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环 境境 化化 学学 第四章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云南曲靖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铬污染事件” 被非法堆放铬渣的地方土壤变灰白,植物枯黄。 一群山羊在山间的低洼处饮水中毒死亡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的疏散土层,是自然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的疏散土层,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紧密接触的地带,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界与有机相互紧密接触的地带,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界与有机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自然体,又是生物尤其是植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自然
2、体,又是生物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生活的重要环境,还是地表物质与能量转化交物和微生物生活的重要环境,还是地表物质与能量转化交换的活跃场所。换的活跃场所。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固相固相气相气相液相液相 固体:固体: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90%) : 原生矿物原生矿物:硅酸盐类矿物,如长石、云母、辉石等:硅酸盐类矿物,如长石、云母、辉石等 硫化物类矿物,如黄铁矿、白铁矿等硫化物类矿物,如黄铁矿、白铁矿等 氧化物类矿物,如石英、赤铁矿等氧化物类矿物,如石英、赤铁矿等 磷酸盐类矿物,如磷灰石等磷酸盐类矿物,如磷灰石等 原生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架,是土壤矿物质营原生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
3、架,是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有关。养元素的主要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有关。一、土壤的组成一、土壤的组成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次生矿物:次生矿物:简单盐类,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简单盐类,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 三氧化物类,如针铁矿、褐铁矿等三氧化物类,如针铁矿、褐铁矿等 次生铝硅酸盐类,如伊利石、蒙脱石、高次生铝硅酸盐类,如伊利石、蒙脱石、高 岭石岭石次生矿物是土壤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环境的物理化次生矿物是土壤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肥力都有重大的影响。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学性质和土壤肥力都有重大的影响。它有两个显
4、著特点:颗粒细小(一般小于颗粒细小(一般小于5 5m m),表面积大,具有胶体的性质,),表面积大,具有胶体的性质,能强烈吸附周围气相和液相介质中的物质;能强烈吸附周围气相和液相介质中的物质; 带有电荷,一般为负电荷,故阳离子交换量大,对土壤中带有电荷,一般为负电荷,故阳离子交换量大,对土壤中离子态物质有交换和固定作用。离子态物质有交换和固定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膨胀性小 膨胀性大 不易吸水 易吸水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1-10%) : 非腐殖物质:如蛋白质、糖类、
5、树脂、有机酸等非腐殖物质:如蛋白质、糖类、树脂、有机酸等 腐腐 殖殖 质:质: 如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等如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等 它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它对土壤环境的它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它对土壤环境的特性、性质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特性、性质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作用,既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土壤组成及其结构液体:液体: 土壤水分,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土壤水分,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
6、解形成的溶液,即土壤溶液。它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的溶液,即土壤溶液。它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土壤水分既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进入土壤的各种污土壤水分既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进入土壤的各种污染物向其它环境圈层迁移的媒介。染物向其它环境圈层迁移的媒介。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土壤及其组成气体:气体: 土壤是一个多孔体系,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存在于未被土壤是一个多孔体系,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其主要成分是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其主要成分是N2、O2和和CO2,主要,主要来源于大气,其次是产生于土壤内的生物化学和化学过程。来源于大气,其次是产生于土壤内的生物化学
7、和化学过程。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差异是: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差异是:土壤中土壤中90的空气是与大气相连通的,大约有的空气是与大气相连通的,大约有10的空气的空气处于与大气隔绝的充气毛细管中,而且土壤中空气是不连续处于与大气隔绝的充气毛细管中,而且土壤中空气是不连续的,被土壤中的固体物质所隔开。的,被土壤中的固体物质所隔开。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土壤及其组成土壤空气中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氧的含量低于大气。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氧的含量低于大气。这是由于土壤生物体的生化反应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是由于土壤生物体的生化反应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时土壤气体和大气气体进行交换的速率来不
