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案例_第1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_第2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_第3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 枝 一 叶 总 关 情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就是这样一篇以情感人的好文章。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么,这样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苦思冥想间,忽然灵光一闪:文章既然是以情动人,何不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校的问题化教学模式,围绕一个“情”字,建造一种情感教学模式呢?有了这样一个设想,我在教学时,便以读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带品,读出个性;读中品情

2、,以情动人;读中悟情,以身感人”, 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要归结于教学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设计,下面就过程一一展示给大家。 二教学实例教学设想:因所带班级基础较差,所以把这一篇课文设成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在诵读的基础上处理文字障碍,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是整体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围绕一个“情”字设计成一种问题化情感教学模式,即上文所说的“以读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带品,读出个性;读中品情,以情动人;读中悟情,以身感人”的模式,把重点放在品读亲情和写法上。下面重点展示第二课时的教学实例。教学目标1、品读亲情,品味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  2

3、、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中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沉感情。2、学习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了解了归有光的生平经历后,深为他的不幸而触动,但不幸的身世、多舛的命运,却磨砺了他细腻的感情,他笔下怀人记事的散文,都写得深沉细腻、感人肺腑。他散文的这种特点,我们通过对项脊轩志第一段的学习,已有初步感受。那么,这节课,我们讲继续深入地品味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并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中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法。多媒体打出学习目标接下来,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再次朗读第一段学生齐读。从第一段我们可看出,项

4、脊轩环境雅致、景色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岂不乐哉?这样的心情用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中的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多喜”生齐答,那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可悲”的又有哪些人事呢?二、赏读课文一)、初读课文,初步识情下面请听我读下文,听读的过程中请思考:作者追忆了哪些亲人?围绕这些亲人写了哪些事情,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写的呢?学生甲:追忆了祖母、母亲和妻子。学生乙:还写了叔伯分家,侧面写出家人不和,作者深感悲痛;在写母亲时,同样以悲痛的心情回忆了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师:祖母呢?我的祖母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丙: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

5、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做: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 表达了祖母对我的关怀和期望。学生丁:写妻子时,描绘的是一幅一往情深的夫妻恩爱图: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设计说明:教师用深情的朗读可以打动学生,使他们对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初步感知,也为下面的继续赏读创设了一种情感氛围)二)、再读课文,继续悟情看来作者在追忆三位亲人时,都是以很悲痛的心情来追忆的。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组探讨:作者的母亲、祖母和妻子各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要求各组代表结合相关句子来谈)学生回答略。(设计说明:再读课文,让学生能充分

6、认识到三位女性的美好形象,初步理解作者的悲情)三)、三读课文,深入品情刚才同学们读到的都是生活中最平淡的小事,为什么在妪回忆母亲时“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在回忆母亲时“长号不自禁”?(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分组深入探讨)小组一: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姬,一则因为

7、“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小组二: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这样的遭遇,必然使作者时时感到“悲”,写“先大母”,重在说明对遗教的不忘,把祖母的期望同今天自己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交织起来,以至“长号不自禁”。师:如果换作在座的诸位,你们也会潸然泪下吗?泣什么?长号什么?学生:母亲去世,祖母归西-人亡物在之痛。师:作者在回忆自己的妻子时有没有这样直接表

8、露自己的情感呢?如果没有,那又是怎样表露的呢?小组三:作者在回忆自己的妻子时,并没有直接表露感情,而是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夫妻之间的恩爱。然后又借物抒情,借枇杷树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师:说得非常好。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深入品味真情,学习表现真情的写法)四)、四读课文,交流真情本文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请生再读课文回忆母亲祖母的片段)师:作者正是抓住了生活

9、的一些细节,才达到了感人肺腑的效果,提问:文章这么感人,在选择细节描写上有何独到之处?学生:细节的选材琐细、真实、丰富;描写自然、简洁、清淡;而抒情却细腻、深挚、委婉。师:由此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对祖母、母亲、妻子及自我的深情。那么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触动你心灵的细节或场景呢?请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你的情感体验。(适时播放懂你)学生互相交流。(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重在借歌曲引导学生说出心灵的感动、借鉴文章的写法,使学生在受到感动的同时也学会表达感动。)师总结:人们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归有光就占了两大不幸,再加上迟迟功名未就,深负祖母的殷切期望,这种种悲痛压得他喘不

10、过气来,只能借项脊轩志这一篇散文来寄托对大家庭破落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从中我们也得到一种写作启示当我们要表达我们的真情时,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抓住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去写,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正所谓“平平淡淡总是真”!四、作业布置请同学们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运用一定的细节描写。 三课后反思本文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个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第二篇文章,写得真切感人。在教学设计时,我结合新课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本校的问题化教学模式,设计成以读带品的问题化情感教学模式。意在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其强烈的情感共鸣。整节课实践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四个字效果不错。一节课中,我以自己深情的朗读开始,以感人的歌曲结束,中间伴以深情的品读,从而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加之我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许多同学都举手抢着交流。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让学生联系自身谈体验时的过程:在懂你的背景音乐下,很多学生在交流时都泣不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