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 取材 组织取材的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 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 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2) 组织块的大小: 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 2.0cm × 2.0cm × 0.3
2、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部, 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 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 0.1 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 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3) 勿挤压组织块 :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4) 规取材部位 :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化取材。(5) 选好组织块的切面 :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
3、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6) 保持材料的清洁 :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专业资料.(7) 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2 固定(1) 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 20 ,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 × 2.0cm × 0.3cm 。(2) 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
4、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3) 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最常用的固定液有 10% 甲醛固定液和 95% 乙醇固定液。3 脱水透明 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脱水
5、的步骤是: 80% 、90% 、95% 、100% 各种浓度乙醇 2 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 三氯甲烷、水酸甲酯等。4 浸蜡、包埋专业资料.(1) 使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2) 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蜡中,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5 切片和贴片(1) 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 0.1 0.2cm 处,切去余蜡部
6、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2) 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 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4) 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5) 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 50 m或 0 25 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 6 m。(6) 切片(7) 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 40 45 的水面上,借水的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8) 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
7、置入 60 65 恒温箱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烤片 15 30 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蜡。6 染色和封片 常用的染色法是木素 - 伊红( 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 H.E染色法。这种法对任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 ,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 伊红是一种酸性专业资料.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 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H.E 染色程序如下 :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常规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 ph
8、loxine ),此外也有用桔黄 G(OrangeG )、比布里希猩红 (Biebrich scarlet) 、波尔多红 (Bordeaux red) 等作为对比染色。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1. 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医生在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围的脂肪组织。在
