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分析题一、选择题以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完成12题。1.该城市可能是
2、 A.重庆 B.广州 C.天津
3、 D.哈尔滨解析:从图中可以得出1月最低气温在0以下,故可排除重庆和广州,这两个城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均温在0以上。5月太阳辐射最强,7月气温最高,再加上1月的气温不在10以下,故只能是天津。答案:C2.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4、60;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大小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海拔和天气状况,夏季天津正处于雨季,
5、故影响总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是云量的大小,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 读“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形式图,答复34题。3.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6、160;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解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判断a<b<c,因此甲、乙、丙三处气温上下为甲>乙>丙。答案:A4.假设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那么甲地
7、 A.位于乙地北侧 B.位于乙地南侧 C.纬度高于乙地 D.纬度低于乙地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南北半球,由于甲气温高于乙气温
8、,且在同一经线上,判断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答案:D以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答复56题。5.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9、0; A.1004或1006 B.1006或1008 C.1008或1010 D.1004或1008解析:根据等值线的性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或者低值。答案:B6.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表达,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
10、 A.台湾岛风速变大 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 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 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解析:比照两幅图,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压线在这段时间内变稀疏,因此风速明显变小;其他选项可通过比照等压线的疏密变化来判断。答案
11、:D 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答复78题。7.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和较小 B.和较小
12、160;C.和较小 D.和较小8.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
13、小大 B.大小 C.小大 D.大小解析:由图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大,小导致
14、当地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得小麦产量高,质量好。答案:7.D8.B9.以下对风向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 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
15、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 B. C.
16、0; D.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假如地球不自转,将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热力环流。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故正确。答案:C读图,答复1011题。10.假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程度气流,b、d为垂直气流,那么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17、;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解析:假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那么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上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
18、,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低,因此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丙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低,而丁处气压那么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答案:D11.假设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一样,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19、160;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解析:因为程度气流a是从甲地吹向乙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将有大量废气、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布局在甲地,以确保城市大气环境不被污染。造纸厂污水排放量大,废气排放量较小,水泥厂粉尘污染严重,家具厂和电子厂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的工业,因此选B项。答案:B 以下图为某季节
20、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答复1213题。12.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A.D>C>A>B
21、60; B.A>B>D>C C.C>D>A>B D.C>D>B>A13.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22、60; 向高纬凸出向低纬凸出向北凸出向南凸出 A. B.
23、; C. D.解析: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A处的气压高于B处;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即D处高于C处;且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值的正确排序为D>C>A>B。近地面大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即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故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北凸出。答案:12.A13.A以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答复1415题。14.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24、 A.东北风 &
25、#160;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5.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26、 A.程度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B.程度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程度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
27、.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解析:图中5 100米5 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程度面上气压分布是: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程度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答案:14.D15.C二、非选择题1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该图表示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根据是
28、160; 。2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 。3图中的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4图中a的特征是 &
29、#160; ,c的特征是 &
30、#160;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地,原
31、因是
32、0; 。解析:由图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气压,应为程度气压梯度力,进而推断b为风向;c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b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由于B处等压线
33、较密集,故风力较大。答案:1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2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3程度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4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的大小与趋向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5B等压线较A处密集,程度气压梯度力较A处大1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以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
34、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填“左或“右偏。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4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科学核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威海文登区四校联考2025届七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复习问题集试题及答案
- 增强班级合作意识的工作措施计划
- 法治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试题及答案
- 班级理论知识竞赛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 企业治理与决策科学的总结计划
- 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策略计划
- 基于数据分析的急诊业务提升计划
-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肾病综合征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2024-2025人教七上数学26第3章代数式小结与复习【教案】
- 课件-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人文艺术活动与展览
- 字节跳动经营分析报告
- 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人员保密知识培训
- 起重机委托使用协议书范本
- OEE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济南铁路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