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试题_第1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试题_第2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试题_第3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试题_第4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2和2.3高一地理周考 使用时间:2015年4月24日 编印者: 审定:高一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据此回答12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数量 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 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读19902008

2、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C2008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4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B资源贫乏,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C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5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

3、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第6题。6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读我国2007年31个省(市、区)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收入图,回答78题。7由图可以得出的正确推断是()A人均GDP高的省(市、区),城市化速度快B人均GDP高的省(市、区),一般城市人口比重大C人均GDP高的省(市、区)

4、,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严重D人均GDP越高的省(市、区),城乡差别越大8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除直辖市外,城市化水平高的省区城市多C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人口总量比四川省小D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用地总量比四川省大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表示“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发展变化过程”,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表示中国工业化率的曲线是()ABCD10曲线20世纪70年代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政策的影响C环境的恶化 D逆城

5、市化现象的出现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1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2010·广东)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314题。13可知该市()A中心

6、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4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15(2011·广东)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二、综合题(共40分,每空3分)1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

7、最活跃的地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其原因是存在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生物:建筑面积的扩大减少了生物的多样

8、性;对气温:_; 对降水:_; 对地下水:_。(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 )(1分)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一、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周考答案D D C C B A B C B A A D D B D 16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3)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建筑面积的扩大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温室气体

9、和城市废热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雾灰尘排放量大,多云雾天气(或多酸雨)地下水的补给减少(或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严重) (5)ABD12.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第2题,“城中村”的出现,说明这些地区从产业上已经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上看,仍象农村,这说明该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答案1.D 2D34.解析第3题,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都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第4题,

10、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湖南省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答案3.C 4C5 解析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为中心的城市群。答案B6 解析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但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等排放废热较多,也有“热岛效应”的存在。答案A78.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人均GDP高的省(市、区),如沪、京、津、浙、粤、辽等省,城市化水平都超过了50%,由此可说明人均GDP高的省(市、区),一般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第8题,读图可

11、知,海南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45%,四川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30%;但海南省的总人口远远少于四川省,因此海南省的城市人口总量比四川省要小。答案7.B 8C910.解析第9题,根据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的定义及学过的相关知识可判断为日本的城市化率,为日本的工业化率、为中国的工业化率、为中国的城市化率。中国的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属于滞后城市化,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0%多一点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第10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下降。答案9.B 10A1112.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乙城市圈80年代、甲城市圈90年代、丙城市圈9

12、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低于1%,属于低自然增长率,故选项A正确。第12题,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应该位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较高;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较快,与丙城市圈相比,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较发达国家低,故D项正确。答案11.A 12D1314.解析第13题,城市中心区迁出人口18.1万12.4万0.2万30.7万,没有人口迁入;城区边缘区迁出人口23.3万人,迁入人口12.4万0.28万12.68万;近郊区迁入人口23.3万18.1万6.1万47.5万,没有人口迁出;远郊区迁入人口0.2万,迁出人口6.1万0.28万6.38万。故D选项正确。第14题,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致使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产生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大量人口迁往郊区,产生郊区城市化,故B项正确;我国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A项错误;我国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