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_第1页
《乡土中国》读后感_第2页
《乡土中国》读后感_第3页
《乡土中国》读后感_第4页
《乡土中国》读后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乡土中国读后感.精品文档. 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以上文字摘自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本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意义深刻的书。无意间在名书推荐中瞥到这本书,封面上作者所说:“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2、”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纯粹的乡土社会和农业地域,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中华文明因而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以工商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西方文明截然不同。近代以来,西方工商业蓬勃发展促生的的资本主义力量在全球扩张,并按照西方文明的框架构建了当今的世界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当今的中国虽然在以积极的态度迅速融入时代,但根深蒂固的乡土性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潜在冲突严重制约了中国健康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如洪水般涌入的西方理念与中国的乡土文化发生了激烈交锋。费孝通先生所言,中国国家结构的基层便是乡土,构成这个国家的最下一层维系纽带,正是乡土性,乡既

3、不是特指乡下,土也非土头土脑,而是一种情感,一种牵连,是人与土地有着关于生死存亡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土思安,故土难离。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漫长历史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家乡的土地对中国人来说就是饭碗,就是生存,游子在外,飘零无根,终归要站在家的土地上,挥起锄把,才算务了本业。长久下来,土地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渐渐地流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和骨髓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于是,中国人开始离不开故乡的泥土,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被牢牢留置在屋外的土地上,因而,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加入了深厚的安稳情节,中庸的处世之道,渊远的文明流传,安定的人生追求,中国人于是有了深深的乡土气息。中国人“私”的毛

4、病久已有之,又加上近年来的道德滑坡,有人说是信仰缺失,其实大概仍旧是浓厚乡土社会色彩的影响。“私”的毛病源自社群界限的模糊不清,而社群界限的模糊不清又归因于不似西方社群界限明显、范围基本固定,而是松散模糊、范围伸缩不定的乡土性人际关系,而这一人际关系状况又来自“自我主义”,即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以“己”为中心来“推己及人”的处事方式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设置。而西方社群界限明显,人与人在特定社群中的关系形成均势,相对而言人与人在相互的圈子中地位形成均势,关系的亲疏远近大体相近;而中国人际关系的亲疏、交往范围的大小依特定情况而变化,伸缩自如,人际关系分量不同,也显得松散,就像一块石头投

5、进水中激起的涟漪,自己就是中间的石头,人际关系强度由里向外依次递减。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提及了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即冲突决定存在,生命的过程存在于克服阻碍之上,但乡土中国并不认同这一点,或者说传统中国并不认同这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处世哲学中,和谐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优先等级远远高于个性的突破和个人的满足,整个社会体系在遏制破坏秩序和稳定的因素时能够爆发难以想象的强大凝聚力,或许这是一种对进步的阻碍力量,但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直到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说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期,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但这股迅猛的大潮之中,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又有多少的改变,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乡村社会正在迅速退缩,乡土的概念正在逐步崩解,有人认为已经开始唱起了挽歌。其实,认真地考察,变化的仍然是表层,其肌理仍与过去没有大的区别,仍在决定着中国社会的走向。在原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