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痿独取阳明_第1页
浅谈治痿独取阳明_第2页
浅谈治痿独取阳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治痿独取阳明【摘要】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关键词】 痿证;阳明;辨证论治 痿病,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痿废,手不摄物,足不任地,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内经中对痿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五种:肺热熏灼、五脏气热、感受湿邪、脾胃气虚和肝肾亏虚。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养阴学派代表人朱丹溪认为:治痿只宜补养为主。而张景岳认为:治痿独

2、取阳明者,治在阳明之火邪。他们片面地解释了原文之意,非内经治痿之宗旨1。首先“独”字在此仅为一个语气助词,其义同“其”,作用在于强调,如果用词语解释,“独取”有两层含义:一是“需取”,二是“须取”。“阳明”乃统指仓廪之本,是营血谷气化源之处2。故治痿重在阳明,而又要辨证论治,如清代叶桂论治痿证密切结合病证实际,“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他治痿分型虽多,均不离阳明脉空这一总纲,精妙之处实窃内经治痿之要旨3。近代内外科名医余听鸿先生将痿证因肉之削与不削,肌肤润与不润分为干湿两型,提出湿痿当以“利湿祛风行气”,干痿当以“养血润燥舒筋”之法,简洁明快,又不失经义,指导意义深远,当引起重

3、视4。笔者认为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应遵叶桂之解,可采用针灸或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调理胃肠功能。调理胃肠之法,并非专用补益后天或清泻阳明之火,而是辨证施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或补或泻,或补泻并用,视临床而定。现就笔者临床收治病例予以讨论。 1 个案分析例1,患者,男,43岁,工人。2004年6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双下肢时觉麻木,用手揉按后即有好转,两个月前双下肢痿软无力并逐渐加重,伴疲劳,乏力,大便溏稀,食纳不香等症。查体:形体消瘦,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存在,膝反射正常。舌淡、苔白。证属脾胃虚弱,宗筋弛缓。予以参苓白术散作汤剂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配

4、商丘、公孙、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针灸并用。二诊:食欲好转,大便成形,精神较好,双下肢较前稍有好转,舌淡、苔薄白。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补血活血之牛膝、川芎。连服半月后双下肢基本恢复正常,其余诸症好转。按:本例平素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患者所兼各症皆属脾胃虚弱之症。初诊见便溏腹泻,故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故配用足太阴脾经穴位平补平泻。二诊腹泻已止,食欲正常,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川芎等补血活血药,意在补气健脾,气血双补。例2,患者,女,45岁,干部。2004年8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始觉右上肢麻木不仁,上

5、举无力,而后逐日加重,经多方求医服药后麻痹症状稍有好转,但双手仍萎弱无力,有时持物不稳而来诊。自诉兼有食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月经前后无定期,量多、色淡,手指握力低下。舌淡苔白,脉细。证属脾胃虚弱,气血双亏。治用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阿胶、茯苓,连服20剂后,除右上肢软弱无力如前外,其余诸症均有明显好转。并配以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穴,两个月后患肢完全与健侧一样,月经亦恢复正常,其余各症消失。按:此例与例1基本相似,均属脾胃虚损,但例1初诊时见足痿兼大便溏稀湿不运化之症,故治应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和胃化湿,而选用两者兼顾的参苓白术散,待湿去泻止之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而例2脾胃气虚,兼见

6、崩漏,气虚下脱之症,所以始即选用补脾益气、升阳固脱的补中益气汤。两者都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疗本同标异,气血亏虚,故兼以补血之品,针灸扶阳明之正,针用补法。1 例3,患者,女,57岁,售货员。2004年12月初诊。患者1年前自觉右下肢疼痛、沉重、微肿,站久吃力,以后逐渐加重,患肢萎软,行走不能着力。患者经常头昏,耳鸣,食少,咽干,腰脊酸疼,右下肢行走困难,腿部肌肉稍有萎缩。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改熟地为生地,加山药、牛膝,每日1剂,煎汤内服。连服10剂,并选取太冲、中封、曲泉;太溪、复溜、照海,针用补法后,目眩、咽干、耳鸣等症大有好转,但右下肢

7、萎软如前,舌转淡,脉细但不数。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牛膝、川芎,连服30天,后已能行走,肌缩也逐渐恢复而停药,病告痊愈。按:此证初诊时属肝肾阴虚,精髓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渐而成痿。由于精水不足,故见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证。用虎潜丸加减以滋阴清热,补益肝肾。配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针用补法。二诊患者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好转,咽干、舌红、脉数诸内热之证亦消除,此时以足痿不用、食少、舌淡少苔、脉细为主证,证已转化为脾胃虚弱,精血亏损。只能使脾胃复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四肢筋脉得荣,才能达到治痿的目的,故改用健脾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加减,使沉疴得起。 2 讨论笔者临床所见,痿证虚多实少,但临床上也当灵活辨证,不能偏持一端,否则很容易犯虚虚实实之大忌。因此,“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用泻法。素问痿论篇在解释“取阳明”时有论:“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提出了中焦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源,肢体失养,而形成足痿不用的痿证的观点,这容易使人产生痿证多虚宜补的错觉。从临床实际看,痿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阳明而言,不仅有虚,而且有实,如触冒暑湿,中焦脾胃为湿所困,湿邪浸淫,可导致痿证;中焦腑实,热邪困阻,气血津液运行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