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课程设计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_第1页
微机课程设计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_第2页
微机课程设计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_第3页
微机课程设计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_第4页
微机课程设计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评分:良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蔡如慧 学 号: 04103055 指导老师:千博、董瑞军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如下: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所学微机原理这门课的理解,理解CPU8088的基本功能和它最小系统的工作方式,熟练地掌握Protel99电路图设计的功能。 (一) 微处理器8088 最小系统 1. 8088 最小系统电路图和线路板图 2.外围电路:译码器电路(74LS138) 时钟电路(8284)􀆳 存储器电路(2762、6264) (二)接口应用线路 基本内容有:1.用0809 组成8 位温度AD 变

2、换接口电路2.用0832 组成8 位DA 变换接口电路驱动直流电机3.用8255 和8253 组成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本次设计选作内容二 目 录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第二章 电路总体功能介绍.2.1 系统功能及实现方式2.2 系统框图第三章 设计过程。3.1 8088系统概述3.2 8284时钟电路(1片)3.3 8286双向数据收发器(1片)3.4 8282地址锁存器(3片)3.5 6264、2764构成最小系统存储器(各2片)3.6 8位DA变换接口驱动直流电机0830(1片)3.7 电路原理图及PCB图(见附页)第四章 总结。第1章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一、微型计算

3、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1978年初,他们又为Apple增加了磁盘驱动器 。

4、60;从微型计算机的档次来划分,它的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代微机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是8088, 诞生于1981年,如图1-3所示。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 第二代微机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它采用80286为CPU,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第三代微机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386又进一机器,称为该档次的微机,如386DX。 第四代微机198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486微处理器。486

5、也分为SX和DX两档,即486SX、486DX。486档次的微机也已很少使用。 第五代微机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五代微处理器Pentium(中文名“奔腾”)。Pentium实际上应该称为80586,但Intel公司出于宣传竞争方面的考虑,改变了“x86”传统的命名方法。 其他公司推出的第五代CPU还有AMD公司的K5、Cyrix公司的6x86。1997年Intel公司推出了多功能Pentium MMX。奔腾档次的微机由于可运行Windows 95,所以现在仍有部分在使用。 第六代微机1998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6、0;、Celeron,后来推出了Pentium 、Pentium 4,主要用于高档微机。其他公司也推出了相同档次的CPU,如K6、Athlon XP、VIA C3等,第六代CPU是目前最流行的档次。 第七代微机2003年9月,AMD公司发布了面向台式机的64位处理器:Athlon 64和Athlon 64 FX,标志着64位微机的到来。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我们通常所说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俗称电脑。其准确的称谓应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可以简单定义为:在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外部设备和软件构成

7、的实体。系统构架如下图所示:  微处理器 微计算机 内存设备 I/O接口电路硬件 系统总线 外围设备 外部设备 过程I/O通道微型计算机系统从全局到局部存在三个层次: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也常称为微处理机,它包括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部件CU(Control Unit)和寄存器组 R(Registers)三个基本部分和内部总线,相当于一般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的组合。通常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或超大规模

8、集成电路(VLSI)技术将这些功能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即一般计算机系统概念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先后经历了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发展阶段,目前生产的微型计算机所用的微处理器主要是64位Pentium4芯片,除Intel公司之外,  AMD、Motorola及Cyrix公司也有类似的产品。  微型计算机(Micro Computer)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加上由LSI制作的内存储器M(ROM、RAM)、I/O(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组成的裸机。该层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板

9、, 它已安装了CPU和内存条。   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系统。  由此可见,单纯的微处理器不是计算机,单纯的微型计算机也不是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们都不能独立工作,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才是完整的(数值的及非数值的)信息处理系统,才具有实用意义。三、各种微型计算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膝上型计算机(laptop computer)。最早的便携式计算机是可以

10、放在腿上使用的膝上型计算机。它比台式机小,比笔记本计算机稍大。其主机类似台式主机,显示器大多采用液晶型(LCD)或小型阴极射线管(CRT),重量约有10kg左右。虽然号称“可携带”,但由于它的体积仍显笨重,而且一定要使用有插座的交流电源,所以充其量也只是“可以动”电脑。在笔记本计算机推出之后,“纯”膝上型计算机已经十分少有,许多外国人习惯讲的laptop电脑,其实指的是笔记本计算机。  (2)笔记本型计算机(notebook computer)。它是具有与台式机相同功能,却又便于携带的微型计算机。同台式机一样,笔记本计算机是随着CPU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03年

