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胁迫的作用_第1页
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胁迫的作用_第2页
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胁迫的作用_第3页
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胁迫的作用_第4页
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胁迫的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酸氢根缓解高营养负荷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胁迫的作用 窦艳艳1,王保忠1,张浏1,尹大强1,2* 1.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2.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严重退化,可溶性无机碳 DIC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缺少是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选择碳酸氢根形态 DIC(HCO3- -DIC)对苦草进行处理, 设计了不同的 HCO3- -DIC 添加量(0、 10、 20 mg L-1)和营养水平 N、 P

2、 (N 0.96、1.92、 2.88、 3.84 mg L-1, NH4+-N: NO3- -N=1:3, N: P=27)的交叉实验, 研究不同营养水平下HCO3- -DIC对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的生理生态影响。 实验证明, 苦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水体中的 DIC, 经 15 d 培养, 培养液中 DIC 从 16.91 mg L-1下降到 6.27 mg L-1。 21 d 的实验结果显示, 相同营养条件下高质量浓度 HCO3- -DIC 组苦草相对生长率 RGR (Relative Growth Rate) 高于其他组; 无外加 HCO3- -DI

3、C 组过氧化物酶 POD(peroxidase)活性随营养水平增加, 从 2.01 U mg-1增至 4.03 U mg-1,相同营养水平下 POD 活性随 HCO3- -DIC 增加而降低,说明水体营养水平的增高加剧了对苦草生长的胁迫,而 HCO3- -DIC大大减少和缓解了这种胁迫作用;中营养条件下,较低水平的 HCO3- -DIC 质量浓度已经满足苦草叶绿素合成,而在重富营养时较高质量浓度的 HCO3- -DIC 可以促进苦草叶绿素合成,缓解营养胁迫的黄化效应。研究揭示,水体 HCO3- -DIC 增加可以缓解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的胁迫作用。 关键词:可溶性无机碳;苦草(Vallisner

4、ia natans);富营养;HCO3- -DIC;胁迫 中图分类号:Q178.1;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4-1581-05 我国湖泊富营养现象日趋严重, 2007 年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引发了一系列危机问题。科学家认为太湖问题的根源是富营养的污水和农业用水的过多排入和积累1-2。但除了主要因素 N、P 营养过多外,无机碳缺少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对太湖草型湖区-东太湖和藻型湖区-梅梁湾湖水可溶性无机碳(DIC)调查显示,东太湖 DIC 为 17.0 mg L-1,梅梁湾的 DIC 为 10.0 mg L-13,说明蓝藻快速生长和繁殖利用大量无机碳致使

5、水体 DIC 降低成为沉水植物退化的一个原因,也为湖泊沉水植物恢复提出一个难题。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无机碳引起沉水植物退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藻类爆发使水体 pH 升高,导致水体容纳自由态 CO2能力下降; 大量繁殖的藻类竞争无机碳源;沉水植物表面大量的附生生物增加了水生植物叶片的胞外扩散层厚度,从而抑制沉水植物光合作用4。可见,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无机碳对水生植物生理和生长的影响对于揭示水生植物的退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DIC 在水体中的 3 种形态游离 CO2、HCO3-和CO32-中, 各个成分的比重主要由 pH 决定, 随着 pH升高, 水体游离 CO2浓度逐渐降低,HCO3-和 CO32-

