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师用导学案_第1页
《时间的脚印》师用导学案_第2页
《时间的脚印》师用导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时间的脚印导学案(老师用)年班课型:自读主备人:董云虹 张晓燕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 识记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姓名2.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重难点)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一.自主预习(温馨提示: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一)走近作者、作品。(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知识。)中文名称:陶世龙别名:石工、柳风、今明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9年4月职业:文学、科普作

2、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代表作品: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二)正音辨形。(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掸去(d a n) 腐蚀(sh i) 龟.(j u n)裂踪迹(z o ng)装置(zh i) 烘烤(h o ng)沙砾(I i) 山I u (麓)沟he (壑) 帷幕(we i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三)解释词语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 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山麓:山脚。龟裂:裂开许多缝子。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除了这些解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这一步让学生在

3、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使用工具书,独立思考并解答,确有疑难,教师点拨解疑。此举意在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等学习能力。)(四)自读课文,批注练习。(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用铅笔做批注,老师 信你们的自学能力。)1. 朗读课文,标清序号,说一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答: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2. 通读全文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 方式;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 )引出话题一一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之一。第二部分:(5-29 )怎样记录一一A

4、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 B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第三部分:(30、31)重要意义一一造福人类(设计上述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 能力,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更有效地掌握本文的学习 重点。)二.课堂探究(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将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朗读、 领悟情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经历了冰雪消融的春季,姹紫嫣红的夏季,硕果飘香的秋季和银装素裹 的冬季,记录着大自然神奇而美丽,今天让我们走进时间的脚印,了解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二)抽测预习,夯实基础。(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清序号,说一说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 么?2. 通读全文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3. 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五)品读赏析,识记方法。学习过程:自主品味小组交流师生交流1. 如何阅读科普文?答:(1)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2)概括段意,理清行文顺序。(3)筛选信息,理解术语内涵。(4)体察表达,分析说明方法。(5)抓住关键,体味语言艺术。2. 指名读读第1 4自然段,思考:(1)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时间伯伯有什么作用?答: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作为引子,照应文题;另一方面吸引读者。3. 指名读第5-29自然段,想一想:(1)读第6段,说说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答:岩石被

6、破坏一一被搬运、被堆积一一重新生成岩石。(2)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 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学生复述、接着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 明什么?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 时间的第一种方式。)(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岩石保 存了哪些历史痕迹? ( 22-29段)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 发展过程、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7、4. 读第30-31自然段,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 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 就是逻辑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空间顺序是指以地点的变 化为标准,逻辑顺序是指以事情的发展脉络,或者事情的因果为标 准。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文章的学习难点。(总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 感,这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分析说 明文顺序的方法,了解到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

8、序、逻辑顺 序。)(六)品味语言,互助交流。(1)请从修辞角度对“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清小的沙砾越 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进行品析。女口:拟人,写笨重的石块跑也跑不远,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 远的地方,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请你找出文 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2)“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 石。”这句话中的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不可以。 如删去就表示 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表述不准确。大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说明。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

9、会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趣味性,而且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七)拓展延伸,深化理解。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势'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 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 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雨水落到河湖里, 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 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

10、移动着,破 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 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 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1. 用简练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 选段说明时很有层次:由自然到 ,说明自然对岩石的破环时,先说明有生命的空气、水等,然后介绍到 寸岩石的破环,最后说到寸岩石的破灭。3. 选文主要运用了 、勺说明方法。4作者是怎样写得生动有趣的?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 说明了岩石怎样被破环的。2. 人类生物人类3.打比方、举例子(答作比较也可)4. 可从以下两方面作答:(1)采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排比句,句式整齐,较好地说 明了岩石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破环。(2)比喻的运用,使说明生动、形象,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总结:我们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其 实岂止岩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