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摘 要: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将其有机联结,提高城乡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由此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功能、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并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对其客观背景、建设原则和目标、远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功能和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提出若干具体意见。以期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植物配置;成都市;城乡统筹
2、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就一定市域范围内,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引玉之 砖。 1 城市绿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
3、称“绿廊”(T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是城市绿廊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它由设置了一定健康游憩设施的非机动车道和旁边的带状绿地、绿色节点等有机构建,连接城市各类公园和城郊的各类景点,集生态、休闲、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机动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 1.2组成与特性 城市绿廊(绿色生态健
4、康廊道)主要由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3部分组成。 城市绿廊与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具有:(1)整体性,(2)联结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1.3 功能 城市绿廊具有多重功能,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协同作用。其主要功能有: (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城市绿廊首要的功能,它构建城市中的自然系统,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和迁移提供保障 。 (2)增进公众健康。 (3)提供吸引人的游憩场所。绿廊将大量的生态、游憩和历史文化资源蕴涵其间 ,提供吸引人游憩的场所。 (4)愉悦的交通体验。 (5)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教育,
5、生态差异保存。 (6)增加经济收入。 (7)城市防灾。通过城市绿廊可以增加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疏散和安置遇灾、受灾民众,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 1.4城市廊道研究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城市廊道的研究起源于1 9世纪6070年代,其前身是发生于美国的“公园运动”,至今已经历4个发展阶段。 (1)第一个阶段:1860 1900年 1867年, 美国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等人设计的波土顿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以后出现了1883年的双子城(Minne
6、apolis,H. Cleveland)公园体系规划、1900年的华盛顿城市规划、1903年的西雅图城市规划等。随后,奥姆斯特德的学生查理·艾立奥特扩展了他的构想,为整个波土顿大都市(600km2)构建了一个绿廊网络规划。 (2)第二个阶段:1 900 1 945年 1903年,奥姆斯特德兄弟继续其父亲大胆而富有远见的规划设计实践,在LEWIS、CLARK百年纪念时设计了40英里(约64.4km)的公园体系,简称“40英里绿廊”,后来该公园体系进一步扩展至140英里(约225.4km )。同时期,小查理·艾立奥特为马塞诸塞州
7、制定了第一个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奠定了州域开敞空间规划的基础。此外,美国国家公园服务机构也大量从事绿色廊道的规划设计,以连接国家公园和重要的风景胜地,最蔚为壮观的蓝山公园体系,绵延750英里(约1 207.5km)。 (3)第三个阶段:1 9601 970年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刘易斯教授设计和应用遥感技术在威斯康星州辨认了约220处文化与自然景观。刘易斯称上述带状空间为“环境廊道”。196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第一次把生态学引入城市设计,并提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活动的压力是有限的”原则、某些生态环境对人类
8、活动特别敏感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安危的原则。因此人类应与大自然合作,而不是与大自然为敌。以Ervin Zube为代表,麻省理工学院在景观规划与研究领域运用“数据参数法”,权衡土地使用的适宜性。后来,该方法成为各国规划师在土地使用决策时采用的一个普遍性工具。 (4)第四个阶段:19801990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委员会提出户外空间报告,指出未来构想 绿廊的生命网络,为居民提供接近开敞空间的可达性与便利性,把城市和乡村串珠般地连为环状体系,总统委员会对“绿廊”一词的使用实际上是对该术语的法定认可。查理·里特尔(Charles Little)的名著美国
9、绿廊出版。该书回顾并简要地总结了16个绿廊项目工程的情况,把绿廊规划的探索与努力展示给公众,在公众中传播绿廊规划意识。 2 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建设实例研究 21世纪,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都会面临各发展阶段的不同问题、对策和任务。但它们却趋向同一目标,即建设完善的城市绿廊(体系),有力地支持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人流的通畅性、高效性、和谐性,促使城市各组成部分间功能的结合更为紧密。就成都市而言,借鉴和学习国外百年绿廊建设的经验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研究和建设城乡统筹、生态和谐的绿廊是符合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要求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是