6、的浓度逐渐升高。富营养湖泊的 pH 大于 7,甚至达到 9 以上, 因此富营养湖泊占主导的 DIC 形态是HCO3-DIC。3 种形态 DIC 中,游离 CO2可以被所有水生植物利用,且是原生质体首选的无机碳形式5。HCO3-DIC 可以被大多数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沉水植物主要是固着根茎直立分枝植物(elodeid),而莲座状植物(isoetid)则不能利用 HCO3-DIC6-7。CO32形式无机碳不是主要的无机碳源。Maberly 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沉水植物可以适应低 CO2环境的原因,是由于其可以利用 HCO3-DIC,典型沉水植物苦草、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7、)和马来眼子 菜 (Potamogeton malaianus) 等 都 可 以 利 用HCO3-DIC8-9。 本实验选择太湖常见的可以利用 HCO3-DIC的典型沉水植物苦草作为受试植物,设计进行 N、P 营养和 HCO3- -DIC 的正交实验, 通过实验室静态模拟研究, 向富营养水体中添加外来 HCO3- -DIC 以观察苦草生理与生长的特征变化,从而揭示 HCO3- -DIC 对富营养化湖泊胁迫环境的缓解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在实验室由种子播种培育得到。 培养液采用改进的 Hoagland稀释液(0.1x),

8、用新鲜自来水配制10-11。 培养温度为25 ,光照为 4000 lux,12 h/12 h 光周期。 1.2 实验设计 1.2.1 苦草幼苗对 DIC 利用实验 选取长势良好高约 10 cm的苦草幼苗一缸加入用自来水配制的 Hoagland 稀释液, 在苦草生长的第1 天,第 3 天,第 15 天分别取水样用 TOC 仪(TOC-5000A)测定水体 DIC 质量浓度。 1.2.2 HCO3-与 N、P 对苦草的正交实验 实验选取长势健壮,高 2030 cm 的苦草植株进行一周驯养后,移栽到 5 L 大烧杯。每个烧杯种植 4 株苦草,每个处理设置两个烧杯,实验进行 21 d, 每 7 天更换

9、一次培养液, 实验期温度为 2532 ,光照为 4000 lux,12 h/12 h 光周期。正交实验设计如表 1, 其中添加的 HCO3- -DIC 质量浓度分别是 0、10、20 mg L-1,是指向自来水中加入的 NaHCO3的含 C 量。 自来水中 DIC 本底值上海地区的质量浓度为 14.91 mg L-112,南京市自来水 DIC 本底值,实验室测得为 16.91 mg L-1。N、P 设置 4 个质量浓度水平(N 为 0.96、 1.92、 2.88、 3.84 mg L-1,N: P=27),N 盐为 (NH4)2SO4和 NaNO3, NH4+-N: NO3-N=1:3,P

10、的形式是 NaH2PO4。 营养程度设置参照 2006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湖泊富营养化13。 实验培养 21 d 后,收获不同处理的苦草植株,测定每株苦草的生物量及形态指标,包括叶片数、最大叶长、各级分蘖数等。然后将苦草液氮冷冻,-20 保存待测,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每株苦草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 POD 活性,其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测定采用 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法14,POD 活性测定选择邻苯三酚法15。 叶绿素质量分数与 POD活性以苦草叶片鲜质量计。 1.3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采用EXCEL, SPS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草对 DIC 的利用 实验中对苦草幼苗

11、培养过程中水体 DIC 质量浓度测定结果显示, 在无外加 DIC 的情况下随着苦草培养天数的增加 DIC 质量浓度逐渐减少(表 2) ,表明苦草生长过程中利用了水体中的 DIC。 2.2 实验期间水体 pH 变化 DIC 在水中的质量浓度和存在形态受 pH 影响,因此实验期间对 pH 进行了测定,在最后一个换水周期的7 天中每天 pH 最高的时间 16:00 测定pH 值16。 从图 1 可以看出, 换水加营养液和 HCO3- -DIC后,水体 pH 与自来水很接近,7 d 内水体 pH 逐渐增长,且第 1 天增长最快,直至达到 10 以上。说明苦草生长过程中逐渐吸收水体 CO2、HCO3-,