11、3月Intel公司推出了集成有笔记本计算机处理器Pentium-M(Banias)、Intel855系列芯片组、802.11b(Wi-Fi)无线网卡、图形处理模块在内的笔记本计算机平台,这种以“迅驰(Centrino)”品牌命名的移动计算技术打破了以往笔记本计算机使用台式机CPU的局面,不仅为笔记本计算机带来强大的处理能力,也使其具有超长的电池使用时间、无线联网能力及轻薄的设计。除了Intel的“迅驰”外,笔记本计算机流行的CPU还有Intel的Pentium 4-M、Celeron M;AMD的Athlon XP-M、Athlon 64;Transme

12、ta的Crusoe等。  预计今后笔记本计算机将向着高性能、无线联网,低能耗、长电池寿命的方向发展。除了有双屏幕显示外,还将整合台式计算机和笔记计算机的双方优势,不仅无线通信功能更强大,而且会打破 “贝壳式”笔记本计算机造型,还会变得更轻、更薄而屏幕更大。此外,2004年市场不断涌现笔记本计算机16:10或16: 9宽屏显示器也预示着相对于传统的4: 3标准屏视野更好、分辨率更高的笔记本计算机显示器的一个发展方向。  (3)掌上型计算机(palmtop computer)。目前掌上型计算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erso

13、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有人把低端的产品归之为PDA,把高端的产品归之为掌上型计算机。实际上国外已经很普遍地把所有的手持式移动计算产品统称为 PDA,而国内则习惯称之为掌上电脑。  掌上电脑是一种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内嵌式应用软件之上的、小巧、轻便、易带、实用和廉价的新一代超轻型计算设备,是计算机微型化、专业化趋势的产物。它无论在体积、功能和硬件配备方面都比笔记本计算机简单轻便,但在功能、容量、扩展性、处理速度、操作系统和显示性能方面又远远优于电子记事簿。掌上电脑拥有与台

14、式PC完整交换信息的能力,具备PIM(个人信息管理)的功能, 以其具有的上网浏览、下载、发送电子邮件和收发传真、红外传输以及与无线通信工具结合后所表现的无线数据通信能力,在信息查询和现场信息采集方面得到了充分应用。  掌上电脑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增加和增强个人事务处理功能;在通信功能(包括数据通信、移动电话通信)和各种信息(包括手写识别、语音、图像和数据等)的输入输出功能方面有较大的提高;着重研制开发出包含个人助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具备多样性与兼容性通信功能的专用掌上电脑设备。  (4)平板电脑(Tablet PC)。这是Micros

15、oft公司首先提出的新概念电脑,号称是是下一代移动商务PC的代表。目前平板电脑已获得联想、Acer、 HP、Viewsonic、 AMD、Fujitsu 、Toshiba、Sharp、NEC、Compaq等20多家国内外硬件厂商和30多家全球知名软件厂商的支持并相继推出了产品。但全球最大的PC厂商IBM和Dall没有参与平板电脑的开发。  平板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但却功能完整的PC。平板电脑的构成组件与笔记本计算机基本相同,也是CPU、内存、硬盘、LCD显示屏等,但它被设计成使用触笔在屏幕上书写,而不是使用

16、键盘和鼠标或触摸板,并且打破了笔记本计算机键盘与屏幕垂直的L型设计模式。比之笔记本计算机,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它运行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操作系统,附带有可拆卸的键盘,能够运行Windows系统下的应用程序。第2章 电路总体功能介绍2.1 系统功能及实现方式该系统采用8088 最小方式,8088地址总线经过3片8282锁存器进行地址锁存,A0A12分别与芯片2764和芯片6264的A0A12连接,数据总线D0D7经过1片双向数据缓冲器8286和芯片2764和芯片6

17、264的D0D7相连,这样组成了8088最小系统的存储器系统;最小系统的时钟电路用8284和2MHz的CRYSTAL 晶体整荡器构成;定时芯片8254和中断芯片8259对8255平行接口芯片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芯片2003工作,实现对步进电机的运行控制。2.2 系统框图第三章 设计过程3.1 8088系统概述系统框图: 内部结构:8088最小模式是指构成的系统规模比较小,只含8088一个微处理器,三大总线连接比较简单。系统的地址总线除了A19A16,AD7AD0通过地址锁存器8282提供,系统的数据总线可由CPU的AD7AD0直接提供,提供也可通过收发器接口芯片8286提供,一增大

18、数据的驱动能力,这是负载情况而定。而系统的控制总线直接由CPU的控制总线提供。这样系统中与总线控制有关的逻辑电路减到了最小的程度。如下图所示图8284A为时钟发生器,它除了给CPU提供频率恒定的时钟信号CLK外,还对外部来的准备好信号RDY及复位信号RESET进行同步。引外部对这两个信号的发出是随机的,经8284内部逻辑电路在时钟脉冲下同步,被同步的准备好信号RESET和复位信号RESET从8284A输出。送至8088CPU。对于图所示系统,存储器可空间为1MB,数据总线为8BIT宽,若某校系统内存只需64K,则用16根地址线就够了。 1. 与工作模式无关的引脚AD7AD0(双向。三态)为低8