9、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2. 固定固定是技术室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无法补救的一步。所谓“固定”,就是组织离体后, 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了细胞的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的各和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另外,组织固定后,均呈一定的硬化状态, 增加组织韧性,专业资料.而且不易
10、变形,有利于以后的组织处理。所以组织一旦离体必需及时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 5 倍。固定的关键主要与固定的及时性、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浓度、固定的温度和时间有关。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 福尔马林。笔者认为,10 福尔马林由于受到福尔马林的质量、使用时的挥发和取材时带入的水分影响,浓度被降低致组织固定不足,而高浓度的福尔马林,降低了对组织的穿透性,形成围固定好而中央固定不到的现象。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以酸性12 15 的福尔马林最佳。大标本(2cm 厚)一般需要 6 12 个小时,小标本一般需要3 6 个小时;当室温低18 时,可在 37 以下的温箱加温 4 6 个小时。由于 HE 染色最佳着
11、色 PH 为 3.5 4.5, 中性福尔马林对木素染色有一定影响 ,细胞核容易发灰 ,核染色质不佳。所以 , 尽管中性福尔马林对抗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但酸性福尔马林对绝大多数抗原来说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所以在没有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常规HE 用 12 15 酸性福尔马林也可以(每 100 毫升 12 15 福尔马林液加 5 毫升冰醋酸)。骨髓、结缔组织固定以Bouin 液为佳,经 Bouin 液固定后的组织必须流水冲洗4 小时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定液;少数单位还可建立组织冷冻库,以便适应各种特殊的处理要求。3. 水洗固定后水洗( 10 20 分钟),通常被很多人所
12、忽视,而水洗不彻底,容易造成脱片和染色不鲜艳。对需做免疫组织化学的组织,更不应当忽视。福尔马林不利于组织块抗原的保存4 . 脱水和透明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充分透明,而脱水过度(原因是组织在纯酒精时间过久,发生组织质地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组织发脆。造成组织发脆的原专业资料.因还有加温(温度超过35 )、脱水剂加有丙酮、浸蜡用的蜡中二甲苯过多等等。一般我们总认为组织发脆跟高浓度酒精有关,而忽视了与低浓度的酒精关系,其实低浓度的酒精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比纯酒精更容易渗透到组织块部使之脱水,组织如果在低浓度酒
13、精里充分脱水,在高浓度酒精里只需脱去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之间的水份,因此,仅需短时间就可完成, 如果这时不缩短纯酒精的时间, 便会引起组织发脆; 如果脱水时加温,使用丙酮,还可引起组织收缩,并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标记。为了使蜡浸入到组织块,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目前最好的透明剂是二甲苯。很多人认为二甲苯极容易使组织发脆,这个观点很片面,在常温下,如果不是时间过长(超过4 小时以上)二甲苯并不会引起组织过份发脆,相反会使某些组织结构比较质韧的组织:比如子宫肌瘤等相当好切),但是当二甲苯温度超过35 以后,极易引起组织发脆。所以本人认为,大小标本最好分开脱
14、水,一般情况下,大标本脱水时间(室温 18 )以 80 酒精 2 小时、 95 酒精( 2 道)各 1 个半小时至2 小时、纯酒精( 3 道)各 1 个半小时至 2 小时,二甲苯( 2 道)各 30-60 分钟为宜;小标本脱水时间应相应缩短。脱水时间长短,与室温高低有密切的相关。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室温在 12 15 时,可作为一个临界温度围。当室温高于此温度围时,组织容易脱水,可适当缩短脱水时间;而室温低于该温度围时,应适当延长脱水时间(如能保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最佳) 。更换试剂,应以量为基础,定量更换,不能等到切片不好时再去更换。否则,至少会有2 3 批组织切片不好。根据我科经验,如试剂用
15、量为500ml ,每 500 个蜡块更换一次为宜。5. 浸蜡组织透明后,在熔化的蜡浸渍的过程称为浸蜡。用其他浸透剂(如火棉胶、明胶等)渗入组织部的过程可称为浸透或透入。浸蜡温度过高(超过60 ),在蜡加入二甲苯蜡专业资料.或由于透明时带进的二甲苯过多,都会导致组织发硬,还会使组织的抗原受到破坏;所以作者主浸蜡用的蜡熔点在56 (三道),第一道:蜡 30 分钟;第二道:蜡90 分钟;第三道:蜡, 90 分钟。浸蜡温度控制在56 58 左右。(第一道也可用硬脂酸蜡1:3混合浸蜡,不仅可软化组织,特别适用于比较韧、硬的组织,而且由于硬脂酸是弱酸性的,对细胞核有媒染作用,核浆比鲜明,但容易脱片;同时对
16、疏松组织容易散片)。有条件的可以每天打开第一道蜡的盖子,让二甲苯挥发。浸蜡所用的蜡如有杂质尽可能过滤,以防附在组织上,造成切片刀刀口受损,或切片破碎和划痕增多。6. 包埋用包埋剂来支持组织的过程称包埋。最常用的是蜡包埋法。包埋的关键一是平整,二是位。要求在包埋时,应采用镊子轻压组织块拱起部份,使之平贴于底部,通常采用组织的最大面包埋。囊壁、管腔组织应竖直包埋。小块多颗组织,应尽量放在一起,并保证在一个平面上。修去两边的余蜡(所谓的两边,指切片时与切片刀垂直的两侧)。包埋时还应注意有无缝线,纸絮,如有一定要去除。胃黏膜活检标本,不能按一般的规律取最大包埋面,应采取窄面竖起包埋。包埋的蜡更应过滤,
