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虽有佳肴》导学案教师用_第1页
20《虽有佳肴》导学案教师用_第2页
20《虽有佳肴》导学案教师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虽有佳肴(教师用)一、导入:从论语十二章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句子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论语十二章中有关学习的句子。我背前 一句,你们背后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师:同学们,学了论语十二章,我们知道了一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 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五经中,除论语 外,你可能还知道其它儒家经典一一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为诗书礼易

2、春秋。请大家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五经中的哪一本书呢?生:礼记。师:正是。今天,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板书课题虽有佳肴二、了解作者、作品。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 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 小 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 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 成为人人必读之书。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 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

3、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 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记在教育领域是“第一名著”, 也是“微教育学”的典范。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择师不可不慎也。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 察则无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要研究中国的教育,不可不读学记;要研究世界的教育,不可不读学 记;即使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不读学记”。三、明确目标(见左边方框)【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2、学习文言文,

4、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4、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人IV IV 1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通过小组合 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四、初读正字音。上课之初,同学们希望听谁朗读这篇文章? 要求:在听朗读时,注意听准字的读音,体会句子的停顿。 师:请模仿老师的朗读,将文章读两遍

5、,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师,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一生读, 你对自己的朗读如何评价?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将怎样改进?还有谁试试。生2读。谁来点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齐读。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嘉肴.() 弗食 () 旨(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 学学半() 谓( )五、思读明节奏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还不够,掌握好停顿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句内停顿,要做到 不读破句子。咱们请一位同学读读,注意把握好节奏。一生朗读。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 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 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

6、后知不足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生自由朗读。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六、译读晓文意(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翻译)1、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最大区别在于,文言 词语

7、以单音节构成。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弗食,不知(知道)其旨也”;有的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 弗(不)学,不知其善(好处)也”)。嘉肴: 旨:至道: 是故:困: 自反:自强:教学相长:兑命: 学学半: (11)其此之谓乎: 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8、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 兑命篇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七、析读知特点分男女生朗读。完成下列问题 本文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从写法上看,课文主要有哪些特点?板书:【板书设计】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嘉肴至道不学,不知其善学一知不足-自反 “教一知困-自强教学相长学学半兑命曰写法上,课文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较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 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其二,有较 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

9、“教”的作 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 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 须自己亲身的实践。八、品读说启示(接龙读)问: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 谈谈你的看法。课文所谈虽是针对教师言的,对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却也都有启发。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 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 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九、诵读咏真情。(全班背诵)师:同学们,作为初中生,我们未必对每一个汉字,都要知之甚深。同样, 我们一节课,我们也不可能穷尽每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