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邵曼珣子部總敘云: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農家,有醫家,有天文演算法,有術數,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有類書,有小說家,其別教則有釋家,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六經以外的子書,總目將其分為14類,這14類又可分為四組: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術數、藝術。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觀者也。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以上四家,皆旁資參考者也。釋家、道家,外學也。從以上分類看來,總目子部有四個特點:一、 以儒學為正宗,儒家中心觀二、 將農醫天文算法升至前六類,提高科學的地位三、 排斥外學,將釋道置於子部
2、最末。四、 排斥雜家:總目將墨家、名家、縱橫家等置於雜家類,子部總敘云:群言岐出,不名一類,總為薈卒,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雜家。許多學者皆以為失當:如孫德謙說:如名墨家學,以後世無傳概入雜家,未免失之淆亂。 參見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頁158162。余嘉錫目錄學發微斥指總目最誤者莫如合名墨縱橫於雜家,使漢志九流十家頓亡。李致忠:四庫總目的雜家類偷換雜家固有的概念,說什麼雜之意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是說雜家兼有儒墨名法各家之長,博采眾家為一家,形成自己的學說,四庫總目偷換概念,將雜家說成雜類,變成無所不包的大雜燴。 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
3、,頁36。見上揭書頁16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云: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併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變而得宜,於例為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共分六類:一、 立說者謂之雜學卷117·子部27 雜家類一 (雜學之屬,22部,178卷,皆文淵閣著錄。)總目以儒家為中心認為古者庠序之教,胥天下而從事六德、六行、六藝,無異學也。周衰而後,百氏興。實皆儒之失其本原者各以私智變為雜學而已。其傳者寥寥無幾,不足自名一家,今均以雜學目之。其他談理而有出入,論事而參利害,不純為儒家言者,亦均附此類。鬻子 考漢書·藝文志道家鬻子說二十二篇,又小說家
4、鬻子說十九篇,是當時本有二書。列子引鬻子凡三條,皆黃、老清靜之說,與今本不類。疑即道家二十二篇之文。今本所載與賈誼新書所引六條文格略同,疑即小說家之鬻子說也。其篇名冗贅,古無此體,又每篇寥寥數言,詞旨膚淺,決非三代舊文。姑以流傳既久,存備一家耳。墨子 墨家者流,史罕著錄,蓋以孟子所辟,無人肯居其名。然佛氏之教,其清淨取諸老,其慈悲則取諸墨。韓愈送浮屠文暢序,稱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以佛為墨,蓋得其真。而讀墨子一篇,乃稱墨必用孔,孔必用墨。開後人三教歸一之說,未為篤論。特在彼法之中,能自嗇其身,而時時利濟於物,亦有足以自立者。故其教得列於九流,而其書亦至今不泯耳。以儒學為中心評論墨子一書子華子 子
