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的准确性与译者的理解度_第1页
汉英翻译的准确性与译者的理解度_第2页
汉英翻译的准确性与译者的理解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英翻译的准确性与译者的理解度    关键词: 汉英翻译 准确性 译者 理解度 我们知道,翻译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1)阅读原文;(2)理解原意;(3)形成译文(表达);(4)检验译文。这四个步骤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其中理解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译者的理解不同于一般读者的理解,因为他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因此译者必须一丝不苟。同时,由于理解不仅涉及原文的内容观点、写作目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上下文、修辞手段、写作风格,还涉及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给译者的理解带来了不

2、少困难,那么具体到汉译英过程中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避免或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将从词汇、句子、语篇、文化因素等四个方面来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机械的直译 在汉语和英语中确实存在完全相等或几乎完全相等的说法。例如“他的母亲是个老师。”His mother is a teacher.;“大气由若干气体所组成。”The atmosphere i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ases.;“请把门关上。”Please close the door.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翻译都是如此,而学生由于翻译技巧的欠缺在汉译英练习中常常会只顾词与词的对应,有这么一个例子: 学校食堂

3、的饭菜吃得久了都吃腻了,我和寝室同学每周会去学校旁的饭馆改善一次生活。 在翻译这个句子之前,学生都已经知道“改善生活”的英译是raise/improve ones living standard,所以一看到这个词组,有些学生就不假思索地套用了这一译法,却没有理解“改善生活”在这一特定的上下文中,指的是“吃点好的、家里平常吃不到的东西,享受一下”应译为to have an occasional good meal or feast。 英语中有两句话叫做:“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认词看伴);“No context,no text.”(没

4、有上下文就没有文章)。这里“company”和“context”既指“结伴”和“上下文”,又指“具体情境”。相同的词(组)在不同的情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翻译时切不可混为一谈、生搬硬套。 2.不能正确把握句子的内在关系 汉英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句法上也是如此,汉语句子的特点之一是意合形散,各分句、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多是内在的、隐含的。有些学生在做汉译英时,能够选择恰当的词汇,译出的句子也合乎英语语法,然而与原文一对照,就会发现意义有差距。这种差距往往是由于不注重句子内在的关系造成的。例如: 夫妻双方都有职业,在社会化服务并不发达的中国,繁重的家务事自然应落在夫妻二人身上。 有学生

5、译为:As/Since both husband and wife have jobs,heavy housework should be shared by them in China where social service is not so developed. 细读原文,前两个分句之间虽无关联词,但在意义上同为原因,最后一个分句则为结果。原译只将第一分句处理成原因,显然是对原意理解不透。此句宜译为: With husband and wife both working and social service not so developed in China,house-hold ta

6、sks should reasonably be shared. 3.文化因素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Adward Tylor)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所下的经典定义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简单说来,文化就是某一社会群体的整个生活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既受文化的影响,又反映文化。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之上,理解语言离不开对其所属文化的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1980)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

7、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那些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成语、谚语、俗语、习语,以及反映汉语文化独特事物的词,如“天干”、“地支”、“楷书”、“八股”、“庙会”、“半边天”、“大锅饭”、“黄河”、“穿小鞋”、“背包袱”等自不必说,而一些字面意义看似相同、其内涵大相径庭的词汇也必须给予准确的理解,才能保证在语言转换的同时不致丢失或误会其文化内涵。如学生在翻译时一提“宣传”就非得用propaganda,说到“精神文明”则想当然地译为spiritual civilization,而事实上propaganda的内涵有“撒谎、欺骗”之意,spiritual一词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8、。 综上所述,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应读懂读透原文,领会、揣摩作者的意图和全文的精神实质及文化内涵,而不可望文生义、浅尝辄止。这一点应在翻译教学中反复强调。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周俊清.试论翻译中的语域取向J.中国翻译,1996,(04).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周丹.从语域分析的角度探讨小说对话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6蔡基刚.试论在大学外语课堂上传授语域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外语界,1994,(02). 7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