8、及把产生的二这时土壤气体和大气气体进行交换的速率来不及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移走并补充足够的氧气;氧化碳及时移走并补充足够的氧气;由于土壤生物体的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还含有少量还原由于土壤生物体的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还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如性气体,如CH4、H2S、H2、NH3等;等;土壤空气中的含水量较大气中高。土壤空气中的含水量较大气中高。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土壤及其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是一个多相的、变化(可发生多种物理的、化学的土壤是一个多相的、变化(可发生多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化反应)的复杂体系,因此,土壤的性质取决于土壤的和生化反应)的复杂体系,因此,土
9、壤的性质取决于土壤的组成和土壤中的一系列反应。就化学反应而言,主要有吸附组成和土壤中的一系列反应。就化学反应而言,主要有吸附与解吸、氧化与还原、溶解与沉淀及中和反应等,与解吸、氧化与还原、溶解与沉淀及中和反应等,因此,土因此,土壤具有胶体性质,酸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壤具有胶体性质,酸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 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它,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1) (1) 土壤胶体的性质土壤胶体的性质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
10、小于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m,具有胶体性质,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如粘土矿物和腐殖质。它是土壤固体颗粒中最细小的微粒,如粘土矿物和腐殖质。它是土壤固体颗粒中最细小的微粒,也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活跃的部分。土壤的许的微粒,也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活跃的部分。土壤的许多性质都于土壤胶体有关。多性质都于土壤胶体有关。 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的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其电荷主要集中在胶体的表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其电荷主要集中在胶体的表面,具有巨大的表面能,能从溶液中吸附呈分子态和离子态面,具有巨大的表面能,能
11、从溶液中吸附呈分子态和离子态的物质,并且吸附的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所以的物质,并且吸附的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所以土壤具有离子的交换和吸附性质。包括物理吸附和物理化学土壤具有离子的交换和吸附性质。包括物理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吸附。 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但是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但是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位,所以在土壤溶液
12、中胶体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位,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电动电位越高,相互排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电动电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强,肢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斥力越强,肢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2) (2)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性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性 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 (或代换或代换) )。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
13、换吸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于进行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于进行交换,其交换反应如下:交换,其交换反应如下:(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Na)Na+ +CaCa2+2+ (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Ca)Ca2+2+ + 2Na + 2Na+ + 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吸附过程除以离子价为依据进行等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吸附过程除以离子价为依据进行等价交换和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外,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价交换和受质量作用定律
14、支配外,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弱,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 电荷数,电荷数,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于半径越大,水,同价离子中,离于半径越大,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土壤中一些常见阳离子的交换能力顺序如下:土壤中一些常见阳离子的交换能力顺序如下:Fe3+Al3+H+Ba2+Sr2+Ca2+Mg2+Cs+Ru+NH4+K+Na+Li+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土壤胶体的阴离
15、子交换吸附: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 是指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的交换作用。的交换作用。 阴离子的交换吸附比较复杂,它可与胶体微粒阴离子的交换吸附比较复杂,它可与胶体微粒(如在酸如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铁、铝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铁、铝)或溶液中阳离子或溶液中阳离子(Ca2+、Al3+、Fe3+)形成难溶性沉淀而被强烈地吸附。形成难溶性沉淀而被强烈地吸附。 各种阴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序如下:各种阴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序如下:F-草酸根柠檬酸根草酸根柠檬酸根PO43-AsO43-硅酸根硅酸根HCO3-H2BO3-
