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_第1页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_第2页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_第3页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_第4页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一、时代呼唤:科学人文交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剧烈。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已精辟地概括出时代特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开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研究的理论越来越深,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难控制,科技开展趋势及其后果的预测就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化到各领域;网络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生物技术不仅可以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开展,乃至可以改变人的本身;作战武

2、器极准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消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网上黑客、黄祸、病毒之所以横行,恐惧分子之所以恐惧,说明一个人假设掌握了高科技及其成果而又丧失人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科技开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由发现或创造到应用所需的时间,从蒸汽机的百年以上、电动机的65年到集成电路的2年、激光器的1年。新的高科技领域与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在信息、生物、材料、制造等领域更是如此。一个国家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非凡灵性的高级人才,将怎样适应这一速度?科学研究的理论越来越深。老领域的深化开展,新领域的创造性开拓,几乎都是横跨多个学科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根底,新的现象、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没有艰辛卓绝

3、的理念,没有洞察本质的灵性,又怎么能适应科技如此纵深广泛的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向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难控制。事情均是一分为二,智慧出,有大伪,一个研究及其成果可以带来福地可以带来祸。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例如基因工程,更是如此!塞翁得马,安知非祸?高级人才假设没有非凡的灵性,又没有高尚的人性,后果如何,难以设想。正因为如此,对科技开展的趋势及其后果的预测,毫无疑问,就越来越重要。?中庸?讲得好: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论语?同样讲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一个高级人才,不能不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不能不力求具有卓越的远见才能。何况,加上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从而促使国力竞争日趋剧烈,在这一严峻

4、的现实面前,科技应如何开展,开展结果将是如何,不能不令人忧虑深思。正是怀着这一心情,世界著名的将来学家约翰middot;奈斯比特于1999年写出了他的名著?高科技middot;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2000年此著译成中文,他专门为中文版写了序。同年5月他专程到中国,出席中文版的发行式。他清楚看到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更特别是生物科技,正在深化地改变着人周围的世界,改变着人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乃至改变着人的本身。他忧虑着将来:是福?是祸?正因为如此,他在中文版序中明确指出,科技给人们送来神奇的创新,然而也带来了具有潜在消灭性的后果。他接着在序中呼唤:能对科技作最有成效的思索的角度,就是人

5、性的角度:我们是谁?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实现?他在北京5月23日答记者问中提出:对任何教育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他呼唤人性,在中文版序与答记者问中,他强调指出,中国在灵性、伦理、哲学和人际关系中遗产丰富,天人合一的思想启示了在高科技时代寻求人性的意义。科学,是立世之基,只有懂得科学,掌握科学,尊重客观规律,顺乎客观规律,才能立于世上。人文,是为人之本,只有重视人文,领悟人文,溶入人类社会,尊重人类尊严,才能符合人的根本规格。科学教育,主要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既启迪灵性,更启迪人性。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教育才能正确地回应时代呼唤。二、人文文化,确立为人之本在今

6、天,在人才培养中,特别急需人文教育,对高级人才,对这一直接关系到国家重要领域与岗位的专门人才,更是如此。读一读?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3日的头版头条报导?改进德育工作,夯实做人根底?,是采访两会代表的报导。这个报导写道: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lsquo;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rsquo;一个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复道:lsquo;在幼儿园。rsquo;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等等。,其实,我们很多教育家很早就强调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首先是人

7、,然后才是各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但如今的情况是,我们的教育在解决一个人做事方面起的作用比较大,重视做事的专业才能的培养,看重学生通过考试、竞赛获得的这个lsquo;牌rsquo;,那个lsquo;牌rsquo;。我们的教育在培养下一代根本的道德标准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这个报导所反映的两会代表的观点多么好!人,青少年,学生,首先是个人,首先要有人性,要有人格,人格可以说是人性的度量,是做人的根本规格,即要有根本道德标准。一个人连人性都丧失了,人格都扭曲了,培养得越多,业务学得越好,才能练得越强,后果就越环。荀子讲得好: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

