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_第1页
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_第2页
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_第3页
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_第4页
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成果名称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成果编号所属单位建筑与环境学院/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完成人尹华强、华坚、罗德明、楚英豪、郭家秀、刘勇军、李建军负责人尹华强联系人郭家秀电 mailscuarc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1.核心技术和创新性:新型催化剂与反应器。创新性:1)低温高效催化脱硫,效率高,脱硫产物可资源化利

2、用,无二次污染;2)脱硫剂一次投入后可长期使用; 3)操作弹性大;4)工艺流程短、设备少、能耗低;5)可与脱硝、脱碳、除重金属等工艺相结合,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2.企业目前产业化能力: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工程化的基础和实力。3.该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可广泛用于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形成工程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集成的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环保产业,产值可达数十亿,产生社会效益数百亿。4.技术依托和知识产权情况: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攻关等多个项目支持,集成了新型脱硫剂、新型脱硫反应器、新型脱

3、硫工艺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烟气脱硫技术。现有基础和工作进展:中心长期开展烟气治理相关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烟气脱硫、脱硝研究基地,建成了车载式脱硫装置,该技术正在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示范应用。主要技术指标高效:脱硫效率95%。u 简单:工艺流程短、设备少、占地面积也小、操作简单。环保: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循环:新型催化法装置的产品回到硫酸系统最终变成硫酸。经济:不需连续添加脱硫剂;运行费用低;SO2浓度越高,收益越好。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4、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1. ZL97107745.2 脱除与回收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2. ZL200910216327.1 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3. ZL200910216327.1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4. ZL200520034638.3 新型结构的球形活性炭;5.ZL200710049438.9利用废弃食用菌渣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获奖情况磷铵法(PAFP)烟气脱硫技术工艺及设备开发研究,

5、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目前应用情况5×103Nm3/h、10×104Nm3/h规模的燃煤电厂烟气的工程示范34×104Nm3/h规模的硫酸尾气处理的工程示范主要经济指标分析综合经济评价表序号项 目2.6万20万1总投资(万元)34219762年运行成本(万元)34.67295.63年脱除SO2量(t /年)20816004SO2的处理成本(元/吨)16671847.55副产物产量(98%硫酸)(t/a)32525006副产物效益(万元/年)(按300元/吨计算)9.75757少交SO2排放收费(0.63元/Kg)(万元/年)21.62166.328年损益(万元

6、)-3.3-54.289考虑收益后的SO2的处理成本(元/吨)158.7339.2510环境效益(万元/年)(按减排SO220000元/t计)4163200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下表分别是2.6万标方尾气和20万标方尾气的投资估算表: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26000Nm3/h金额(万元)200000Nm3/h金额(万元)一建设投资25213761土建302202设备及管道阀门1389523电气25674仪表35545设计费8256技术使用费8257试车调试833二脱硫剂90600三总投资3421976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份额、渠道、优势以及成长性:

7、本项目通过示范工程建立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烟气脱硫技术,按市场份额占有5%估算,每年可形成产值50亿。催化剂市场需求按份额的5%估算,投资1亿可每年形成10亿的产值。2. 成果主要应用领域及行业: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合作费用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成果名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成果编号所属单位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完成人蒋文举负责人蒋文举联系人杨志山电 话85403016手 真02885403016emailYzs127所属领域电子与信

8、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四川大学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外开展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基础上,结合我国燃煤电厂、冶金、化工及中小锅炉的烟气排放特点,建立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开发平台,对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强化模拟研究,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开发出适合不同烟气排放特点的多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和相应的技术参数,能够满足大型化和工程化的需要,已形成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

9、设计、制造和商业化能力。 主要技术指标1、脱硫效率可达90 %以上;2、工程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和脱硫成本较低,为湿法工艺的50 %70 %;3、占地面积小,为湿法工艺的30 %40 %,且系统布置灵活,非常适合现有机组的改造和场地紧缺的新建机组;4、能源消耗低,如电耗、水耗等,为湿法工艺的30 %50 %;5、对锅炉负荷变化的适用性强,负荷跟踪特性好,启停方便;6、对燃煤硫分的适应性强,可用于0.3 %6.5 %的燃煤硫分。且应用于中低硫煤时(<2 %),其经济性优于湿法工艺。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

10、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获奖情况成果目前应用情况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脱硫技术,它不仅适合大型,而且对中小型工业锅炉的SO2污染治理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烟气脱硫领域合作费用面议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

11、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水泥厂烟气脱硝技术成果名称水泥厂烟气脱硝技术成果编号所属单位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完成人蒋文举负责人蒋文举联系人杨志山电 话85403016手 真02885403016emailYzs127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针对水泥厂的烟气脱硝,通过计算机模拟,快速精确地获得炉内气体温度分布情况,准确地找到最佳的还原剂喷入的位置,确保了脱硝反应的进行;通