16、CH3COO-SCN-SO42-Cl-NO3-。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胶体的物理吸附:土壤胶体的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即土壤胶体把某些分子态的物质(有机酸、无物理吸附即土壤胶体把某些分子态的物质(有机酸、无机碱等)吸附在其表面,从而降低其表面能的吸附,并称该机碱等)吸附在其表面,从而降低其表面能的吸附,并称该类吸附为类吸附为正吸附正吸附。反之,能增加土壤胶体表面能的物质(如。反之,能增加土壤胶体表面能的物质(如无机酸及盐类),则受土壤胶体的排斥,称为无机酸及盐类),则受土壤胶体的排斥,称为负吸附负吸附。 此外,土壤胶体还能吸收此外,土壤胶体还能吸收NH3、N2、CO2等气态分子
17、。等气态分子。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物理吸附仅能保持一些分子态养分,对土壤物理吸附仅能保持一些分子态养分,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不大。肥力的贡献不大。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3)(3)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 由于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由于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因而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酸性或碱性。其物化学反应,因而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酸性或碱性。其pH范围一般在范围一般在4.0-8.5之间。之间。 土壤的酸碱度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环境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土壤的酸碱度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环境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而且还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18、、有机物的和迁移转化,而且还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的分解、营养元素的释放、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污染与分解、营养元素的释放、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污染与净化,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净化,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 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酸度:土壤酸度:根据土壤中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两大类两大类: a.活性酸: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氢离于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是土壤溶液中氢离于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来源,表示。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主要是土壤中CO2溶
19、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机质分解产生的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b.潜性酸:潜性酸: 其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其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和Al3+。当这些离。当这些离
20、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浓度,使土壤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可以把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度所用的提取液,可以把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酸度。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代换性酸度:代换性酸度: 用过量中性盐用过量中性盐(
21、如如NaCl或或KCl)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和A1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度,称为代换性酸度。 代换性代换性A13+是矿物质土壤中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是矿物质土壤中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水解性酸度: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用弱酸强碱盐(如醋酸钠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13+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
22、称为水解性酸度。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 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土壤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强度,土壤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强度,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是H+和和A13+的贮存库潜性酸度则是活性酸度的贮备。的贮存库潜性酸度则是活性酸度的贮备。 土壤的潜性酸度往往比活性酸度大得多,二者的比例,土壤的潜性酸度往往
23、比活性酸度大得多,二者的比例,在砂土中约为在砂土中约为1000;在有机质丰富的粘土中则可高达;在有机质丰富的粘土中则可高达51041105。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碱度:土壤碱度: 土壤溶液中的土壤溶液中的OH-离子主要来源是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离子主要来源是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以及胶体上吸附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以及胶体上吸附的Na+的水解作用。如:的水解作用。如:Na2CO3 + 2H2O 2NaOH + H2CO32CaCO3 + 2H2O Ca(OH)2 + Ca(HCO3)2(土壤胶体土壤胶体)Na+H2O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H+ + NaOH除了耐碱性
