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_第1页
第四单元测试_第2页
第四单元测试_第3页
第四单元测试_第4页
第四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测试四范围:三角形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以下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A.1,2,4B.4,5,9C.4,6,8D.5,5,112.假设ABC与DEF相似,且相似比为13,那么ABC与DEF的面积比为A.13B.19C.31D.133.如图D4-1,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9,那么sin -cos =图D4-1A.513B.-513C.713D.-7134.如图D4-2,在RtABC中,ACB=90°,A=60°,AC=6,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

2、39;C,此时点A'恰好在AB边上,那么点B'与点B之间的间隔 为图D4-2A.12B.6C.62D.635.如图D4-3,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有以下说法:AD是BAC的平分线;ADC=60°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SDACSABC=13.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图D4-3A.1B.2C.3D.46.矩形ABCD与CEFG如图D4-4放置,点B,C,E共线,点C,D,G共线,连结AF,取A

3、F的中点H,连结GH,假设BC=EF=2,CD=CE=1,那么GH=图D4-4A.1B.23C.22D.52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7.我们规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叫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记作k,假设k=12,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度. 8.如图D4-5,A=D,AC=DF,那么需要补充条件写出一个即可,才能使ABCDEF. 图D4-59.如图D4-6,在五角星中,A+B+C+D+E的度数为. 图D4-610.如图D4-7,ABC中,AD是中线,BC=8,B=DAC,那么线段AC的长为 图D4-711.如图D4-8,四边形ABC

4、D中,AC平分BAD,ACD=ABC=90°,E,F分别为AC,CD的中点,D=,那么BEF的度数为.用含的式子表示 图D4-812.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4,在这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有一点P,假设点P到AB所在直线的间隔 是1,点P到AC所在直线的间隔 是2,那么点P到BC所在直线的最小间隔 和最大间隔 分别是. 三、解答题共40分13.8分如图D4-9,ABCD,AB=CD,CE=BF.请写出DF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D4-914.8分如图D4-10,某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一棵古树BH和教学楼CG的高,先在A处用高1.5米的测角仪测得古树顶端H的仰

5、角HDE为45°,此时教学楼顶端G恰好在视线DH上,再向前走7米到达B处,又测得教学楼顶端G的仰角GEF为60°,A,B,C三点在同一程度线上.1计算古树BH的高;2计算教学楼CG的高.参考数据:21.4,31.7图D4-1015.12分随州市新蹶水一桥如图D4-11设计灵感来源于市花兰花,采用蝴蝶兰斜拉桥方案,设计长度为258米,宽32米,为双向六车道,2019年4月3日通车.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某座斜拉桥的部分截面图如图D4-11所示,索塔AB和斜拉索图中只画出最短的斜拉索DE和最长的斜拉索AC均在同一程度面内,BC在程度桥面上.ABC=DE

6、B=45°,ACB=30°,BE=6米,AB=5BD.1求最短的斜拉索DE的长;2求最长的斜拉索AC的长.图D4-1116.12分如图D4-12,四边形ABCD中,AB=AC=AD,AC平分BAD,点P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PDAD.1证明:BDC=PDC;2假设AC与BD相交于点E,AB=1,CECP=23,求AE的长.图D4-12参考答案1.C2.B解析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D解析 根据大正方形面积为169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3,小正方形面积为49得直角边的差为7,想到直角边为12和5,得到sin-cos=513-1213=-713,应选D.4.D

7、解析 连结B'B.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CA=CA'.又A=60°,AA'C为等边三角形,ACA'=60°,即旋转角为60°,BCB'=ACA'=60°,BB'C为等边三角形,BB'=BC.又在RtABC中,ACB=90°,A=60°,AC=6,BB'=BC=63.5.D6.C解析 过点H作HM垂直于CG于点M,设AF交CG于点O.根据题意可知GOFDOA,GFAD=OGOD=OFOA=12,所以OF=12OA=13AF,即

8、AF=3OF,因为点H是AF的中点,所以OH=12AF-13AF=16AF,即AF=6OH,所以OH=12OF.根据条件可知HOMFOG,可以推出HM=12;同理,通过HOMAOD,可以推出DM=12DG,即GM=12DG=12.在RtGHM中,GH=HM2+GM2=22.应选C.7.36解析 设顶角为,那么其底角为12180°-,由k=12,可得12180°-=2,解得=36°.8.答案不唯一,如BCA=EFD或AB=DE9.180°10.4211.270°-3解析 ACD=90°,CAD=90°-D=90°-,

9、E,F分别为AC,CD的中点,EFAD,CEF=CAD=90°-.AC平分BAD,BAC=CAD=90°-,ABC=90°,E为AC的中点,AE=BE,EBA=BAC=90°-,BEC=180°-2,BEF=270°-3.12.1,7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直线DM与直线NF与AB的间隔 都为1,直线NG与直线ME与AC的间隔 都为2,当P与N重合时,HN为P到BC的最小间隔 ;当P与M重合时, MQ为P到BC的最大间隔 .根据题意得NFG与MDE都为等边三角形,DB=FB=1sin60°=233,CE=CG=2sin

10、60°=433,DE=DB+BC+CE=233+833+433=1433,FG=BC-BF-CG=233,NH=32FG=1,MQ=32DE=7.故点P到BC所在直线的最小间隔 和最大间隔 分别是1,7.13.解:DF=AE.证明:ABCD,B=C.CE=BF,CE-EF=BF-EF,即CF=BE.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

11、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在ABE和DCF中,AB=CD,B=C,BE=CF,ABEDCF.DF=AE.14.解:1在RtDEH中,DEH=90°,HDE=45°,HE=DE=7米.BH=HE+BE=7+1.5=8.5米.2设EF=x米,在RtGEF中,GFE=90°,GEF=60°,GF=EF·tan60°=3x.在RtGDF中,GFD=90°,GDF=45°,DF=GF.7+x=3x.将31.7代入上式,解得x1

12、0.GF=3x17.GC=GF+FC=18.5米.15.解:1ABC=DEB=45°,BDE=90°,BD=DE,在RtBDE中,DE=BE·sinABC=6×sin45°=32米.即最短斜拉索DE的长为32米.2过点A作AMBC于点M,由1知,BD=DE=32,AB=5BD=5×32=152.在RtABM中,AM=AB·sinABC=152×sin45°=15米.ACB=30°,AMC=90°,AC=2AM=2×15=30米.即最长斜拉索AC的长为30米.16.解析 1利用

1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互余的定义得出BDC=PDC;2过点C作CMPD于点M,由相似的证明方法,得出CPMAPD,利用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求出EC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解:1证明:AB=AD,AC平分BAD,ACBD,ACD+BDC=90°.AC=AD,ACD=ADC.PDAD,ADC+PDC=90°,BDC=PDC.2如图,过点C作CMPD于点M,BDC=PDC,CE=CM.CMP=ADP=90°,P=P,CPMAPD,CMAD=PCPA.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设CM=CE=x,CECP=23,PC=32x.AB=AD=AC=1,x1=32x32x+1,解得x=13或x=0舍去,与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