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规模经营_第1页
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规模经营_第2页
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规模经营_第3页
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规模经营_第4页
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规模经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经营机制 发展规模经营关于我市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共丰城市委农工部 黄幼平 周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我市高度得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对土地流转大户在政策上优惠、生产上扶持、物质上倾斜、技术上培训,土地流转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承包耕地123万亩,流转土地37万亩,流转率30.1%。其中,1000亩以上的大

2、户有4户(秀市2户、荣塘2户),100亩以上的大户有百余户,绝大部分大户经营面积在10至30亩。实践证明,通过土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安心外出经商打工,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有利于先进技术推广,有利于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和作法我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和作法有四种:1、集中土地重新发包。即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户自报责任田的办法,由集体组织将全部多余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按照土地承包费基数由农民竞标承包。孙渡过镇渡南下房村小组,2003年实行土地流转,把所有责任田全部收回,先由村民自报愿意继续承包的田亩数,其余398亩(耕地面积459亩),由

3、本村农民孙雪亮一人全部集中承包,一定10年不变,孙雪亮本人也获得了“全国劳模”的光荣称号。荣塘村北湖村,2005年由村委会牵头,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村里与曾生升等7人(余干县人)签订了五年土地承包合同。具体作法为,每年每亩承包金120元,由承包者发放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发放到农户手中,而每亩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归农户所得。2、反租倒包。即在保留原农户承包地使用权的基础上,由村级集体或乡(镇)政府将村民不原耕种的承包土地反租过来,再形成规模承包给种养大户,技术能手或外来客商。这一形式主要表现在对低洼田改造上。我市的药湖、筱塘、剑南、孙渡、石滩等共计3.3万余亩的低洼田改造均通过这一方式来运作的。

4、筱塘乡政府近几年成功地利用反租倒包这一形式对岗前、倪家等多个村委会1000余亩低洼田进行了土地流转,并取得了较好的土地经营效益。其土地流转运作的主要作法为:根据群众不愿耕作低洼田的要求,在土地使用权不变的基础上,把低洼田相对集中,由政府与农户签订6年合同,每年每亩给农户100元承包费,然后,政府以同样的内容与承包大户签订合同。此种反租倒包的作法是政府不赚农民一分钱。该乡安坪村村民周建兵,自2000年到至今,先后多次与筱塘乡政府签订了200余亩低洼田的承包合同,通过水中养鱼、养鸭,堤上种菜,岸上养猪,田里栽一季晚,使原来三年两不收的低洼田,形成立体综合养殖。近几年,每年平均获纯利20万余元。3、

5、租赁经营。即农户将其承包土地以收取土地资金的形式,进行租赁经营。这种租赁经营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上。熊健丰城天缘花木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3年以来,已在荣塘、丽村、桥东三乡镇租赁土地1万余亩,搞退耕还林,其中5000余亩经营花卉苗木,租赁期30年。我市8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一半以上由大户或几户联手通过这种租赁土地的经营方式来落实的。4、自由转让。即种田能手主动与那些不愿种田或种不好田的农户,自愿达成土地流转协议或口头协议,从而扩大种植规模。这种形式在我市各乡镇(街道)都存在,主要发生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协议时间有长有短。秀市镇雷坊村农民雷应国,2007-2008年,走村串户,在其附近的村庄和桥东镇

6、的南山、更新村,与180户农户签订了五年承包1800亩水田(其中秀市800亩,桥东1000亩)的承包合同。其作法为每年每亩转让费100斤稻谷给农户,政策性补贴归农户所得。二、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我市土地流转工作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与制约因素。1、流转大户素质偏低、合作组织程度不高。全市现有的流转大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平均受教育年限6.5年。受教育水平限制,许多种粮大户对新型良种、新型技术、新型装备缺乏必要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种粮大户年龄老化现象突出。据对15个乡镇、73个村、90户土地流转大户的调查,承包土地10720亩,户

