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讲课文稿-茶叶品饮艺术_第1页
中华茶文化讲课文稿-茶叶品饮艺术_第2页
中华茶文化讲课文稿-茶叶品饮艺术_第3页
中华茶文化讲课文稿-茶叶品饮艺术_第4页
中华茶文化讲课文稿-茶叶品饮艺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茶叶品饮艺术茶的品饮是一门艺术,需要对茶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有优雅的品饮环境,特别是对文化名茶的欣赏,更要有较高的鉴赏水平。怎样品饮、鉴赏好茶,是一个要长期体味学习的过程。第一节 茶叶的鉴赏沏一杯好茶,细品慢啜,能让人平心静气,消除烦脑,进入宁静优雅的境界,品茶与人们的身心相关,与茶的精神内涵紧密联系。品茶与茶叶的品质评定有差异,是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的一种鉴评,要求品茶人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有充裕的闲暇和高雅的性情。品茶是品茶的色、香、味、形以及茶的味外之味。会喝茶、会品茶是一门学问。一、茶的外形鉴赏茶叶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特别是名茶,颇如舞蹈艺术,注重体态语言与身体造型。

2、茶叶的外形既可反映原料的老、嫩,又可判断制茶技术的优劣。外形一般按嫩度、条形、色泽、净度四个因子分别评定。1、嫩度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条件。原料老嫩可反映内含成分的多少和叶质的柔软程度。正确评价干茶嫩度,要从以下几点来把握。首先看白毫多少。一般白毫满披的茶叶,其嫩度都很好。但嫩度好的茶叶不一定白毫就多,因为芽叶中茸毛分布的多寡除与采摘嫩度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茶树品种。2、条形对条形茶而言,锋苗多少也是判别茶叶嫩度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头尖型的茶条多,表明鲜叶原料中芽头占的比例大,茶叶的嫩度就好。此外可看茶叶表面的光滑程度,嫩度好的茶叶表面较为光滑油润。条形好坏与原料老嫩有关,更与制茶工艺

3、密切联系,主要从茶叶的松紧、弯曲、整碎、壮瘦、扁圆、轻重、匀齐等方面综合把握。各种茶叶均有特定的形壮要求,且侧重点不同。3、色泽干茶色泽可以反映鲜叶的老嫩和加工的好坏,色泽包括色度和光泽度两个方面。色度是指干茶颜色的种类,各类茶叶都有各自对色度的要求,如绿茶一般为绿、墨绿、翠绿、黄绿等;红茶要求乌;乌龙茶要求青褐等。 光泽度是指色面的亮暗程度,主要从干茶的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加以评价,以有光泽油润的为好。干茶如果色面发枯,是由于原料太粗老。4、净度净度指茶叶干净与夹杂程度,不含夹杂物或含量少的,净度好或较好。二、茶叶内质品味茶叶的内质要从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四个方面来评价。1、茶的香

4、气香气为茶叶鉴赏的重要内容,特别对高档茶来说,香气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茶叶品尝鉴赏价值的高低。香气主要评定香型、香气高低度、鲜爽度、纯度和持久性。与之对应的品香方法就有了热闻、温闻和冷闻,有品干茶香、汤前香和叶底香等方式。而且,对茶香的追求导致了花茶的产生。茶叶的香气有毫香、清香、嫩香、花香(包括青花香和甜花香)、果香、甜香、栗香、火香、陈醇香和松烟香等。香气的高低即香气的浓淡程度。一般而言,鲜叶原料的质量越好,则其所含有的芳香油成分越多;加工工艺水平越高,香气成分的形成与转化就越充分,茶叶的香气就越高。2、茶的汤色茶汤是品味茶叶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品质高低的重要项目。一杯色泽鲜明、清澈明亮的茶汤