8、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甚至可以讲,比禽兽还不如。人文,就是要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心,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否那么,人不成为人人类社会也不复存在。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首先是寻求人性。丧失了人文,就是丧失了人性,就是丧失了人。人文,不但直接关系到人性,关系到做人;而且深化影响着灵性,影响着创造性,影响着做事。科学研究早已说明: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直接有关,而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有关,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百万倍以上。逻辑思维保证思维的正确性,而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却

9、是原创性思维的主要源泉。爱因斯坦以他切身的体验深化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打破性的发现与创造,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人文,不仅直接关系着个人的人性与灵性,而且严重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强弱与社会进退。民族的概念主要是人文文化的概念,没有自己的人文文化,就会异化,就没有这个民族;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人文文化,这个民族本质上就消亡了,就是不打自垮。国家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主要是经

10、济实力、军事实力与民族凝聚力,关键是民族凝聚力,此即对人文文化的认同。社会的进步退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物质文明与人文文化、精神文明的全面开展;没有先进的人文文化、高度的精神文明,而只有兴隆的科学技术、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人类最严重的危险,乃至是消灭之灾。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回。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都在意识到与呼唤着以人为本!三、科学文化,乃是立世之基科学力量是强大的。科技是人能生存于世界上的根底,是社会开展与进步的杠杆。科学,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是求真。一切违犯科学的,即一切违犯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一切违犯真理的,必然失败,肯定覆灭。这是不以人的

11、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深深影响着人的思维,影响着人的灵性,人的思维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人的行动才可能成功。在今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就不适应历史开展规律,就要挨打,一打就跨,受人役。显然,科学是一切的根底,是立世之基。这点,我国古代哲人非常清楚。老子宣扬的无为,就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不能违犯自然规律办事。孔子赞颂的天命,就是五十而知的天命,就是不短命,无以为君子也的天命,也就是要按天何言哉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为高级人才。?四书middot;大这?讲得更明确更详细,书中指出8条要领的关系: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

12、条中,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根底。格物,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致知,就是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我国在从日本引入科学这一词之前,将Science译为格致,极为恰当。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就是个人该怎么办、家庭该怎么办、国家该怎么办、一切事业该怎么办的前提与根底。科学教育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科技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思想)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这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科技知识是消费力开展的源泉。消费力的开展直接依赖于科技知识。人类社会的开展,就是先进消费力不断取代落后消费力的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没有金属工具的创造,就没有农业社会;没有蒸汽机的创造,就没有第一

13、次工业革命;没有电磁现象的发现,就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半导体的发现,就没有信息革命;如此等等,何可胜数?!纳米科技、生命科技,正酝酿着人类社会更为宏大、更为深化的变革与开展。在知识上,没有发现,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哪能有社会的前进?没有知识,就没有前进的力量。假设再涉及社会科学知识,众所周知,那么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变革及开展,作用就更难估量了。科学思维是正确思维的根底。科学思维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严密的逻辑,保证了思维前后的一致性、连接性,从而无矛盾、无错误。亚里士多德的宏大历史功勋就在于提出了作为正确思维根底的形式逻辑,而这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极其深化的影响。欧几里德的?几何本来?正是形

14、式逻辑的最早范例,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即仿此而写,许多科学家都是仿此建立自己的科学学科的体系。没有科学思维,轻那么走弯路,重那么入误区,临深渊,遭消灭。科学方法是事业成功的前提。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按照科学思维而付诸施行的行为;显然,这就有可能保证行为是正确的,施行是成功的。方法是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办事,总得有方法,方法表达着知识,表达着思维,分开知识与思维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事业的成败最终表达在方法施行的过程中。科学精神是求真的精神,这是科学的精华。迷之者挫,逆之者亡。这正是我国目前所急需的。不欺人,不骗己,不蔽上,不蒙下,不搞数字化游戏,不搞水货,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向人民负责

15、。但凡精神都是人文的,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的,也就是求真的人文精神。科学是个整体,从而科学教育也是个整体。那种急功近利的观点与作法:重视所谓有用的科学知识与方法,而轻视所谓无用的科学知识与方法,漠视科学思想,无视科学精神,割裂乃至抛弃科学整体,那么是非常片面的乃至是错误的。当然,人文也是个整体,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入文思维、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而决不能割裂,特别不能无视人文精神这一人文的精华,即求善的精神。四、必由之路:科学人文交融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始于人文教育阶段,中间经过二三百年来的科学教育阶段,今天正在走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阶段,这一开展是必然的,是同社会开