5、華子之名見於列子,本非一人。呂氏春秋引子華子者凡三見,高誘以為古體道人。是秦以前原有子華子書。然漢志已不著錄,則劉向時書亡矣。 今觀其書,多采掇黃、老之言,而參以術數之說。尹文子 其書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陳治道,欲自處於虛靜,而萬事萬物則一一綜核其實,故其言出入於黃、老、申、韓之間。周氏涉筆謂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蓋得其真。讀其文者,取其博辨閎肆足矣,安能限以一格哉!慎子之學近乎釋氏,然漢志列之於法家。今考其書,大旨欲因物理之當然,各定一法而守之。不求於法之外,亦不寬於法之中,則上下相安,可以清淨而治。然法所不行,勢必刑以齊之。道德之為刑名,此其轉關。所以申、韓多稱之也。案漢書·藝
6、文志載鶡冠子一篇,注曰楚人。居深山,以鶡為冠。劉勰文心雕龍稱鶡冠綿綿,亟發深言。韓愈集有讀鶡冠子一首,稱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學問篇一壺千金之語,且謂其施於國家,功德豈少。柳宗元集有鶡冠子辨一首,乃詆為言盡鄙淺,其說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於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自六朝至唐,劉勰最號知文,而韓愈最號知道,二子稱之,宗元乃以為鄙淺,過矣。公孫龍子 其書大旨疾名器乖實,乃假指物以混是非,借自馬而齊物我,冀時君有悟而正名實,故諸史皆列於名家。淮南鴻烈解稱,公孫龍粲於辭而貿名。揚子法言稱,公孫龍詭辭數萬。蓋其持論雄贍,實足以聳動天下,故當時莊、列、荀卿並著其言,為學術之一。隋志縱橫家有鬼谷子三卷,注曰周世
7、隱於鬼谷。玉海引中興書目曰,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生。胡應麟筆叢則謂隋志有蘇秦三十一篇,張儀十篇,必東漢人本二書之言,薈萃為此,而托於鬼谷,若子虛亡是之屬。其言頗為近理,然亦終無確證。柳宗元辨鬼谷子,以為言益奇而道益隘,差得其真。蓋其術雖不足道,其文之奇變詭偉,要非後世所能為也。呂氏春秋 不韋固小人,而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大。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與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論音則引樂記,論鑄劍則引考工記,雖不著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莊、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誕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縱橫之術,刑名之說,一無及焉。其持論頗為不苟。論者鄙其
8、為人,因不甚重其書,非公論也。人物志 其書主於論辨人才,以外見之符,驗內藏之器,分別流品,研析疑似,故隋志以下皆著錄於名家。然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蓋其學雖近乎名家,其理則弗乖於儒者也。顏氏家訓 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以訓世人。今觀其書,大抵於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經訓,故唐志、宋志俱列之儒家。然其中歸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當時好佛之習。又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曼衍旁涉,不專為一家之言。今特退之雜家,從其類焉。長短經 此書辨析事勢,其源蓋出於縱橫家,故以長短為名。雖因時制變,不免為事功之學,而大旨主於實用,非策士詭譎之謀,其言固不悖於儒者,其文格亦頗近荀卿申鑒
9、、劉邵人物志,猶有魏、晉之遺。宋代收錄四本,明代只收一本本語·六卷明高拱撰。其間如隆慶六年宿良鄉,夢見孔子之類,頗為誇誕;其他辨詰先儒之失,抉摘傳注之誤,詞氣縱橫,亦其剛狠之餘習。然頗有剖析精當之處,亦不可磨。五卷以下,皆論時事,率切中明季之弊。故明史稱其練習政體,有經濟才。一書之中,蓋瑕瑜互見云。卷124125子部3435 雜家類存目一 二 雜學之屬,184部,750卷,內13部無卷數,皆附存目。二、 辨證者謂之雜考卷118119·子部2829 雜家類二三 (雜考之屬, 57部, 707卷,皆文淵閣著錄。)案:考證經義之書,始於白虎通義。蔡邕獨斷之類,皆沿其支流。至唐而資
