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题答题格式_第1页
诗歌意象题答题格式_第2页
诗歌意象题答题格式_第3页
诗歌意象题答题格式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类”1、蝉( 1)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例 1: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 、“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 “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

2、狱。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例 2:王沂齐天乐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 3: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例 4:商隐蝉 :“我亦举家清” 。( 2)悲凉凄切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例 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例 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例 3:三

3、国人植赠白马王彪 :“寒蝉鸣我侧”例 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 斯夜思偏清。 默守疑相答, 微摇似欲行。 ” 诗中的 “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 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 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例 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 ,“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客听到蝉鸣而惊, 夕阳之蝉, 凄恻哀惋。 夕阳西下, 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 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 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 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

4、蝉”、“客”在一个“惊”字中合二为一,同在夕时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两者可以换位,物我感应、融为一体。例 6: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 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蝉在白露到来时, 必死无疑, 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 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例 1:“红树蝉声满夕阳, 白头相送倍相伤” (元稹 送卢戡诗)“红树”、

5、“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例 2: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 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这首诗即明写蝉,暗伤己。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 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2、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杜鹃鸟俗称布谷, 又名子规、 杜宇、子鹃。春夏季节, 杜鹃

6、彻夜不停啼鸣, 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 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 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例 1:白闻王

7、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例 2: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 3: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 4: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 5:宋人贺铸忆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 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 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 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例

8、 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例 7:宋代仲淹诗云: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例 8:宋人王令送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例 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 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造口壁 )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

9、书信、消息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例 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例 2:“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例 3:“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人嘏长安秋望 )例 4:“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称武已死, 而汉使

10、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例 5:晏殊清平乐 :“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例 6: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清照另一首词云: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例 7:“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白 )例 8:“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商隐离思 )例 9:“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 ”(若虚春江花月夜例 10:“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11、断雁叫西风。 ”(捷)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按照迷信的说法, 是一种不祥的鸟, 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 1:商隐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有暮鸦。 ” 例 2: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例 3: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6、蟋蟀思乡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 时令又届深秋, 因而就跟促人纺织, 准

12、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例 1: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 “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例 2:夔齐天乐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7、鸳鸯夫妇恩爱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例如: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9

13、、青鸟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 前来给汉武帝报信, 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 并服侍在王母身旁。例 1:南唐中主璟有诗: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例 2:商隐诗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10、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 出入在人家屋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 或惜春伤秋, 或渲染离愁, 或寄托相思, 或感伤时事, 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 秋天社日南归, 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14、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例 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 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 ?谷风 )例 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 ?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例 1: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例 2:宴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15、徘徊。 ”(浣溪沙)( 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 (岱年?中国思维偏向 ),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 飞禽走兽, 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 猿鸣沾裳, 鱼传尺素, 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

16、的想象空间。例 1: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满庭芳)例 2: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 ”(可久?殿前欢)例 3: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轼?送睦知潭州 ;例 4: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安?子)燕子, 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的血液中。11、猿啼凄清、哀伤、悲凉.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例 1: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 2: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 “

1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例 3: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12、飞鸟:(自由的灵魂)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 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 (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 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补偿, 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例 1:汉末古诗十九首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

18、,奋翅起高飞” (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例 2:无名氏的古诗 “我欲渡河水, 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 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 ),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例 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 )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 随归鸿远去的, 不仅仅是目光, 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 他已化身为鸟, 神游寥阔长空, 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例 4:“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例 5:宋代文

19、豪轼“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 “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心的平静怡然。 “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 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例 6:崇尚道家思想、 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 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 渊明做官时甚至 “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 ),.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

20、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2)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例 1: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例 2: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 )例 3: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 (中思旧居 )诗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例 4: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

