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内容提要时序逻辑电路的特性是具有记忆功能,即电路在某一时刻的输出不仅仅取决于这一时刻当前的输入,而且还与电路历史状态有关。时序逻辑电路在结构上由组合电路 和存储电路两部分组成,而且存储电路至少有一个输出作为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组合电路的输出至少有一个作为存储电路的输入。 本章主要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原理、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及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等。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就是根据给定的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找出该时序逻辑电路在输入信号及时钟作用下,存储电路状态的变化规律以及电路的输出值,从而了解该时序逻辑电路所完成的逻辑功能。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一般采用存储电路的
2、状态转移方程和电路输出函数表达式;或者采用状态转移表、状态转移图;或者用时序图(工作波形)来描述。本章重点分析了移位寄存器、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介绍了V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的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就是根据逻辑命题的要求,设计出实现该命题功能要求的时序电路,并力求最简。本章重点介绍了采用小规模器件设计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的方法,介绍了采用中规模功能器件设计任意模值计数器的方法以及序列信号发生器的方法。并介绍了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3)掌握常用时序功能部件(集成计数器、移位寄
3、存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4)理解异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5)理解VHDL描述方法。(6)了解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正确画出时序图(工作波形)。(2)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本章难点:(1)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原始状态流图建立、状态合并、状态编码等)。 主要教学内容6.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6.2 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6.2.1 常用集成计数器 6.2.2 常用集成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6.3
4、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6.3.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 6.3.2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6.3.3 异步计数器的设计6.3.4 序列信号发生器 6.4 采用中规模时序功能器设计时序逻辑电路6.4.1 采用中规模计数器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6.4.2 采用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 6.5 V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6.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分析由小规模逻辑器件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一般步骤为:(1)