10、暇集、刊誤之類為數漸繁,至宋而容齋隨筆之類動成巨帙。其說大抵兼論經、史、子、集、不可限以一類,是真出於議官之雜家也。班固謂雜家者流出於議官。今彙而編之,命曰雜考。)卷126 子部36 雜家類存目三 右“雜家類”雜考之屬,四十六部,四百四十三卷,皆附存目白虎通義 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史臣,著為通義。書中徵引,六經傳記而外涉及緯識,乃東漢習尚使然。刊誤 唐李涪撰。其書皆考究典故,引舊制以正唐末之失,又引古制以糾唐制之誤,多可以訂正禮文。下卷間及雜事,唐末文人,日趨佻巧,而涪獨考證舊文,亦可謂學有根柢者矣。蘇氏演義唐蘇鶚撰。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考
11、究書傳,訂正名物,辨證訛謬,可與李涪刊誤、李濟翁資暇集、邱光庭兼明書並驅,良非溢美,尤不可不特錄存之,以備參稽也。近事會元 宋李上交撰。今觀其書,自一卷至三卷首載宮殿之制,次載輿服之制,次載官制、軍制,其次亦皆六曹之掌故。四卷為樂曲,為州郡沿革。東觀餘論 宋黃伯思撰。黃伯思好古文奇字,鐘鼎彝器款式體制,悉能了達辨正。所著有法帖刊誤二卷,古器說四百二十六篇。紹興丁卯,其子訁乃與其所著論辨題跋合而刊之,總名曰東觀餘論。容齋隨筆 宋洪邁撰。其中自經史諸子百家以及醫卜星算之屬,凡意有所得,即隨手記,辯證考據,頗為精確。尤熟於宋代掌故,如以宋自翰林學士入相者非止向敏中一人,駁沈括筆談之誤,南宋說部,終當
12、以此為首焉。考古編宋程大昌撰。是編乃雜論經義異同,及記傳謬誤,多所訂證。雖亞於容齋隨筆,要勝於鄭樵輩之橫議也。困學紀聞 宋王應麟撰。是編乃其記考證之文。應麟博洽多聞,在宋代罕其倫比。雖淵源亦出朱子,然書中辨正朱子語誤數條,皆考證是非,不相阿附丹鉛餘錄明楊慎撰。其考證諸書異同者,則皆以丹鉛為名。王世貞謂其工於證經而疏於解經,詳於稗史而忽於正史,詳於詩事而略於詩旨,求之宇宙之外而失之耳目之內,亦確論也。又好偽撰古書以證成己說,睥睨一世,謂無足以發其覆,譚苑醍醐明楊慎撰。其書亦皆考證之語,與丹鉛錄大致相出入,而亦頗有異同。首有嘉靖壬寅自序。三、 議論而兼敍述者謂之雜說卷120122子部3032 雜家
13、類四六 (雜說之屬,八十六部,六百三十六卷,皆文淵閣著錄)雜說之源,出於論衡。其說或抒己意,或訂俗訛,或述近聞,或綜古義,後人沿波,筆記作焉。大抵隨意錄載,不限卷帙之多寡,不分次第之先後。興之所至,即可成編。故自宋以來作者至夥,今總匯之為一類。考定作者舊本題宋王逵撰。案宋有三王逵,其一王逵,不知何許人,仁宗時官江南西路轉運使,調淮南轉運使。包拯連具七章彈之,具載拯奏議中。極斥其貪鄙酷虐,似非能著書之人。其一王逵,濮陽人。天禧三年進士,官刑部郎中。其所著作,惟呂希哲雜記載其贈蔡襄詩一首,阮閱詩話總龜載其詠酒簾一聯,不聞更有此書。其一王逵,淄州人。建炎中知徐州王複之孫,紹興中太仆丞王佾之子。其所著
14、作,惟蘆浦筆記載送田鄂詩一首,亦不聞有此書。此書中論脈一條,稱七表、八里、九道計二十四,見之於叔和脈訣,是熙寧間書也,前兩王逵不得見。論百刻一條,稱趙緣督又有一說,是至元以後書也,後王逵亦不得見,又安得而引之耶?考明黃姬水貧士傳,載王逵,錢塘人,足一跛。家極貧,無以給朝夕,因賣藥。復不繼,又市卜。博究子史百家,客至,輒談今古不休。人知其辨博,每以疑難質之,無不口應。列其人於張介福之後,王賓之前,蓋洪武、永樂間人。作是書者,必此王逵。商浚刻稗海時,未及詳考,誤以為宋王逵也。其學蓋出於邵子,其書亦規摹觀物外篇,分天文、地理、人身、庶物、歷數、氣候、鬼神、事義八門,皆即數究理,推求天地人物之所以然,
15、雖頗穿鑿,而亦時有精義。世稱二十四番花信風,楊慎丹鉛錄引梁元帝之說,別無出典,殆由依託,其說亦參差不合。惟此書所列,最有條理,當必有所受之云。(卷123蠡海集·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論事詳核明葉子奇撰。考子奇所著諸書,有范通玄理二卷,詩十六卷,文二十卷,本草醫書節要各十卷,齊東野語三卷,又餘錄若干卷,紀元季明初事最詳。子奇學有淵源,故其書自天文、地紀、人事、物理,一一分析,頗多微義。其論元代故事,亦頗詳核。惟賈魯勸托克托開河北水田,造至正交鈔,求禹河故道,功過各不相掩,子奇乃竟斥之為邪臣,則不若宋濂元史之論為平允也。(卷123草木子·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評價不高卻又收錄讕