24、植物外,强碱性土壤对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有害,除了耐碱性植物外,强碱性土壤对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有害,并使微量元素沉积,恶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并使微量元素沉积,恶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缓冲性能:土壤的缓冲性能: 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土壤中起缓冲作用的因
25、素有:土壤中起缓冲作用的因素有: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 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铝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铝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腐殖质土枯土砂土。腐殖质土枯土砂土。 土壤的可变电荷越多,缓冲能力越强。土壤缓冲能力土壤的可变
26、电荷越多,缓冲能力越强。土壤缓冲能力越大,对酸碱污染物的容量就越大。但是,土壤的缓冲能越大,对酸碱污染物的容量就越大。但是,土壤的缓冲能力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土壤的酸碱度力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土壤的酸碱度会发生强烈的变化。会发生强烈的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1 建筑、装修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建筑、装修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2 人类活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人类活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袁沁袁沁,张亚婷,吴梦瑶,陈佩,邵毓,张亚婷,吴梦瑶,陈佩,邵毓9分分3 吸烟造成的污染吸烟造成的污染 李佩珊,秦雨丝,农俊肖,李佩珊,秦雨丝,农俊肖,张小凤张小凤,涂晓,涂晓
27、 10分分4 乱弃电池造成的污染乱弃电池造成的污染 刘思朋,刘笠枫,梁谷旭,穆萨刘思朋,刘笠枫,梁谷旭,穆萨 10分分 刘佩,李东辉,范俣杰,何成智刘佩,李东辉,范俣杰,何成智 9分分5 食品加工过程造成的食品污染食品加工过程造成的食品污染 张敏,王歌,张敏,王歌,卡勒比努卡勒比努 8分分6 食品储存过程造成的食品污染食品储存过程造成的食品污染 郝俊丽,杨倩,刘晨阳,孙幔,何思青郝俊丽,杨倩,刘晨阳,孙幔,何思青10分分7 炊具带来的污染炊具带来的污染 鲍应枝,柳亚男,肖胜男鲍应枝,柳亚男,肖胜男 沈志伟,关昊淼,张常青,阿依努热木沈志伟,关昊淼,张常青,阿依努热木许库尔,孟万鹏,阿斯古丽许库
28、尔,孟万鹏,阿斯古丽米吉提,热娜古米吉提,热娜古艾尔肯艾尔肯8 生活垃圾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生活垃圾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高妍妍,周畅,苗悦,刘艳,刘艳雪高妍妍,周畅,苗悦,刘艳,刘艳雪 王磊,张邦振,邓勇,陈益,蔡庭瑾王磊,张邦振,邓勇,陈益,蔡庭瑾10 日常生活中的水日常生活中的水 黄晴黄晴11 服装加工带来的污染服装加工带来的污染 达选,索朗玉珍,云丹达选,索朗玉珍,云丹 于贺,李晓飞,杨晓莹,黄吴芳,杨桂榕,李聪鹤于贺,李晓飞,杨晓莹,黄吴芳,杨桂榕,李聪鹤12 药物的生产、使用过程的污染情况药物的生产、使用过程的污染情况 卢倩,王馨野,刘荧欣,王琳玉卢倩,王馨野,刘荧欣,王琳玉13 核污染核
29、污染 刘晓旭,李华艺,王文卓,刘晓旭,李华艺,王文卓, 姚睿,邓敏霞,吴婧姚睿,邓敏霞,吴婧15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对人体的危害 张丽媛,李小娟,王思宇,许敏张丽媛,李小娟,王思宇,许敏 姜天宇,伍阳,李浪森,纪雯婕姜天宇,伍阳,李浪森,纪雯婕 (4)(4)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是土壤中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迁移转化氧化还原反应是土壤中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迁移转化并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化学过程。并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化学过程。 土壤中的主要氧化剂有:土壤中氧气、土壤中的主要氧化剂有:土壤中氧气、NO3-离子以及离子以及高价的金属离
30、子,如高价的金属离子,如Fe()、Mn()、V()、Ti()等。等。 土壤中的主要还原剂有: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土壤中的主要还原剂有: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 此外,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也是土壤发生氧此外,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也是土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参与者。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土壤化学、生物化学中占有极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土壤化学、生物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元素的价态会其重要的地位。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元素的价态会发生改变,因此会强烈地影响该元素有关化合物的溶解度,发生改变,因此会强烈
31、地影响该元素有关化合物的溶解度,从而改变元素的迁移能力。同时元素价态的改变也必然影从而改变元素的迁移能力。同时元素价态的改变也必然影响土壤的养分供应。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影响土壤的酸响土壤的养分供应。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影响土壤的酸碱性,氧化作用使土壤酸化,还原作用使土壤碱化。碱性,氧化作用使土壤酸化,还原作用使土壤碱化。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 (5)(5)土壤的配合性质土壤的配合性质 土壤中许多有机物(腐殖质、木质素、多糖类、蛋白土壤中许多有机物(腐殖质、木质素、多糖类、蛋白质、有机酸多酚类等)含有配位基团,均能与土壤中的金质、有机酸多酚类等)含有配位基团,均能与土壤中的金属离子
32、产生配合或螯合作用。属离子产生配合或螯合作用。 配合物广泛存在与土壤中。配合物广泛存在与土壤中。 其稳定性与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关,与土壤溶液的其稳定性与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关,与土壤溶液的pH值有关。值有关。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第三节第三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影响因素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影响因素 土壤中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根毛细胞的作用积累土壤中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根毛细胞的作用积累于植物茎、叶和果实部分。由于该迁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于植物茎、叶和果实部分。由于该迁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物可能停留于细胞膜外或穿过细胞膜进入细的影响,污染物可能停留