19、位地址数据的复用引脚线。采用分时的多路转换方法来实现对地址线和数据线的复用。在总线坐骑的T1状态。这些银线表示为这些银线用作株距总线。可见对复用信号使用时间来加以划分的。它要求在T1状态线出现低8位地址时,用地址锁存器加以锁存。这样在随后的T状态,即使这些线用作数据线,而第8位地址线的地址在个体却被记录保存下来,并送到地址总线上。在DMA方式时,这些银线被浮置为高阻状态。A15A8(输出,三态)为8位地址线。在读写存储器或外设端口色中个总线周期内,都作为地址线输出高8位地址。在DMA方式时,这些引线被浮置为高阻。A19/S6A16/S3(输出。三态)为地址状态服用引脚线,在总线周期的T1状态,

20、这些银线表示为最高4位的地址线,在总线周期的其他T状态,这些银胶用作提供状态信息,同样需要地址锁存器对T1状态出现的最高4位地址加以锁存。状态信息S6总是为低电平,S5反映当前允许中断标志的状态。S4与S3一起指示当前那一个段寄存器被使用。在DMA方式时,这些引线被浮置为高阻。RD(输出,三态)读信号,当其有效时表示正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读操作。若IOM为低电平,表示读取存储器的数据,若IOM为高电平,表示读取IO端口的数据。在DMA方式时,这些引线被浮置为高阻。READY(输入)为准备就绪信号。低电平有效。本信号由等待指令WAIT来检查。我们知道当CPU执行WAIT指令时,CPU处于等待

21、状态,一旦检测到TEST号为低,则结束等待状态,继续执行WAIT指令下面的指令。TEST(输入)为检测信号,低电平有效。本信号由低呢古代指令WAIT来检查。我们知道当CPU执行WAIT指令时,CPU处于等待状态,一旦检测到TEST号为低,则结束等待状态,继续执行WAIT指令下面的指令。INTR(输入)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高电平有效。CPU在执行每条指令的最后一个T状态时,去采样INTR信号,若发现有效,而中断允许标志IF有为1,则CPU在结束当前指令周期后相应中断请求,赚取执行中断处理程序。(8)NMI(输入)非屏幕中断请求信号,为一个边缘触发信号,不能有软件加以屏蔽。只要在NMI线上出现由低

22、到高的变化信号,则CPU就会在当前指令中,赚取之行给屏蔽中断处理程序。RESET(输入)复位信号,高电平有效,复位时该信号要求维持高电平值到4个时钟周期,若使初次加电,则高电平信号至少要保持50us,复位信号的到来,将立即结束CPU的当前操作,内部寄存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当RESET信号从高电平回到低电平时,及复位后进入重新启动时,变质型从内存FFFF0H处带式的指令,通常在FFFF0H存放一条无条件转移指令,转移到系统程序的实际入口处。这样只要系统被复位启动,就自动进入系统程序。CLK(输入)时钟信号,它为CPU和总线控制电路提供基准时钟,对时钟信号要求:13周期为高电平,23周期为低电平。8

23、088的标准时钟频率为5MZ。电源和地VCC为电源引线,单一的为+5V电源。引脚为1和20为两条GND线,要求均要接地。MNMX(输入)为最小最大模式信号,它决定8088的工作模式。将此引线接电源5V,则8088工作与最小模式,若此引线接地,则8088工作在最大模式。引脚2431在不同模式下有不同的功能含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2. 最小模式下的引脚当把MN/MX引脚连至电源,8088处与最小模式,此时引脚2431的功能含义如下述。INTACPU向外输出的中断响应信号,用于对外部中断与发出中断请求的响应。中断响应周期由连个连续的总线周期组成,在每个响应周期的T2,T3和TW状态,INTA均为有效

24、,在第二个中断响应周期,外设端口网数据总线上发送中断类型号,CPU根据中断向量而转向中断处理程序。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在总线州的T1状态,当地质数据复用点AD3AD0和地质状态服用线A19A6A16S3上出现地址信号时,CPU提供ALE有效电平,将地址信息锁存到地址锁存器中。DEN数据允许信号。在使用82868287数据树发起的最小模式系统中,在存储器访问周期,I/O访问周期或中断响应周期,此信号有效,用来作为82868287数据收发器的输出允许信号,即允许收发器和系统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送。在DMA方式时,此线被浮置为高阻。DT数据发送接收控制信号。在使用82868287数据收