17、留有杂质的蜡,容易造成污染或刀口受损。蜡的熔点应在56 58 之间选择,不提倡在冬天使用软蜡。因为用软蜡包埋的蜡块,到了夏天,会粘在一起,不利于资料的保存,而且即使在冬天,用硬蜡包埋的蜡块也比用软蜡包埋的蜡块要好切。7. 磨刀要想切好一切片,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切片刀。磨刀是从事切片技术人员的一项最基本技术,刀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切片的质量。磨刀的手法各人不同,但都要求用力均匀,使刀口和磨刀全面接触,两手的用力点应在刀口上,而不是在刀背上。切片刀应用一次磨一次, 每次仅需 10 15 分钟,过长时间的磨刀, 容易把已经磨出的锋刃磨掉,专业资料.检查切片刀是否锋利,用手试摸刀口的法并不十分科学,不
18、仅不能证明切片刀是否真正锋利,而且容易损害刀口,最简单的办法是每次磨好后拿一个蜡块试切一下。每次磨好刀后,应将磨刀用盖子盖好,以防灰尘掉在磨刀上,用有灰的磨刀磨刀,会使切片刀产生多细小的缺口。现在很多单位都买了磨刀机,磨刀机用来开刀锋和磨缺口的确不错,但由于磨刀的角度和时间不易精确掌握,故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我们的经验,真正的锋刃很难用机器磨出来。一次性刀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用一次性刀片,必须及时更换刀口。 一个刀口切小标本不应超过20 25 只蜡块,切大标本不应超过10 15 只蜡块。8. 切片切片的第一步必需粗切。 粗切的厚度大约在 0 100 微米左右,质地较硬的组织或较小的组
19、织应再薄一些,粗切致组织全部暴露后,才进行细切。细切至组织块表面均匀一致,无白点后,再把切的蜡片放入温水中。切片时要求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易过快或过慢。过快会导致切片厚薄不均,机器磨损;过慢会使切片增厚。切片厚度一般为3 5 微米。切片的要完整、薄、均匀。切下的片膜其大小形状应与组织块一致,切片的不完整,常会将重要病变遗漏,导致误诊、漏诊。在切片放蜡块时,应注意组织包埋的向,组织的层次,纤维、肌肉等的走向应与切片刀平行,较难切的部分应放在上面,如皮肤的表皮,肿块的包膜,胃肠道的浆膜等,这样可以减少组织的断裂现象。操作切片机时应用力均匀,避免用力过重。对脱钙组织、骨髓,以及已知的钙化组织,应选
20、用固定的刀口,以减少其他部位出现缺口的可能性。在使用毛笔展片时要防止笔丝进入刀口,因为每切到一根笔丝,就会增加一个缺口。切片厚度一般为4 6 微米,有人认为:只要切片机刻度标着几个微米,切出来的片子就是几个微米。其实不然,当切片刀不锋利,或切片时速度不匀,或切的较慢时,切的片子都会变厚,只有在切片刀十分锋利、专业资料.切片匀速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保证其厚度。下面是切片时碰到的问题的原因及可能处理的法: (1) 组织发脆:一般是脱水、透明、浸蜡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并与组织本身质地也有关,在切片时,边切边用嘴向蜡片吹气,可能会好些。(2)切片卷起,可能是刀不锋利,或刀锋在另一面,或刀角度过大,切片太
21、厚等等。(3)蜡片弯曲:可能是刀锋不均,切片刀未磨直,切片刀与蜡块不平行。(4) 透明、浸蜡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并与组织本身质地也有关 (5) 厚薄不均:可能是刀、 刀座及蜡块未夹紧,组织太硬,或切片机主轴太向前,或切片机已磨损。 (6) 切片出现裂痕: 可能是刀有缺口, 蜡有杂质,组织有钙化、骨片或有线结 , 也可能会有棉纸纤维等。 (7) 切片不连片,切不下片,切片很厚,或者切片后蜡块发白,陷:组织脱水不佳。补救办法:可先将蜡块溶解,取出组织,放入加热水浴的丙酮( 80 ),30 60 分钟,再进行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也会好一点。9. 展片与捞片展片水温应在 42 至 47 之间,这主要和包
22、埋蜡的熔点有关,水温过高,会引起组织细胞散开,水温过低,切片皱摺无法摊平。包埋蜡中如有二甲苯,也会造成蜡溶解现象。而用一次性刀片切的片子,一碰到热水,片子上的皱摺就无法再展开,这有二个法可以解决:第一、可以在切片时边切边向蜡片吹气,这样的片子就会非常平整,放到热水里就会自然展开,比较便快捷,但这样的片子会略微厚一点;第二、在切完片子后,先把切片放在 30% 酒精水溶液中,让酒精的力自动把皱摺展开,然后再将切片移到热水,这样的片子会较薄 ;如酒精浓度过高,容易引起切片破碎,出现裂隙,像脂肪之类细胞间粘附性较小的组织一碰到酒精就会散开,故不能用此法。最后捞片时玻片要干净,要选择那些完整、无皱摺的切
23、片,粘贴于玻片中1/3 和下 1/3 的中间。10. 烤片和脱蜡烤片,一般在 60 的温箱烤片 0.5 1 小时左右,温度过高,会引起切片细胞收缩;专业资料.时间太短 (少于 20 分钟 ),容易造成脱片。脱蜡也相当重要,如果脱蜡不干净,切片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匀, 所以,脱蜡用的二甲苯要经常更换,一般用 3 道二甲苯,每 500ml液体,处理 500 切片后更换一次为宜。当室温低于18 时,必须将切片从温箱拿出后立即放入二甲苯中脱蜡,或将二甲苯放入温箱预热(37 左右)脱蜡,最高不得超过60 。然后经高浓度的酒精到低浓度的酒精洗去二甲苯,至水。11. 染色木素染色时间要根据染料的新旧、温度、切片的类型而定,一般为5 15 分钟。经水略洗后,用盐酸酒精分化,分化程度必须用显微镜控制。分化水洗后,可用温水或自来水蓝化,并充分水洗(流水冲洗5 分钟以上),以防盐酸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稳固家庭忠诚义务履行书
- 《严重心律失常》课件
- 复用器械清洗流程标准化管理
- 《溶液的性质》课件
- 酒店安全培训体系与实施规范
- 《国际贸易专业术语》课件
- 天台抽蓄500千伏送出工程报告书
- 乐高幼儿课件教案
- 开发培训交流会
- 《李芳人物画B》课件
- 有源医疗器械产品有效期验证报告2019
- 施工监理投标报价单
- 机动车驾驶员体检表
-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
-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网上药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DBJ∕T 13-264-2017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 洞口县黄桥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 T∕CGMA 081001-2018 整体式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核事故现场处置中的洗消问题
- FeNO测定及应用
- 配电房值班电工技能考核(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