33、于细胞膜外或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迁移的方式主要包括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两种。胞质。迁移的方式主要包括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两种。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切养分均来自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切养分均来自土壤,其中重金属元素壤,其中重金属元素(如如Cu、Zn、Mo、Fe、Mn等等)在植物在植物体内主要作为酶催化剂。但是,如果在土壤中存在过量的体内主要作为酶催化剂。但是,如果在土壤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就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以致改重金属,就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以致改变植物的群落结构。变植物的群落结构。第三节第三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
34、系中的迁移移 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价态、存在形式以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价态、存在形式以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从土壤中吸收转移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从土壤中吸收转移重金属的能力是不同的;重金属的能力是不同的;土壤的酸碱性和腐殖质的含量都可能影响重金属向植物土壤的酸碱性和腐殖质的含量都可能影响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转移能力;体内的转移能力;重金属形态不同以及土壤重金属形态不同以及土壤pH的改变或有机物的分解都会的改变或有机物的分解都会引起难溶化合物溶解度发生变化,而改
35、变重金属向植物体引起难溶化合物溶解度发生变化,而改变重金属向植物体内转移的能力;内转移的能力;不同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也不同。不同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也不同。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由植物的生态学待性、遗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由植物的生态学待性、遗传学特性和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所决定,不同种传学特性和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所决定,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类的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植物和生长的环境各异,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植物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
36、金属有明显的忍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忍耐性。耐性。 第四节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第四节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1) 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际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际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跨膜吸收;制重金属离子跨膜吸收;(2) 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由于金属离子被局限于细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由于金属离子被局限于细胞壁上,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使植物胞壁上,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3) 酶系统的作用,在耐性品种或植株中有保
37、护酶活性的机酶系统的作用,在耐性品种或植株中有保护酶活性的机制;制;第四节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第四节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4) 形成重金属硫蛋白(形成重金属硫蛋白(MT)或植物络合素,它们的作用是)或植物络合素,它们的作用是与进人植物细胞内的重金属结合,使其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与进人植物细胞内的重金属结合,使其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毒的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金属离子的活性,从而减轻或解毒的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金属离子的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除其毒害作用。第四节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第四节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
38、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农药是一种泛指性的术语,它不仅包括杀虫剂,农药是一种泛指性的术语,它不仅包括杀虫剂,还包括除草剂、杀菌剂、防治啮齿类动物的药物,还包括除草剂、杀菌剂、防治啮齿类动物的药物,以及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施用农药对促进农业以及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施用农药对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有重要的作用。的增产增收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每年可增加世界每年可增加33.3亿吨粮食。亿吨粮食。 我国农药使用量在我国农药使用量在25万吨以上,生产量约万吨以上,生产量约40万万吨,品种达吨,品种达250种以上。种以上。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吲哚乙酸如吲哚乙酸(IAA(IAA,促进植