16、言長語明曹安撰。安字以寧,號蓼壯,松江人。正統甲子舉人。官安邱縣教諭。是書前有安自序,謂皆零碎之詞,故名曰讕言長語。讕言者逸言也,長語者剩語也,則長當讀為長物之長矣。書中多據所見聞,發明義理。其論詩不中肯綮,所錄諸詩,亦大抵不工。蓋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風雅之派。至於欲取皋陶賡歌、五子之歌、洪範及詩之三言、五言、七言體刻為一集,使人習之以復古,尤萬不能行之事。然大致持論醇正,於人心風俗,多有所裨。其論讀經一條,尤切中明代俗學之弊。成化丙午顧純題詞,以輟耕錄、水東日記比之。正德乙亥史紀重刊跋,又以霏雪錄比之。今以四書相較,劉績、葉盛二家書大致相近,陶宗儀書直小說家言,遠不逮此書也。 畫禪室隨
17、筆明董其昌撰。是編第一卷論書,第二卷論畫,中多微理,由其昌於斯事積畢生之力為之,所解悟深也。其評文一門,多談制藝,蓋其昌應舉之文與陶望齡齊名,當時傳誦,故不能忘其結習也。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曰雜言上,一曰雜言下,皆小品閑文,然多可采,一曰楚中隨筆,其冊封楚王時所作,一曰禪悅大旨,乃以李贄為宗。明季士大夫所見,往往如是,不足深詰,視為蜩螗之過耳可矣。六研齋筆記明李日華撰。日華工於書畫,故是編所記論書畫者十之八。詞旨清雋,其體皆類題跋,其他所記雜事,亦楚楚有致。而每一真跡,必備錄其題詠跋語,年月姓名,尤足以資考證。王士禎居易錄嘗譏其以韓愈山石詩為白居易、陸遊作,以唐莊宗如夢令詞為李白作,以韋應物西澗
18、詩為杜牧作,以林逋為與文同李公麟同時,以趙秉文為元人,皆誠為舛謬。而以為吳中諸公遣力往寶取泉,先以竹作籌子,付山僧為質,其事未經人用,亦屬疏漏。大抵工於賞鑒,而疏於考證。人各有能有不能,取其所長可矣。 物理小識明方以智撰。此書為其子中通、中德、中發、中履所編,又通雅之緒餘也。首為總論,中分天類、曆類、風雷雨類、地類、占候類、人身類、鬼神方術類、異事類、醫藥類、飲食類、衣服類、金石類、器用類、草木類、禽獸類凡十五門,大致本博物志、物類相感志諸書而衍之。但張華贊寧所撰但言克制生化之性,而此則推闡其所以然。雖所錄不免冗雜,未必一一盡確,所論亦不免時有附會,而細大兼收,固亦可資博識,而利民用。鶡冠子曰
19、:中流失船,一壺千金。韓愈曰: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兼收並蓄,待用無遺。則識小之言,亦未可盡廢矣。持論有據而收錄者震澤長語明王鏊撰。此本乃其退休歸里時隨筆錄記之書,分經傳、國猷、官制、食貨、象緯、文章、音律、音韻、字學、姓氏、雜論、仙釋、夢兆十三類。鏊文詞醇正,又生當明之盛時,士大夫猶崇實學,不似隆慶萬曆以後聚徒植黨,務以心性相標榜,故持論頗有根據。又欲於河北試行井田,殊為迂闊。夢兆一條,篤信占驗,亦非儒者之言,未免為白璧之瑕耳。南園漫錄 明張志淳撰。其所紀錄,亦可與明史相參考云。 雨航雜錄 明馮時可撰。是書上卷多論學、論文,下卷多記物產,而間涉雜事。隆萬之間,士大夫好為高論,故語錄、說部往往漾
20、自恣,不軌於正。時可獨持論篤實,言多中理。以經世之學為標準采芹錄 明徐三重撰。是編第一卷論養民、教民,第二卷、三卷多論學校貢舉,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論明代人物臧否。大抵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而持論率皆平允,無激烈偏僻之見,亦無恩怨毀譽之私,勝明人所作諸說部,動涉卮言,亦勝三重所作他語錄,惟力主均田、限田之議,反覆引據,持之最堅。然如論漕粟則駁邱海運之非,論養兵則駁徐階塞外不可屯田之謬,皆卓然明論。其他亦多篤實近理,切於事情,猶可謂留心經世之學者也。 存典故春明夢餘錄國朝孫承澤撰。是書首以京師建置、形勝、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宮殿、壇廟,次以官署,終以名跡、寺廟、石刻、岩麓、川渠、陵園。似乎地志,