16、展有关阶段相适应的。工业社会之所以为工业社会,正因为基于科学技术之上的工业及其手段,展示出人类惊天动地的创造力,创造出一个个的人间奇迹。但是,与此同时,人间也陶醉于所谓的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奇迹中,陶醉于乃至于迷信于科学技术的威力,违犯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抗拒的辩证法,忘了人是人,忘了自然是整体,忘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必须和谐合一。老子讲得好:不知常,妄作,凶。早如哲人所告诫,自然正在报复人间,人类正在异已。严峻现实迫人深思,在科技如此开展的今天,加之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国力竟争的日趋剧烈作为引导世界潮流的大学,必须把高等教育在高一个层次上复归于育人这一本位;只能是育人,决不是制器,决不是一切形

17、式的只重视教做事的急功近利。这是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即教育思想问题。教育对象是人,教育的首先任务是育人,教育的宗旨是进步国民素质,从而教育思想就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的素质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教育方式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水火不能相容,相容必须有共同的根底。科学与人文之所以能交融,就是因为两者有着共同的根底,两者同源。此即:第一,人只有一个不可分割的大脑,大脑的各局部互相依赖;第二,大脑的活动不可分开人的理论而存在;第三,人的理论是在客观实际中的理论,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所以,任何一个卓越的成功者,都必须在严肃、认真

18、、高度负责任的理论中,成认与尊重客观实际,寻求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究客观实际的规律,概莫能外。王夫之讲得对:躬行为启化之源。尽管科学是个知识体系,其特点是一元的、逻辑的、实证的;而人文不仅是个知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其特点是多元的、非逻辑的、非实证的;然而,它们都是源于理论,高于理论,理论是源头。它们同源,共生互动,一样互通,相异互补。大脑的各局部不可割裂开,科学与人文也不可割裂开;合那么两利,裂那么两弊。可以说,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有科学的根底与珍璞;同样,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有人文的内涵与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至少有利于形成:第一,正确的追求目的,即形

19、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求真是负责,应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求善是负责,应有着对人的终极关心。求真务善的交融,就是负责的数学上的交集,是全面的真正的负责。因为,分开求善的求真,不一定有善的结果,甚至违犯人性,损害社会;因此,科学一定要人文为其导向。同样,分开求真的求善,违犯了客观规律,也不一定有善的结果,甚至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因此,人文一定要科学为其奠基。教育学生树立高度的全面的责任感,这是世界教育的潮流。有了高度的全面的责任感,就会有美妙的正确的追求,从而就会有永不衰竭的强劲动力,推动着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争取成功;由于有了这么强劲的动力,就会有宏大的激情,就

20、会升华精神世界,如痴如迷,进而在此升华了的精神境界中,进发出不可思议的创造力。这两点的结合,就可能创造一个美妙的明天。明天之所以比今天美,就是因为比今天新。求真、务善、完美、创新,是人性与灵性高度统一的生动表达。第二,形成强大的工作才能。一个人的工作才能突出表现为擅长学习,深于考虑,能于理论。学习是根底,考虑是关键,理论是根本,三者的严密结合是我国教育一贯的优秀传统。岳麓书院的传统:博于问学,明天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即一典范。科学与人文文融,首先,能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石,而不是梁思成先生1948年所锋利批评的形成半个人的文理别离的知识根底。这是创新的根底;其次,能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所谓思维品质优秀,一要正确,这由科学思维保证,二要有原创性,这主要由人文思维提供;再其次,能形成良好的理论才能,这由科学与人文共同高度重视理论所保证。这一强大的工作才能,不仅有高洁的人性作为动力,更有非凡的灵性作为根底。第三,形成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科学成认客观,人文关心客观,对客观、对别人及其劳动,既成认,又关心,自然会到达同外界的和谐。这是人性与灵性的高度统一的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