21、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愿望。继黄庭坚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例 5: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例 6: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夔庆宫春 )( 3)乡愁、羁旅、漂泊跳出自身局限、 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 因战乱灾荒而漂泊 夕旧西下, 薄暮冥冥, 飞鸟纷纷返回故林的场景,触动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愁肠!在中国古诗中,飞鸟意象经常与乡愁主题联系在一起:例 1: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22、(植情诗 )例 2: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玉台新咏·艳歌行)例 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例 4:背归鸿,去吴中。回首中,清泗与淮通。 (轼江城子·别)翔鸟高飞云天,行士却羁于徭役;堂前燕子冬藏夏现,兄弟三人却漂泊异乡;入春以来,大雁飞回北方, 出使南国的诗人却迟迟不能北返; 轼将由南下, 正与北飞的鸿雁背道而驰 飞鸟依物候变化自然而自由地来去,比照出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例 5:这类诗中最著名的恐怕当属有“百代词祖”之称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23、,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此词相传为白所做,缠绵悱恻的情感蕴含在每一个景物之中:远树含烟,寒山苍碧,昏暝暮色渐渐笼罩高楼, 使登楼望远之人倍增忧愁。 他在白玉的台阶上久久伫伫, 只见鸟儿迅疾滑过天际, 飞返故巢。他不由地想到:自己要是能够回到故乡该多好啊!可是故乡是那么遥远,那一路之上,不知要经过多少座长亭,多少座短亭!有人认为菩萨蛮从女性角度着笔,是一首望远怀人的思妇词,这也可以解释得通。这位忧愁的女子祈盼丈夫归来,傍晚时分,看到出外觅食的鸟儿回巢,在心中为丈夫暗计归程。家人盼归主题下的诗篇与游子思乡诗形成对应, 飞鸟也是其中的主要意象之一, 比如 “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24、 (观减字木兰花 )等。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 在诗人看来, 可能是孤凄无伴、 漂泊无依的, 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心情绪的反应:例 6: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例 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例 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轼卜算子 )例 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陆游秋思 )例 10:以飞鸟比喻人生,轼有一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辙(字子由)原诗

25、有 “相携话别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之语, 轼的和诗即从 “雪泥”引发,变实为虚,创造出“雪泥鸿爪”的有名比喻,喻指往事在人心中留下的痕迹。雪泥上指痕还在,如诗人心中记忆犹存, 然而那只鸟早已不知飞到哪里, 保存着昔日记忆的诗人兄弟也已历经磨难。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14、鱼:自由惬意15、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17、(瘦 ) 马:奔腾追求漂泊.古代诗歌意象之“地理气象类”1、月亮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边愁,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 “玉盘”、“玉轮”

26、、“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1)思乡、思亲、思人、乡愁、无奈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例 1: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例 2: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例 3: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

27、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例 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九龄望月怀远 )例 5:“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唐人王昌龄昌宅夜饮 )例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例 7:“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例 8:杜甫诗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例 9:长卿谪仙怨 :“白云千

28、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例 10: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例 11: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例 12: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例 13: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祈祷和祝福。例 14: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希冀和渴盼。(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例 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悲亢幽怨;例 2:“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悲壮雄浑。(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例 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

29、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例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若虚春江花月夜 )2、斜阳(夕阳、落日)( 1)失落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例 1:唐代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例 2:南朝民歌西洲曲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例 3:仲淹幕遮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例 4: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 5: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 2)雄浑、苍莽例 1: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 2: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征

30、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例 3:仲淹渔家傲 :“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例 4:柳永八声甘州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萧瑟凄寒中尤显出几分苍莽浑古的气象。( 3)思古幽情.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以抒发思古之幽情。例 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例 2: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例 3:周邦彦西河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 例 4:白忆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水爱情、友情、漂泊、时光易逝、愁情(1)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31、。例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临流感叹的,是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例 2: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例 3: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例 4: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2)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尤其是愁情无尽。例 1:唐·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例 2: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例 3:观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32、例 4:观江城子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例 5: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例 6: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例 4: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君南海,寄雁传书不能。桃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这是一首浓情厚意的诗文, 作者从友人和自己所处的两地间距入手,通过回顾二人的交往, 叙述当下的处境,展现友人的品质,