25、发器的最小模式系统中,用DTR来控制数据传送方向。DTR为高电平,进行数据发送,及收发器把数据送系统数据总线,而当DTR为低电平,进行数据接收,及收发器把系统数据总线上的数据读进来了。当CPU处与DMA方式时,此线浮空。IOM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的控制信号。若IOM为高电平,则访问的是IO端口;若IOM为低电平,则访问的是存储器。WR写信号。当其有效时表示CPU正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写操作,具体对水进行写操作,有IOM信号决定。本信号在总线周期的T2,T3。TW状态有效。在DMA方式时,此线被浮置为高阻。HOLD总线保持请求信号。当系统中CPU之外的总线主设备要求占用总线时,通过HOLD引

26、县向CPU发出高电平的请求信号,如果CPU允许让出总线,则在当前周期的T1状态,向HLDA银线输出一高电平信号作为相应。同时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相应的控制线处于负控状态,则总线请求主设备取得了对总线的控制权。一旦总线使用完毕,总线请求主设备让HOLD变为低电平。CPU检测到HOLD为低后,把HLDA也只为低电平,CPU有多的了对总线的控制权。HLDA总线保持相应信号。当HLDA有效时,表示CPU对总线请求主设备作出相应,用移让出总线,与CPU相连的三态银线都被估值为高阻态。SSO系统状态信号,它与IOM,DTR共同组合放映当前总线周期执行的是什么操作。8088最小系统电路原理图:3.2 82

27、84时钟电路如图: 8284时钟发生器除了提供频率恒定的时钟信号外,还具有复位信号发生电路和准备好信号控制电路。复位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系统复位信号RESET,准备好信号控制电路用于对存储器或IO接口产生的准备好信号READY进行同步。供给8284A的频率源可来自脉冲发生器,也可来自振荡器。如果F/C接+5V,则由EFI输入决定时钟频率;如FC接地,便由振荡器决定时钟频率。不管在何种情况,时钟输出CLK的频率是输入频率的1/3。3.3 8286双向数据收发器如图: 一个系统有多个接口,那么在数据线上就需要使用驱动器和收发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对接口的要求,而且可提高数据线驱动能力和承受电容负载的能

28、力。8286收发器的引脚图如上所示。8286有8路双向缓冲电路,两组数据的引脚是对称的。A7-A0用于输入,B7-B0用于输出;也可以反向传送,即B7-B0用于输入,A7-A0用于输出。输出允许信号OE决定是否允许数据通过8286,发送引脚T控制数据的方向。当OE为高电平时,8286在两个方向都不能传送数据。当OE为高电平且T为高电平时,A7-A0为输入;而OE为低电平且T为低电平时,B7-B0为输入。两片8286的OE引脚与8086的数据允许信号DEN相连,发送引脚T与8086的数据收发信号DT/R相连。与8286的B数据端相连的16条数据线D0-D15即为系统的数据总线。这样,当CPU向地

29、址数据总线上发送地址信息期间,无论是读周期还是写周期,加在OE端上的DEN信号都为高电平,使8286呈高阻状态,阻止地址信息通过8286进入系统数据总线。只有当CPU撤销地址数据总线上的地址信息后,DEN信号才由高电平变为有效低电平,允许数据通过8286进行传送。如果是读周期,加在端的DTR信号在整个总线周期内保持低电平,8286进行反向传送,把被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数据信息经过8286传送给CPU。若是写周期,DT/R信号在整个总线周期内保持高电平,8286进行正向传送,把CPU在地址数据总线上发出的 数据信息经过8286传送给系统的数据总线。3.4 8282地址锁存器选用3片828

30、2为地址锁存器,管脚及真值表如图: 将8088的20位地址和BHE#信号分为3组,和3片8282的DI7DI0连接,CPU的地址锁存使能ALE与8282的STB端相连。在ALE的下降沿时,对地址信号进行锁存。地址锁存器8282相当于8个D触发器。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当OE#为高,DO7DO0为高阻状态。当OE#为低STB为高时,8282的输出等于输入, 8282的输出信号DO7DO0与输入信号DI7DI0相等。当STB由 高变低,信号被锁存。OE#为高电平时,8282的输出为高阻态,OE#为低,DO7DO0有效。具体细节如上图真值表所示。3.5 6264、2764构成最小系统存储器1) 选用2片2764和2片6264构成最小系统的存储器,如图: 8088CPU的地址总线为A0A15,数据总线为D0D7,RD 为读信号,低电平有效,有效时表示CPU正在执行从存储器输入操作。WR为写信号,低电平有效,有效时表示CPU正在执行向存储器输出操作。选用的ROM模块芯片为EPROM2764,容量为8K*8。该芯片引脚说明如下:A0A12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