12、使水体 pH 增加,减少自由 CO2的存在,即在 pH 达到 9 以后苦草主要靠水体中 HCO3-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证明了苦草可以利用 HCO3-DIC。另外,各组处理之间的 pH 在同一时间的测定值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忽略 pH 对实验的影响。 2.3 HCO3- -DIC 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不同处理苦草的 RGR 变化(图 2)显示,在相同的 HCO3-DIC 质量浓度下,随着营养水平增加,苦草 RGR 没有显著性变化。然而,在相同营养水平下不同 HCO3-DIC 质量浓度组的 RGR 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每个营养水平均呈现随 HCO3-DIC质量浓度升高 RGR 增加。研究结果

13、表明在富营养水体投加 HCO3- -DIC 有利于苦草生长。 收获时同步测定的不同处理组苦草最大叶片长度、叶片数、各级分蘖等形态学生长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表 3), 每株最大叶长在相同营养水平下都是不添加 HCO3-DIC 组最短,表明添加 HCO3-DIC可以促进苦草叶片伸长。而每株叶片数目和 3 级分蘖数, 在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 HCO3- -DIC 质量浓度组,均没有发现明显的显著性差异,表明 21 d 实验仅对苦草生物量和叶长有影响,提示还需要开展长期试验的研究。 表 2 苦草幼苗培养过程中 DIC 质量浓度的变化 Table 2 Change of DIC concentration

14、during the culture of Vallisneria natans seedling 培养液 Hoagland 稀释液 3 d 后培养液 15 d 后培养液 (DIC)/(mg L-1) 16.91 10.98 6.27 表 1 HCO3-与 N、P 的正交实验设计 Table 1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of HCO3- and N、P 添加 HCO3- -DIC 质量浓度/(mg L-1) N 质量浓度/(mg L-1), NP=27 0.96 (中营养) 1.92 (中富营养) 2.88 (富营养) 3.84 (重富营养) 0 T1

15、 T4 T7 T10 10 T2 T5 T8 T11 20 T3 T6 T9 T12 7.588.599.51010.502468t/dpH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 图 1 最后一个换水周期 7 d 内不同处理 pH 的变化 Fig.1 Chang of pH during the last 7 days exchange water cycl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不同处理下苦草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图 3)可以看出,中营养水平下,叶绿素质量分数随HCO3-DIC 质量 浓度 增高 而降低 ,其 中添加HCO3-DIC质量浓度为0

16、 mg L-1与10 mg L-1组叶绿素 a 有显著差异(P=0.0130.05), 叶绿素 b 亦差异显著(P=0.0050.05)。 重富营养情况下, 高 HCO3- -DIC质量浓度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 该实验结果表明, 中营养条件下, 较低的 HCO3- -DIC 质量浓度已经可以满足苦草叶绿素合成, 但是在重富营养条件下, 苦草需要较多的 HCO3- -DIC 来满足叶绿素合成,缓解营养胁迫的黄化效应。 2.4 HCO3- -DIC 对苦草 POD 的影响 图 4 显示,无外加 HCO3-DIC 时,随营养增高POD 活性逐渐增高, one-way ANOVA 分

17、析, 四个营养 水 平 下 的POD活 性 有 显 著 性 差 异(P=0.0010.05),字母不相同表示相同营养水平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同 图 4 不同处理苦草的 POD 活性 Fig.4 POD activities of Vallisneria natan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00.10.20.30.40.50.6中营养中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w(chl b)/ (mg g-1)00.30.60.91.21.5中营养中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w(chl a)/ (mg g-1)b 03691215中营养中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RGRa a a a

18、 a b b b b b a a a b a b b a b b 012345中营养中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POD活性/(U mg-1)种类减少了 50 种,现有水生植物仅 16 种,其中沉水植物 8 种,分布面积占水生植物总面积的64.58%。沉水植物中马来眼子菜( Potamogeton malaianus)的分布频度最高,苦草次之17。水质下降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剩余种类沉水植物的存活正是由于它们对富营养现象和 DIC 缺少等环境的适应。 本实验中随着营养水平的逐渐增高苦草的抗氧化系统指标 POD 和叶绿素显示,苦草受到一定胁迫。RGR显示在无外加 HCO3