5、根据给定的时序电路图,写出下列各逻辑表达式: 各触发器的时钟信号CP的逻辑表达式。 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也就是各触发器的输入信号(激励)的逻辑表达式。 时序电路的输出方程。(2)将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代入相应的触发器特征方程,得到该时序逻辑电路的状态转移方程。(3)根据状态转移方程、时钟函数及输出方程,列出该时序电路的状态转移表,画出状态转移图或时序图(工作波形)。(4)描述给定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例61 图611为一个同步时序电路,X是输入控制信号,画Q1、Q2和Z在X信号控制下的工作波形(设Q1、Q2初态均为0)。 图611 例61电路解 由电路可列出各方程。(1)时钟表达式为CP1=C
6、P,CP2=CP。由于是同一时钟,所以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2)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为(3)将驱动方程代入JK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则各触发器的状态转移方程为(4)写出输出函数表达式为(5)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输出函数表达式可画出工作波形,如图612所示。图612 例61工作波形画工作波形时必须注意:只有时钟触发沿到达时,触发器状态才能发生变化。该题画工作波形时,有一定技巧,由于Q1n+1是XQ1n,所以当X=0且CP下降沿到达 时,Q1n+1=Q1n;当X=1且CP下降沿到达时,Q1n+1=Q1n。对于Q2波形,若Q2原状态为0,只有在X=0、Q1=1时,时钟CP下降沿到达使Q2由0变化为1,以后Q
7、2就一直为1。根据Z=XQ1nQ2n,可以很容易画出Z的波形。例62 画出图613所示计数器的状态转移图,并说明其逻辑功能。图613 例62电路图解 由电路可列出各方程。(1)时钟表达式为CP1=CP2=CP3=CP,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2)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为(3)各触发器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4)列出状态转移表,如表611(a)所示。.表611 例62状态转移表除去5个有效状态外,还有3个偏离状态,要检验3个偏离状态的转移情况,如表611(b)所示,才能得到完整的状态转移图。(5)状态转移图,如图614所示。图614 例62状态转移图(6)该电路的逻辑功能是模5同步计数器。例63 画出图6
8、15所示时序逻辑电路Q1、Q2的工作波形。图615 例63电路解 根据电路列出各方程。(1)时钟表达式为CP1=CP,CP2=Q1+CP·Q2。由于触发器1和触发器2的时钟不同,所以为异步时序逻辑电路。(2)各级触发器驱动方程为 (3)各级触发器状态转移方程为 (4)画工作波形,设Q1、Q2初态为0,如图616所示。图616 例63工作波形为了能正确画出波形,对异步时序最好同时画出或标出各触发器时钟的波形。对于Q2,只有从CP2函数产生下降沿时,Q2才有可能改变状态。由上面3个例题可以看出:(1)时序逻辑电路有两大类,一是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其特点是各存储电路(触发器)的时钟是同一时钟
9、,因此在时钟作用下,各存储电路同时发生状态转移。二 是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其特点是存储电路(触发器)的时钟不同,各存储电路发生状态转移只有在该存储电路的时钟信号作用下才会发生。(2)分析时序逻辑电路除要正确写出状态转移方程外,特别要注意时钟信号的作用。触发器只有在时钟信号作用下才会发生状态的变化。(3)完整的状态转移图除去有效状态外,还必须包括偏离状态。如果偏离状态能在时钟作用下自动进入有效状态,则该电路具有自启动功能,如果偏离状态不能自 动进入有效状态,则该电路就出现锁住的现象,要使其正常工作必须重新启动(置位或复位),这一点在下面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中详细叙述。6.2 常
10、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 常用集成计数器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主要有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对于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只要求了解功能以及各使能端的使用。常用集成计数器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含同步、异步、加减和可逆)和非二进制计数器(含同步、异步、加减和可逆),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集成计数器。1. 集成计数器54/74161集成计数器54/74161为4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其功能表如表621所示。表621 CT54/74161功能表从表621中可见:(1)异步清零。即当CR=0时,不管其他输入的状态如何,计数器输出将被直接置零,称为异步置零,清零信号CR低电平有效。(2)同步并行预置。即当CR=1、LD