12、过采用优化的喷头分布系统,还原剂能够持续地喷入分解炉内;通过优化喷嘴结构,优化喷入液滴尺寸,液滴分布,喷雾角以及喷射方向优化了雾化效果,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还原剂喷射模式和还原剂分布,保证了还原剂与烟气良好的混合;能够保证烟气中NOx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减排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产品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13、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获奖情况成果目前应用情况 已经在烟气脱硝领域使用。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具有经济适用的脱硝能力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大气污染控制。合作费用面议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大气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成果名称大气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成果编号所属单位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成果完成人蒋文举负责人蒋文举联系人杨志山电 话85403016手 mailYzs127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

14、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针对爆炸、泄露等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采用数值模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在GIS平台上构建了地理信息、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信息、潜在风险源信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大气资料同化分析系统、大气污染预报系统、事故风险评估系统、应急预案专家系统等复合系统,形成集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预测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动态监测、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于一身的大气污染预警应急系统,能够对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进行大气污染的模拟和预测,在最短时间内

15、提交污染范围、程度、危害性,以及可供参考的应急对策预案等信息,为实际大气污染事故条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主要技术指标1、建立基于3S技术的具有突发环境事件预测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动态监测、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的大气污染预警系统;2、建立大气风险污染源数据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突发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种类和危险性评估;3、依据当地的气象状况和地理信息,建立中尺度的气象预报系统和大气大气污染预测模型,能够快速实现的气象流场预报,及时预报污染物输送轨迹、污染物浓度分布;4、建立大气污染物评估系统,能够依据大气污染预报模型计算的污染物浓度发布污染程度、范围和报警;5、根据大气污染物评估结果,可以协助制定大气污染

16、应急预案,提出参考的对策,供决策参考。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其他是否需要推广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项目技术已经通过中石化的验收。获奖情况成果目前应用情况项目技术已经在川东北和宁波市应用主要经济指标分析系统构建简单,能够实现快速大气突发事件风险预警。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

17、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各大城市、工业区的环境风险管理。合作费用面议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体系成果名称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体系成果编号所属单位 建筑与环境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 成果完成人唐亚、刘本洪、杨金燕、谢嘉穗负责人唐亚联系人刘本洪电 话85417992手 真emailLiu_benhong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þ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þ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

18、阶段 试生产阶段 þ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由于我国矿山开发及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行业上尽管有许多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但目前生物修复仍然是最有效、成本最低、操作最容易、对环境扰动小的技术。本技术体系充分应用微生物、大型真菌、具有超富集能力植物的结合,通过特殊的处理和种植方式,逐渐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去除达到安全水平。收获的植物目前主要以焚烧方法处理,灰分作为提取重金属原料或固化。主要技术指标用于生物修复的植物生物量大、栽培和管理简单;3-4年可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50%。成果权属þ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

19、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þ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þ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þ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þ其他 国际合作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获奖情况成果目前应用情况已在部分地区示范。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据有关调查,我国1/5以上的耕地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污染,修

20、复任务巨大,需要专业性企业全国性推广。合作费用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空间风险评估分析技术体系成果名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空间风险评估分析技术体系成果编号所属单位 建筑与环境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 成果完成人唐亚、谢嘉穗、第宝锋、刘本洪、杨金燕负责人唐亚联系人唐亚电 话85415108手 机1366124588传 真emailtangya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þ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þ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

21、产阶段 þ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 重金属污染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现象普遍,威胁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环境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不知哪里的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何在?现常用的办法之一是进行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需要进行大量采样及分析。这样将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还不能保证所有可能的污染土壤都被采样点覆盖,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方可获得结果。本技术体系应用国际上成熟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样品,节省时间,大大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的效率。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是典型的空间变量,具有空间属性,即

22、含有空间坐标信息。传统数据分析方法由于不考虑空间坐标而使这些变量所含的信息大量损失。本技术体系应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手段,将对土壤重金属的风险分析提高到空间的水平,从而可为环境决策提供准确的空间定位,回答哪里有污染、污染程度如何、哪里需要修复治理的问题。主要技术指标能够快速检测所有重金属元素;5个工作日能够完成100-150个样品检测;5个工作日完成空间风险分析。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þ其他是否需要推广þ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þ 无 其

23、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þ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þ其他 国际合作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尚未鉴定获奖情况成果目前应用情况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在我国工、矿区域或城市周边重金属污染普遍,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合作费用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þ其他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的去

24、除成果名称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的去除成果编号所属单位轻纺与食品学院 成果完成人 廖学品 石碧负责人廖学品联系人廖学品电 mailxpliao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þ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þ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þ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吸附法是处理大量低浓度(<100mg/L)有毒重金属废水的最有效方法,是废水末端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吸附材料是吸附