19、-DIC 条件下苦草的 RGR 随营养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营养增高对苦草生理造成一定胁迫和损伤,但对其生长在短期内没有收到很大影响,表明苦草对富营养水体的适应性很强,这是其在富营养环境中仍能存活的重要原因。 不同沉水植物在富营养湖泊中的频度与它们对不同形态 DIC 利用情况和竞争能力也密切相关。不同含量 CO2对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水马齿(Callitriche cophocarpa)生长的影响研究显示,CO2浓度高时两种植物单位组织氮的增长率都有所增高,但水马齿对 CO2的需求大于伊乐藻18。由于对CO2的需求多水马齿在富营养湖泊中的竞争力会相对减弱。 湖泊中轮叶

20、黑藻对 HCO3- -DIC 的竞争能力比微齿眼子菜强19,这也与西太湖中轮叶黑藻数量大于微齿眼子菜的情况相一致17。可见对湖泊主要形态 DIC 竞争力强的沉水植物在沉水植物的退化中得以存留并成为优势种。 富营养湖泊中沉水植物利用 HCO3- -DIC 使水中无机碳减少。Marcel S.等人的实验测得有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的水体夏季 HCO3-浓度从 2.5 mmol L-1降到0.75 mmol L-1, 有轮叶黑藻的 水 体 HCO3-浓 度 从 2.5 mmol L-1降 到 0.5 mmol L-1 19。本实验中苦草幼苗在 15 d 培养过程中

21、使培养液DIC从16.91 mg L-1下降到6.27 mg L-1,与其研究结果相符。由于沉水植物利用和藻类竞争造成富营养水体 DIC 下降, 因此向水体添加 HCO3- -DIC 有利于沉水植物修复。J.IWANJONES 等模拟天然湖泊向水体添加 HCO3-和硝氮、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其他各种水生生物,2 a 的实验证明在其实验条件下低 DIC 的湖泊沉水植物更容易退化20。Marcel S 19等证明低的 HCO3-含量增加可以提高轮叶黑藻和篦齿眼子菜光合效率。而在本实验中苦草的 RGR、叶绿素、POD 随营养水平和 HCO3-DIC的变化进一步证明苦草可以利用

22、 HCO3- -DIC, 而且增加 HCO3- -DIC 加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减缓富营养胁迫。 4 结论 (1)苦草生长使水中 pH 逐渐升高,游离 CO2含量被 HCO3- -DIC 取代, 苦草仍能生长, 进一步说明苦草可以利用 HCO3- -DIC。 (2)相同营养水平下,HCO3- -DIC 质量浓度升高有利于提高苦草的RGR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3)在无外加 HCO3- -DIC 情况下,营养增高对苦草产生胁迫作用。 相同营养水平下 POD 含量随 HCO3- -DIC 增加而降低, HCO3- -DIC 对富营养胁迫产生了缓解作用,降低了苦草体内过氧化物的含量。 参考文献:

23、 1 LUCIE GUO. Doing battle with the Green monster of Taihu LakeJ. Science, 2007, 317(5842): 1166. 2 朱广伟.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 湖泊科学, 2008, 20(1): 21-26. Zhu Guangwei. Eutrophic status and causing factors for a large, shal-low and subtropical Lake TaihuJ, China Journal of Lake Science, 2008, 20(1): 21-26.