21、而敘沿革者甚略。分列官署,似乎職制。每門多錄明代章疏,連篇累牘,又似乎故事。體例頗為龐雜。且書中標目,悉以明制為主,則不當泛及前代。既泛及前代,則當元元本本,絲牽繩貫,使端委粲然,不當挂一漏萬,每門寥寥數語,或有或無,絕不畫一。蓋其時論者多攻大統曆,而大統曆曾經許衡參修,承澤以講學家宗派所系,故為之左袒,其反覆以衡為詞,宗旨了然可睹也。其好惡任情,往往如是,蓋不足盡據為典要。然於明代舊聞,采摭頗悉,一朝掌故,實多賴是書以存,且多取自實錄、邸報,與稗官野史據傳聞而著書者究為不同。故考勝國之軼事者,多取資於是編焉。 居易錄國朝王士禎撰。中多論詩之語,標舉名俊,自其所長。其記所見諸古書,考據源流,論
22、斷得失,亦最為詳悉。其他辨證之處,可取者尤多。惟三卷以後,忽記時事。九卷以後,兼及差遣遷除,全以日曆起居注體編年紀月,參錯於雜說之中。其法雖本於龐元英文昌雜錄,究為有乖義例。又喜自錄其平反之獄辭,伉直之廷議,以表所長。夫鄴侯家傳乃自子孫,魏公遺事亦由僚屬,自為之而自書之,自書之而自譽之,節言言實錄,抑亦淺矣。是則所見之狹也。 池北偶談國朝王士禎撰。凡談故四卷,皆述朝廷殊典及衣冠勝事。其中如戊己校尉、裙帶官之類,亦間及古制。談獻六卷,皆明紀中葉以後及國朝名臣、碩德、畸人、列女。其中如論王縉、張商英、張采之類,間有摘斥其惡者,蓋附錄也。談藝九卷,皆論詩文,領異標新,實所獨擅,全書精粹,盡在於斯。談
23、異七卷,皆記神怪,則文人好奇之習,謂之戲錄可矣。池北者,士禎宅西有圃,圃中有池,建屋藏書,取白居易語,以池北書庫名之,自為之記。卷127129子部3739 雜家類存目四六右“雜家類”雜說之屬,一百六十八部,一千一百零一卷,內七部無卷數,皆附存目。四、 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卷123·子部33雜家類七右“雜家類”雜品之屬,十一部,八十三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古人質樸,不涉雜事。其著为书者,至射法、剑道、手搏、蹴止矣。至隋志而欹器圖猶附小說,象經、棋勢猶附兵家,不能自為門目也。宋以後則一切賞心娛目之具,無不勒有成編,圖籍於是始眾焉。今於其專明一事一物者,皆別為譜錄,其雜陳眾品者,
24、自洞天清錄以下,並類聚於此門。蓋既為古所未有之書,不得不立古所未有之例矣。卷130 子部40 雜家類存目七右“雜家類”雜品之屬,二十六部,一百七十二卷內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煙過眼錄 宋周密撰。是書記所見書畫古器,略品甲乙,而不甚考證。其命名蓋取蘇軾之語。第考軾寶繪堂記,實作煙之過眼。觀所記收藏之人,蓋入元以後所作。董其昌戲鴻堂帖定絹本黃庭經為楊許舊跡,蓋本此書,則亦以其賞鑒為准矣。 格古要論 明曹昭撰。其於古今名玩器具真贗優劣之解,皆能剖析纖微。又諳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無不厘然,故其書頗為賞鑒家所重。竹嶼山房雜部 是書凡養生部六卷,燕閑部二卷,樹畜部四卷,皆明華亭宋詡撰。種植部十卷,尊生部十
25、卷,詡子公望撰。公望之子懋澄,合而編之。詡字久夫,公望字天民,皆見於書中,其始末則未詳焉。其書於田居雜事最為詳悉,而亦間附考證猶讀書考古者之所為,非僅山人墨客語也。遵生八箋 明高濂撰。其書分為八目。卷一、卷二曰清修妙論箋,皆養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卷三至卷六曰四時調攝箋,皆按時修養之訣。卷七、卷八曰起居安樂箋,皆寶物器用可資頤養者。卷九、卷十曰延年卻病箋,皆服氣導引諸術。卷十一至十三曰飲饌服食箋,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餌諸物。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閑清賞箋,皆論賞鑒清玩之事,附以種花卉法。卷十七、十八曰靈秘丹藥箋,皆經驗方藥。卷十九曰塵外遐舉箋,則歷代隱逸一百人事蹟也。書中所載,專以供閒適消遣之用。
26、標目編類,亦多涉纖仄,不出明季小品積習,遂為陳繼儒、李漁等濫觴。清秘藏 明張應文撰。是編雜論玩好賞鑒諸物,其曰清秘藏者,王墀登序謂取倪瓚清秘閣意也。其中所列香名,多引佛經,所列奇寶,多引小說,頗參以子虛烏有之談,亦不為典據。然於一切器玩,皆辨別真偽,品第甲乙,以及收藏裝褙之類,一一言之甚詳,亦頗有可采。長物志 明文震亨撰。是編分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蔬果、香茗十二類。其曰長物,蓋取世說中王恭語也。凡閒適玩好之事,纖悉畢具,大致遠以趙希鵠洞天清錄為淵源,近以屠隆考餘事為參佐。明季山人墨客,多以是相誇,所謂清供者是也。然矯言雅尚,反增俗態者有焉。惟震亨世以書畫
