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同步测试_第1页
人教版本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同步测试_第2页
人教版本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同步测试_第3页
人教版本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同步测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主备人:王彩侠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2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3、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2、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88只 B86只 C90只 D92只5、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老年组生殖年龄组幼年组DCBA6、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7、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B水葫芦与浮萍 C.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D. 螳螂与黄雀8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

3、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9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10、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

4、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11、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B小于100只C200只D大于300只1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13、初生演替和次

5、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1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

6、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16、在江苏盐城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对麋鹿种群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其A. 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17、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被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8、在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A.地衣 B.苔藓 C.土壤微生物 D.草木植物1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

7、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20、右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 、图中A表示_,B表示 型,C表示 型。(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21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 _和 _,其中 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_。(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

8、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 _个体。(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_。22、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植物 20052006200720082009A10.09.28.06.8

9、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C,请在上述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3)该探究小组想调查该荒地A植物和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应分别采用的方法是 、 。(4)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如果你是该探究小组的一员,请回答:要探究的问题: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于 的群落。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