11、=0,且有时钟脉冲CP的上升沿到达时,预置输入d0、d1、d2、d3将同时分别置入到Q0、Q1、Q2、Q3。由于在时钟作用下完成置入,所以称同步预置。(3)保持。在CR=LD=1时,当CTT·CTP=0,计数器保持原状态不变。但当CTT=0、CTP=1时,输出CO=0;而当CTT=1、CTP=0时,输出CO也保持不变。(4)计数。当CR=LD=CTT=CTP=1时,计数器在CP上升沿作用下 ,执行4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 2. 集成计数器CT54/74193集成计数器CT54/74193为双时钟4位二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其功能表如表622所示。表622 CT54/74193功能表从表
12、622中可见:(1)异步清零。当CR=1时,输出直接清零,清零信号CR高电平有效。(2)异步预置。当CR=0、LD=0,预置输入d0d3直接置入到Q0Q3,预置信号LD低电平有效。(3)加法计数。当CR=0、LD=1、CPD=1时,计数脉冲由CPU加入,完成同步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4)减法计数,当CR=0、LD=1、CPU=1时,计数脉冲由CPD加入,完成同步4位二进制减法计数。3. 集成计数器CT54/74290CT54/74290为异步十进制计数器,它由4个1位二进制计数器和1个五进制计数器组成,如果计数器脉冲由CP0端输入,Q0端输出,即为二进制计数器。如果计数脉冲由CP1端输入,Q3
13、Q1端输出,即为五进制计数器。如果将Q0与CP1相连,计数脉冲由CP0移入,Q3Q0输出,即为8421码十进制计数器,因此又称二五十异步计数器。其功能表如表623所示。表623 CT54/74290功能表由表623可以看出,当复位输入R0A=R0B=1,且置位输入S9A·S9B=0时,Q3Q0被直接置0;只要置位输入S9A=S9B=1时,Q3Q2Q1Q0=1001,即直接被置9;只有同时满足R0A·R0B=0、S9A·S9B=0时,才能在计数CP下降沿作用下实现二五十计数。 常用集成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1. 集成寄存器寄存器是用来存储代码或数据的逻辑部件,1个触发器
14、可存储1位二进制代码。CT54/74175是一个4位集成寄存器,其功能表如表624所示。表624 CT54/74175功能表2. 集成移位寄存器 移位寄存器是寄存器中的各位数据(代码)在移位控制信号作用下,依次向高位或依次向低位移动1位,也就是具有移动功能的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内部的状态转移符合移位寄存规律。即Qin+1=Qi1n,某一级触发器的下一个状态是邻级触发器的现状,只有第1级按输入信号变化。CT54/74195是4位并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具有JK串行输入端,SH/LD移位/置数端,CR直接清零端,其功能见表625。表625 CT54/74195功能表有表625可见,CR=0时,直接异步
15、置零;当CR=1、SH/LD=0时,同步置位;当CR=1、SH/LD=1时,在CP上升沿作用下,串列输入JK至Q0,其余Q0移入Q1,Q1移入Q2,Q2移入Q3 ,实现右移功能。CT54/74194 是一个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它具有左移、右移、并行输入、保持及异步清零等五种功能,其功能表如表626所示。表626 CT54/74194功能表6.3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设计要求,建立原始状态转移图和原始状态转移表。首先分析设计要求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以及该电路应包含记忆状态,并用A、B、C等表示。进一步观察在每一种可能输入组合作用下
16、, 各个状态的转移情况及相应的输出,然后求得设计要求的状态转移图。在建立原始状态图时,重要的是正确的描述题意,不必考虑是否简单。第二步:状态化简。状态化简是建立在状态等价的基础上。所谓两个状态等价是指这两个状态在相同输入条件下状态输出相同,状态转移效果相同,例为A和B两个状态AB,CD。若B和D是等价的,则A和C状态转移效果相同。两个等价的状态可以合并,通过等价状态合并从而消去多余的状态。第三步:状态编码,建立状态转移表。状态编码即是对每个状态指定一个二进制代码。状态编码方案不同,实现电路的结构也不同,选取编码方案要有利于触发器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的简化。第四步:根据状态转移方程选择触发器。求触