5、总能给人一种美感。汤色主要评价茶汤的色度、明亮度和清澈度色度是茶汤颜色的类型、是否正常等。茶叶汤色有绿茶的浅绿、杏绿、绿亮、黄绿,如果茶汤泛黄,色度加深,就有可能是粗老茶或陈化的茶叶。红茶要求汤色红亮、红艳或深红,汤色过浅,则表示原料太粗老,或发酵不足;汤色太深,则表示发酵过度。汤色还有黄茶的杏黄、橙黄;黑茶的橙黄、橙红、深红;乌龙茶的金黄、橙黄、橙红、橙绿等类型。明亮度是指茶汤的亮暗程度。茶汤表面反光充沛的为明亮度高。一般越是高级茶和新鲜茶,茶汤就越明亮。清澈度强调茶汤的清澈、鲜明。清澈的茶汤纯净透明,无混杂。混浊的茶汤视线不易透过茶汤,汤中有沉淀物或细小悬浮物。茶汤的清澈明亮是细嫩炒青或细

6、嫩烘青类名茶的品质特色之一。3、茶的滋味茶叶是饮料,滋味的好坏是评价茶叶质量的关键因素。茶类不同,滋味类型也不同。茶中的滋味有苦、涩、甘、鲜、活、醇、厚、浓等,不同茶叶的滋味都是它们组合搭配的综合效果。茶的滋味有清鲜、鲜浓、鲜醇、鲜淡、浓烈、浓强、浓厚(爽)、浓醇、甜醇、醇爽、醇厚、醇和、平和、陈醇等多种类型。一般名优茶要达到醇、厚、鲜的要求。普通绿茶要求茶汤有一定的浓度,滋味平和。红茶中,工夫红茶要求滋味醇、鲜、甜;红碎茶则要求浓、强、鲜,不但要求茶汤有较高的浓度,还要求入口有强烈的刺激性,因为红碎茶一般采用添加奶、果汁等品饮方法,如果浓强度不突出,茶味会被掩盖。白茶的风格清和高雅,太浓则不

7、符合其品质特色。茉莉花茶要突出花的香味,其滋味不要浓,以醇、鲜为上。4、茶的叶底叶底是指开水冲泡以后的茶渣。平时的品茶往往觉得茶渣毫无用处,其实从茶渣的老嫩、整碎、色泽、匀净等方面可以判断出原料品质和加工中的问题。叶底的鉴赏主要有嫩度、色泽和匀度三个方面。嫩度主要看芽头在叶底中所占的比例。叶底的色泽鉴赏与干茶的色泽鉴赏相似,主要是看色度和光泽度。叶底的匀度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整碎等方面来辨别。5、内质品味方法茶叶内质的专业审评有一套严格的泡茶规范,一般称取克茶叶放入毫升的审评杯中,加沸水至杯口,加盖冲泡分钟后,将茶汤倒入审评碗中,利用杯口的锯齿形缺口滤去茶渣。开汤后先闻审评杯中的香气,再

8、快看汤色、尝滋味,后看叶底。一般茶汤温度在45度左右最适合饮用,人体对滋味的敏感度也最好。闻香和观色后再尝滋味时,沏茶的茶汤就稍稍冷却,以免品饮时茶汤温度太高而烫舌而影响对滋味的感觉。在品茶之前,不应饮食有强烈刺激性的食品或饮料,如辣椒,葱蒜糖果等,也不宜吸烟。第二节 品茶环境品饮环境泛指人们在品尝香茗时所处的周围条件,包括地域风情、自然景色、人工设施以及节令气候等诸方面,涉及园林、建筑、艺术品的陈列、背景音乐及灯光的安排等等因素。它是茶叶品饮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古人论品茶环境中国人把品茗看成艺术,就在于在烹点、礼节、环境等各处无不讲究协调,古人对饮茶品茗环境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人不能多,