39、物生长,促进植物生长) ), 赤霉酸赤霉酸(GA(GA,诱发花芽的形成,诱发花芽的形成) ),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种子萌发、抑制衰老促进种子萌发、抑制衰老) ), 乙烯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 ), 独脚金酮独脚金酮( (诱发寄生植物种子萌发诱发寄生植物种子萌发) ), G2G2因子或因子或N-N-甲基烟酸内酯甲基烟酸内酯( (影响固氮作用影响固氮作用) ), Glycinoeclepin A(Glycinoeclepin A(促进蠕虫卵孵化促进蠕虫卵孵化) ) 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农药的种类农药的种类: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无机农药,
40、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无机农药:杀虫剂,巴黎绿杀虫剂,巴黎绿Cu(C2H3O2)23Cu(AsO2)2, PbHAsO4杀菌剂,波尔多液,杀菌剂,波尔多液,K2S, ZnO, HgCl2, 硫磺硫磺除草剂,除草剂,As2O3, NaAsO2 , Ca3(AsO4)2 , NaClO3, Ca(CN)2 , NaOCN 熏蒸剂熏蒸剂, HCN, SO2除草剂除草剂砒霜砒霜As2O3已被有机砷农药已被有机砷农药(CH3)2As(OH)、NaOAs(OH)2(CH3)等取代等取代NaAsO2, Ca3(AsO4)2,NaOAs(OH)2(CH3), (CH3)2As(OH)NaClO, Mg(ClO3)
41、2消灭根深多年性杂草消灭根深多年性杂草Na2B4O710H2O对植物毒性大对植物毒性大Ca(CN)2脱草剂,除草剂脱草剂,除草剂杀菌剂杀菌剂波尔多液波尔多液CuSO4与与CaCO3混合液混合液硫磺,石硫合剂,硫磺,石硫合剂,K2S减轻桃李等核果的真菌感染减轻桃李等核果的真菌感染ZnO处理浅表真菌处理浅表真菌HgCl2,马铃薯、包心菜等的真菌和虫害马铃薯、包心菜等的真菌和虫害氯酚汞氯酚汞ClCH3(OH)HgOSO3Na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赛力散赛力散C6H5HgOCOCH3, 西力生西力生C2H5HgCl杀虫剂杀虫剂PbHAsO4广谱杀虫剂广谱杀虫剂 有机锡杀虫剂如有机锡杀虫剂如Ph3SnOCOC
42、H3熏蒸剂熏蒸剂CS2, CCl4, HCN, SO2果实储存果实储存1935年发现六氯环己烷具有毒杀生物的活性,其中-异构体(六六六,1825年)是活性物质。1940年也将1874年合成的2, 2-二(氯苯)-1, 1, 1-三氯乙烷(DDT)作物杀虫剂使用。这两种物质作为农药一直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发现有机氯农药在生物体内和在自然界中严重积累,对生物体和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在60年代以后,有机氯农药逐渐被有机磷农药代替。有机磷的异常生理作用是在1932年由Lange和Krueger试验发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Saunder合成了二异丙基磷酰氟,该物质对神经具有毒害作用。
43、Schrader在1937年发现具有下面结构的化合物对昆虫有毒杀作用:R1NPO(S)酰基 R2OR3 1944年,Schrader发现了第一个能用于农业害虫的有机磷农药二乙基对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对硫磷),随后氯硫磷,倍硫磷,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在50年代相继问世。 R1NPO(S)酰基 R2OR3二乙基对硝基苯基 杀虫剂,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杀虫剂,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常常见见的的有有机机磷磷农农药药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农药在使用过
44、程中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一般只占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一般只占30左右,大部分散落在土壤里,或飞扬后再落到土壤里。左右,大部分散落在土壤里,或飞扬后再落到土壤里。农药进入土壤后大致有三种归宿:农药进入土壤后大致有三种归宿: 农药被土壤农药被土壤吸附吸附而残留在土壤里,它是农药在土壤中残留而残留在土壤里,它是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主要原因,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土壤对农药的吸的主要原因,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取决于土壤和农药双方的性质。附作用取决于土壤和农药双方的性质。 土壤有机质和各种粘土矿物对农药的吸附能力为:土壤有机质和各种粘土矿物对农药的吸附能力为: 有
45、机胶体有机胶体蒙脱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伊利石类高岭石类。高岭石类。 溶解度(微摩尔/升)吸附分配系数(蒙脱石)吸附分配系数(高岭石)百草枯2.7 1064.21041.7103莠去津1.2 1021.51033.0艾氏剂2.7 10-22.52.5对硫磷81021063.4丰李磷5.2 103100吸附作用:蒙脱石高岭石吸附作用:蒙脱石高岭石 在各种农药的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在各种农药的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NR3、-CONH2、-OH、-NHCOR、-NH2、-OCOR、-NHR等官能团的农药都等官能团的农药都可被土壤强烈吸附,其中以可被土壤强烈吸附,其中以-NH2类的化合物吸附能力最强。类
46、的化合物吸附能力最强。 此外,在同类型的农药中,农药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此外,在同类型的农药中,农药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被吸附的能力越强。被吸附的能力越强。 农药的挥发性和溶解度越小,越易被吸附。农药的挥发性和溶解度越小,越易被吸附。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迁移能力和生理毒性随着发生变化,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迁移能力和生理毒性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净化和解毒作用。因此,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净化和解毒作用。但是这种净化作用是不稳定的和有限的。一旦农药的吸附条但是这种净化作用是不稳定的和有限的。一旦农药的吸
47、附条件被破坏,农药又可释放到土壤溶液中,导致土壤受到农药件被破坏,农药又可释放到土壤溶液中,导致土壤受到农药的再污染。的再污染。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力的大小关系到农药在土壤中的有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力的大小关系到农药在土壤中的有效性,以及土壤对有毒农药的净化效果;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效性,以及土壤对有毒农药的净化效果;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力越强,农药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越低,净化能力越高。力越强,农药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越低,净化能力越高。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2)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是指农药随水或气体的物理迁移,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是指农药随水或气体的物理迁移,随土壤吸附发