17、发器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第五步:画逻辑电路并检查是否具有自启动特性。例64 设计一个时序网络,只有连续3个或3个以上时钟作用期间,该网络的2个输入x1和x2都一致时输出才为1,否则输出为0。画出该时序网络的逻辑图。 解 第一步:建立原始状态图和原始状态表。该电路网络有3个输入端x1、x2和CP,且x1、x2和CP同步,有1个输出Z。原始状态图如图631所示,原始状态表如表631所示。表631 例64原始状态表图631 例64原始状态图第二步:状态化简。由原始状态表631可见,C和D在x1x2和x1x2输入条件下,有相同的输出,且状态转移情况也完全相同,C和D为等价状态,可以合并为一个状态C,消
18、去状态D。第三步:状态编码,建立状态转移表。该电路有3个状态,可用2位二进制码组合,令A=00、B=01、C=11,则状态转移表如表632所示。表632 例64状态转移表第四步:根据状态转移方程选择触发器。求触发器的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由表632可列出Q2n+1、Q1n+1和输出Z的卡诺图如图632所示。化简得图632 例64卡诺图选择D触发器,则第五步:检验是否具有自启动特性,画出逻辑图。检验自启动是检验偏离状态Q1Q2=10时,在x1x2作用下的转移状况,Q1Q2=10时:当x1x2时,状态转移到00,输出0;当x1x2时,状态转移到01,输出为1。由于在所有输入条件下偏离状态均能转移到有
19、效状态,电路具有自启动特性。该时序网络的逻辑图如图633(a)所示,状态转移图如图633(b)所示。(a)(b)图633 例64 逻辑电路图与状态转移图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步骤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但由于一般计数器的模值即是状态数,因此无需状态化简。关于状态编码,通常选用二进制代码、循环代码或移存型代码等。所以同步计数器的设计主要是完成一般步骤中第三、四、五步。例65 设计模6同步计数器。解 由于模6计数器必须记忆6个状态,S0、S1、S2、S3、S4、S5用3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在教材中,选取的是S0=000、S1=001、S2=011、S3=111、S4=110、S5=10
20、0,按移位规律的编码,同时该码组又符合循环码规律(即相邻码组只有一位不同),本例采用二进制码规律来设计,以示比较。令S0=000、S1=001、S2=010、S3=011、S4=100、S5=101,由此可列出状态转移表如表633所示。表633 例65状态转移表画出次态卡诺图和输出卡诺图如图634所示。化简得图634 例65卡诺图 检验偏离状态。将偏离状态110、111代入状态转移方程得到110 111 100,能自动纳入有效状态,具有自启动特性。如果采用D触发器,显然电路比教材中采用移存码编码结构复杂。如果采用JK触发器,则可将各级触发器的状态转移方程变换成JK触发器特征方程Qn+1=JQn
21、+KQn的形式。从而求得J、K激励方程为 采用自然二进制编码的模6同步计数器电路如图635(a)所示,状态转移图如图635(b)所示。(a)(b)图635 例65逻辑电路图的状态转移图例66 设计一个能实现如图636时序图要求的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图636 例66时序图 解 (1)由时序图可列出状态转移表如表634所示。表634 例66状态转移表列状态转移表时,注意状态转移表中次态的状态N(t)就是下一次转移的状态S(t)。列状态转移表直至完成状态转移循环,也就是转移至开始的初态结束。(2)通过图637所示卡诺图,求得状态转移方程为图637 例66卡诺图分析该题的状态转移表,它符合移位寄存器编码
22、规律,因此该题也可以只设计Q1n+1就可以了。(3)采用D触发器的激励信号为(4)检查是否具有自启动。偏离状态有000、010和101,其转移为:000 001;010 101 011,都能进入有效状态,具有自启动特性。(5)逻辑电路图如图638所示。图638 例66 逻辑图 异步计数器的设计异步计数器的设计与同步计数器的不同点是,在开始要由状态转移表选择各级触发器的时钟信号,然后由简化状态转移表来求状态转移方程,其余与同步计数器设计步骤方法相同。例67 设计模6异步计数器。解 模6计数器采用如表635所示的状态转移表。表635 例67状态转移表(1)由状态转移表选择各级触发器时钟。第一级触发
23、器时钟一定是计数脉冲CP,以下各级触发器时钟从CP和各级触发器的Q输出来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该级触发器状态改变时(由0变为1,或由1变为0)必须有时钟触发沿到达,其二是在上述条件下,时钟多余的触发沿越少越好。由表635可见,CP1=CP;Q2在序号1、3发生状态改变,这两个时刻Q1在CP作用下均有下降沿产生 ,所以选CP2=Q1;Q3在序号3发生状态改变时,Q2和Q1都有下降沿产生 ,在序号5发生状态改变时,Q2无下降沿产生,Q1有下降沿产生,所以选择CP3=Q1。(2)列简化状态转移表,求状态转移方程。在列简化状态转移表时,将触发器没有时钟触发的下一个状态用×表示,因此表635可以
