 台115 万匹

7、马力,柴油机发电机组65 台,为建厂以来最好水平。1991年,先锋厂迁往省会合肥,此后不久,该厂宣布破产。一批为中国军工事业奉献最宝贵青春的人与他们的子弟便散落在省会合肥的茫茫人海中了。  近年来,研究三线建设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多,表现三线人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也不断增多,电影青红还获得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工作生活在军工故地,我在想:三线厂给我们留下来什么?从物质方面来看,三线厂搬迁后留下来大批的厂房和闲置土地。河棚镇是安徽的“油茶之乡”,舒城“小兰花”茶叶和安徽名优板栗品种的原产地,正好可以利用闲置的厂房和土地,加工开发地方名优特产品。当地政府多年来也是这么做的,已建立多个产业协会,初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三线厂依然余泽着当地群众。但我更看重军工故地的文化价值。历史上,大凡蕴含着精神文化的遗存,愈能流传久远。就像文物一样,其使用价值相比较文化价值,可以忽略不计。三线厂是共和国那段政治、军事战略和最初的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载体,饱含着三线人的理想、青春、激情和泪水,更是三线人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三线人故地游不断增多,他们的子孙后代更是牵挂着这个异乡的故乡,因为他们的血液里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