48、生的化学物理迁移,随生物生活发生的生物迁随土壤吸附发生的化学物理迁移,随生物生活发生的生物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同时伴有农药的转化。移,在迁移过程中同时伴有农药的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可以通过挥发、扩散迁移到大气,引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可以通过挥发、扩散迁移到大气,引起大气污染。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气迁移速度除了与土壤的起大气污染。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气迁移速度除了与土壤的孔隙度、质地、结构、土壤水分含量等性质有关外,主要取孔隙度、质地、结构、土壤水分含量等性质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农药的蒸气压、环境的温度和风速。决于农药的蒸气压、环境的温度和风速。农药
49、的蒸气压越高,挥发性越强,气迁移的速度越快。农药的蒸气压越高,挥发性越强,气迁移的速度越快。农药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环境温度升高农药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环境温度升高农药的气迁移速度也增大。农药的气迁移速度也增大。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当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淋溶能力强时,农药在土壤当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淋溶能力强时,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以水扩散形式进行。因此,进入土壤的农药可中的迁移主要以水扩散形式进行。因此,进入土壤的农药可以随土壤溶液、地面径流迁移到江河、湖泊水体中,引起水以随土壤溶液、地面径流迁移到江河、湖泊水体中,引起水体污
50、染。体污染。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力有关。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力有关。一般在吸附容量小的砂土中,农药的迁移能力大,在吸附力一般在吸附容量小的砂土中,农药的迁移能力大,在吸附力大的粘土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迁移能力小。因此水溶性大的粘土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迁移能力小。因此水溶性大的农药溶于水,可随径流直接流入水体;而难溶性农药则大的农药溶于水,可随径流直接流入水体;而难溶性农药则附着于土壤颗粒上,随雨水冲刷,连同泥沙流入水体。附着于土壤颗粒上,随雨水冲刷,连同泥沙流入水体。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由于水扩散速率比蒸气扩散速
51、率小一万倍,所以农药在由于水扩散速率比蒸气扩散速率小一万倍,所以农药在土壤溶液中的迁移、扩散速率较慢,故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土壤溶液中的迁移、扩散速率较慢,故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多存在于上部多存在于上部30厘米的表土层内。由此可见,农药对地下水厘米的表土层内。由此可见,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没有对地表水的污染严重。的污染没有对地表水的污染严重。 除了气扩散和水扩散外,进入土壤中的农药还可通过农除了气扩散和水扩散外,进入土壤中的农药还可通过农作物的吸收产生转移污染,富集于生物体内。反之,生物体作物的吸收产生转移污染,富集于生物体内。反之,生物体生活中也可将富集于生物体内的残留农药带到土壤中。生活中也可将
52、富集于生物体内的残留农药带到土壤中。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过程。 扩散是由于分子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分扩散是由于分子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分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及农药本身的性质等。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及农药本身的性质等。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扩散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变化。在水分含量为
53、扩散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变化。在水分含量为4时,无论时,无论总扩散或非气态扩散都是最大的;在总扩散或非气态扩散都是最大的;在4以下,随水分含量以下,随水分含量增大,二种扩散都增大;大于增大,二种扩散都增大;大于4,总扩散则随水分含量增,总扩散则随水分含量增大而减少;非气态扩散,在大而减少;非气态扩散,在416之间,随水分含量增之间,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减少;在加而减少;在16以上,则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大;以上,则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大;由于土壤对农药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了,由于土壤对农药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了,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
54、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土壤孔隙率和界面特性的参数,增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土壤孔隙率和界面特性的参数,增加土壤的紧实度,就会降低土壤对农药的扩散系数;加土壤的紧实度,就会降低土壤对农药的扩散系数;当土壤的温度增高时,农药的蒸汽密度显著增大,则扩当土壤的温度增高时,农药的蒸汽密度显著增大,则扩散系数增大;散系数增大;气流速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药的挥发;气流速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药的挥发;农药种类不同,农药的扩散行为也不同。农药种类不同,农药的扩散行为也不同。 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3)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55、和转化 将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在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将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在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的过程称为农药学、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的过程称为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主要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主要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光化学降解光化学降解是指受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等引起的农药的分解;是指受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等引起的农药的分解;通常认为,在光解过程中,首先是光能使农药分子中的化学通常认为,在光解过程中,首先是光能使农药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异常活泼的中间产物键断