24、化简为表636。表636 例67简化状态转移表Q1要CP触发,因此每个序号均会触发而发生状态转移。Q2、Q3要Q1触发,因此只有在序号1、3、5时才触发且发生状态转移,其余序号0、2、4由于没有Q1下降沿产生,Q2、Q3不会发生状态改变,状态转移表中用×表示 。用卡诺图化简,如图639所示。由此可列出图639 例67卡诺图Q3n+1=Q2n, Q2n+1=Q3nQ2n, Q1n+1=Q1n(3)检验是否具有自启动特性,画逻辑图。该计数器有两个偏离状态110和111,在CP作用下,110 111 000,可以自启动纳入有效状态,具有自启动特性。用D触发器实现的逻辑图如图6310所示。图
25、6310 例67逻辑图例65是同步模6计数器,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计数器的不同。 序列信号发生器1和0数码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串行周期性信号称序列信号,在数字系统中通常作为同步信号、地址码等。对于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根据给定序列信号设计发生器电路,二是根据要求序列信号的周期(码长)设计发生器电路。1. 根据给定序列信号设计发生器电路有两种方案,一是基于移位寄存器产生(移位型序列信号发生器),二是基于计数器产生(计数型序列信号发生器)。基于移位寄存器产生电路需要将给定码长M的序列信号按移存规律组成M个状态循环,最后求出第一级串行输入激励函数。基于计数器产生电路是在同步计数器基础上加输出
26、组合电路组成。同步计数器的模值就是序列信号的码长M。例68 设计产生序列信号101001,101001,的发生器电路。解 (1)设计移存型发生器电路。根据给定序列信号,由于码长M=6,所以确定移位寄存器的位数n=3,按移位规律组成的状态转移如表637所示。表637 例68 状态转移表图6311 例68卡诺图因此,第一级输入激励信号,由卡诺图6311可求得Q1n+1=Q3nQ1nQ3nQ2n检验是否具有自启动特性,由表637可见,有效状态6个,偏离状态为000和111,检验结果000 001,111 110,具有自启动特性。逻辑图如图6312所示。图6312 例68移位型逻辑图(2)设计计数型发
27、生器电路。由于码长M=6,设计模6同步计数器(同例65)。设计产生101001序列信号的组合电路,其真值表如表638所示。输出F的卡诺图如图6313所示,求出表638 例68真值表图6313 例68 F卡诺图逻辑图如图6314所示。图6314 例68计数型逻辑图2. 根据序列信号码长M的要求设计发生器电路当设计已给定序列信号码长M的要求时,首先是选择码型,码型确定后可根据给定序列信号的方法设计。对于码型的选择应根据序列信号的作用来选择,应用最多的是M=2n1的最长线性序列信号及其派生的M2n1的非最长线性序列信号。(1)M=2n1的最长线性序列又称为伪随机序列信号,它是在n位移位寄存器的基础上
28、加上异或反馈电路组成。N位移位寄存器产生(2n1)长度(最长线性序列的反馈函数可查表得到)。例如n=4,由表中可查得反馈函数f=Q4Q3,则可以得到M=15的序列信号为。(2)M2n1的非最长线性序列信号可以在M=2n1最长线性序列信号基础上产生,其方法是在(2n1)个状态中跳过(2n1)M个状态,使其M个状态符合移存规律循环。 这种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起跳状态。寻找起跳状态的方法是: 根据M要求,确定移位寄存器的位数n,nlog2M。 由表查得(2n1)位最长线性序列的反馈函数f。 从111开始作为序列,由反馈函数求出(2n1)最长线性序列信号。 将序列左移(2n1)M位,作为序列。 序列
29、和序列对应位进行异或运算,得到序列。 在序列中找到10000 n位数代码,对应于序列的n位数码即为起跳状态。 在序列中从起跳状态开始删去(2n1)M位数码,即可得到长度为M的序列信号。例69 设计M=12的序列信号发生器。解 由于M=12,可能是n=4。 由表查得(2n1)位最长线性序列信号的反馈函数f=Q4Q3。 (2n1)位最长线序列信号为序列。 在序列中找到1000,对应序列为起跳状态。 在序列中从0001开始删去3位数码001,即可得到长度M=12的序列信号为,可设计移存型的序列信号发生器(步骤略)。第一级输入激励函数为其逻辑图如图6315所示。图6315 例69逻辑图6.4
30、; 采用中规模时序功能器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采用中规模计数器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应用N进制的集成计数器可以实现任意模值M(MN)计数分频,通常利用集成计数器的清除端和置位端来实现。1. 利用清除端复位清除信号产生电路是固定结构形式,如图641所示,其中G1为判别门,G2和G3为基本触发器产生足够的清除脉冲,G1的输入端为计数模值M的二进制代码中1。图641 清除信号产生例610 利用CT54/74161实现模12计数分频。解 CT54/74161是4位二进制计数器,CR为低电平异步清零,模12的二进制代码Q3Q2Q1Q0=1100,因此电路结构如图642所示。图642 例610