7、均108亩,平均年龄50.6岁,50岁以上的有48户。作为单家独户的土地流转大户,既要焦心于承包土地的稳定,又要担心产后销售,束缚了土地流转大户能力的施展。加强土地流转大户之间的合作,已成为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重要任务。2、土地流转难度加大,流转土地难于稳定。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土地承包面积的30.1%,流出土地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34.5%。从数字上看,比例相对较高,但由于这些流转的土地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流转期限短而不稳定,使种粮大户难以有长远打算,只能经营一年算一年,直接影响规模经营发展。3、扶助资金相对分散,投入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一系

8、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农用价格持继上涨,粮食上升空间有限,土地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同时,目前政府出台的粮食生产扶助政策不仅有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还有农机购置补贴等,但缺乏一个综合统筹的组合平台,补贴分散现象比较突出,重点扶持种粮大户的政策导向还不突出。如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采取实名制,而实名制却显承包农户,而不是实际种粮的大户,在操作中出现种粮大户难于享受直补资金的现象。4、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经营风险急需化解。农业是弱质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风险最弱的环节,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面临其它诸多因素。一是自然灾害的制约。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二是配套设施的制约。规

9、模经营所需的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难以落实,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房,晒场设施,种粮大户时常遭遇“晒谷难”等问题。二是经营资金的制约。土地生产周期长,流转大户,对资金的需求比较迫切,但流转大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据对98户土地流转承包大户的调查,资金周转较难与很难的占65.2%。三、推进土地流转的对策思考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存在的困难问题与制约因素,必须注重制度创新,强化引导服务,在增强动力激励,消除阻力障碍上下功夫。1、培育规模生产主体,促进大户集聚发展。土地流转大户是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主力军,发展壮大土地流转大户队伍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

10、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注重培育青年土地流转大户,通过每年组织一批青年流转户农户到农业大专院进行深造等途径,着力打造一支有学识、懂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青年流转大户骨干队伍。二是积极鼓励大中毕业生投身农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政策支持。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集约经营。要坚持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为目标,加强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局流转大户集中。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推进制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列导推进土地流转,对土地转出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或奖励。按照“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探索建立长期土地流出户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办法,

11、解除土地流出户的后顾之忧。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市、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流转成功率。三是探索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全程化农业生产专业服务,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行土地保底分红等。四是完善土地流转约束机制。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农户树立“能种则种,不种则转”的观念,着力制止土地抛荒行为。强化对土地流转的管理,统一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确保流转合法合规,促进土地有序流转。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促进政策集合扶持。虽然近年来我市用于农业生产资金逐年增加,但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

12、还比较低。下步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强化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扶持。一是加强大项目整合力度,在稳定现有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生产扶持政策组合。二是坚持扶强扶大导向,把土地流转大户作为政策扶助的重点对象,强化政策对土地流转大户的激励作用,逐步提高流转大户的补贴标准,并优先安排流转大户的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流转大户得到更多的支持。三是完善政策补贴办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确定性。做到提前公布,提前明确,利于土地流转大户及时安排生产。严格按照“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真正把各项政策落到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实处。4、坚持产业发展理念,

13、提升经营集群效益。根据我市实际,具体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加工精深化文章。着眼既建“粮仓”和“厨房”的目标,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适销的农产品深化加工系列产品。引导流转大户逐步改变“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推进,提高附加值。二是做好产品品牌化文章。凭借当前我市“富硒开发”的强劲东风,着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扶助培育一批“富硒”农产品名牌产品。通过名牌扩大优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实际品牌卖好价,好价增利润。三是做好生产标准化文章。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准化质量标准,以模式化栽培和优质化种植技术为重点,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检测体系,把各个生产环节纳入标准化轨道,实现既优质又高产的目标。5、加强综合保障服务,促进风险集中化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是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重要保障。一是构建防灾机制。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根据我市农业多灾易灾的实际,探索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