24、3 张路, 范成新, 王建军,等. 太湖草藻型湖区间隙水理化特性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5): 556-560. Zhang Lu, Fan Chengxin, Wang Jianjun, et al. Comparison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 of pore water in grass/algae type zone in lake Taihu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 24(5): 556-560. 4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附着生物对太湖沉水植物影响的初步研究J. 应用生

25、态学报, 2007, 18 (4): 928-932. Song Yuzhi, Qin Boqiang, Gao Guang. Effects of epiphyte on sub-merged macrophyte in Taihu Lak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7, 18 (4) : 928-932. 5 NEWMAN J R, RAVEN J A. CO2 is the main inorganic C species entering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leaf protoplasts of

26、 the freshwater macrophyte Ranunculus penicillatus ssp.PseudofluitansJ.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1999, 22: 1019-1026. 6 MABERLY S C. Carbonate ions appear to neither inhibit nor stimulate use of bicarbonate ions in photosynthesis by Ulva lactucaJ.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1992, 15: 255-260

27、. 7 BAGGER J, MADSEN T V . Morphological acclimation of aquatic Littorella uniflora to sediment CO2 concentration and wave expo-sureJ. Functional Ecology, 2004, 18: 946-951. 8 MABERLY S C, MADSEN T V. Affinity for CO2 in relationtothe ability of freshwater macmphytes to use HCO3-J. Functional Ecolog

28、y, 1998, 12: 99-106. 9 NISHIHARA G N, ACKERMAN J D. The effect of hydrodynamics on the mass transfer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to the freshwater mac-rophyte Vallisneria americana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06, 51 (6): 2734-2745. 10 朱增银, 陈灿, 尹大强, 等. 不同氮源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植物

29、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15(4): 48-51. ZHU Zengyin, CHEN Can, YIN Daqiang,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Vallisneria na-tansJ.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 15(4): 48-51. 11 王珺, 顾宇飞, 尹大强,等. 富营养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影响J.

30、环境科学研究, 2006, 19(1): 71-79. Wang Jun, Gu Yufei, Yin Daqiang,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 of nitrogen on Hydrilla verticillata under eutrophic nutrient condition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9(1): 71-79. 12 谷雪蔷, 付守文, 李大为, 等. 中国部分城市自来水的总有机碳测定J.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22, 6: 29-31. Gu Xueqi

31、ang, Fu Shouwen, Li Dawei, et al. TOC measurement of tap water from some cities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06, 22(6): 29-31. 13 金相灿, 刘鸿亮.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189-190. Jin Xiangcan, Liu Hongliang. China Lake EutrophicationM.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1990: 189

32、-190. 14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34-137. Li Heshe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Plant Physiologcal Bio-chemical Experiment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0:134-137. 15 SIESKO M M, FLEMING W J, GROSSFELD R M. Stress protein synthesis and peroxidease activity in a submersed aq

33、uatic macrophyte exposed to cadmium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997, 16(8): l755-1760. 16 王传海, 李宽意, 文明章, 等. 苦草对水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2): 798-800. Wang Chuanhai, Li Kuanyi, Wen Mingzhang, et al. Effects of Vallis-neria asiatica on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ts diurn

34、al varia-tion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07, 26(2): 798-800. 17 刘伟龙, 胡维平, 陈永根.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J. 生态学报, 2007, 27 (1) : 0159-0170. Liu Weilong, Hu Weiping, Chen Yongge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 tion of aquatic macrophytes inWest Taihu Lake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27 (1): 0159-0170.

35、 18 MADSEN T V , HAHN P, JOHANSEN J. Effects of inorganic carbon supply on the nitrogen requirement of two submerged macrophytes, Elodea canadensis and Callitriche cophocarpaJ. Aquatic Botany, 1998, 62:95-106. 19 VAN DEN BERG M S, COOPS H, SIMONS J,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se of inorganic

36、 carbon resources by Chara aspera and Potamogeton pectinatusJ. Aquatic Botany, 2002, 72: 219-233. 20 JONES J I, YOUNG J O, EATON J W, et al. The influence of nutrient loading,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and higher trophic level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merged plants and periphytonJ. Journal of

37、 Ecology, 2002, 90: 12-24. Mitigtive effect of HCO3- -DIC on eutrophication stress on Vallisneria natans Dou Yanyan1, Wang Baozhong1, Zhang Liu1, Yin Daqiang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Yangtz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Shortage of DIC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n the degradation of submersed 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