31、逻辑电路图其工作原理是,当CP为0时,G3为1,CR=1,在CP脉冲作用下,正常计数。一旦计数器进入到M=12(Q3Q2Q1Q0=1100)时,G1输出为0,使G2输出为1。由于CP=1,G3输出为0,作用于CR,使计数器清零为0000状态,同时G1输出为1。G3输出为0的持续时间为CP=1的持续时间。此后CP=0,使G3输出为1。计数器又进入正常计数,直至进入Q3Q2Q1Q0=1100,又产生清除信号,这样就完成了模12计数分频。由于1100出现的时间十分短暂,所以不包含在有效状态之中,其状态转移为当M>N时,可以用多片接连。2. 利用置位控制端置位法(1)同步置位法。置位信号的产生也
32、是固定结构,只需要改变输入数据,就可以改变计数模值 。它有三种电路结构形式:第一种:输入数据为(2nM)的二进制代码,由满值输出CO作为LD。其特点是在状态循环中不包含全0态,如图643所示。分析图643,可得其状态转移为图643 不包含全0态电路结构图643为模12计数分频,其中0100(*)为置入数据。第二种:输入数据为(2nM1)的二进制代码,由或门产生置位控制信号,其特点是在状态循环中包含了全0状态,在全0时进行置位,如图644所示。分析图644可得其状态转移为图644 包括全0态电路结构其中0101(*)为置入数据。 第三种:输入数据为的二进制代码,如图645所示,它与图644的不同
33、点在于Q3输出反馈D3作为置数输入,其特点是包含了全0态,而且Q3输出为方波。图645 包含全0态且输出为方波分析图645,可得出状态转移为其中0011(*)和1011(*)为置入数,Q3有6个连0和6个连1,所以Q3输出为方波。(2)异步置位法。电路结构同异步复位法,但它有一个置位判别,二是置位输入数。在同步置位中,置位判别状态是0000或×000。而在异步置位时,可以是2n个有效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而置位数为从该状态开始跳过(2n M)后的状态数。通常以1111为判别状态,而置位数为(2nM1)二进制代码。例如要实现模12计数分频,则置位数的状态为16121=3,即0011。如
34、图646所示,其状态转移为图646其中0011(*)为置位数,而1111出现时间十分短暂,不在有效序列之中。 采用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的特点是状态转移符合移存规律,它经常用来作为环形计数器、扭环计数器、序列信号发生器等。也可以实现模M计数分频器,模值为M的计数器关键在于找到符合移存规律的M个状态转移。第一种方法:采用同步置位法。同步置位法的电路结构固定(见图647)。采用CT54/74195时,输入激励为J=Q3,K=Q3,将作为SH/LD的控制信号,即当Q3Q2Q1Q0=×111时,在下一个时钟到达时执行置位功能,其余状态下,执行移位寄存。因此选择的预置数可以实现不同模值
35、的计数分频。判别门G的输出可以作为计数器的输出。表641 给出了不同模值计数分频时预置数。表641 不同模值预置数例611 分析图647,列出状态转移表。图647 例611逻辑图解 设初态Q3Q2Q1Q0=0111,此时判别门G的输出为0,下一时钟到达执行置位功能,使Q3Q2Q1Q0=0100,此后G的输出为1,执行移位寄存功能,状态转移表如表642所示,该电路为模10计数器。表642 例611状态表第二种方法:不采用置位方法,而是建立M个符合移存规律的状态,设计输入激励JK和输出,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移存规律的状态转移表。在序列信号发生器中,我们曾介绍了码长为M的移存型序列信号发生器是
36、由n个触发器构成,它有M个状态按移存规律转移,因此码长为M的移存型序列信号发生器可以作为模值为M的移存型计数器,必须注意的是其输出要由组合电路产生。例612 设计模12的移存型计数器。解 由例69 M=12的序列信号,其状态转移表如表643所示。实现该状态转移的逻辑电路如图648所示。表643 例612状态转移表为了使输出简单,在表643中可选择任意一状态作为输出,本例中选0110为输出状态,通过卡诺图简化,可得F=Q4Q1。因此,逻辑图如图648所示。图648 例612模12移存型计数器6.5 V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都是以时钟信号为驱动信号,时序逻辑电路只有在时钟信号的边沿到达
37、时,其状态才发生改变,因此,时钟信号通常是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程序的执行条件。通常对触发时钟边沿检出条件可简写为IF CP'EVENT AND CP='1' THEN;上升沿触发;IF CP'EVENT AND CP='0' THEN;下降沿触发;时序逻辑电路还有同步复(置)位和非同步复(置)位。同步复(置)位是在复(置)位信号有效且在给定时钟边沿到达时,时序逻辑电路复(置)位。而非同步复(置)位,只要复(置)位信号有效,时序逻辑电路立即复(置)位。在VHDL描述时,同步复(置)位一定在以时钟为敏感信号的进程中定义,且用IF语句来描述必要的复(置)位