33、表达作者对他的关切和怀念。 “江湖夜雨十年灯”摹写知己天各一方、秋夜苦雨相伴的凄凉境况,其基调是悲的。写江湖、夜雨、孤灯,在于感慨自己十年来的江湖飘泊,夜雨中只有孤灯一盏和自己作伴的凄苦不平之情。4、冰雪(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例 1:愈:“云横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5、:希望朝气活力6、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

34、: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7、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8、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9、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2、春风:旷达欢愉希望13、东风:春天美好1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15、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16、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7、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18、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

35、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白送友人)。19、天阴:压抑愁苦寂寞20、天晴:欢愉光明.21、金风:秋风22、雨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例 1: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 A、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 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 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愁苦、幻灭与绝望( 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例 1: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例 2:温庭筠:“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例 3: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

36、雨蒙蒙隔断桥” 。( 2)急骤迅猛, 破坏尤烈, 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例 1: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例 2: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例 3:明·袁凯:“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23、秋悲愁、悲戚、悲郁、离愁、思乡、迟暮之感(万物凋零)( 1)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例 1:汉·彻(武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2)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离别之苦、思乡

37、之情。例 1: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例 2: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例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 4: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例 5: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38、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3)豪迈、豪放、开朗、豁达、喜悦(天高、气爽、云淡)例 1:陆游的秋声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五原草枯苜蓿空,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此诗却一反古人悲秋的情调,一开始就对秋天表示出莫大的热情。例 2: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器物类”2015-04-08一起学语文1、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酒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创作过程中是不可

39、缺少的物品,从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到穷途末路的暮年白头, 从礼仪威严的庙堂深宅到简陋破旧的酒肆野舍,从久别重逢的欣喜到生死茫茫的送别, 从觥筹交错的宴请到清冷孤寂的独酌。一杯浅浅的酒, 承载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1)悲例 1:“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陆机短歌行 )。.例 2:“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戴叔伦)。例 3:“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益)。表达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2)欢例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白将尽酒 )。把借酒浇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例 2:“五陵年少金市

40、东,争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白)。这是青春时代少年游侠的豪饮,侠气干云,放荡无羁。例 3:“新丰美酒斗十千,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写出了少年游侠的昂扬意气,富有浪漫主义气息。(3)离例 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 却是作者强烈、 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 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例 2: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饯别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写离人酒醒之

41、后,看到岸边萧疏的柳,残月在天,清光如水,更加触发了离别的伤感。 而其中的意蕴却不止于此, 它甚至使人联想到, 人生的许多痛苦在人的清醒之时,将会愈发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4)合例 1:“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 ”(欧阳修浣溪沙 )。例 2:“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储光羲),例 3:“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相聚总是一种欢乐,人生喜相逢。酒在这时充分展现了相聚的心境。(5)喜例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兵收 )。例 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 (白),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浓烈,洋溢着唐帝国雄健开朗、自信乐观

42、的民族豪情。.(6)乐例 1:“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 ”(杜甫客至 )。例 2:“我醉君复乐,然共忘机。”(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闲暇无事与朋友对饮,其乐也融融。(7)哀例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酒御寒,而酒敌不过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此时的菊花满地堆积,虽言其盛,却已憔悴凋零, 它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 这种悲哀来自于作者所经历的国破、 家忘

43、、夫死、独守的苦难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一种饱经忧患的绝望之情。(8)愁例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照醉花阴 )。清照与明诚结婚后,一度“负笈远游”,重九饮酒赏菊,本是诗人雅兴。如今,美酒无人共饮,好菊只能独赏。不言其愁,但愁在其中,但这只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人比黄花瘦” ,但却是既有对菊花的赏识,也有孤芳自赏的味道。因为她与丈夫的离别只是暂时的缺憾。例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宣州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例 3:“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

