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互动与集合行为_第1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与集合行为_第2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与集合行为_第3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与集合行为_第4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与集合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社会互动与集合行为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1、定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 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2、涵义第一,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第二, 对象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 并非任何两个对象的接近都 能形成社会互动;第三,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第四,是否有面对面的场合不是构成社会互动的必要条件;第五, 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形下进行的。 同一行为在不同时间、 不同场合具有不同 的意义;第六, 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并有可能对社

2、会环 境形成一定的作用。二、社会互动的理论一般认为, 1908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了互动一词, 并对社交、统治与服从、冲突与凝聚等具体的互动形式进行了研究。此后,在美国形成了以乔治米德为主要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几种主要的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理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1、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2、符号互动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第一,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为,就要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意义,或对其意

3、义做出解释。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景。同一种行为,其意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互动中通过双方协商确定的。第四,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取决于我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第五, 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 己,形成并修正自我的概念。(二角色理论是指一个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关于角色与互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点:1、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日常生活中, 人际互动之所以能正常进行, 是因为互动的双方都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 行交往。如果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使互动中断,或改变原来的互动方向

4、。互动还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 这一能力使人们能够辨别和理解他人使用的交 往符号的意义,从而预知他人的反应。2、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没有另一方参与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依存的条件,就无法实现实际的角色行为。(三参照群体理论1、参照群体及其涵义参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H 海曼在其 1942年出版的地位心理学 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其含义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 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 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2、一个人的参照群体与他(在实际生活中或客观上所从属的群体可以是相同的,也 可以是不同的。一个人的参照群体也可以发

5、生变化。3、对个体来说,参照群体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作用。 即参照群体在个体内化价值规范、 形成社会态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二是比较作用。即参照群体往往是个体对自我、他人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比较性标准。 (四戏剧理论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戈夫曼认为, 生活就是演戏, 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他的理论就是 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或形象。 所以这一理论又被称作印象管 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 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 使对方通过对 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

6、反应。(五社会交换理论主要代表是乔治霍曼斯,彼得布劳,理查德埃默森等。详见绪论中“当代社 会学理论”部分。第二节 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及其一般特征1、集合行为的涵义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 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 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郑杭生 。 帕克在 1921年出版的社会学导论一书中,最早从社会学角度定义集合行为,认为 它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2、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第一,人数众多:它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的。第二,无组织行:它通常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变化无常,很少处于均衡状态。第三, 行为者相互依赖:集合行为中, 个人往往并

7、不是独立行动, 而是与他人相互影响, 相互依赖。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一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1963年,斯梅尔塞出版了集合行为理论艺术,试图对集合行为进行综合解释。他认为, 集合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 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 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 尝试。斯梅尔塞认为,集合行为的发生有 6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1、环境条件:即集合行为产生的背景,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2、结构性压力:指各种社会因素对人们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促使人们自发地集 体努力去解决问题。3、 诱发因素:是集合行为的导火线。 其作用在于肯定人们中间已经存在的怀疑与不安, 主张普遍性的社会情绪。4、行为动员:

8、在上述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传递信息和压力感,唤起大众情绪的行 为。5、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6、社会控制能力:社会控制如果强大有力,就可以避免或阻止集合行为的发生;社会 控制如果软弱无力或控制不当,集合行为就将难以避免。(二模仿理论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在其 1901年出版的模仿律一书中,试图用模仿来解释集 合行为的一致性。这一理论认为, 当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 往往丧失理智, 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出现哭泣、 吼叫等简单的初级行为, 并本能地彼此模仿, 力求与在场的多数人的行为一致。 由此就导致 了集合行为的发生。(三感染理论社会学家勒朋在其 1895年出版的群众心理学中对此做了探

9、讨。他认为,集合行为 是人们情绪感染的结果。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 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了主导地位。 情绪和观念 的感染、 暗示的影响等使群众心理朝着某一方向发展, 并有将暗示的观念转变为行动的趋向。 在感染的作用下,个体被一时的冲动所主宰,卷入非理性的狂乱之中。(四紧急规范理论紧急规范理论认为, 在集合行为中虽然没有群体规范, 但面临突发事件时, 人们之间通 过互动会产生一种紧急规范。 紧急规范一旦产生, 与其他正常规范一样, 也会对在场者形成 规范压力,迫使人们去仿效和遵从,从而产生集合行为。紧急规范理论往往将集合行为中最先出现又迅速得到他人效法的某种行为方式看作是 紧急规范。

10、(五匿名理论匿名是指人们没有明显的群体或个人标志。匿名理论认为, 在集合行为中, 个体之所以做出平时很少出现甚至根本没有做过的越轨 行为, 是因为他处于匿名状态。 人处于匿名状态时,没有明确的个人标志, 不必承担破坏规 范的后果。同时,匿名状态也使人的群体遵从性降低。这两方面都会降低人的社会约束力, 使他容易从事越轨行为。事实上, 人在从事越轨行为时, 也总是倾向于使自己或认为自己处于匿名状态, 如戴面 具、署假名等。(六控制转让理论控制转让理论认为, 集合行为与一般行为一样, 并不是违反常规、 情绪冲动的非理性行 为。它认为,在正常情况下, 每个行动者都控制着自己的行动。而在集合行为中,行动者已 经把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权转让给了他人; 这种转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