38、条件。例如PROCESS(CP)BEGINIF(CP'EVENT AND CP='1') THENIF(cr='0') THENtmprg(n) <= "00.0".而非同步复(置)位在描述时与同步方式不同,首先在进程的面感信号中除时钟信号以外,还应加上(置)位信号;其次用IF语句描述复(置)位条件;最后在ELSIF段描述时钟信号边沿条件。例如PROCESS(CP,cr)BEGINIF(cr='0') THENtmprg(n) <= "00.0"IF(CP'EVENT AND C
39、P='1') THEN.例613 用VHDL描述六十进制计数器。解 六十进制计数器常用于时钟计数,cp为时钟输入端;load为预置操作控制端(高电平有效);datain1(30)为个位数据输入端,datain10(20)为十位数据输入端;bcd1(30)为计数值个数输出,bcd10(20)为计数值十位输出。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bcd60count ISPORT(cp,load: IN STD_LOGIC;datain1: IN STD_LO
40、GIC_VECTOR(3 DOWNTO 0);datain10: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cd1: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cd10: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bcd60count;ARCHITECTURE rtl OF bcd60count ISSIGNAL bcd1n: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IGNAL bcd10n: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EGINPROCESS(cp,load,da
41、tain1,datain10)BEGINIF(load='1') THENbcd1n <= datain1; cd10n<= datain10; ELSIF(cp'EVENT AND cp='1') THENIF(bcd10n < 5) THEN IF(bcd1n< 9) THEN bcd1n <= bcd1n + 1; bcd10n <= bcd10n; ELSEbcd1n <= "0000" bcd10n <= bcd10n + 1; END IF;ELSEIF(bcd1n< 9) THEN bcd1n<= bcd1n + 1; bcd10n <= bcd10n; ELSEbcd1n <= "0000" bcd10n<= "000" 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bcd1<= bcd1n; cd10<= bcd10n; END rtl;自我检测题1. 已知同步时序电路如图P61所示,要求分析该电路,并说明其逻辑功能。图P612. 一时序逻辑电路如图P62所示,虚线框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遗存改造为艺术中心的合作协议
- 教育系统教职工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 工业噪声控制与声学解决方案服务协议
- 绿色热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合同
- 建筑施工员劳务派遣及现场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精神卫生科室工作计划
- 陕西省初中英语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及提升策略的研究
- 航空摄影作品版权许可与再授权合同
- 药品质量再检测及安全性评估合同
-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实践研究-以《有机化合物》专题为例
- 施工监理投标报价单
- 诉讼材料接收表
- 机动车驾驶员体检表
-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
-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网上药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DBJ∕T 13-264-2017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 洞口县黄桥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 T∕CGMA 081001-2018 整体式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核事故现场处置中的洗消问题
- FeNO测定及应用
- 配电房值班电工技能考核(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