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

2、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2. 文言文阅读。车胤囊萤夜读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日则耕作,无以夜读。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贫(_)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_)2翻译下列的句子。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_3“车胤囊萤”的故事已被人们用作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_3. 文言文阅读。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

3、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去:_。方:_。欲:_。还:。2翻译下面的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4. 阅读与思考。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

4、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尝:_达者七十二人达:_经传无文文:_博士无以对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据何文,以知之?_(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永之氓咸善游唐柳宗元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5、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注释)氓(mng):古代指百姓。暴:突然。中济:渡到河的中间。寻常:平常。侣:同伴。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货:这里指钱。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之氓咸善游(都)B.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渡过)C.何不去之(丢弃,放弃)D.身且死,何以货为(并且)2结合注释,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_3下面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溺”是哀叹溺水

6、者的意思。B.这句话是说如果像这样,难道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C.作者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因为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D.溺水者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4本文讲述了一个_的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_的人。6.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鹤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1请按原文填空。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二人

7、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 弈:_(2)一人虽听之 之:_(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4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7. 阅读短文。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2)何不炳烛乎?_(3)臣闻之_(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

8、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8. 阅读揠苗助长,完成下面各题。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谓其人曰:“!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默写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句子:_。意思:_。句子:_。意思:_。2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续写。看到“苗则槁矣”,农夫的儿子急匆匆地跑回家,他对父亲说:_。望着满地已经枯死的禾苗,农夫不禁感叹道:_。3“揠”、“苗”、“助”、“长”这几个字在新华字典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揠苗助长B.苗揠助长 C.苗揠长

9、助D.揠苗长助4小明才三岁,妈妈就每天逼着他练钢琴,这让小明很不开心。请你用上“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劝说小明的妈妈。_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_9. 课内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_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_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10. 文言文阅读。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秣m甚于他马。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o暴涨。3 舟子先济j马,回舟以迎行思

10、,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4 其马自岸跃入骇h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免沉溺。字词解释:尝:_甚:_秣:_ 值:_ 潦:_ 济:_ 覆:_ 骇:_2马啮ni盗髻j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自午及薄暮,已酩mng酊dng醉矣。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庸,吾尚可乘马返家。”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5 方俯身执缰,马遽j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字词解释:延:_薄:_酩酊:_毋庸:_尚:_ 骤:_未几:_赞:_方:_俯:_ 遽:_髻:_乃:_纵:_3“的卢”救

11、主1 刘备屯兵樊fn城,时荆j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o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yng如厕,潜遁去。3 其所乘马名“的d卢”。备骑“的卢”走堕du城西檀tn溪水,溺不能出。4 备亟j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ng三丈,遂得以过水。字词解释:屯:_延:_因:_ 佯:_ 如:_ 遁:_ 堕:_ 亟:_ 踊:_4越人道上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s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j,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ch越人曰:“尔饮yn食s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

12、。狗怒,啮ni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hun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字词解释:掉:_引:_俱:_粱:_倨:_ 啖:_已:_与:_啮:_领:_豢: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时期的列子。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

13、一项是()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C.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注:祠:祭祀。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卮(zh);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遂:_亡: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蛇固无足,

14、予安能为之足?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1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xua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做礼仪之事,孟母说:“这

15、个地方适合孩子住了。”于是就定居下来了。1“舍”有下列意思:房屋,住处。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在“舍弟”、“舍侄”一词中意为;“校舍”、“宿舍”一词中意为;“退避三舍”一词中意为。“舍”在短文中的意思是。(只填序号)2根据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遂迁居市旁市:_(2)复徙居学宫之旁徙:_3对“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B.这个并不是我的孩子。C.这并不是我教导孩子的方法。4孟母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第二次住在;第三次住在。5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_14.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