10、成都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绿廊理念从意识、战略走向实施、技术性操作的有效途径。 2.1项目背景研究 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项目是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由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于2006年初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有机地将城市内的公园绿地、城郊的风景林地和远郊的风景区进行连接,全面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增进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的健康走廊。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该项目于2006年底完成总体规划,并同期进行了1 0km 示范段的建设。 2.2项目建设原则与目标研究 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生态原则、人本原则、文脉原则、特色原则、景观原则、效益原则。
11、 项目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构建绿廊环网体系:提高绿地的景观和生态价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点”,总长度约为900km的绿廊。 2 .3 项目远期和近期布局研究 成都市绿廊体系的远期( 2 0 1 1 2 0 2 0 年)布局结构骨架为“一轴·一扇·四廊·五环·多点”, 以期形成总长约9 0 0 k m的绿色廊道环网系统(图1 )
12、。 2 3 2 近期布局 近期( 2 0 0 5 - 2 0 1 0 年)实施的“ 光华大道一温玉路一青城山” 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是绿廊环网系统中西向的绿廊,起始于天府广场, 经过光华大道、温江城南大道、温江青龙桥、万 春镇、温玉路, 直达寿安镇,通过都江堰市的柳街镇、安龙镇、 大观镇,最终到达青城山风景区, 总长度约为1 1 0 k m ,其布局 结构是“一轴
13、83;三段·三环·多点”(图2 )。 一条轴线、3 个景段、3 个环状廊道、多条河流等交织共建了近期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环网体系。 2.4 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研究 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近期建设的重点区段是成都市市区段、温江段和都江堰段。其景观模式注重和突出近自然的森林景色、田园水系的自然风光、生态野趣的类原始风景以及体现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景观。绿廊沿线将把园林景点、运动健身、人与自然、历史文化、餐饮美食、休息住宿6 大内容融为一体, 以发挥绿廊的多重功能。 2 .4.1 成
14、都市市区段 该段从天府广场到光华大道( 温江界) , 主要包括了城区范围内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以及部分光华大道,市区内的各条河流水系等。它把天府广场、人民公园、青羊宫、文化公园、百花坛公园、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锦江水系绿带以及三环路的诸多景点连接起来, 突出城市园林景观的特色,展现成都市的人文景观,形成长约5 4.5 k m 的绿廊。 光华大道市区段重点建设生态健康步道,其两侧以高大乔木为主, 增加具有植物多样性和多层次配置的亚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结构, 营造具有生物多样性和较稳定的近自
15、然植物群落体系的景观系统(图3 )。 2 4 2 温江段 该段从光华大道( 温江界)到都江堰界。通过了光华大道城区段( 7.3 k m )和温江段( 5 .6 k m ) , 光华大道至万春镇段3 k m , 温玉路段2 1 k m , 共计约3 7 k m 。 绿廊主要采用近自然景观营造模式, 大
16、量栽植成都平原地区的乡土植物,如竹类植物和高大乔木,林冠线起伏变化、自然洒脱,并结合独具特色的众多川西竹林盘田园景观和成都历史悠久的水系景观,构建田园式、自然式的植物群落,展示田园风光、水系风光、近自然风光。 2. 4.3 都江堰段 该段从都江堰界到青城山,全长1 7.5 k m 。 绿廊采用借景手法,托青城山之背景,注重植物群落作为青城山原生植被群落延伸段的特殊地位, 以自然、幽雅的生态景观为基调。为此, 大量使用组成青城山原始植物群落的诸多乡土树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构建富有生态、野趣、近自然特色的风景。其
17、中,成青路绿廊示范段建设已见成效(图4 ) ,植物群落配置采用近自然模式,与青城山自然连接。 近期建设的绿廊区段中,在机动车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绿廊, 即一条或两条绿廊沿着或夹着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两侧绿廊的宽度最窄处不低于8 m , 最宽处达到3 0 m 。绿廊步 道宽度为1 .5 3 m ,考虑到人们可以在步道空间范围内单向步行、跑步、骑车, 即使出现人流拥挤的特殊情况, 只要人们相互礼让,将不会出现交通堵塞等问题。 3 成
18、都绿廊特色研究 已经和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市绿廊, 具有独特的形态、综合的功能、本土的特色, 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自然模式的植物群落构建, 合理丰富的线路组织, 城乡绿地的和谐统筹,并在植物选择中大量使用市树银杏和市花芙蓉, 在绿廊景观小品的点缀中充分采用本土材料和川西特色的廊桥亭台及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诗词, 从而形成全面系统、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廊网络。 3.1 统筹城乡绿廊生态功能显著 作为“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成都市绿廊建设实施城乡统筹,
19、 以成都市域的绿地系统为基础,绿廊延伸至整个城市范围, 通过绿廊使市区和郊区的各类绿地“ 点、线、网” 有机连接,使城市和农村统筹和谐, 必将促进“ 全域成都” 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成都市绿廊的建设可以帮助城市绿地系统形成有效的网络, 从而显著提高其生态功能, 改变城市中出现的自然环境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环境恶化的情况, 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远期建成约9 0 0 k m 的绿廊将扩展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效范围,促进市域生态空间保护体系的形成,