44、五 )。例 4:“欲持一飘酒,远慰风雨夕。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例 5:“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酒,或清冽, 或温醇, 到了诗中, 都能把诗人的感情进行发酵,使喜愈喜, 悲愈悲, 愁愈愁,读起来自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作者醉酒,诵者醉诗。郁郁酒香溢满浓浓诗意,穿越时空,纵扬千古。2、船漂泊、自由舟乘载了五味人生,尽显众生百态, 舟中的无奈几乎就是世上风风雨雨的一个缩影;舟是人生不称意的仕子遨游江湖, 远离喧嚣红尘的最终寄托; 同时, 舟也给诗人带来成功到达彼岸的希望。逆水行舟的劳累与艰辛,顺流而下的轻松与自由,徜徉水面的宁静与

45、空灵,都给人一种启示和愉悦。因此舟也沉淀为一种美学意象客帆远水,秋月钓船,孤篷落日, 野渡舟横等以舟为中心的审美意象,历来都是古典诗歌艺术中的典型象征。在千百年的反复歌吟中,舟成为一种特殊意义的诗学语词。本文主要通过对唐诗舟意象的分析,从中折射出唐诗.人的百态人生。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

46、似,天地一沙鸥。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 “泛不系之舟” ,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1)舟的漂泊意象“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 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 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 。舟如浮萍一样 , 都是水上漂浮之物, 行驶在茫茫的水面上, 舟无所依持 , 行止无根这种特性正如那飘泊天涯的诗人 , 因此,诗人往往将自己人生情感以及在行舟中的感受融入舟中,于是舟便成了漂泊不定的象征了。在唐诗人中,无论

47、是求仕,还是漫游,漂泊他乡始终都是诗人的一个心病。如尽管白生性豪迈,曾高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但对于一生漂泊诗人来说,思乡之情、漂泊之感自是他多彩人生的一种况味。例 1:“秋浦猿夜愁 , 堪白头。青溪非陇水 , 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 , 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 雨泪下孤舟” (秋浦歌之二 )白一生主要时间都在漫游, 作者漂泊四方,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很多时候陪伴诗人的只有一叶孤舟, 试问,诗人怎能不潸然泪下呢?可见, 漂泊的彻骨之痛始终是作者的一块心病。作者的刻骨铭心思乡之情,沉痛的漂泊之感,一句“雨泪下孤舟”便表达的一览无疑。作者在舟中漂泊天涯,命运与舟一般

48、。例 2:“宛溪霜夜听猿愁 , 去国常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 , 却羡双溪解北流。 ” (寄侍御)诗人的命运如不系之舟一样,孤独无所寄托,漂泊天涯,伤感之情久久回溯于诗人的心头。因此,舟在白的笔下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渡水的工具, 而是凝结了诗人漂泊天涯的辛酸和刻骨的思乡之情的生命之舟了。而对唐朝另一个诗歌神话杜甫来说。 “在他一生的飘泊生涯中, 舟对于他同样是悲凉的,堪与屈原同调了。 ”例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代宗永泰元年( 765 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暮府职务,四月严武卒,杜甫于五月带领全家离开, 乘舟南下,在途中写下这首诗。此时作者伤老年多病,辞官飘零,孤独无助,犹如黑夜的

49、孤舟。.例 4:在风浪险恶的江湖,在孤苦自伤的漂泊中,杜甫留下了哀伤古今的思乡诗句“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杜甫在异乡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时间几乎以舟为家。例 5:“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登楼)诗人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身系一舟。诗人感时伤怀, 感叹陪伴自己的只是一片孤舟, 最后亦客死在由到的一条破船上。诗人通过孤舟间接地向读者传递、倾诉诗人在漂泊状态中的心灵遭际与生命感悟。在孤舟上,逝世前作36 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例 6:“扁舟泊云岛,倚悼念乡国”白居易父亲早逝,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天涯漂泊。诗人站在舟上, 望着故乡的方向,淡淡的忧伤与秋江的暮色浑为一体, 令人感到作者漂泊异乡的惆怅和孤独。唐诗人现实的遭遇与舟的特性联系在一起,于是舟变成了漂泊的生命之舟。例 7:“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谋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