56、裂,形成异常活泼的中间产物自由基;然后,自由自由基;然后,自由基再与溶剂或其它反应物作用得到光解产物。基再与溶剂或其它反应物作用得到光解产物。由于土壤的透光率很低,光化学降解只发生在土壤表面上,由于土壤的透光率很低,光化学降解只发生在土壤表面上,作用很小,因此,光化学降解仅对少数稳定性差的农药起明作用很小,因此,光化学降解仅对少数稳定性差的农药起明显的作用。其光解产物有的比原来化合物的毒性降低了,有显的作用。其光解产物有的比原来化合物的毒性降低了,有的则转化为更毒的氧化产物。但它们可在土壤环境中继续通的则转化为更毒的氧化产物。但它们可在土壤环境中继续通过其它途径被不断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产物。过
57、其它途径被不断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产物。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辛硫磷的光解,辛硫磷的光解, =253.7=253.7 nmnm,30h30h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DDT(滴滴涕滴滴涕)的光分解过程的光分解过程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可分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非催化反应又包可分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非催化反应又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离子化反应等,其中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离子化反应等,其中以水解和氧化最重要。以水解和氧化最重要。 农药的水解速率不仅与其
58、化学结构有关,而且还与反应农药的水解速率不仅与其化学结构有关,而且还与反应条件有关,如土壤溶液的酸度、土壤环境的温度等。条件有关,如土壤溶液的酸度、土壤环境的温度等。 某些无机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的螯合物对有机磷农药的某些无机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的螯合物对有机磷农药的水解有催化作用。水解有催化作用。 无机金属离子可促进土壤环境中农药的某些氧化还原反无机金属离子可促进土壤环境中农药的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应的进行。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马拉硫磷的水解,马拉硫磷的水解,pH=7, t =6-8h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林丹(六六六)的
59、转化途径林丹(六六六)的转化途径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指农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指农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彻底分解成CO2等简单化合物,从而使农药发生降等简单化合物,从而使农药发生降解。它是农药在土壤中的主要降解过程。解。它是农药在土壤中的主要降解过程。 它主要包括脱卤作用、氧化还原、脱烷基作用、它主要包括脱卤作用、氧化还原、脱烷基作用、水解作用、环裂解作用、芳环羟基化作用和异构化水解作用、环裂解作用、芳环羟基化作用和异构化作用等。作用等。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马拉硫磷的生物降解,假单胞
60、菌马拉硫磷的生物降解,假单胞菌脱甲基作用脱甲基作用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第五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随着各种农药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各有各的分随着各种农药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各有各的分解过程。而且由于降解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影响解过程。而且由于降解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影响降解速率的因素也很多,以致不同的农药在土壤中降解速率的因素也很多,以致不同的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或转化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但无论何的降解速率或转化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但无论何种有机农药,无论其稳定性如何,最终会通过光解、种有机农药,无论其稳定性如何,最终会通过光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逐渐分解,转化为无机物。化学降解、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元旦小孩的主持词(8篇)
- 2022年自助餐厅圣诞节方案范文
- 环境友好型厂房建设方案
- 供水管网老旧设施更换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 书籍封面的制作与设计
- 汛期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资源环境审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电视新闻节目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汽车路试协议书
- 2025年河南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6:5管理要求-5.6 设备完整性(雷泽佳编制-2025A0)
- 市场调查与分析(完全)
- 临床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黑龙江帕弗尔能源产业管理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
- 初中家长学校父母课堂课件与教案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压力钢管镇墩抗滑稳定及地基应力计算
-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项竣工验收自查报告格式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