20、160;构建一个开敞的复合生态系统, 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平衡和交换, 以此维持与发展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人流畅通,运行高效和谐。 成都市绿廊符合芒福德(Lewis Munford )“ 区域整体论”的阐述,在其建设之初就被定义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一部分。成都市辖2 0 个区市县,市区是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中心,故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拟建东南西北4 条绿廊。它们利用城市和城乡之间的道路、水道、高压廊道等线状联系形成成都市域内的绿色廊道, 以及公园( 如郊野公园)、风
21、景区、自然保护区、农田、林区、山地等构成大面积的绿色斑块, 可与城市内部的环网式绿地系统相结合而形成更为稳定的生态空间保护体系。 成都市绿廊的宽度( 8 3 0 m 不等)可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具有突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迁移的生态功能。在现已建成的成青线(成都青城山)中, 绿廊宽度指标得以严格执行,步道宽为1.5 3 m , 其两侧绿地宽度为8 10m (图5 7 ) ;而光华大道段的绿廊
22、宽度达到2 6 m (图8 )。可见, 成都市绿廊林带宽度效应均能满足廊道生态阈值7 1 2 m 的要求。 3.2 植物配置合理 市树市花繁茂 成都市廊道的组成部分成青段将延伸至青城山著名风景区,青城山的自然植物生态群落可作为绿廊植物配置的参照模本。通过对青城山植物物种丰富度、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Shannon 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测度等的研究, 明确了青城山1 5
23、0 0 m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及层片结构。绿廊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将把生态习性、生态幅度、生活型等相似、彼此贴近生长、在同一斑块内出现、具有种间关联的植物配置在一起, 以正联接关系存在的植物种( 即2 个种对环境差异有相似的反应, 或是一个种的存在对另一个种产生有利影响的正相关植物种)构建植物群落, 促进绿廊植物良好、健康、快速、和谐地生长, 形成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绿廊植物群落综合特征。 同时,植物配置注重四季有景、层次丰富、错落变化,植物选择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都江堰段的植物配置借青城山之自然、幽雅的景
24、观基调, 以青城山原生植被群落为依据,大量使用组成青城山原始植物群落的诸多乡土树种,如大叶润楠( Machilus ichangensis)、润楠( Machilus pingii)、青城榆(Ulmus kunmingensis var.qingchengshanensis)、青冈栎(Cyclobaianopsis glauca)、多花含笑( Michelia floribunda)、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
25、ceolata)、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野桐(Mallotus japonicus)等,其他区段也将依据这一原理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植物。温江段,采用近自然景观营造模式,大量栽植成都平原地区的乡土植物, 如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等竹类植物和桢楠(Phoebe zhennan)、银杏、朴树(Celtis sinensis)
26、、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苦楝( Melia azedarach)、蚊母树( Distylium racemosum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等高大乔木, 形成起伏变化、自然洒脱的林冠线, 营建川西林盘田园风光。城区段, 主要采用银杏、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复羽叶栾树( Koelreuteria bip
27、innata)、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桢楠、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等高大乔木作为绿廊的骨干树种,形成具有优势种、建群种的植物群落体系,增加亚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的植物多样性和多层次配置,营造森林景观系统。 此外,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古人赞誉“花重锦官城”的木芙蓉在成都市绿廊中大量采用,大规格的市树银杏胸径达2535cm,市花木芙蓉的胸径也达1020cm,市树市花繁茂,城市绿化风貌彰显,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3.3线路类型丰富人文特色突出 成都市绿廊线路依托各城市快速道路、都江堰河流体系和锦江水系等通道,结合城市路网(如成都市的各街道绿地、“五环”中的一、二环路网路)、水网(都江堰水系和锦江形成的“一轴”,以及依托沙河、清水河和郊外的毗河、金马河、杨柳河、东风渠等网路)、林网(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南昌东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新城宾馆旅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智领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东方电气(四川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及预算管理技巧
- 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效能提升方案与案例
- 充电桩基建合同范本
- 道路货运驾驶员操作规程与作业指导书
- 生产数据采集及分析应用工作计划
- 企业文化推广活动方案
- 护理理论知识试题+答案
- 2025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种植基地防疫管理制度
- 2025上半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国有企业招聘8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2025)发展对象培训考试题和答案
- 车检站员工管理制度
- T/CCSAS 023-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紧急切断阀设置和使用规范
- 室内装饰设计收费指导意见(试行)
- 可穿戴设备的视觉化触觉交互优化研究-洞察阐释
- 解读《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
- 学生成长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