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释)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2、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3. 课内阅读。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

3、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诗人。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江南曲等。2全诗通过描写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_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_4. 古诗文阅读。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破:沦陷。烽火:这里指战争。浑:简直。胜:能承受。簪(zn):一种束发的首饰。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季节)的时候写的。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

4、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和_,更加体现诗人_的思想感情。5. 课外阅读。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诗人用_、_、_几个景物衬托出春天的幽静,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2结合诗句意思,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_6. 古诗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_。_,_。1默写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解:_ 

5、  供:_傍:_    阴:_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B.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男耕女织,昼夜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C.这是一首送别诗。D.“供”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音是“gng”。5诗的后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7. 阅读理解。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_,诗中的“周郎”是指_。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3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不少于两个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_4根据自己的积累

6、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_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早岁:早年,年轻时。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1“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解释为_。2“_”一句,暗写诗人晚年已知世事艰难并流露出愤激不平之意,感叹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艰难。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

7、确的一项是()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9.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 B.川流不息 C.力大无穷 D.毫不在乎2“少壮工

8、夫老始成”与“绝知此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 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 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

9、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10. 课内阅读。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1.把词句补充完整。2.这首词

10、一共写了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 ”画出来。从中我体会到_。作者重点写的是_,从“_”二字可以看出来。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重点。11. 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暖风”一语双关,既指_,又指_。2“游人”指的是_。3“_”一句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讽刺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稚子弄冰南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磬:古代

11、的一种打击乐器。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1古诗的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子“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了孩童的_和诗人对孩童的_之情。13.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深夜千帐灯”点明了_。(3)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声”指   。(4)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_14. 课外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