9、也不能杂。高堂华屋之内,大型茶宴之中,大型茶馆之里,人员众多,虽然很容易造就一种亲近热烈的气氛,但传统的中国茶道则是以清幽为主。从古到今,在饮茶一事上,要使饮茶从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艺术的享受,人们特别强调品茶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除了力求茶质优良,水质纯净,冲泡得法,茶器精美之外,还十分注重坏境的选择,清山秀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是理想的品茗环境。在唐代,品茶体现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文人雅士大多从清茶中细细品味出空灵淡泊、优雅脱俗、纯真清傲。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认为茶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因此,唐代品茶环境大多以清幽为主。不过,对品饮环境最为讲究的,是明代的文人墨

10、客;对品茶环境记叙最为详尽的,则是明代的茶学书籍。当时的文人最讲究品饮环境,他往往把品饮活动置于大自然的环境中,独览山水之胜,饱尝林泉之趣,使整个品饮活动充满了诗情画意,颇合天地之道。即使是在室内,也要将插花、书画、焚香与品茶结合在一起,真正使饮茶从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艺术的享受。多年之后,冯可宾又在介茶笺中谈到“茶宜”的个条件。一是“无事”,神怡务闲,悠然自得,有品茶的工夫;二是“佳客”,有志同道合、审美趣味高尚的茶客;三是“幽坐”,心地安适,自得其乐,有幽雅的环境;四是“吟咏”,以诗助茶兴,以茶发诗思;五是“挥翰”濡毫染翰,泼墨挥洒,以茶相辅,更尽清兴;六是“倘佯”,小园香径,闲庭信步,时

11、啜佳茗,幽趣无中;七是“睡起”,酣睡初起,大梦归来,品饮香茗,又入佳境;八是“宿醒”,宿醉难消,茶可涤除;九是“清供”鲜清瓜果,佐茶爽口;十是“精舍”,茶室雅致,气氛沉静;十一是“会心”,心有灵犀,启迪性灵;十二是“赏鉴”,精于茶道,仔细品赏,色香味形,沁入肺腑;十三是“文童”童仆文静伶俐,以供茶役。介茶笺还提出“禁忌”,即不利于饮茶的七个方面:一是“不如法”,煎水瀹茶不得法;二是“恶具”,茶具粗恶不堪;三是“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无风流雅韵之态;四是“冠裳苛礼”,官场往来,繁文缛礼,勉强应酬,使人拘束;五是“荤肴杂陈”,腥膻大荤,与茶杂陈,莫辨茶味,有失茶清;六是“忙冗”,忙于俗务

12、,无暇品赏;七是“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俗不可耐,难有品茶兴致。纵观中国古代人们对品茶环境的选择,大多强调亲近自然山水,追求幽雅清静,这与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及隐士文化密切相关。人们在自然山水间以茶为媒对人生、对世界产生感悟,情感、心境趋向宁静、淡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2、茶室环境现代品茗场所有经营型与非经营型之分。经营型的品茗场所,指那些专门设立的收费的茶室、茶楼、茶坊、茶艺馆之类,提供茶水,供茶客饮茶休息或观赏表演。这些场所或设在山水俱佳的风景名胜区,使茶客可在山涧、泉边、林间、石旁等处品茗赏景,或选在市井中心河埠码头等交通之地,使人们在忙于生计之间,得以休闲片刻,或选在集墟小镇的生活中心,使茶客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非经营型的品茗场所范围很广,凡为特定目的而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如茶会、茶话会和茶宴等均属此类,或在家居生活中以茶待客,或在郊区野外选山清水秀之处自备茶具举行无我茶会等。其实,现代茶艺爱好者不必认为构建品茗环境是件很难办到的事,在普通家庭中,只要略加布置,就可点茶品饮、会客、聚友、家人团圆,也能其乐融融也。总体来说,公共茶室最好选在游览胜地的幽静之处,即使在闹市,也要设法闹中取静。厅室布置可悬以国画、诗文、摆以兰花。古乐低回,古色古香。幽静品茶,方可领略茶的妙趣横生。若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