25、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工业上普遍使用的活性炭吸附剂,其吸附容量低、适用范围不宽,而且再生困难、价格较高,使吸附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我国废水处理工艺中,末端处理成本高,而且往往难以达标排放,这是困扰我国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难题。单宁是具有与金属离子较强结合能力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本技术以制革厂的边角料获取胶原纤维,开发出了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主要用于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的吸附脱除。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341745)。主要技术指标金属离子初始浓度(mg/L)最佳 pH吸附容量(g/kg)P

26、b2+2003.078Cd2+2003.023Hg2+2007.0198Mo6+1002.082Cr6+1002.078Au3+2872.51400Pd2+1005-680Pt2+1005-672UO22+5955.0156Th4+69.63.655成果权属þ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þ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þ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ZL021341745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 2004.9.1 技术水平国

27、际领先 þ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已结题获奖情况教育部科技发明1等奖的部分内容成果目前应用情况用于废水中有毒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贵金属的回收。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与传统吸附剂相比,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优点。吨水处理成本降低50-70%。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年产1000吨规模,约需要固定设备投资300-500万元。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废水中有毒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有用金属的回收。金属离子废

28、水约占整个废水量的20%左右,市场需求很大。合作费用面议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þ技术转让 þ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无机阴离子(氟磷砷)等的吸附去除成果名称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无机阴离子(氟磷砷)等的吸附去除成果编号所属单位轻纺与食品学院 成果完成人 石碧 廖学品负责人廖学品联系人廖学品电 mailxpliao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þ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þ 节能环保新能源

29、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þ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电子、汽车、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每年要排放大量的氟磷砷废水。众所周知,过量的氟将引起“氟骨症”;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砷是强致癌物质,被列为第一类重点监测的环境污染物。此外,我国许多地区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中其氟磷砷也严重超标,如果直接饮用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技术以制革厂的边角料制取胶原纤维,将具有强配位结合能力的无毒金属离子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将对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见下表)。该吸附材料不仅可用于氟磷砷等无

30、机阴离子的吸附,而且可用于水体中染料、有机物及微生物的吸附。此外,由于该吸附材料为纤维状,吸附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因此该类吸附材料的吸附和解吸速度快。该吸附材料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该技术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A、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ZL2004100401450;B、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蛋白质的吸附分离,专利号:ZL200610021271.0)。主要技术指标无机阴离子初始浓度(mg/L)最佳pH吸附容量(g/kg)F- 905-741.2PO43- 943-886.4AsO2- 3008-10175.0AsO3-3004-6148.7Cr

31、O42- 2246-958.2V2O74- 4085-8391.7成果权属þ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þ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þ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ZL2004100401450,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006.8.23ZL200610021271.0,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蛋白质的吸附分离,2006.9.10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þ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32、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奖情况教育部科技发明1等奖的部分内容成果目前应用情况已用于山东济宁华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蚯蚓提取物中砷的选择性去除。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与传统吸附剂相比,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优点。吨水处理成本降低50%左右。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年产1000吨规模,约需要固定设备投资300-500万元。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主要用于废水中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染料、表面活性剂等的吸附去除。该类废水约占整个废水量的15-20%,市场需求很大。合作费用面议合作方式股权投

33、资 风险投资 þ技术转让 þ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水体中铀的吸附回收成果名称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水体中铀的吸附回收成果编号所属单位轻纺与食品学院 成果完成人 廖学品 石碧负责人廖学品联系人廖学品电 mailxpliao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þ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þ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þ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利用胶原纤维

34、与单宁的反应特性,通过“共价交联技术”将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得到胶原纤维固化材料。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341745。 该吸附材料与一般的吸附材料不同,它为颗粒纤维状,吸附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的。因此,吸附和解吸速度很快。该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是普通吸附剂(如活性炭)的5-10倍,价格只略高于活性炭。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水体中的铀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容量达到120-200mg/g。特别是吸附后很容易解吸,解吸液中铀离子的浓度至少是原液的20倍以上。不仅如此,该吸附材料还可从模拟海水中提取铀,具有对铀的高选择性吸附能力,这是其它吸附材料无法比拟的。该吸附材料适合于

35、固定床(吸附柱)操作。即将吸附材料放入吸附柱中,原料液自上而下流过吸附柱即可,由于吸附材料是颗粒纤维状,因此床层的阻力很小。当吸附达饱和后,通过解吸将吸附的铀回收,而吸附柱又可以再使用。每个吸附柱至少可重复使用20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中试应用试验表明,将该吸附材料用于含铀萃余废水的处理时,废水可达标排放,而回收的铀可重新用于核燃料生产中。主要技术指标对铀的吸附容量达到120-200mg/g,至少可重复使用20次。成果权属þ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þ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þ 发明专

