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设计理念:
2、 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两个板块,思路非常清晰。每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自主学习,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探究来解决问题,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二是体现了小组合作式学习,取长补短,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取得进步。如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教学目标: 1.会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明白“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2.想象吴王的内心活动,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明白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不能只
3、看重眼前利益,忽视身后隐患,做事情应当有长远打算。4.品读少年言行的词句,从少年劝吴王的时机和方式上体会少年的智慧和勇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任何人的劝阻。在大臣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吴王,使吴王恍然大悟,从而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那“螳螂捕蝉”是个怎样的故事?又让吴王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我们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二、学习板块一:读故事,悟道理(一)自学指导:1.轻声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会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同桌互讲并打分。2.联系第一自然段,想想吴王悟到了什么?3.小组
4、合作:讲一讲少年所讲的故事。(二)交流:1.请一个小组讲讲这个故事或表演这个故事。2.评价小结: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齐读: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3.吴王听了这个故事又悟到了什么?吴王听了这个故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因为吴王明白了:自己就像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
5、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过渡:这个道理少年明白,大臣也懂,可为什么吴王只听少年的话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二板块的学习:品词句,识少年 三、学习板块二:品词句,识少年。(一)自学指导1.默读第28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少年的词句,读读、想想:少年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2.抓住关键词句品一品:你读出了一个 的少年。 3.小组交流。(二)自学交流预设1我们来看这两句话:1:比较两个“死”(1)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2)可是吴王已经
6、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1)中 “处死”的“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2)中 “死命令”的“死”则表示不可更改。小结:通过这两个“死”,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少年有勇有谋,他装作在花园里打鸟让吴王相信他真的看到了“螳螂搏蝉”的一幕,从而巧妙地劝说吴王。预设2:我们再看这段描写少年行为的一段话:“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的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从“转来转去”、“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这些词句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这个少年非常机智,坚定不移,不达目的不罢休,非要等到吴王,让吴王相信他真的是在打鸟,而且真的看到了“螳螂
7、捕蝉”的一幕。)指导朗读:我们在读这段话时,一定要读出少年的坚定不移。 比较:同样是劝说吴王不要攻打楚国,大臣的劝与少年的劝有什么不同?少年的劝又妙在哪里?课件: 师小结:很显然,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那么少年的劝就是一种智劝、巧劝。看来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真是有勇有谋,充满智慧。课件出示: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选自西汉刘向的说苑。这本书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读完故事原文,试想:“螳螂捕蝉”真的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三、课堂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的备考经验交流及试题及答案
- 年度培训与发展方案计划
- 山东省青岛市广雅中学2025年数学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实施教研活动常态化计划
- 落实计划的执行力提升
- 行政程序的合法性与透明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服务器维护最佳实践试题及答案
- 财务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计划
- 2025届湖北省黄州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国家开放大学《财务管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
- MT 191-1989煤矿井下用橡胶管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 GB/T 6416-1986影响钢熔化焊接头质量的技术因素
- GB/T 5650-1985扩口式管接头空心螺栓
- GB/T 3620.2-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 GB/T 29617-2013数字密度计测试液体密度、相对密度和API比重的试验方法
- 智能制造最新版课件
- 室间质评操作规程
- 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与护理进展课件
- 中医诊所规章制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