27、擅名,耳濡目染,與眾本殊,故所言收藏賞鑒諸法,亦具有條理。韻石齋筆談 國朝薑紹書撰。是書仿周密煙過眼錄,記所見古器書畫及諸奇玩。惟密書以收藏之人標題,此書即以其物標題,密書但記其名,此書並詳其形模及諸家授受得失之始末。猶近代說部之可觀者。七頌堂識小錄國朝劉體仁撰。然其賞鑒則特精,所撰七頌堂集中有與張實水尺牘,稱近日仿煙過眼錄,為識小錄一冊,即是書也。所記書畫古器凡七十四條,多稱孫承澤、梁清標諸舊家物。蓋體仁當時與汪琬、王士禎為同榜進士,以詩文相倡和,而與承澤等又以博古相高,每條必詳其所藏之人與其授受所自,皆可以資考證。五、 類輯舊文,塗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卷123·子部33雜家類七案:以
28、上諸書,皆采摭眾說以成編者,以其源不一,故悉列之雜家。呂覽、淮南子、韓詩外傳、說苑、新序亦皆綴合群言,然不得其所出矣。故不入此類焉。)卷131133 子部4143 雜家類存目八十右“雜家類”雜纂之屬,一百九十六部,二千七百二十三卷,內十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意林 唐馬總編。今觀所采諸子,今多不傳者,惟賴此僅存其概。其傳於今者,如老、莊、管、列諸家,亦多與今本不同,不特孟子之文如容齋隨筆所云也。類說宋曾忄造編。取自漢以來百家小說,采掇事實,編纂成書。其二十五卷以前為前集,二十六卷以後為後集,其或摘錄稍繁,卷帙太钜者,則又分析子卷,以便檢閱。南宋之初,古籍多存,忄造又精於裁鑒,故所甄錄,大都遺文僻典,可以裨助多聞。又每書雖經節錄,其存於今者以原本相校,未嘗改竄一詞。即一字之際,猶詳慎不苟如此。可見宋時風俗近古,非明人逞臆妄改者所可同日語矣。 說郛 明陶宗儀編。蓋宗儀是書,實仿曾忄造類說之例,每書略存大概,不必求全。亦有原本久亡,而從類書之中鈔合其文,以備一種者,故其體例與左圭百川學海迥殊。後人見其目錄所列數盈千百,遂妄意求其全帙,當必積案盈箱。不知按籍而求,多歷代史志所不載,宗儀又何自得之乎?古今說海 明陸楫編。是編輯錄前代至明小說,分四部七家。一曰說選,載小錄編記二家,二曰說淵,載別傳家。三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传统建筑匠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山水画树石临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俄语会话(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财经大学《电算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试卷及答案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工程预决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海安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医疗影像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5月)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要点分析
- 2025年中国煤气发生炉行业专项深度调研及“2025”发展规划指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高层火灾扑救要点及注意事项
- 消防救援队伍微腐败风气教育
- 【MOOC】《学术交流英语》(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课件
- 哈工大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 儿科感染性疾病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