36、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ZL021341745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 2004.9.1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þ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奖情况教育部科技发明1等奖的部分内容成果目前应用情况已用于812核燃料公司萃余废水中铀的回收。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能高效回收废水中的铀,废水达标排放,吸附剂可多次重复使用。使用安全,废弃吸附剂可完全焚烧处理。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

37、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年产1000吨规模,约需要固定设备投资300-500万元。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用于铀加工过程废水中铀的回收,稀土的分离和回收,有用金属的回收。合作费用面议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þ技术转让 þ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富营养水体微生物复合处理技术成果名称富营养水体微生物复合处理技术成果编号所属单位建筑与环境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成果完成人刘本洪 唐亚 负责人刘本洪联系人刘本洪电 话85417992手 真emailLiu_benhong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38、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河流、湖泊、水库及景观水体等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不仅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加速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和使用功能的退化,威胁区域和地方人居环境、饮用水及用水安全,降低区域核心竞争力,最终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太湖和滇池的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国内外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已刻不容缓。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方法,但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理方法,如

39、何科学和经济地治理富营养水体成为保护水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明的微生物复合技术治理富营养水体方法,不仅能显著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含量,而且对已经发生藻华的水体,能够在10天左右时间完全去除蓝藻,解决有害生物的严重污染问题,恢复水体自身的生态平衡。这一方法不仅能治理一般性水体富营养污染,而且还能治理严重富营养水体中的蓝藻。该方法与其他治理水体富营养方法相比,突出优势见效快、水质稳定期长、维护简单、处理成本较低、整体投入较小、治理效果好。不仅适用于重度富营养化的水库、湖泊、池塘及流速缓慢的河流治理污染和修复水生态环境,而且也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水体如饮用水体、养殖水体、灌溉

40、水体、景观水体等处理。主要技术指标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正在申报获奖情况无成果目前应用情况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及景观水体众多,水

41、体富营养化、水华及其引起的生态与环境灾害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环境问题,市场前景广阔。合作费用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CWO 水处理技术成果名称CWO 水处理技术成果编号所属单位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成果完成人蒋文举负责人蒋文举联系人杨志山电 话85403016手 真02885403016emailYzs127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该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利用专

42、用的高效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湿式催化氧化法(CWO)技术是一种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是在一定温度(200-300)和压力(1.5-10MPa)条件下,在填充专用催化剂额反应器中,保持废水在液体状态(10min-2h),用氧气(空气)作氧化剂,利用催化氧化的原理,一次性的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COD、TOC、氨、氰等污染物进行催化氧化分解深度处理,使之转变为CO2、N2、水等无害成分,并同时脱臭、脱色及杀菌消毒,从而达到净化处理水的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污染物去除率高:CODcr95%、NH397%、T-CN99%、挥发性酚99%;设备要求是不锈钢或者复合钛材;自动化控制

43、要求;不产生污泥,只有少量装置内部的清洗液需要单独处理;CWO 技术可以独立也可以与其它生化、化学、物理等处理方法组合应用。成果权属独自拥有 联合拥有 授权使用 其他是否需要推广 即可全面推广 待成果成熟后推广 已在部分区域转让 科学技术成果所处状态是否有专利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无 其他 专利号 专利名称 授权日期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是否纳入国家有关计划863计划 火炬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星火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其他 项目验收、鉴定情况获奖情况成果目前应用情况广泛应用于高浓度生化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如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制药、

44、有机合成、农药、染料、危险废弃物、有机废液、生物制剂、焦化煤制气及造纸等行业产生的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CWO 装置设备可以采用室内或室外集中布置,也可以室内和室外结合布置,一般采用流程式布置,钛材管道连接的设备尽量靠近布置,以减少投资。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化学制药废水,植物制药废水,石化炼油碱渣废水,垃圾渗滤液,硫化染料废水,高浓度焦化废水,造纸黑液,农药废水,烤焦废水,化学合成香料废水和衣糠酸废水。合作费用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 其他植物抑藻剂成果名称植物抑藻剂成果编号所属单位 川大-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完成人陈文清、周丽蓉负责人陈文清联系人周丽蓉电 真85403087emailCwq69814所属领域电子与信息 生物、医药技术 IT技术 新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 节能环保新能源 先进制造技术 其他所处阶段研制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阶段成果简介(500字)1.所用生物抑藻剂为天然植物提取物,能直接抑制藻类生长;同时,其中的有效成分能螯合藻类所需金属离子及其它营养盐,限制藻类的营养吸收;另一方面抑藻剂中的植物成分含有藻类不能吸收利用却能促进水中氧微生物生长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